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年,蘇格蘭福爾柯克城郊。
一支準備就緒的英格蘭的長弓部隊嚴陣以待,隨著一聲令下,弓手們開始仰天射箭。一支支箭矢如同死神一般,收割者蘇格蘭長矛兵的生命,一時間,蘇格蘭整支軍隊陣腳大亂。眼見時機已到,英格蘭重騎兵迅速突擊,蘇格蘭軍隊全線崩潰。
這是只冷兵器時代諸多戰爭的一個縮影,在熱兵器還沒有全面崛起的年代,戰鬥想要獲勝,除了有將領出色的指揮,合理的戰術安排,素質拔尖的兵員之外,使用的兵器也是左右勝負的砝碼。
戰爭是科學發展的一大推動力,為了獲得勝利,武器的研究一刻也未曾停息,也正是因此,在冷兵器時代誕生了各式各樣的新奇設計。每一種冷兵器不但造型不同,殺傷力和使用環境也不同。那麼在冷兵器當中,究竟誰才能「稱王」?
要評判冷兵器之王,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上手難度這一點。畢竟一些造型獨特的冷兵器,在使用上也有一定的門檻。尤其是一些武術軟器械,比如三節棍、流星錘、繩鏢等等。若是教給完全沒有經驗的新手使用,不但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反而容易出現「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情況。
一些看似上手難度並不高的冷兵器,其實也對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弓箭。在很多人的意識裡,弓箭是一種比較容易操作,殺傷力也不錯的冷兵器。尤其是在遊戲裡,使用弓箭的要麼是膚白貌美的萌妹子,要麼是瘦弱英俊的精靈王子,這讓不少人有了一種誤認為弓箭是一種很簡單的冷兵器。
實際上,單單是想要拉開弓箭,就需要相當大的力量,更不用說能穩定精準的把箭射出去擊中目標。《晉書.劉聰載記》中曾有記載:「十王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按照當時的換算單位來計算,那就是75KG,足以見得弓箭對於臂力的要求。
或許這個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即便是到了清朝早期,也是「弓用八力,箭長三尺」,8力換算成現在的單位,也有47KG,相當於一個比較瘦弱的成年女子的重量。
更何況在歐洲,還有磅數更高的弓箭,比如英格蘭長弓,據資料記載,這種弓的拉重(即拉緊弓弦所需氣力)超過150磅力,是普通弓箭的三倍。而英格蘭長弓兵可以在450米以外的距離發箭擊穿盔甲,其臂力可見一斑。由於常年累月的拉弓,英格蘭弓兵的右臂要比左臂粗壯許多,並且由於弓的壓迫力,還會出現脊柱側彎的情況。
由此可見,並非是看上去簡單的冷兵器,操作就一定更簡單。在眾多的冷兵器中,長槍算是學習成本比較低的一種。 不同於刀劍的可劈可砍,長槍在戰鬥中大多都是造成貫穿傷,士兵只要掌握「捅」這個招式,就能發揮出一定的威力,至於捅得準,捅得快,那就是後話了。早在公元前7世紀,希臘甲兵就使用長矛進行方陣攻擊。這些甲兵都是來自於社會中下層,紀律、訓練都比不上正式的軍隊,但在使用長槍時也能形成不錯的戰鬥力。
發現了「一寸長一寸強」,長槍的長度就在不斷進化,在亞歷山大稱帝後,長矛的長度又進一步增長到5~6米左右,需要雙手方能操持。
在學習門檻方面,眾多冷兵器中無疑是長槍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在大規模的戰鬥中,長槍不但能起到推進的作用,還能有效的克制敵方騎兵的衝鋒。
在戰爭時期,冷兵器是否適用的另一重要指標就是造價,畢竟如果不能大批量武裝給部隊,軍事價值會大量減少。針對這一點,以大量金屬打造的刀、劍類就會失去優勢,即便是重金屬在一些時期已經有相當高的產量,但開採,鍛造,打磨等諸多繁瑣的工藝註定刀劍的成本上居高不下。在這一點上,反倒是手斧、長槍等武器成本更加低廉。
這其中有一長槍最為明顯,明代何良臣的《陣紀》曾寫到:「槍鋒須短利而輕,以不過兩為率。」畢竟長槍屬於一種費力槓桿,如果槍頭過沉,會影響出手速度。由於槍身採用木材,只需要金屬的槍頭,在製作成本上比刀劍要低。
當然,這裡指的是同一個軍隊等級使用的裝備,畢竟拿農民起義軍的劣質刀具和正規軍隊使用的優質長槍比,造價高低就難說了。
