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11:39 |嘉善發布
梅花坊、花園路、碩士街洋樓、柳洲亭、幽瀾泉……這些都是老城的眼睛,是歷史長河留下的身影,是嘉善生生不息的魂魄所在。
隨著近日梅花坊嘉善老城客廳初步方案的敲定,一場以「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為理念,喚醒悠遠記憶的老城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大戲」正在善城上演。
傳承文脈尋覓善城歷史情懷
站在嘉善商業大廈頂樓極目四眺,梅花坊片區盡收眼底。作為嘉善「善文化」風景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這裡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總用地6.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為15.73億元,東至花園路、南至中山路、西至碩士花園、北至老縣府路的梅花坊客廳,使其成為傳承嘉善文化基因、富有江南味的文化地標,提升中心城區新魅力。
「作為吳鎮墓所在的梅花坊區域,文化屬性最為突出,具備成為嘉善文化客廳的的必要因素。保護並建設好梅花坊,既是梅花坊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主要目的,也是嘉善面向未來的重要舉措。」在縣政協委員陸勤方看來,梅花坊自古以來都是嘉善老城核心,是嘉善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教化重地,這些歷史都需要整理展示出來,讓來嘉善的人了解這段歷史的厚度。「保護好文化遺產的目的,就是要讓這些寶貴的財富能在新時期的文化事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使其不僅成為嘉善一處重要的遊覽景點,也成為嘉善傳播繁榮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縣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期間,陸勤方帶著縣政協重點提案《讓我們像翻閱歷史一樣去瀏覽——關於城市客廳梅花坊建設的一些遐想》前往履職,受到高度重視。該提案被確定為嘉善縣13件重點提案之一,由嘉興市委常委、嘉善縣委書記洪湖鵬領辦、推進。
召開梅花坊文脈梳理座談會,認真聽取文化界知名人士的意見,並從縣建設局、縣文化旅遊體育局、縣自然資源規劃局、縣城投集團抽調相關工作人員成立「梅花坊老城客廳」推進辦公室,確保「梅花坊老城客廳」各項推進工作組織領導有力、工作責任明確、工作架構完善和實體化運轉;
由縣領導帶隊,先後赴福州「三坊七巷」、南京「老門東」、景德鎮「陶溪川」、安徽「屯溪老街」、龍遊「民居苑」「大南門歷史文化街區」等實地調研和考察學習;
邀請同濟大學婁永琪博士團隊和清華大學張杰教授團隊為梅花坊建設、老城保護復興「把脈開方」;
數百次的會議溝通,組織縣內專家、政協委員對同濟大學婁永琪博士團隊和清華大學張杰教授團隊的方案進行比選評審……去年以來,梅花坊嘉善老城客廳和東門大街歷史街區的「涅槃重生」就此拉開序幕。
在筆墨中,尋覓善城歷史情懷;於光影裡,喚醒老城悠遠記憶。9月3日下午,一場由洪湖鵬召集的提案辦理協商會召開,為其領辦的重點提案《讓我們像翻閱歷史一樣去瀏覽——關於城市客廳梅花坊建設的一些遐想》辦理落實按下「快進鍵」。洪湖鵬指出,保護並建設好梅花坊,對嘉善本地人來說要做到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對縣外來客來說要做到可閱讀,可慢享。
遇見大師展現本土文化瑰寶
嘉善文風濃鬱,人才輩出。以元代的吳鎮領銜,文人志士層出不窮,代表性的有丁賓、袁黃、魏大中、魏學洢、錢士升、陳龍正等。在梅花坊區塊,將重點突出吳鎮IP品牌以及魏大中、魏學洢、錢士升等歷史人文線,做好《了凡四訓》與同善會的「善文化」概念,釋放張大千曾寓居嘉善的文化名人效應。
