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李開周:你會喜歡宋朝美食嗎

2021-02-23 中國烹飪雜誌

店主很聰明,對菜品做了一些改良。也就是說,為了迎合今人口味,他沒有完全遵循宋朝做法。為什麼不完全遵循宋朝做法呢?因為宋朝沒有辣椒,而一桌沒有辣椒的菜肯定無法吸引今日四川的顧客。

老家開封有一個培訓機構,給新上崗的導遊辦班,讓我去講兩堂課,題目是「宋朝美食與旅遊推廣」。

宋朝美食我拿手,近些年一直在搜集宋朝食譜,一直在鑽研宋朝烹飪,雖說沒能在這個領域取得什麼成就,畢竟下了十幾年苦功。至於旅遊推廣,對不起,任何一個導遊都比咱門兒清。所以呢,我不管旅遊推廣,專講宋朝美食。

考慮到聽眾不是廚師,而是導遊,對文化的需求超過廚藝,對故事的需求又超過文化,所以在那天課堂上,我講了很多故事。

例如黑臉包公怎樣正言厲色給下屬灌酒,蘇東坡怎樣誤打誤撞調出雞尾酒,李清照有沒有可能製作金華火腿,範仲淹的親家公最愛吃什麼菜,宋太祖的爸爸為什麼會為了一個燒餅大發雷霆……諸如此類跟飲食沾邊兒的八卦故事,大夥聽得很開心。

末了講到宋朝皇帝一般都吃什麼菜,有人舉手,問了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咱們開封小吃那麼多,哪些是從宋朝傳下來的呢?

我掰著指頭數了數,非常沮喪地告訴她:很少,非常少

去我們開封吃過夜市的朋友都知道,當地小吃無非是炒涼粉、紅薯泥、花生糕、羊雙腸、黃燜魚、灌湯包、鯉魚焙面、羊肉炕饃之類。

其中炒涼粉是紅薯涼粉,宋朝還沒有紅薯呢。花生糕的主料自然是花生,宋朝也沒有花生啊。紅薯、花生、番茄、辣椒、玉米、菸草的原產地統統都在美洲,要等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傳入歐洲,再等到歐洲殖民者侵入東亞以後才傳入中國,宋朝人是沒有福氣見到這些食材的。

至於鯉魚焙面,儘管造型驚豔,猶如鯉魚穿上蕾絲袍,我們還給它取了「黃袍加身」的美名,但是開封飲食界有一個老前輩明確地跟我說過,這道菜是從清朝末年才開始研製的,宋朝肯定沒有。

開封灌湯包的名頭不如揚州湯包響亮,不過做法很有特色。特別是開封第一樓的灌湯包,那「湯」既非皮凍,亦非蟹膏,而是打到肉餡兒裡的芝麻油,所以吃起來特別香,放涼了也有汁兒。第一樓為這種湯包申遺的時候,將其源頭追溯到宋朝筆記《東京夢華錄》裡的「王家山洞梅花包子」。

實際上,宋朝人所說的「饅頭」才是包子,當時的「包子」是用菜葉裹餡兒的菜包。更要命的是,王家山洞梅花包子擺明是梅花造型,而現在開封灌湯包的褶口卻是菊花造型。兩宋三百年,飲食興旺,美食琳琅,可是現存文獻中載有具體做法的食物最多只剩百餘種,其中不包括這道「王家山洞梅花包子」。且我們只知其名,不知其法,硬將現代湯包往一種不是包子的宋朝食物上靠,有矇事的嫌疑。

當然,歷史是歷史,美食是美食,古代是古代,現代是現代,儘管我老家的灌湯包以及其他很多標明傳自宋朝的小吃都跟宋朝無關,我還是喜歡這些小吃,並非常真誠地邀請所有好朋友到開封來品嘗。是的,它們並非來自宋朝,可是這跟味道好不好有什麼關係呢?

