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古老文化:在今天依然存在,「母系氏族」所具有的溫情

2020-12-17 保登大閱圖

中國是古老的母系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群體,這個群體現在在距今約十到二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那是遠古社會原始人群漸漸演變到母系氏族的社會背景。一、母系社會如何成就在遠古時期,為何會以母系氏族來命名的呢?其實在當時,大多是以群婚這種婚姻的主要形式來維繫的,那時候是「外婚制」。何為外婚?就是即使結婚了,夫妻之間也是要分開去各自的母系氏族生活的,那時候的生活就是丈夫自己去妻子的家裡,夫妻所生下的孩子也要在妻子那邊住,所以是以母親的形式為主的,也就是在當時女性的地位跟現在的男性地位是相反的一種現象。

這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現象,母系氏族的不斷壯大,使得社會的現象也是這種形式的出現。雖然這在當時群婚制度的記載也沒有特別詳細明確的考古證據在裡面,當後來跟多外國學者的不斷質疑後,也有了不一樣的說法,認為其實群婚並不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只是可能子女們的姓氏也許跟隨母親的姓氏的話,比較有可能。二、母系社會更為安穩這裡所說的安穩其實是因為這在當時本身在母系社會之前,其實還是處在一種原始人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所以這對於這種沒有穩定的生存環境來說,對於後代的繁衍生息其實是不安全的。

到了後來的母系氏族社會其實是一種比較安全的生存背景了,因為當時的這種有了固定居所可以去入住其實是已經越來越追求安定的環境,這是可以供人們繁衍生息的絕佳機會,當時我們的祖先已經有了一定的「居所」雛形。就此很多的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蹟其實有保存至今,例如比較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河南安陽小南海等他們活動的歷史遺蹟都有保存下來。三、原始到母系的變相關係由於當時的原始人過渡為母系氏族社會,所以很大程度其實是因為原始人的內婚制導致的很多近親所繁衍出來的後代其實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先天疾病、體質弱、智力低下等問題都困擾著當時的原始人,《左傳》裡面這樣說的:「男女同性,其生不蓄」也就表明當時這一種血緣過於親近,導致很多繁衍問題,也對當時的生產力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到後來,人們發現血緣關係較遠的家族聯姻所生下的孩子會比血緣關係較近的生下的孩子的身體素質等方面都比較優越,再到後來也就慢慢的採取血緣族裡面的是否同輩都禁止結婚,而慢慢演變為母系氏族的產生。四、母系氏族社會還存在古老的母系氏族其實在今天還是有存在的,就是在麗江瀘沽湖還是有著一群「摩梭人」,這就是母系社會的縮影,在這裡的景色迷人,古老的文化遺蹟一直保留至今,在這裡會因為生下一個女兒而驕傲。在這裡的母系家庭裡的成年男性會以舅舅身份幫助去「達布」,共同來撫養姐妹的孩子,可以共同勞作。在摩梭村保留著古老的民俗,這裡還有很多很漂亮的景色,景色宜人,也有很多街道,這裡也開始變為旅遊貿易的好場地,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漂亮的古時候的服飾,還有很多街牌告示給我們介紹古老的「母系氏族社會」的文化遺蹟。

圖片上傳處理中...

一個時代總會有一個時代的風採,我們了解了一個時代,一個文化遺蹟,就感覺很想親近它那樣,展現它的價值,我們看到了古老而生機的「母系氏族社會」,明白了其實在那時候的背景下,人們會為了繁衍生息而做出很多思考還有放棄舊俗,改換另一種能夠誕下美好生命的存在,有了這種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真諦,也就為今天的我們留下那寶貴的生命契機,就像「生命誠可貴」的良言金句那樣,注入靈魂,不斷的為誕生新的生命而期待著。結語:這種古老的文化遺蹟是一個時代的「拾光」回放,幾萬年的歷史遺蹟,帶給我們的,是讓我們不忘記「根」,不忘記「本」,我們就駐紮在這裡,為了穩定才得以延續下去,說到底,不管是「母系」社會 還是「父系」社會,都是一種文明的接承,我們要不忘初衷,好好的對待生命,給自己一個安全的保障,去保護這些歷史,去回望這些歷史,這是時代給我們的使命。

