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首發於論壇的帖子,隨後被網友四處粘貼。原因很簡單,它與每位車主的切身利益有關。
POS機收據比發票更重要?
這條帖子的內容是這樣的:
偶爾的一次收費,一個收費員在我付錢以後,不光給了我發票,還給了我一張POS機打出來的小票,上面有車號、停車時間、收費金額。
終於明白了……現在,搞點正規的停車發票真的不是什麼難事,大家別以為那些收費員只要收了你的錢,給了你發票,就不能「打綠豆兒了」(註:杭州方言,意思為佔為己有)。其實,他把你付的錢放哪只口袋,完全憑他自己。
所以後來我停車時,一般都和他們說,你把POS機的小票先給我,我再付錢,最後你再給我發票。然後,收費員說自己的POS機出錯的有之,讓我付一半錢的有之。碰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會和他們說,你沒有POS機小票的話,錢我是不會付的。好幾次,收費員還真的收不到錢。這也是我維護自己利益的一種辦法,你沒手續、沒證據,我幹嘛要付錢給你?
特別是那些懼怕停車新政把你錄入信用差的朋友們,其實,你不知道,在你付錢給他走了以後,他還是可以把你定為拒付的。
記得,千萬要討那張POS機的小票,這是對你負責,也是對收費員負責。
這個帖子很快引來了眾多跟帖。
網友「thinner114」:如果按停車未付費離開按鈕,機器要等很久才會反應過來,要是直接按拒付就立即能確認。有一個樓下收費的阿姨就是這麼說的,有時候來不及收費就直接給我們按拒付了,這樣確認起來比較快。
網友「含笑的燕子」:這個小票我都要的。一次停了大概20分鐘左右,走的時候收費的說6塊,我說刷卡,結果他拿出機器一打說沒到15分鐘,估計我停的時候他沒馬上輸進去。如果我當時付的是現金的話那肯定是要落他袋兒裡的。
網友「TIIDA127」:我經常對收費員說,POS小票我不要的,然後只付一半的錢。
網友「遠山」:離開時發票倒是給的,POS小票從來沒打出給過,連原來的那張POS小票也會收了去,不知道會不會被再次利用。
調查一:多數車主不知有第二張小票
說實話,看完帖子,記者也是第一次知道有第二張POS機小票一說。於是在周圍有車族中進行了小範圍的調查,結果與猜想的一致,多數車主只知道停車時,停車管理員會通過POS機列印一張電腦小票,這張小票一般會被管理員順手地夾在雨刮器上。而對於付費離開時還有第二張小票,車主們大多一無所知。
「不知道第二張小票。」錢小姐一臉霧水。
「有第二張小票嗎?我怎麼從來沒收到過呢?」馮先生從事營銷,開著車出去跑客戶是家常便飯。據他本人統計,停車新政實施後每月的停車費大約在500元左右。
「我只在商業區和住宅小區周圍停過車,偶爾有一兩次收到過第二張小票,沒太在意。」王先生表示。
調查中發現,另有很多車主並不知道第二張小票的用處,對此事沒有在意過的,也佔了很大比例。
「第二張小票有用嗎?付完錢給了發票就好,我一般都會主動要發票的。」小陳說。
「列印那麼多小票有什麼用,又不能報銷,每個月的停車費現在已經成了我的固定開支。」忻小姐對有車就必須付停車費的觀點採取順從態度。
調查二:部分管理員不主動給第二張小票
其實,這麼多車主不知道有第二張小票一事,與部分停車管理員不主動列印第二張小票有很大關係。記者在幾個停車點進行了試探。
周二中午,茅家埠茶樓一帶。「先付錢還是後結?」一男管理員問。旁邊茶樓招攬生意的夥計悄悄說:「先付好,先付就20元,可以停一整天,後付是按小時計費的,6元一小時呢。」
「可以先付嗎?我停的時間比較長。」
「20元。」果真和夥計說的一樣。管理員還給了20元發票,與其他地方的停車發票沒有區別,同時他還在車的雨刮上夾了第一張小票。但是,既然是按天收費,就表示管理員並不關心車主什麼時候離開,事實也證明如此,所以這第二張小票就更無從談起了。
周一上午,中河高架下方某小巷停車位,4元/小時。「總共12元。」一個微胖的女管理員看到車子發動,趕忙跑過來,說這話時她看了一下POS機。收錢、給發票。那位女管理員還熱心地說了一句:「幫你把雨刮上的小票拿了吧。」邊說邊取下了小票,可對於第二張小票之事,不提半句。
而上周五傍晚,杭報門口的停車位發生的一幕更讓人回味。「總共15元。幫你把前面的小票拿了吧。」似乎所有的管理員都很熱心,見記者急著要開車,她還說:「等等,發票還沒給你呢。」隨後給了15元發票。
「那列印小票呢?」
