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源裡菜市場往事

2020-12-12 騰訊網

(本文轉載自「三聯生活周刊」)

1

大概是從2014年開始,廚師們有了新的街頭暗語,「三源裡菜市場見」。於是,這個位於北京三元東橋附近的菜市場,也成為美食愛好者們新的聚集場所。

三源裡與其他菜市場有些不同,139個攤位構成了全城最齊全的烹飪品類,從常見的水果、蔬菜、肉,到鮮奶酪、西餐進口調料、東南亞食材、海鮮等等,攤主們不只能夠講出比秀水售貨員更流利的英文,對於食材的選擇和擺放,似乎也有著自己獨到的審美。

懂行的人更喜歡在清晨光顧。

早上7點,前來採購的商家剛剛大包小包地運走了輸往各個餐廳的食材,尚有些零星的搶手貨像是白蘆筍、香椿苗短暫留在攤位上,於是他們便會趁這個工夫將這些珍饈一掃而光。

站酷

7點半左右,菜市場便恢復到平靜的樣子。當然也有些廚師會在固定的時間露面:Suzumei居酒屋的主廚總是在下午4點出現在固定的攤位前,購買魚生和貝類,因為他的餐廳會在兩個小時後開始營業;鰻魚爺爺會在午飯之後抵達市場,開始甄選他即將烹煮的鰻魚。

澎湃新聞

曾有從德國慕名而來的廚師喜歡空著肚子逛一圈菜市場,偶爾摘下一片青菜的葉子放在嘴裡咀嚼,據說這樣可以嘗出北京的水質;也曾有好吃的朋友特意去採買那些剛滷出的豆腐或是北京奶酪,體驗別樣風味。

總之,愛逛菜市場的人都知道,這是城市居民和大自然最簡單的親密方式。

午後的三源裡菜市場

2

這是一家有官方網站的菜市場,雖然已有數月沒更新了,但上面仍羅列著每一個攤位的信息,其中也不乏美食圈中的明星攤位:

92號的劉淑珍把她家的蔬菜堆得最高,自然吸引了不少前來拍攝的鏡頭;

85號的福建美女張小華和阿林經營客家和東南亞特色調料已有數年,兩個姑娘總是樂此不疲地把客家酸辣湯、馬來西亞薏米水或是冬陰功湯的做法和功效介紹給前來購物的客人,據說張小華最近在泰國包下一片農場,專門種植香茅、沙姜、檸檬葉。

新入市場的客人,自然很容易被這些網紅店鋪和市場布局打亂早已盤算好的菜單,他們常常被新奇的黑松露或是洋薊所吸引而駐足,生硬的討價還價常常會遭到拒絕。

「深入」是唯一的秘籍,裡面攤位的往往更便宜,這是所有市場的「潛規則」,也是成為菜市場老饕的訣竅。

當然,即便是職業廚師,也很難不被那些精緻的攤位所吸引。主廚劉鵬第一次走進三源裡菜市場是在2012年,那時的他還沒有獲得「亞洲冠軍廚師」的稱號,此前幾乎只在曼德琳這樣的公司進貨,而當他第一次走進這個品類齊全的菜市場,並且觸碰到各種蔬菜時,突然覺得自己的烹飪思路被打開了。

圖蟲

事實就是,隨著三源裡菜市場成為打卡地標,市面上的菜單也隨即產生了一輪更迭。

幾年前,網際網路公司蓄勢待發地「入侵」傳統餐飲行業,私廚、網紅餐廳、食物展覽、外賣等新的餐飲形態孕育而生,愛下廚的人也多了起來。

我曾在水錐子、勁松、大紅門見到過類似級別的市場,從銷售的農產品中不難發現,菜市場和它所處的地帶會達成一種共識,當然,菜市場也會左右這個地方的餐桌,而三源裡的不同,則是因為它的客人可以來自任何地方。

3

菜場往事

114號攤位專售蔬菜,這個被擠在蔬菜攤中間的鋪子沒有刻意擺出網紅造型,算不上打眼,出入這裡的大多是熟客和訂戶,攤主阿姨名叫王雲巧,她幾乎見證了這個菜市場近30年的變遷。