大家都吃過東坡肉吧?一直以來,人人都說它是蘇東坡發明的,是地地道道的宋朝美食。可是翻遍《三蘇全書》,翻遍蘇東坡的詩詞、信札、筆記和寓言故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一種東坡肉的做法。蘇東坡倒是親手做過肉,做的是豬頭肉,方法非常簡單,大鍋猛煮而已,小火慢燉而已。用蘇東坡撰寫的《豬肉頌》和《煮豬頭頌》去「復原」他做的豬頭肉,遠遠沒有現在的東坡肉好吃,更沒有東坡肉好看。

很多朋友都喜愛杭州名吃「西湖醋魚」,又名「宋嫂魚」,據說它也是宋朝美食,是南宋一個名叫宋五嫂的漁婦發明的。傳說宋五嫂年輕守寡,貌美如花,被遊賞西湖的宋高宗看中,請她入宮為妃,她嚴詞拒絕,讓皇帝吃了閉門羹。

事實上,這個宋五嫂只是北宋末年逃到杭州的開封老太太,年齡比宋高宗都大,沒有別的手藝,在西湖岸邊賣魚羹為生。宋高宗確實嘗過她的魚羹,讚不絕口,讓她在杭州飲食界突然走紅,生意好得不得了。但是她當年售賣的魚羹與現在杭州的西湖醋魚有任何關係嗎?絕對沒有。魚羹是喝湯的,西湖醋魚是喝湯的嗎?

近些年文化復興,歷史升溫,為美食打上文化的粉底,穿上歷史的袍子,編造一些四六不靠的民間傳說,有助於「申遺」,有助於讓人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獲得一些虛頭巴腦的精神享受,仿佛真的穿越千年,與祖宗同呼吸共命運了。文化包裝在飲食行業方興未艾,全國皆然,咱們不妨像看電視劇一樣來欣賞——電視劇只要故事好看就行,不需要尊重歷史,只要你把故事編得圓,把張飛演繹成美女都無所謂。

作為一個研究歷史的吃貨,我喜歡好吃的食物,也喜歡真實的歷史。我知道現在的美食有多麼好吃,也知道宋朝的美食究竟是什麼樣子。坦白講,把真正的宋朝美食端到現代人的餐桌上,現代人未必喜歡。

四川綿陽有一家書店,一樓賣書,二樓賣飯。前年拙著《宋朝飯局》上市,這家書店根據書裡描述的做法,開發了一系列宋朝美食。店主很聰明,對菜品做了一些改良。也就是說,為了迎合今人口味,他沒有完全遵循宋朝做法。為什麼不完全遵循宋朝做法呢?因為宋朝沒有辣椒,而一桌沒有辣椒的菜肯定無法吸引今日四川的顧客。

香港旺角有一家粵菜館子,主廚是我的讀者,也曾按《宋朝飯局》開發菜品,港媒有報導。剛開始有噱頭,顧客盈門,後來慢慢就被遺忘了——主廚太尊重歷史,除了炊具和餐具用現代的,食材搭配與烹飪手法全照宋朝模式來,味道不行。

今年初夏,臺北信義也有一家飯店按《宋朝飯局》開發「饗宋宴」,將書裡介紹的鯊魚皮、羊頭籤、青魚子、田雞菜、橙甕、肉生、餺飥、餶飿、畢羅、撥魚兒等菜品與主食一一復現,根據造價高低分成三種宴席,從新臺幣3萬元到4000元不等。我的版權經紀人前去品嘗,發現顧客很少。第一,定價太貴,不親民;第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味,遠遠比不上石斑魚和佛跳牆。

