撰文┋李鑫 圖片┋李鑫、易生等
一天兩夜的海上航行生活,一次與西沙親密接觸的機會,逛老龍頭,看將軍林,踏足西沙人文景點,體驗漁民生活……神秘的西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令我時時感慨這真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恩賜。
西沙是一種情結。一個地方能讓人產生情結,肯定有著最原始最神秘的力量。從文昌清瀾碼頭登上「瓊沙三號」,我們的西沙之旅就此拉開。對大海航遊的嚮往,對西沙的傾慕,讓我們的心情無法平靜。
瓊沙三號
「瓊沙三號」是一艘西沙供應船,每周往來於清瀾港和西沙永興島之間,寬大的頂層觀海平臺上,獵獵海風吹拂。船出清瀾港,笛聲響處,碧波萬頃。其時正是下午六點鐘,夕陽西下,海面上霞光萬丈。深藍的海水與紅黃交雜的夕照互相輝映,形成無數道巨大的光暈,赤紅色的霞彩,染紅了藍白天幕,這是大自然最美麗的混搭,是最渾然大氣的跳躍的油彩畫,也是我這次西沙之旅夢幻般的開幕式。
西沙航程
在觀海平臺上回望遠去的清瀾港和東郊椰林灣,暮色影綽中有閃爍明滅不定的燈火。15個小時的航程後,永興島的曙光就會來臨。同行中頗有經驗的老陳告訴我,再過2個小時船會經過一個比較大的海溝,其時顛簸較大,要做好暈船準備。於是我們全都回到艙裡躺著看電視。果不其然,航行了2個小時後,船體開始像搖籃一般晃悠起來,那種有規律的前後擺動像蕩鞦韆,不少人開始往洗手間跑。老陳告訴我們說,這個季節算是最好的時候,冬季東北風颳起來,那才叫真暈船,上岸後還要暈地。
第二天七、八點鐘時分,我登上觀海平臺時,一群鰹鳥正圍在「瓊沙三號」的周圍飛翔。鰹鳥的嘴長直而尖,似圓錐形,翅狹長,尾羽呈楔形,前後排成縱列,有時略微呈"V"字形,沿著波浪形路線翱翔,發現獵物則從空中將雙翅向身體收攏,迅猛扎入水中,捕獲水下的獵物,然後飛回空中,在海面上凌空掠水。幾乎所有早起的乘客都在觀看這些鰹鳥。
我記得老陳說過,鰹鳥出現,永興島不遠矣。果不其然,早上八點多鐘,船即到永興島碼頭。按照行程,我們一上岸便向石島進發,欲趕在豔陽高照前一睹其壯美風光。石島長375米、寬340米,面積約0.08平方千米,最高處15.9米,在永興島東北,島周圍是峭壁,與永興島間低潮時可涉水來往,能察看東西海面上的船隻,是永興島的橋頭堡。
石島
石島屬於西沙群島宣德群島一部分,島上完全看不見高大的樹木,巖石間生長著簇簇豔青的荊棘。石島不是由珊瑚礁構成的,而是由各種礁石構成。這裡的礁石形狀千奇百怪,一處延伸出海的峭壁遠看像巨龍出海,有「西沙老龍頭」之稱。爬上「老龍頭」上眺望海面,可以看到天底下最美的藍色。那種如綢緞般的藍,以一種流光溢彩的美,以永興島為中心往四面八方鋪開,澄清、透碧、寶靛。
西沙將軍林
離開老龍頭,我們參觀了西沙將軍林。將軍林裡栽有上百株椰子樹,每棵椰子樹上掛有一個牌,上面全都寫著栽種者的名字,國家領導人和100多位將軍先後在這裡栽種過。走進鬱鬱蔥蔥的椰林,翠綠欲滴的椰葉似一把把利劍伸向天空,海風吹拂,椰影婆娑,好似在講述著代代西沙守島人的感人故事。
西沙海洋博物館
我們又參觀了西沙海洋博物館、南海諸島紀念碑等人文景點。從日本人修建的舊炮樓,到收復紀念碑,直到今天我國設立的南海諸島紀念碑,西沙上的人文景觀全都帶有厚重的歷史印記,令人默然,每一個景觀背後都是一段可以大寫大抒的歷史記事。
北京路
永興島嚴格來講只有一條街,它叫北京路。北京路上有政府大樓、銀行、郵政、醫院、超市、咖啡館、招待所和圖書館等。一眼即可望見盡頭的北京路上,由於「瓊沙3號」的到來,應該是多了不少遊人,然而大部分還是官兵。郵政局現在是最忙的時候,收發郵件包裹,還有不少人專程到裡面買明信片蓋上三沙市郵政局的郵戳,以示到此一遊。
中午我們在北京路上的飯店用膳,幾個海南籍服務員見我們點海鮮,故意考我們,問西沙的海鮮與近海的相比,有沒有什麼不同?我們笑著說不就是離家遠點嘛。幾個海南妹笑成一片,其中有個告訴我們說,西沙的魚蝦貝蟹全為野生,主食是海草等,肉不多,骨刺較多,但是環保無汙染,肉質好。
西沙的萬種風情,一天之內難以盡覽。下午我們遊覽了永興漁民村,在漁民村裡看到很多已經上岸的漁民,家家戶戶都有海鮮存貨,專等遊客過來再出售。這些在永興島上居住的漁民,大部分都是從海南的文昌、瓊海和萬寧等地搬來的,起先這裡只是他們出海捕魚的落腳點,現在就發展成了長年居住,逐漸形成了村莊。
蔚藍天空下,走在永興島綿綿潔白的沙灘上。遠處,即將返航的「瓊沙三號」已經開始有乘客上船。這熱情的西沙,來者憑海,歸者臨風,這裡,世俗中的一切煩惱都會隨之逝去,唯有大自然的神秘與造物主的神奇會讓你覺得世界如此美麗。
10、航拍|美麗的清瀾港
11、魚世界|閒逛海口東門、大東路海鮮市場
12、阿若遊記|文昌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