1983年,北京也實行了土地承包到戶,作為太陽宮五大隊的菜農,王雲巧在五裡溝和牛王廟(今天的三元橋附近)一帶種菜。在她的印象中,當時三元橋以東的地區,隨處可見農田。

1986年時,為了修建三環路,農田開始被徵收,市區周邊的耕地也隨著城市的擴張逐漸消失,王雲巧不得不開始謀劃別的生計。一年後,她輾轉來到三源裡的自由市場,在這個只有頂棚、冬冷夏熱、四面透風的地方駐紮下來。

據她回憶,上世紀80年代末時,這裡已經有了100多個攤位,不過每家經營的菜品無非是白菜、茄子、黃瓜、西紅柿、扁豆這些粗菜。王雲巧說,當時北方人家很少會吃綠葉菜,隨便種點菠菜、水蘿蔔都能讓人搶光了。

王雲巧至今還記得,當時來到菜市場買菜的外國人大多是使館工作人員家屬,還有第一批來到北京工作的外企職員。今天,他們中的大多數早已退休離開中國,而其中一位老客人,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個改變了這個菜市場的人。

在80年代,法香幾乎是全世界西餐中最常見的裝飾香草,相當於今天常見的三色堇或是酸模葉,在80年代的中國菜市場裡,不要說法香,就連今天常見的迷迭香、百裡香都是蹤跡全無。

某一天,這位駐京的外國公司主管帶著一包種子找到了王雲巧,由於經常買菜的關係,他託付巧姐幫他種植這種菜苗。王雲巧一口答應,並在兩個月後如期交付了一大包法香給這位烹飪愛好者,不過,那時的她還不知道這些株苗的價值。

沒過多久,三源裡賣法香的消息散布到了各大使館,廚師們先後抵達菜市場詢問這種「稀有的香草」,但因為種子稀缺造成了長時間的斷貨,法香的價格也隨即飆升到40塊錢一斤。苦於沒有種子,這些香草常常是有價無市。

再後來,外國廚師們開始幫助菜農們從國外帶回種子,一些有種植園的攤主也開始有意識地託人在國外採購,嘗試著將這些稀罕的物種引到中國市場。1992年,當三源裡菜市場正式開業時,這個市場上已經有了一些固定購買新鮮香草的客人。

幾年前,王雲巧和老伴成立了斌度芳香種植有限公司。不過,她在通州的耕地最近又被徵收了,她一邊聊著菜市場,一邊盤算著未來,順便翻著帳本,氣急敗壞地嘟囔著「還有個叫什麼時光的,欠著兩萬多菜金可一直沒結帳」。提到老客人,王雲巧緊鎖的眉頭很快舒展開來,她前一陣賣了些比較罕見的黑色核桃紋的羽衣甘藍。她說,那個最初帶給她種子的外國人最近又回到了北京,每次帶些新菜種子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從某種意義上講,35號的袁美榮是這個市場最近一次「變革」的發起者。2006年,她在工體附近開了家奶站,隨著拆遷搬入三源裡市場。她很清楚地記得,當時這個菜市場並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她聲稱自己在2007年時遇到一位貴人,那是一位在使館工作的中國廚師,某次結帳時隨口說了句「你也賣點黃油吧」。

袁美榮心想,反正黃油也是奶製品,不如嘗試一下。當年的黃油供應商還沒有今天這般多,進貨成本不低,為了保鮮還要買個冰箱,但袁美榮還是咬著牙把黃油做了起來。為此,當時的菜市場管理員還找她談過一次話,袁美榮的回答很直接,賣一袋奶才掙幾分錢,既然市場有需要,為什麼不能賣呢?