我自己早就嘗試著做一些宋菜,並請朋友一起享用。年前還在一個美食綜藝節目中現場還原宋代甜品「荔枝膏」,讓京城美食界幾位大牛評點。反響如何呢?我只能老實交待:慘被打臉。並非我廚藝太差,也不能說所有宋菜都不好吃,只能說它們符合宋朝人的口味,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從大歷史的眼光看,口味變化是很快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大抵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南方人一般喜歡鹹味,北方人一般喜歡甜味,做魚做蟹時加糖加蜜,是為了迎合北方人口味。現代人聽了沈括這句話,一定覺得乾坤顛倒:不對啊,南方菜偏淡,北方菜偏鹹,燒菜放糖,明明是南方特色嘛!其實沈括說的沒錯,宋朝時南方人的口味恰恰像今天北方人的口味,今天北方人的口味恰恰像宋朝南方人的口味。

拋開口味差異不談,單論烹飪,我認為現代人一定勝過宋朝人,現代廚師一定超越宋朝廚師。

首先,我們的食材比宋朝更加豐富,可供利用的品類更多。辣椒、番茄、花生、土豆、玉米、南瓜、番薯、花椰菜、油麥菜、西蘭花、荷蘭豆、西葫蘆……這些植物統統是在明朝以後才陸續移民到中國,宋朝人見不到。

其次,我們的炊具比宋朝更加便利,電烤箱、電磁爐、榨汁機、料理機,用起來多麼方便。宋朝沒有嘛。記得去年我在節目上還原宋代甜品荔枝膏,還像宋朝人那樣用杵臼研磨荔枝,費了好長時間才把荔枝肉磨成糊,主持人當時就說:「用榨汁機不是更方便嗎?」確實如此,現在很多機器都能代替人力,甚至比用人力加工效果更好。如果您認為剁餃子餡的時候,用刀比用絞肉機絞出來的餡好得多,我不反對,但是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市面上一定會出現更加科學的打餡設備,最終將人力打餡變成歷史。

既然現代比古代先進,現代食材比古代食材豐富,現代口味已經不同於宋朝口味,那我幹嘛還要研究宋朝美食呢?因為它是歷史,生猛鮮活的歷史。歷史不能吃,也不能喝,對現實生活也未必有什麼參考價值,可是它就像你家陽臺上的盆景一樣,可以讓你開心快樂,怡然自得。

一鍵下單新刊

▼▼▼

好消息


我們已經開通了「號內搜」功能,只要在公眾號後臺的菜單欄,選擇「知識庫》號內搜」,輸入你關心的關鍵詞(如牛肉)進行搜索,即可精準獲取歷史消息中的精彩內容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商務合作:010-63044739

郵箱:zgpr1980@163.com

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提前溝通,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相關焦點

