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即青島國際帆船中心。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青島市東部新區浮山灣畔,北海船廠原址,毗鄰五四廣場和東海路,市內的著名風景點"燕島秋潮"位於基地內燕兒島山的東南角,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和13屆帕運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裡舉行的。
為了迎接奧運會帆船比賽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島市政府把北海船廠整體搬遷到黃島區的海西灣,並將國際帆船中心建成青島市獨具海上運動特色的建築區域,充分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規劃和設計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佔地面積約45公頃,其中場館區30公頃,賽後開發區15公頃。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總用地面積45公頃,奧帆賽賽時用地面積約30公頃。整個工程項目包括陸域工程和水工工程兩部分,陸域工程主要包括行政與比賽管理中心、運動員公寓、運動員中心、媒體中心、後勤保障與功能中心五個建築單體以及環境等配套工程,水域工程包括主防波堤,次防波堤,突堤碼頭,奧運紀念牆碼頭,護岸改造等水工工程。其中,奧運紀念牆碼頭、次防波堤、突堤碼頭圍合的港區面積約15.5公頃,主防波堤與突堤碼頭圍合的港池面積約7.5公頃。此外,在賽時還要增設一些臨時性的建築及設施,以更好的滿足奧帆賽的需求,如突堤碼頭上將建臨時性的測量大棚,奧運紀念牆碼頭西側將建一個浮碼頭供觀眾停船區使用。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必備項目在2006年6月30日全部完工,並於2006年8月18日至2006年8月31日成功舉辦了好運北京-2006青島國際帆船賽。場館硬體設施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被國際業內認識譽為「亞洲最好的奧運場館」。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按照「可持續發展、賽後充分利用和留下奧運文化遺產」的原則,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採用的一系列科技新技術,起到了示範平臺的作用。奧帆基地同樣注重環境景觀規劃,通過三條南北向軸線,即:西軸——海洋文化軸、中軸——歡慶文化軸、東軸——自然文化軸,組成了意向的「川」字。以「歡舞海納百川」為主題,寓意開放的青島正以寬廣胸襟,向世界敞開大門。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採用海水源熱泵空調系統取暖,較普通空調系統節能減排近30%。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是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場地,在建築設計中充分利用就地獲取的海水作為熱泵系統的冷熱源,成功設計了海水源熱泵空調系統,為建築面積8138平方米的媒體中心提供冷熱風,開創了我國公共建築應用海水源空調技術的先例。海水源熱泵空調、太陽能屋頂、風能路燈……作為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和第13屆帕運會帆船比賽的基地,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處處體現出環保節能的「綠色奧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