相關焦點

  • 500年間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
    講主題前,先了解下一個重要的階段,仰韶文化時期。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遊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故將其命名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在遺址中發現的石鏟、石杵等工具表明,當時還處於原始的鋤耕農業階段。
  • 仰韶文化時期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關係是什麼樣的?
    感謝閱讀,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仰韶文化時期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關係。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實行的是「彭那魯亞」群婚制度,這是一種外族群婚。什麼是群婚呢?小編在這裡跟大家解釋一下,通俗的說,一個女人有很多的丈夫,同時她的丈夫有很多的妻子。
  • 母系氏族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母系氏族社會的形成 距今約十至二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遠古社會由原始人群階段進入母系氏族社會。 現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期主要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有:陝西大荔人、山西襄汾丁村人、山西陽高許家窯人、廣東曲江馬壩人、貴州桐梓人、湖北長陽人、北京周口店新洞人,以及遼寧喀左鴿子洞等文化遺存。
  • 姓氏文化:這個姓氏有多古老?母系氏族社會的古姓!
    任——母系氏族社會的古姓[尋宗探源]1出自姬姓,為黃帝(姬姓)後裔。《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左傳正義》載,任氏是5000年前黃帝賜封的12個基本姓氏之一,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的姓氏。 黃帝少子禹(禺)陽被封本任國(今山東濟寧市),其後裔以國為氏。2.出自遠古妊姓,與女性妊娠有關,可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古姓之一。 人之所以得生,在於母親妊娠,因生得姓。 從母從女,為妊姓,後傳為任姓。
  • 母系氏族公社的特點
    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會的主要階段。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財產由母系繼承。這時實行族外婚制,就是同一氏族內部禁止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間的同輩男女可以互為夫妻。後來發展為對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個主要配偶,但不嚴格。
  • 從女神文化,探析我國母系氏族時期的傳說和遺存
    關於母系氏族的傳說《楚辭·天問》是楚國先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哲學思考,也代表著人類探索自然過程中的種種困惑,隨著時代發展,楚國先民當年因困惑而問蒼天的問題得到了答案。其中有一句「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就是對女岐沒有丈夫但是卻有很多後代表示疑惑。
  • 短篇雜談:至今停留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民族
    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紛紛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女人們開始當家作主說了算。而在公元前約5500年,力量型的男性佔據優勢,人類開始進入父系氏族,並發展成為今天科技發達的社會。摩梭人生活在雲南省西北,四川、雲南交界處,今天麗江瀘沽湖畔就是他們分布的區域之一。摩梭人依然停留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他們曾被歸於納西族之下,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摩梭家庭中母親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家庭成員都是一個母親或祖母的後代。
  • 母系氏族公社的緣起
    我們的祖先自從過渡到新人階段,就到了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由於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和生產的需要,出現了氏族組織。這種新的社會組織直到進入新石器時代才達到繁榮的階段,社會就產生一種制度—氏族公社制度,那什麼是氏族公社制度呢?
  • 小鮮肉是父系氏族的「終結者」,女強人是母系氏族的「回歸者」!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人類最初以母系氏族的社會主流存在。母系氏族社會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約50,000年前)形成,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約15,000年前)結束,其中經歷了足足35000年左右。那時女子的社會地位難以想像的高,孩子必須是跟母親姓的,而財產都是傳女不傳男的,哪怕是舅舅的家產也是由外甥來繼承。
  • 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一講我們將開始學習,一個在中國歷史中比較重要的兩個階段——原始文明中的「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母系氏族社會二、仰韶文化考古學家發現仰韶文化遺址,是一個能清晰的反應母系氏族社會公社全貌的文化遺址。
  • 新石器時代末期,母系氏族是怎麼向父系氏族轉變的?
