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7月3日電 (記者 陳曦)近日,成都市舉辦「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成飛·青羊創新中心建設落成儀式」。來自航空航天領域的企業、高校、科研、金融、社團組織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等在現場共同見證聯盟的揭牌成立和成飛·青羊創新中心的建設落成。
活動現場,成都青羊區率先發布《成都市青羊區航空智能製造機會清單》,通過「清單」這一創新舉措,進一步促進成飛·青羊創新中心和航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深度融合,實現「機會共享」。
成飛·青羊創新中心建設落成 首批項目籤約入駐
搭建航空航天領域技術與成果交流和轉化應用平臺,推進跨界融合,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和成飛·青羊創新中心應時而生。
本次活動現場,由成都市民政局展示頒發《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後,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舉行正式成立揭牌儀式。據介紹,該聯盟由該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研發製造、運營服務、供應鏈保障、科研機構、高校院所、金融機構、投融資平臺、社會團體等企事單位組成。目前擁有意向入會企業200餘家,推動「政產學研用融」一體化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成飛公司與青羊區政府以成飛航空高科技產業園為任務承載區聯合共建成飛·青羊創新中心。
據了解,秉承「開放共享 融合創新」的理念,依託成都青羊航空產業區域資源優勢,成飛·青羊創新中心打造成為創新資源聚集、組織運行開放、治理結構多元的綜合性航空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構建形成對航空產業發展輻射和帶動作用強的技術創新網絡,最終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航空製造創新中心。
據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理事長、成飛公司總經理蔣敏介紹,創新中心內設七大功能平臺,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建設時間為2018-2020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航空製造協同創新平臺、軍工資源共享平臺、成果技術轉化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協同展示平臺。二期規劃建設時間為2020-2022年,主要建設內容為開放性智能製造研發平臺和試製平臺。
此外,西南交大、中國大恆等五家高校與企業現場與成飛·青羊創新中心籤署了首批項目入駐合作協議,同時也標誌著創新中心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目前創新中心已對外發布技術需求20餘項,成果轉化項目10餘項,開放共享的實驗室4個。
融合創新 「清單」連結實現機會共享
以「連結供需、融合創新、共享賦能」為主旨,青羊區在會場發布《成都市青羊區航空智能製造機會清單》(以下簡稱「清單」),聚焦青羊區重點產業載體、技術供需清單、共享資源清單、企業能力清單四大類別,共計11大項55條,匯集了青羊區在航空智能製造領域的供需情況,意在通過此次清單的發布,聚合資源、集合需求、融合能力,將相互關聯的軍民力量和企業供需能力整合共享。
在現場發布的「清單」中提及,重點推介了成飛·青羊創新中心的成飛航空高科技產業園、青羊區航空與電子科技社區2個產業承載區。
「成飛·青羊創新中心作為青羊區重點發展航空科技主導產業的總部經濟區高品質科創空間,著力打造七大功能平臺,為企業提供研發、試驗、生產、檢測等環節的專業化創新創業服務,從而強化產業鏈的加速形成。」青羊區新經濟和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現場介紹。
技術供需清單中,在技術供給方面,為後置處理軟體、特徵編程、以及機器人焊接等前沿技術供給能力清單,可以為企業的新產品研發、製造等提供市場化應用接口;技術需求方面,梳理了水導雷射切割、3D列印、多機器人協同控制等技術需求清單,可為具備以上技術實力的企業提供「零成本」的合作接口。
企業能力清單中,包含電子科大、西北工大、西南交大、長春理工等國內名校,與青羊區合作研究的數據採集、飛機檢測與評估、AR技術等項目,為入駐企業的產品開發、市場化應用提供支撐;發布成飛公司、611所等16家重點企業的研究成果、可合作項目等內容,推廣關聯企業的產品(服務),助力航天產業優質產品「走出去」。
事實上,青羊區作為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重點區域之一,在航空製造方面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依託成飛公司、611所、成飛民機、凱天電子、西科微波等代表性企業,加速產業資源聚集,形成了從零部件生產到整機裝配,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運維的全產業鏈。正是基於專業領域的產業基礎,在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的籌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飛·青羊創新中心落地建成提供了保障。
此外,青羊區著力打造「辦事不出功能區」的政務環境,營造創新、創業、創造的濃厚氛圍,培育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圈,助推成都市航空航天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做大做強、加快騰飛,並讓更多企業共享功能、分享紅利。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