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山雕原本是《林海雪原》中的人物,後來又通過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被搬上大熒幕,為人們所熟知。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原名張樂山,在家中排行老三的他被江湖兄弟們尊稱為「三爺」。
座山雕算得上是「家傳土匪」了,父親和祖父皆因做土匪被處以死刑,母親則因恐懼過度離世,無奈下,座山雕只好跟著堂兄一起闖關東,做了幾年長工後繼承父業,也做起了土匪。座山雕傳奇般的身世也讓人禁不住對他的死因產生了好奇:座山雕為何而死?在江湖上縱橫了幾十年的他是安然離世,還是死於非命呢?
在影視作品中,座山雕是一個兼具正邪兩面的人,盤踞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裡,綁票勒索,無惡不作,是老百姓眼中的「活閻王」。但座山雕也曾經與抗日隊伍合作,雖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保存實力,不過也能看出他的確有兩把刷子,可與此同時,座山雕又與日本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甚至在抗日戰爭後投靠國軍,以至於最後被楊子榮生擒活捉,送上了斷頭臺。
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骨子裡就有一股匪性,從小就生活在土匪窩裡的他看慣了血腥場景,十幾歲時就敢徒手殺人了。雖說祖父、父親皆因做土匪丟了性命,但習慣了不勞而獲的他根本沒法做苦力活,又沒什麼文化,如果不做土匪,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再加上他被堂兄帶到了東北,舉目無親,除了一身的匪性外一無所有,於是座山雕乾脆在一個深夜搶劫了一戶人家,帶著男主人的人頭投奔了匪首。
座山雕出身土匪之家,年紀輕輕就有過人的膽量,匪首對他甚是賞識,乾脆就讓他坐上了第二把交椅,讓他成了土匪山上的二把手。可想而知,心高氣傲的座山雕怎麼甘心屈於人下呢?就算是逼不得已做土匪,他也一定要做土匪之首。其實匪首對他也並不是沒有防備,可座山雕把自己偽裝得太好了,再加上他當時年齡比較小,誰都會照顧他三分,這才讓座山雕鑽了空子,趁著與匪首外出搶劫時打了黑槍,從而順理成章的成了土匪山上的大當家。
據史料記載,座山雕有三個「絕技」,一是槍法奇準,可以說是百步穿楊、指哪打哪;二是有一雙夜視眼,就算走在漆黑的樹林裡也能看清前方的路,毫不費力的辨清方向。
不僅如此,座山雕還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的他只需看人一眼,就能大致推測出他來自哪裡,做什麼工作。三是腿上功夫堪稱一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就算是在崎嶇的山頭上也能健步如飛,就連經受過專業訓練的特種兵都比不上他。也正是憑藉這三大能力,座山雕很快就出名了,從清末到民國,座山雕一直盤踞在夾皮溝一帶,雖然清政府和民國政府都曾派兵剿匪,可軍隊每每都大敗而歸,根本沒有辦法擒住他。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影視劇中的紕漏,座山雕基本上沒有下過土匪山,這也意味著他根本沒有參加過抗日,並不可能與日本人私通。只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座山雕雖然名義上投靠了我軍,但實際上卻已經被國軍收買,並為了一己之力公然向我軍開火。可惜的是,座山雕的靠山實在是太不穩了,當年鎮守牡丹江的人是一代名將李荊璞,他很快就把座山雕手下的土匪打散,後來又在上方指示下對座山雕追擊清剿。
1947年1月,楊子榮混進了座山雕的匪窩,將他抓住,扔進了監獄。雖然民間關於座山雕死因的傳聞有很多,有些人認為座山雕因病而死,有人認為座山雕因吸食鴉片過量而死,不過座山雕實際上是被槍決的。
座山雕犯罪性質惡劣,危害百姓多年,不但殺燒搶掠無惡不作,而且還對當地的治安產生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以至於民不聊生,綜合考量後,座山雕被判決死刑,草草的結束了他這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當年對座山雕執行槍決的人是董仁堂,童仁堂曾在晚年回憶過座山雕臨死前的場景,據說座山雕在被處以死刑前只說了一句話:「我死了,牡丹江以後就太平了。」不過這句話的真實性有待商榷,雖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這話怎麼聽都不像從座山雕口中說出來的,想必大家也與我有一樣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