隨後,她出售的酸黃瓜、黃芥末、奶製品和罐頭調料等,成為外國廚師們光臨這家菜市場的主要原因,一些攤主也跟著她賣起了西餐調料。袁美榮說,五六年前,前來購買西餐食材的食客們無非是買些意面和比薩的配料,而今,客人們變得更專業,常常說出各種稀奇的菜式名稱,這也讓她不得不去思考,是「推薦馬蘇裡卡還是奶清奶酪,是帕爾瑪還是伊比利亞」。

林依輪、王鐵成、倪萍、洪金寶、韓紅後來都成了她的客人,袁美榮把自己的店名從食品店轉成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卻始終覺得自己和這個城市有些隔閡。她反覆地說,孩子上學太費勁了。隨著菜市場的進化,似乎每個攤主都有一籮筐的故事可以傾訴。48號攤主梁玲紅,在80年代末期從老家直奔菜市場工作,至今沒有在這個城市好好逛過;69號櫃檯販售水產、海鮮的田小樂一家兩代人晝夜在這裡奔波,那個充滿鹽水和魚腥味的攤位,幾乎濃縮了全家人的喜怒哀樂。

這些年,三源裡菜市場一直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地面的瓷磚變成了大理石,小門頭換成了大門臉,刷卡機變成了二維碼,2018年末,熟食、切麵攤位和很多菜市場一樣,從北京徹底消失了。但無論怎樣變化,每個倖存的菜市場都會在自由市場接連消失的北京,顯得格外珍貴。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26期,本文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文:黑麥小麵包

