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古老的母系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群體,這個群體現在在距今約十到二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那是遠古社會原始人群漸漸演變到母系氏族的社會背景。一、母系社會如何成就在遠古時期,為何會以母系氏族來命名的呢?其實在當時,大多是以群婚這種婚姻的主要形式來維繫的,那時候是「外婚制」。何為外婚?就是即使結婚了,夫妻之間也是要分開去各自的母系氏族生活的,那時候的生活就是丈夫自己去妻子的家裡,夫妻所生下的孩子也要在妻子那邊住,所以是以母親的形式為主的,也就是在當時女性的地位跟現在的男性地位是相反的一種現象。
這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現象,母系氏族的不斷壯大,使得社會的現象也是這種形式的出現。雖然這在當時群婚制度的記載也沒有特別詳細明確的考古證據在裡面,當後來跟多外國學者的不斷質疑後,也有了不一樣的說法,認為其實群婚並不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只是可能子女們的姓氏也許跟隨母親的姓氏的話,比較有可能。二、母系社會更為安穩這裡所說的安穩其實是因為這在當時本身在母系社會之前,其實還是處在一種原始人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所以這對於這種沒有穩定的生存環境來說,對於後代的繁衍生息其實是不安全的。
到了後來的母系氏族社會其實是一種比較安全的生存背景了,因為當時的這種有了固定居所可以去入住其實是已經越來越追求安定的環境,這是可以供人們繁衍生息的絕佳機會,當時我們的祖先已經有了一定的「居所」雛形。就此很多的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蹟其實有保存至今,例如比較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河南安陽小南海等他們活動的歷史遺蹟都有保存下來。三、原始到母系的變相關係由於當時的原始人過渡為母系氏族社會,所以很大程度其實是因為原始人的內婚制導致的很多近親所繁衍出來的後代其實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先天疾病、體質弱、智力低下等問題都困擾著當時的原始人,《左傳》裡面這樣說的:「男女同性,其生不蓄」。也就表明當時這一種血緣過於親近,導致很多繁衍問題,也對當時的生產力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到後來,人們發現血緣關係較遠的家族聯姻所生下的孩子會比血緣關係較近的生下的孩子的身體素質等方面都比較優越,再到後來也就慢慢的採取血緣族裡面的是否同輩都禁止結婚,而慢慢演變為母系氏族的產生。四、母系氏族社會還存在古老的母系氏族其實在今天還是有存在的,就是在麗江瀘沽湖還是有著一群「摩梭人」,這就是母系社會的縮影,在這裡的景色迷人,古老的文化遺蹟一直保留至今,在這裡會因為生下一個女兒而驕傲。在這裡的母系家庭裡的成年男性會以舅舅身份幫助去「達布」,共同來撫養姐妹的孩子,可以共同勞作。在摩梭村保留著古老的民俗,這裡還有很多很漂亮的景色,景色宜人,也有很多街道,這裡也開始變為旅遊貿易的好場地,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古時候的服飾,還有很多街牌告示給我們介紹古老的「母系氏族社會」的文化遺蹟。
圖片上傳處理中...
一個時代總會有一個時代的風採,我們了解了一個時代,一個文化遺蹟,就感覺很想親近它那樣,展現它的價值,我們看到了古老而生機的「母系氏族社會」,明白了其實在那時候的背景下,人們會為了繁衍生息而做出很多思考還有放棄舊俗,改換另一種能夠誕下美好生命的存在,有了這種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真諦,也就為今天的我們留下那寶貴的生命契機,就像「生命誠可貴」的良言金句那樣,注入靈魂,不斷的為誕生新的生命而期待著。結語:這種古老的文化遺蹟是一個時代的「拾光」回放,幾萬年的歷史遺蹟,帶給我們的,是讓我們不忘記「根」,不忘記「本」,我們就駐紮在這裡,為了穩定才得以延續下去,說到底,不管是「母系」社會 還是「父系」社會,都是一種文明的接承,我們要不忘初衷,好好的對待生命,給自己一個安全的保障,去保護這些歷史,去回望這些歷史,這是時代給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