製作精良的長槍,不但要有鋒利的槍頭,槍身也要用好木材,過軟過硬都不可以。常見的材料是使用牛筋木、檕條木或者米枯木,然後覆蓋一層竹片,再纏線刷漆。同時如果比較講究的長槍還會附上槍纂,俗稱槍墩。槍纂一方面可以便於將槍尾插入地下固定,步兵遇到騎兵衝擊,野戰列成防禦陣勢時經常將長槍斜插入地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長槍脫手,有一些設計獨特的槍纂在近身戰時還能拆下來做應急戰鬥使用。
更何況在重金屬匱乏的年代,沒有槍頭、單純把木材削尖的簡陋長槍,成本就更低了。這種就地取材的「尖頭木棍」在實戰中也能有一定的殺傷力。
作為冷兵器之王,自然要能在戰場上發揮出相應的戰鬥力。但在這一點上,就很難有一個明確的衡量標準,畢竟戰場環境不同,冷兵器的實用性也不同,一些偏門的冷冰器反而能在特定的環境發揮出難以想像的作用。比如在中式武器中,鉤鑲,虎頭鉤,可能會克制同級別的單手,雙手刀劍之類的。但如果真的要上場殺敵,大規模作戰,自然是結構越簡單的武器,效果越好。
不同的冷兵器之間還存在克制關係,一旦武器被壓制,多打少慘敗的例子不勝枚舉。
公元前53年的「卡萊戰役」,帕提亞弓騎兵利用遊擊戰,把大量的箭矢射向了羅馬人。弓箭穿透了羅馬人的木製盾牌,無情的收割起了他們的性命。最終兵力僅有羅馬人三分之一的帕提亞弓兵將四萬羅馬部隊全數殲滅。
公元552年,亞平寧半島中部,曾滅掉西羅馬帝國的東哥特重騎兵發起兇猛衝鋒,結果被拜佔庭的蠻族長矛步兵捅了個人仰馬翻。
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英國長弓手處在山頂,趁法國騎兵向山上衝鋒時減速的時機,向對手瘋狂設計,在加上早已布置好的拒馬,打出了200人換1500人的戰果。
這三場戰鬥都在說明一個問題,無論是哪種冷兵器,都要在合適的環境、陣型下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威力。各種冷兵器之間存在克制與被克制的關係,形成一個個的閉環。每一種冷兵器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不足。哪怕是知名的「基然都尼氣步槍」(理論上熱兵器指「依靠火藥或類似化學反應」造成和傷害的武器,如果按照這樣規劃,氣槍算是冷兵器),在恆壓閥發明之前,也存在由於氣壓不足,威力、射程衰減以及需要手動打氣的問題。
這個像手雷一樣的東西就是氣瓶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兵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冷兵器除了本身的優劣勢與克制關係之外,還要看使用者以及指揮者的能力。所以,對於武器之王這一概念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衡量標準,一切都要在戰場上見真章。也正是因此,一些以冷兵器為主的遊戲,更喜歡讓玩家們親自動手比劃兩下,為自己喜愛的兵器分出個強弱勝負。從《流星蝴蝶劍》到《榮耀戰魂》,很多冷兵器格鬥遊戲都希望玩家們能發揮出手中兵器的威力,體驗不同的快感。
近日,一款名為《獵人競技場:傳奇》的遊戲上架了Steam,遊戲同樣主打冷兵器格鬥,雖然招式上有一些魔法元素的融入,但本質上還是緊張刺激的短兵相接。遊戲中不同的角色擁有不同的武器,不但有常規的雙劍、長槍、單手錘之外,還有爪子、輪刃等比較偏門的冷兵器。每一種兵器都有符合其特性的招式,有的走輕靈一派,擅長和敵人纏鬥,有些則大開大合,走剛猛的路數。
除了招式之外,遊戲還設計了包括瞬移、空中連擊、追擊、奇襲等20多種戰鬥動作與攻擊模式。武器的優劣勢可以靠這些操作進行彌補,有時可能只是一招半式的差別,勝負就截然不同。這些戰鬥動作拉高了遊戲操作的天花板,讓高手的戰鬥更加激烈、刺激。一瞬間的拳腳交錯,一套套招式之間連接出combo,讓戰鬥充滿硬核格鬥的味道。
遊戲的核心思路還是「吃雞」,隨著安全區縮小,逐漸拼鬥,決出最後的勝者。玩家們可以選擇多人組隊,多種冷兵器之間的配合也很有講究,如果好好搭配,不但可以相互之間彌補武器的劣勢,也能打出一些出色的配合。
雖然隨著熱兵器的出現,冷兵器在戰爭中的戲份也在逐漸減少,但卻從沒有退出過這個舞臺。畢竟,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它閃爍的寒光同樣能成為敵人難以忘卻的夢魘。在造型各異的冷兵器中,你又對哪一個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