  •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會刷牙嗎?有牙刷嗎?
    假如你穿越到宋朝,成為一名尋尋常常的南宋市民,住在都城杭州的一個寓所裡。正是暮春時節,昨晚滴滴嗒嗒下了一夜的小雨,不過睡夢中的你並不知曉,。清晨時分,你才被響亮的報曉聲叫醒。「天色清明!」原來是個晴天呀。報曉之人是杭州各寺廟的行者頭陀。
  • 回到宋朝逛個街,細品街頭巷尾的小吃金字招牌、老字號
    1997年美國的《生活雜誌》曾經做了一項關於一千年間影響人類生活的一百件大事,宋朝都城汴京街頭的美食和餐館赫然在這一百件大事之中,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宋朝美食對於世界美食的影響。「宋朝街頭巷尾美食金字招牌、老字號圖鑑」馬上開啟,吃貨小夥伴的狂歡即將拉開帷幕。
  • 宋朝甜點,你可以品味到的歷史——1000年!
    某窖酒廣告上說:你能聽到的歷史136年,你能看到的歷史174年,你能品味的歷史440年?——胖哥說:NO, NO, NO ! 今天大家和我穿越時間,來一趟千年宋朝甜點美食之旅!(引自——新浪歷史專欄·南都周刊)   美食1:湯 圓
  • 如果你熱愛美食,那就到宋朝去吧
    作者:李開周摘自:《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開場白:饕客應該去宋朝身為資深饕客,我一向奉勸其他饕客:如果你能回到過去,最好到宋朝。假如到其他朝代,會吃不慣,甚至吃不消。比如例如漢朝,先不說烹飪手法多麼單一,吃飯時沒有椅子就夠難受了。
  • 你想知道大宋朝活色生香的魅力嗎?
    你想知道大宋朝活色生香的魅力嗎?文/長安18子在中國五千年多的文明史中,大宋王朝雖然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年,但卻是一個多姿多彩、活色生香、讓許多人心馳神往的朝代。宋朝也是歷史上最開明的皇朝,對外推行和平外交,對內尊重知識和人才,實行有利於發展生產的寬鬆政策。宋朝的科舉制度比隋唐時更強調公平、公正、公開地選拔人才,不分地域和階級、不問民族和出身,只要你有真才實學,白屋亦能出公卿。難怪有個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都曾經無限憧憬地說:如果有機會,他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
  • 4月美食新書Top6:你真的會吃嗎?
    ——美食文化學者董克平推薦語烘焙,你有控嗎作者簡介博主超超超 圓腳豆是圖書設計師。不到3個月的時間,便能把各大麵包店、咖啡廳的主打人氣產品做得像模像樣,加入「下廚房」後,被收藏數萬次,朋友圈被贊爆。內容簡介用傻瓜的圖文形式呈現,誰都能學會。失敗案例、原款對比,使趣味性大大增加。
  • 最適合穿越的朝代——宋朝
    就沒有適合現代人穿越的朝代了嗎?那倒也不是,如果非要選一個朝代來穿越,宋朝應該成為首選。在很多人的意識裡,宋朝的歷史地位就是「積貧積弱」。清明上河圖局部在宋朝,你可以自由開店,銷售任何政府管制品之外的合法商品,政府只會向你收取商稅,不會幹涉你的經商自由
  • 1000多年前的宋朝人,真會吃! | 諾亞&一條生活館
    原標題: 1000多年前的宋朝人,真會吃! | 諾亞&一條生活館 它,就是宋朝。 今天,小編就為你推薦一本研究宋朝美食的書: 將晦澀難懂的古代菜譜,用日常大白話掰開揉碎,精準還原了 75道宋朝美食, 給你耳目一新的舌尖體驗。
  • 《清平樂》「背誦天團」告訴你:宋朝很好吃!|東京夢華錄|羊肉|外賣...
    先品品「寶藏宋朝」的美食吧!- 在宋朝,你能體驗這些 -能點外賣是的,點外賣的舉動已經延續千餘年了!宋朝的餐館酒肆多不勝數人們也習慣了下館子或點外賣雖然沒有手機APP但點外賣是洪荒之力也阻擋不了的圖/@電視劇清平樂不僅平民喜歡,連官家也愛點《邵氏聞見後錄》說宋仁宗賜宴群臣時就讓人去外面點過菜《癸辛雜識別集》也記載了宋孝宗半夜點過「南瓦張家圓子」「
  • 四時風物,人間美好,宋朝時令美食圖鑑
    今日風雅「宋」再次上線,沒有前朝後宮的陰謀陽謀,只有歲末年終的四時風物,人間美好,「宋朝時令美食圖鑑」送給大家,希望能夠溫暖冬天裡忙碌的你。柳韭寒梅傲迎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十分注重養生。宋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那絕對是出了名的風流、講究、別具一格。