    根據人類學家的普遍觀點,在新石器時代,氏族部落往往是以母親的血緣維繫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母系氏族社會。這不但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人類往往採用群婚,因此他們的父親無法確定。還因為這時相對於從事狩獵的男性成員,女性成員負責的農業生產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她們是部落最重要的食物來源,自然擁有較高的地位。
  • 遠古時期人類文明的起源——母系氏族的社會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進一步認識到近親婚媾的不良後果,禁止了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間的通婚,實行一個血緣親族集團的兄弟和另一個血緣親族集團的姐妹之間的互相群婚,這種族外群婚,是形成氏族的直接原因。但是一個氏族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必須同與它保持通婚關係的氏族聯合起來。同時,氏族公社擴大了之後,便分立出新的氏族。這樣,若干個氏族就組成胞族,或直接組成部落。
  • 神秘的瀘沽湖,現在仍然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風情!
    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至今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和舅掌禮儀女掌財的制度。獨特的「阿夏」婚姻、母系氏族,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風情、漂亮的自然風光,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神秘而美麗的色彩,使這裡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瀘沽湖在四川,雲南境內都有入口,四川境內門票70元,雲南境內門票貴些100元。我們從四川西昌進,西昌至瀘沽湖的200多公裡路大部分是崎嶇山路,去的時候朋友們可得小心駕駛,山高路險彎多,可不能超速行駛。
  • 母系向父系轉型及氏族公社解體如何發生?看大汶口文化遺址就知道
    母系向父系轉型及氏族公社解體如何發生?這大約是在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時候,隨著農業的發展,母系氏族公社制度也達到了繁盛時期,那時婦女的勞動在氏族公社的經濟活動中給予重要的地位,婦女也受到特殊的尊重,河姆渡文化與仰韶文化都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文化遺存,後來隨著農業與手工業的分工,以及各個生產領域勞動的進一步專業化,男性的勞動逐漸在生產活動中居於主要地位,從而男性在氏族組織中也逐漸取得了支配地位,某些氏族制度,也就逐漸轉變為父系氏族制度,大汶口文化以及集大汶口文化之後的龍山文化等
  • 神秘的瀘沽湖摩梭族,當今仍然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風情
    母系氏族的人家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系摩梭族男女獨特的「阿夏」婚姻、母系氏族,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風情、漂亮的自然風光,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神秘而美麗的色彩,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使這裡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瀘沽湖在四川,雲南境內都有入口,四川境內門票70元,雲南境內門票貴些100元。
  • 「母系氏族社會」也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謊言
    一說到「母系氏族社會」,大多數人都會說:原始社會先有的「母系氏族」,然後才是「父系氏族」。母系氏族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是人類社會最初的存在形式。然而,事實也許並非如此。首先,迄今為止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人類社會最初的形式是「母系氏族」,即使學界支持此觀點之人會拿出一些證據。一、最早提出母系氏族說法的是瑞士學者約翰·巴霍芬。而他的依據並非考古發現,也非史書記載,而是神話傳說。
  • 最後的母系氏族摩梭族:被惡意揣測的走婚習俗,背後是真正的平等
    但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眾多民族的習俗通過各種途徑,讓大家對這些特色習俗有一定的認知。不過,道聽途說往往會與事實有較大的出入,一些少數民族的習俗在傳播的過程中,漸漸被人誤解,甚至有人進行自我加工,對一些習俗惡意揣測,比如摩梭族的走婚習俗。最後的母系氏族摩梭族摩梭族並不在56個民族當中,是一個未識別民族,目前摩梭族人主要生活在雲南麗江的瀘沽湖畔,人口僅有5萬人左右。
  • 都什麼年代了,這個地方居然還是母系氏族社會!
    第一次接觸母系氏族社會這個詞,是在初一上歷史課的時候,書上說母系氏族社會是以前部落的生活方式,那時候人們採摘野果為生,女性在這方面比較佔優勢,因此逐漸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但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母系氏族社會逐漸被父系氏族社會所取代。
  • 父系是怎麼從母系氏族中衍生出來的?
    他們發現恰恰這項技能已經存在於他們身邊,女人天生就擁有繁衍後代的能力。他們無比興奮,女人也備受尊重,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這就確立了整個社會就進入到母系社會。 那麼原始母系社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人們對此的認識是逐漸變化,發展和形成的。偉大領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說到:「一開始,人們被女人能生孩子這件事嚇住了。」
  • 最後的母系氏族之地——摩梭人的瀘沽湖今天依然美麗
    男子若對女子傾心,則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於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樓』」居住於瀘沽湖的摩梭人是獨存的母系氏族遺風民俗之地,也是眾多遊客的目光投向這塊神秘的土地瀘沽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