如果說梅花坊是嘉善的城市之心,那麼吳鎮紀念館區塊就是梅花坊的文化基石。吳鎮執筆的《嘉禾八景圖》上曾自注道「畫於橡林舊隱,梅花道人鎮頓首」。
「吳鎮當時居住的『橡林舊隱』位於當時的梅花裡,梅花裡就是元代陳景純的私園東弄。」陸勤方認為,修繕絕不能盲目保留表面而喪失內涵,更不能隨意賦予新內涵而剝奪人們認識歷史的權利。「從規劃到建設以及後期的運營對原真性的保護意識要始終如一,通過對文化進行『修繕』,使其真實信息得到保存與發揚,講好每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建好元四大家研究交流平臺,更新展陳內容,升級展陳設施,全方位展示好吳鎮名人文化。」
梅花坊區域初步設計方案效果圖
根據最終敲定的清華大學張杰教授團隊的初步方案,梅花坊區域的設計將在體現文化厚重感上做文章,業態布局上,由東到西圍繞袁了凡、吳鎮、嘉善名人館等不同主題予以區分;建築設計上,體現嘉善街區建築的獨有風貌,同時把「善文化」融入到各個街區,讓老城區能在歲月回望中寄託情感,又通過商旅文互融互促培育老城新業,充分研究、挖掘嘉善老城區不同區域的歷史文化特色,做好提升、保護、傳承、注新。
「老城歷史文化的傳承必須做好文化基因解碼工作,進一步加強嘉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的挖掘、梳理、提煉、傳承,因地制宜地將歷史文化名人融入老城區改造提升、美麗城鎮建設,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涵養新時代的獨特文化氣質。」「縣梅花坊老城客廳」推進辦主任金志剛表示,在場景上,既不一味仿古,也不盲目創新,「突出吳鎮、豐富有趣」是設計的核心訴求。未來,一幅吳鎮畫中的山水立軸,將在梅花坊,在嘉善老城的核心,向世人精彩展示。
不忘鄉愁喚醒老城悠遠記憶
老城中一片片歷史街區、一條條古老街巷、一座座傳統建築,就像一部部史書、一卷卷檔案,貯存著城市的文化信息,見證著城市的歷史足跡。
全長1269米的東門大街,曾是嘉善縣城最繁華的商業街道。這裡的每一片屋簷、每一個角落都承載著老嘉善人記憶中最難以忘懷的鄉愁,也是嘉善人文底蘊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伴隨嘉善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東門大街保護開發同步進行,這條老街將迎來「新生」。
文化傳承要接地氣,更需要有底氣。在這裡,將考慮依託葉宅、周宅和丁宅的建築風貌,嘗試復甦紅極一時的國藥店陳三山堂、仁仁堂等本土中藥文化,依託東門雅集、老字號小吃、匠人工作室、中藥養生館等載體,在市場繁榮和發展的背景下守住城市特色這個核心競爭力,在發展的同時實現建設與環境的共贏。
梅花坊、花園路與碩士街洋樓、柳洲亭、了凡、善文化、幽瀾泉等,是嘉善生生不息的魂魄所在;魏塘葉宅、慈山、烈士陵園、陸家門樓、三官塘橋、金氏後廳、費家宅、孫家宅、福星橋、賣魚橋、魏塘石牌坊、地藏禪寺等現在還真實存在的嘉善歷史遺存雖然價值不是最高,但支撐起城市調性,成為老城的風骨;名人、故事等雖然多數無現存遺蹟,但亦是嘉善的基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嘉善城市發展的步伐不停向前,這些老城的魂魄、風骨、基底將成為城市發展的內生力量。
目前,嘉善縣正組織編制《嘉善老城特色空間城市詳細設計》與《嘉善東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將梅花坊、花園路與碩士街洋樓、柳洲亭、了凡、善文化等文化點列入保護工程項目庫,按計劃進行保護性建設或復原,打造「新魏塘八景」,並通過文化徑進行串聯,通過口袋公園、博物館等方式向社會公眾開放,打造特色的老城空間,這些歷史積澱下來的特色文化將成為一部可以讓人閱讀的歷史書籍。
END
猜您可能會對這些感興趣
編 輯 | 顧 燕
責 審 | 張文燕、毛靜靜、方盛豔
來 源 | 縣傳媒中心 /記者馬葉芬、胡凌翔
160195555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