  • 宋朝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皇帝喜歡吃外賣,中產階級則佔帝國大部分
    宋朝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皇帝喜歡吃外賣,中產階級則佔帝國大部分。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曾經說過,如果讓我可以有所選擇的話,我願意在宋。很多其實對於宋朝並沒有那麼深入了解的人,肯定會說為什麼要去宋啊,天天被人欺負還不斷的給別人錢,這種國家有什麼安全感的呢?
  • 穿越1000年回宋朝,原來宋朝的前輩們,才是正兒八經的美食博主!
    文/咖啡小芝士穿越1000年回宋朝,原來宋朝的前輩們,才是正兒八經的美食博主!這項甜蜜的浪漫,追溯到宋朝,你會發現宋朝老祖宗們才是正兒八經的美食大佬兒!宋朝是食物重要的轉折時期,不僅在深耕細作上有了很大進展,人們從一天兩餐,逐漸演變成一日三餐,在消遣食品食材的發展上也逐漸開始發展和推廣。
  • 我在宋朝賣冰棍,美女吃了拉肚子,我會被抓進官府坐牢嗎?
    ,宋朝的夏天大街上就有人在販賣冰棍,跟現在的老冰棍類似,一千年前的朝代大家吃著冰棍,這件事情,無論你腦洞有多大,都得佩服得五體投地。宋朝街邊的冷飲銷量非常大,品種很豐富,有雞皮麻飲,砂糖冰雪丸子,水晶皂兒,冰糖綠豆棒冰。這不就是現在的綠豆冰棍嗎?
  • 生猛宋朝美食,也許今日吃法也不過如此,美食詩詞文化並存的時代
    說到宋朝皇室不吃豬肉,可能跟宋朝皇室的祖先有關,他們祖先喜歡吃羊肉,原則上是御膳「不登彘(豬)肉」具體是不是宋皇室特有規矩或者愛好,也無從考證了,但是不管是南北宋的皇室,會吃豬下水,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大宋民間,對豬肉的愛好,可以說是花樣百出,蘇軾的《豬肉頌》就體現了當時民眾對豬肉的喜愛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 清涼飲料、冰鎮水果:客官,來一份宋朝人的消暑美食嗎?
    在宋代喝果汁,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夏天喝奶茶、涼蝦一樣,店家會從鍋中先給你舀出一大勺果汁,然後再給你添上一碗碎冰,通常店家還會叮囑你:慢點喝,等冰塊化了味道更好喝呢! 古人們深知,在宋代想喝到一杯可口的冰凍果汁,一定要去規模較大的熟食店或者旅店,因為只有他們這樣的商家才有足夠的財力去挖地窖儲存冰塊。
  • 夢回宋朝,帶你領略飲食娛樂文化
    宋朝夜市的美食如果你是一個吃貨的話,那麼宋朝夜市的美味佳餚一定能讓你欲罷不能。馬行街,是小吃、茶館、小商品、賣藝算命綜合一條街,各種美食商品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這裡天天上元夜夜除夕,大文豪蘇東坡即興賦詩「蠶室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另外州橋夜市也是吃貨們的天堂,那裡聚集了各類小吃,來自全國各地,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光聽名字就流哈喇子。
  • 李元昊創建的西夏王朝,有什麼超能力,居然欺負宋朝一百多年
    時年1038年,李元昊硬是從宋朝的疆土內裂變出來,創建大夏國,世稱「西夏」,宋朝這方面儘管快速作出了反應,斷「邦交」,停互市,發起大軍徵討,而且最後逼得西夏國主李元昊削掉了帝號,但宋夏僵持的局勢也從此產生。西夏此後和宋、遼相爭,建立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在之後的歲月裡,以大宋朝之興盛、上百萬之兵眾,卻對一個小小西夏國一直無可奈何。
  • 看過宋朝的夜市,就不再貪戀唐朝的繁華
    到了宋代,趙家兩兄弟當了老大,他倆本來就是混江湖出身,平時也喜歡泡個吧擼個串,乾脆就讓大夥一起玩。至於唐朝的夜市,可別被《長安十二時辰》迷惑了,一年365天就元宵之夜那一晚讓你嗨,元宵之外的其他日子,晚上是一片死寂的。
  • 黃蓉的廚藝在宋朝很厲害嗎?
    請翻開《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洪七公道:「嘿嘿,你那兩味菜,又是甚麼『玉笛誰家聽落梅』,甚麼『好逮湯』,定是你爹爹給安的名目了。」 黃蓉笑道:「你老人家料事如神。你說我爹爹很厲害,是不是?」 菜名既然是黃藥師所取,菜式也應該就是他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