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南寧左江的下遊,有一處民風淳樸,古建築林立的小鎮,它就是——揚美古鎮。
該古鎮始建於宋代,在明末清初之時因為商貿業而繁榮起來,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因為其三面環江,許多村民在古時候就是以碼頭經商與下河捕魚為生。
也因為其臨江而建的優勢,這裡也是綠樹林立、農作物產品風盛。
古時,徐霞客先生也曾經遊玩於此,並讚賞到:「至揚美江,石始露奇……餘謂陽朔山峭臨江,無沿岸之石,建溪激石,無此石奇」。
由此稱讚我們可知,揚美的河邊是十分美麗,景色宜人的地方。徐霞客先生說得也是沒錯,在我的時候,小河邊確實說各種奇石怪洞,這些石頭曾經都引誘著我和許多遊客的心。
然而現今由於上遊水利樞紐的建設,導致了這裡水位的上升,許多古老的石梯和驚奇的石頭都被淹沒在時代發展的河流之中。
現在當我回到我的家鄉看到滿滿的江水之時,內心不禁多了一聲嘆息……
但凡事都是有兩面性的,我也相信是水利樞紐建設所帶來的便利更惠人,畢竟我們這個小鎮除了河邊這一點點奇石之外,還有心「美」的村民與古老的建築。
但是,這裡的古建築真的很古樸嗎?
今天,我嘗試著把自己作為一個遊客的身份去遊覽揚美古鎮的一些主要景點:觀音廟、三界廟、清代一條街、狀元橋等等。
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古建築的破舊與失修!
這樣的古建築確實很古樸,甚至是古樸之中帶著些許殘敗。作為一名遊客,我已經是儘量用一種包容的態度來欣賞這些景點了,但是我知道不是所有遊客都能夠如此寬容地看待這些殘破的建築……所以,網上那些「免費都不願意來的地方」的言論也就慢慢地多了起來。
每每看到這些的時候,我自己也很心痛!作為一個本地人,實在是不願意聽到別人這樣子批評自己的家鄉,但事實確實就是如此:宣傳說得還很棒的樣子,但現實是景區管理和建設都不到位!
原來的老榕樹被砍掉,地被鋪平做成了擺攤的地方;小吃桌子都佔滿了主要的旅遊街道;景點裡面的建築年老失修……
看到這些的時候,我除了失望之外,還有許多「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所以那就更別說了那些挑剔的遊客了呢?
當我看到政府對我們古鎮有所支持和關注的時候,當我看到我的家鄉的民宿漸漸多起來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小鎮要逐漸走向商業現代化的古鎮景點了。
時光是無情的,發展更是要除舊納新。我們無法阻止時代的變化和發展,甚至有時候我們也沒有資格批判發展過程出現的亂象,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背後與未來的情況,胡亂批判只會顯得很無知。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只能祝願,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合理規劃這個古鎮,祝願這個小鎮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時,我就可以驕傲地說,我的家鄉是揚美古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