「哦,你還要列印小票的啊。」這話似乎在對記者說,而又像自言自語。難道列印小票不是必須的流程,而是為了滿足個別車主的要求?不管怎樣,在記者的主動要求下,幾次停車下來,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第二張POS機小票。
調查三: POS機上確有「拒付」鍵
上周五把車停在杭報大樓前的停車位後,記者還特意去看了一下管理員手上的POS機。
「上回,我開走車的時候已經晚上10點後,你們下班了,這不會算我故意不交錢吧。」記者隨便編了個理由。
「不會的,沒付錢和拒付我們會區別對待的。」管理員說,隨即拿出她的POS機演示起來。當車主準備離開停車位,管理員在POS機操作付費時,頁面上有三個選項:「1是按時間收取費用」、「2是未付費離開」、「3是拒付」。至於2和3的區別,2表示是管理員上廁所、下班等不在崗情況下車主離開了,3表示是車主強行、惡意不付錢離開的。
網上流傳的那個帖子裡提到的「錄入信用」就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管理員可以選擇2或3。因為POS機拿在管理員手上,記者注意到,很多車主都是坐在車裡、搖下車窗付錢的,所以對管理員選的是哪個鍵,當時是看不出來的。而唯一的方法就是讓POS機再吐一張小票出來,因為小票上把一切都說得很清楚了。
第二張小票的全稱印的是「杭州市停車現金消費憑證停車人存根」,存根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留著上面的信息以便複查的。上周五記者拿到的那張存根上,依次清楚地列印出收費單位、終端號、操作員、批次號、流水號、車類型、泊位號、車牌號、停車點。更為重要的是,達到時間、離開時間都是按「年-月-日-時-分-秒」這樣的方式列印的,也就是說精確到「秒」,而停車時長是按「幾小時幾分鐘」計算的,記者手上這張的停車時長是「2小時12分鐘」,因此最後一欄顯示的交易金額為「RMB 15.00」,這一欄特別用加大、加粗字體顯示。
另外,每張小票的最後都註明了收費標準是按「杭政辦函(2008)211號標準執行」的,提示車主如果有疑問可以查詢相關的文件。同時還印有價格監督電話12358和停車監督電話12319。
調查四:給小票是規範操作中必須的
按著小票上的停車監督電話12319打過去。
「49號工作人員為您服務。」
「我想諮詢個情況,POS機的第二張小票也就是車主存根,有的地方給,有的地方不給,這個到底應該怎麼樣的?」
「第二張小票?你等一下啊。」隨後,電話那頭,自稱49號工作人員的小姐問了同辦公室的人員,回答說:「只有一張小票的。」
「我怎麼接到過第二張小票,如果沒有的話,那我接到的又是什麼?」
「她說有第二張的。」電話那頭,49號工作人員又詢問了另外一個人。「是有的,就是給車主的存根聯。」
「那是不是我要先拿到第二張小票,再按上面的金額付停車費,然後再問管理員索要發票?」
「具體的流程我不清楚,如果告訴你錯的信息也不好,請你諮詢一下停車中心吧。」49號工作人員回答,隨後給了記者上城、下城兩個停車中心的電話。
隨後,按49號工作人員給的號碼,記者接通了杭州市上城區道路停車收費服務中心,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小姐表示,第二張小票是必須給車主的,不過在日常工作中,很多車主往往不要。她同時透露,按照正常程序,停車結束時,管理員應先列印小票,車主核對金額後付款,然後管理員再給相應的發票。「但是很多時候,車主會拒付停車費,如果列印出第二張小票而車主不付錢,這個錢就得管理員自己貼了。這可能是為什麼那麼多管理員不主動列印第二張小票的原因。」
「那是不是也意味著,哪怕我付了錢,還可以被認定為拒付?」
「如果出了第二張小票就不能認定為拒付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先讓管理員把POS機拿給你看一下,你按上面的金額把錢付了,然後讓管理員給你第二張小票和發票。這樣,管理員可以避免倒貼錢,車主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信用無辜被汙染。」
看來這第二張小票出不出、哪個階段出,折射出了車主和管理員關於信用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