圖:部分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淪陷的三源裡菜市場
    北京三源裡菜市場管理部門的芬兒姐說,來這裡工作前沒想到這麼累,一個菜市場的工作能有多忙叨?她本想著也就是定時下去遛幾圈巡查,喝喝茶聊聊天,處理日常問題,結果菜市場火了,每天都有「意外」的狀況和額外的任務。
  • 北京三源裡:菜市場+時尚
    溫先生的奶酪及調味品店,至今已經在北京三源裡菜市場開張營業超過了20年,現在店裡的奶酪有1000多種,除了一種產自北京外,其他都是漂洋過海的洋品牌。馮唐後來發微博稱,雖然去逛了菜市場,但「沒買東西,實在不應該」,張薔的微博上,則附了一張自己拎著豬大排滿臉笑意的照片。展覽新寵「菜市場遇見經濟學」,一個意想不到的展覽主題,2018年6月就在三源裡變成了現實。
  • 在三源裡菜市場遇見美學經濟
    在三源裡菜市場遇見美學經濟如果網紅界有個菜市場的話,那一定是三源裡。不算便宜的價格,遊人如織的氛圍,近年來,三源裡菜市場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地標,一個符號,而這個層面帶來的價值遠遠高於其本身。
  • 三源裡菜市場,你變了……
    -----每天中午,北京吃貨小分隊陪你吃飯-----北京著名的網紅菜市『 三源裡菜市場 』變了變得...可以用手機雲逛了!推薦單品花家怡園麻小、熱大叔熱乾麵進口調料、各國酒水小程序名: 三源裡市集雲逛北京NO.1網紅菜市三源裡菜市場以其豐富的進口小眾食材和新鮮的蔬果肉蛋而聞名
  • 「最洋氣菜市場」變「潮流藝術展」,北京三源裡菜市場煥然一新
    周末來三源裡菜市場購物的人們發現這裡煥然一新,原本略顯雜亂的菜市場被炫酷的螢光綠色覆蓋,菜市場中的各類食品生鮮也以更加潮流設計感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本著「做什麼都型」的主題,這座被稱為「最洋氣菜市場」的京城打卡聖地進行了全新的美學改造,升級成為了彰顯年輕一代審美意識的新陣地。鼓勵當代年輕人活出自己的生活態度,打破固有標籤,勇於彰顯個性,表達獨特的自我。來到三源裡菜市場,首先搶奪著人們視線的是大門口的「THE SANYUANLI」門牌。
  • 北京朝陽區三源裡菜市場成「網紅」
    北京朝陽區三源裡菜市場整潔規範,乾淨衛生,商品齊全,由於靠近使館區,還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前來選購。本報記者 鄧偉攝上午9點剛過,北京朝陽區三源裡菜市場就熱鬧起來,西餐廳大廚前來購買午餐食材,年輕的媽媽挑選著進口水果,外賣小哥快步穿行忙著送貨。鮮翠欲滴的蔬菜、五顏六色的水果、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鮮、稀奇古怪的調料……這座面積只有1560平方米的菜市場雖小,卻網羅了天南海北的各種美食。
  • 朝陽區三源裡菜市場切斷新發地貨源,50個樣本檢測陰性
    今天上午,朝陽區三源裡菜市場內,售賣海鮮的攤位前,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左家莊食藥所所長袁紅指著帳本對攤主說。為了保障市民生活必需品的安全供應,今天,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內重點市場開展督導檢查。「好的好的,我們趕緊給算好寫上。」海鮮攤主趕緊拿起計算器算了起來。「這個項目非常重要,恰恰能證明攤主的貨源和銷售是否能對得上。」
  • 朝陽三源裡菜市場切斷新發地貨源,50個樣本檢測陰性
    今天上午,朝陽區三源裡菜市場內,售賣海鮮的攤位前,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左家莊食藥所所長袁紅指著帳本對攤主說。為了保障市民生活必需品的安全供應,今天,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內重點市場開展督導檢查。「好的好的,我們趕緊給算好寫上。」海鮮攤主趕緊拿起計算器算了起來。「這個項目非常重要,恰恰能證明攤主的貨源和銷售是否能對得上。」袁紅檢查得非常仔細,帳本上的每一頁都要看上好久。
  • 北京三源裡菜市場已斬斷新發地貨源 所有人員完成核酸檢測
    執法人員正在核查三源裡菜市場水產品的進貨渠道。 新京報訊 6月16日,新京報記者隨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進入三源裡菜市場,對肉類、禽蛋、水產品等攤位進行檢查,重點檢查產品溯源情況,檢查結果,未發現問題。 三源裡菜市場經理吳子毅介紹,之前檢查中發現,市場營業的113個攤位當中,有19個水果攤位的貨源來自新發地。
  • 三源裡菜市場的海鮮大生意
    如果菜市場也有類似療效,「三源裡」肯定位列其中。這裡有五顏六色的水果、五花八門的食材,以及五方雜處的世相。哦,這裡還辦過藝術展。 劉的父母1990年從河北衡水進京做買賣,從路邊攤一路做起,後在三源裡菜市場張羅起了自己的水產鋪子,操持起了賣淡水魚的小生意。隨著河鮮市場的日益冷清,老夫婦兩人也年歲漸增,張保佳在妻子的勸說下決定告別壓路機,到北京幫忙經營水產攤子。 張保佳點了根煙,吸了一口,夾煙的左手伸出車窗彈了彈,幾粒火星飄向車後。
  • 三源裡菜市場已無新發地水果 市場所有人員已經完成了核酸檢測
    本報訊(記者 葉曉彥)昨天上午,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內三源裡菜市場開展督導檢查。該市場水果攤位已切斷新發地貨源,市場所有人員已經完成了核酸檢測。上午的三源裡菜市場,客流量並不大。「因為疫情的原因,少了好多客人。」
  • 北京朝陽三源裡菜市場切斷新發地貨源,50個樣本檢測陰性
    今天上午,朝陽區三源裡菜市場內,售賣海鮮的攤位前,朝陽區市場監管局左家莊食藥所所長袁紅指著帳本對攤主說。 記者今天上午跟隨執法人員來到三源裡菜市場,對市場內的生鮮、畜禽肉類、水產品及其製品開展檢查,截至記者發稿時,並未發現問題。
  • 北京三源裡菜市場「上線了」,還帶來了40種「半熟主義」預製菜
    記者 | 婁曉晶編輯 | 湯威1春日裡逛菜場才是正經事,如果沒法肆意去市集閒逛,「雲」逛菜市場似乎也是一種治癒之道。作為中國具有影響力和品質口碑的三源裡菜市場的綜合電商平臺,三源裡市集的上線讓你不出家門,也能遇見全球美味,更收穫嚮往的生活。在三源裡市集的小程序上可以看到,和其他生鮮平臺略顯不同的是,自全球採購的豐富食材資源以菜系風格進行劃分,比如「西餐精選」或「東南亞美食」,可以為想要購買異域食材的消費者帶來更為明確清晰的購物指導。
  • 北京三源裡菜市場太火爆,蹲明星,虹橋一姐該換地兒了!
    三源裡菜市場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順源裡,隸屬於左家莊社區經濟管理中心。市場始建於1992年10月,營業面積1560平方米,現有攤位139個。主要經營:蔬菜、水果、鮮肉、水產品.如果你認為它是普通的菜市場你就錯了,三源裡菜市場不僅地域靠近大使館,地域優勢有很多外國人,攤主們也是精通各國文化,而且菜市場在朝陽區這裡明星,土豪一大把,而且這裡物品齊全應有盡有價格公道環境還不錯,主要是乾淨簡潔。菜市場福利一:逢年過節,攤戶老闆還受邀去使館參加活動。
  • 網紅菜市場「三源裡」用有贊上線小程序 1500種花樣美食直送到家
    在北京,地處使館區、常有明星出沒、顏值高到不像菜市場的"三源裡菜市場",一直是一個網紅打卡點。當然,三源裡最核心的特色在於食材的豐富,除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珍奇美味,還有來自世界產地的異域風味——紐西蘭鱉蝦、普羅旺斯西紅柿、日本西瓜、澳洲無籽黑提、馬來西亞貓山王榴槤……都是菜市場常客。
  • 北京三源裡菜市場緣何成網紅?曾經荒草地如今變「生鮮聯合國」
    上午9點剛過,三源裡菜市場就熱鬧起來,西餐廳大廚前來購買午餐食材,年輕的媽媽挑選著進口水果,外賣小哥快步穿行忙著送貨。鮮翠欲滴的蔬菜、五顏六色的水果、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鮮、稀奇古怪的調料……這座面積只有1560平方米的菜市場雖小,卻網羅了天南海北的各種美食。
  • 三源裡菜市場刷新三觀,富豪的生活和普通老百姓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
    新網紅景點:北京三源裡菜市場。三源裡菜市場一條大黃花魚7萬塊錢 如果按照這樣的價格,一個菜市場轉下來,買點肉買點海鮮再買點水果,花費幾萬塊錢都是少的,基本上得10來萬。
  • 「網紅」三源裡菜市場是如何俘獲高檔餐廳頂級大廚芳心的?
    與你分享美食|玩樂|美妝|好物以及搞笑日常,等你喔   說到菜市場,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髒亂和嘈雜,臉紅脖子粗的討價還價夾雜著難忍的魚腥味和生肉味,讓人不願多停留。但我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北京的一家「網紅」菜市場,許多高檔餐廳的大廚、娛樂圈的明星、大使館的家屬們都對這裡情有獨鍾。
  • 把BMW開到菜市場裡
    活動的三源裡菜市場門口,綠底黑字無襯線的招牌掛在了最顯眼地方,螢光綠色異常扎眼引人注目,一旁的展板上,「優質新鮮實惠」的字樣以幾何形狀擠在螢光綠的展板上,市場內部,食物分區招牌、商家標號、價錢牌、統統換成了清一色的螢光綠,而一輛寶馬X2低調的停在菜市場門口,市場上BMW的標誌時不時出現。
  • 這家「網紅菜市場」為啥被稱為「生鮮聯合國」?
    原標題:北京有家老外和明星追捧的"網紅菜市場",因國際範被譽為"生鮮聯合國"初夏的三源裡菜市場,海鮮攤位上澳洲龍蝦探著須子,像在伸懶腰。特殊的地理位置,讓三源裡菜市場自誕生之日起就有開放的基因。張來興回憶,最開始來市場採購的外國人主要是外國駐華使館的工作人員;到後來,在附近工作的外企外籍員工也逐漸加入到三源裡菜市場的「淘貨大軍」中。在異鄉吃到家鄉味,讓他們對進口食材有著更高標準的需求,這也帶動了三源裡菜市場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