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也就是2007年夏天,我高中畢業。高考雖然過了本科線,但還是上不了國內一類本科。填志願時,我和父母著實糾結了一把,巧的是我老爸的朋友,認識一位從事印度留學的紀燕萍阿姨。雖然高中時我對計算機也沒多大興趣,但對印度軟體業的強大也略有耳聞。我老爸的意思是,印度說英語,留學費用低,即便軟體學不好,至少英語能過關,對將來就業有幫助。最終,我決定去印度學習。
說起留學,一般人的印象中就是去歐美。當初,對我而言,印度,也就是高中歷史書上介紹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除種姓制度、泰姬陵、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外,我對當代印度知之甚微。
在仔細查閱了賽昂印度留學網後,選專業時我又犯難了。後來,我和老爸商量,決定一步到位,選印度最強的軟體工程學本碩連讀。
去印度學軟體,加之我的姓名又有點佛教意味,很多同學和我打趣:「那你是想做『IT唐僧』吧?印度可是個神秘的地方,你不會像釋迦摩尼一樣,悟出什麼大道聖哲來?」我心懷忐忑,只能置之一笑。
接著是辦籤證……公證,體檢,拿護照。酷暑夏日,我奔走得不亦樂乎。拿到籤證了,買了機票了,行李準備好了,我要離開合肥了。
10月,上海浦東機場,紀燕萍阿姨帶著我和十幾個懵懵懂懂的熱血學子登上了飛往印度的飛機。同學們一路說說笑笑,少了些離家的傷感。飛機往西南天空劃了一個巨大圓弧後,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轉機——我第一次出國,第一次用外鈔消費,第一次用英語正兒八經的和人交流,感到很興奮。在吉隆坡機場,有位河南同學用一口地道的河南英語向一位老太太問路,老太太一頭霧水地用標準的普通話回了句:「不好意思,我聽不懂。」弄得大家齊聲鬨笑。在吉隆坡,啃著四美元的小麵包,我感覺還沒合肥採蝶軒的麵包好吃。
晚上,飛機到了南印度的城市金奈。一下機場,可把我熱壞了,從羊毛衫直接脫成短袖T恤。坐上了駛向學校的校車,我和同學們都發現,天吶,印度人開車真猛啊!
凌晨了,我們到學校了,到宿舍區了。因為是夜晚,無法看清學校,只感到天空繁星閃耀,四周是各種神奇的熱帶樹木的剪影,一切仿佛在夢中。
後來,我才得知,我們的學校在印度理工科排名居前八名,是印度第一個得到英國IEE國際認證的大學。全印度有350所綜合性大學,韋洛爾大學地處南印度兩個重要城市金奈與班加羅爾之間,班加羅爾被稱為南亞的「矽谷」。大學有7個學院,在校學生10000,畢業生每年有三分之一分到世界各地工作。學校環境好,有很多歐美、非洲來的留學生,堪稱印度最漂亮的大學。
一開始,我實在受不了印度的飯菜,原來純正的咖喱對我來說很難吃。常常吃雞,我感覺印度的雞多倒黴啊——牛肉,印度教徒不吃;豬肉,穆斯林不吃;大家只有吃雞。我從來沒有這麼想吃帶葉子的蔬菜,食堂裡多是土豆,洋蔥,西紅柿。我想吃一次牛肉,得跑老遠的地方,誰叫牛在印度是神呢?後來我漸漸知道,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以黃牛為神,對它頂禮膜拜。虔誠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願:到聖城朝拜溼婆神,到恆河洗聖浴、飲聖水,死後葬於恆河。我聽說有位印度人不知道怎麼輕慢牛了,給教徒活活打死,以後我不敢吃牛肉了。
3個月後,也就是2008年初,我終於從原來的6人一間宿舍,換了一個兩人間。隨著對學校周邊環境漸漸熟悉,我的心情也變得很好。學校地處一個小城,天很藍,很低,晚上滿天星星,不過可惜的是,我只認識一個獵戶星座。在合肥,我都有十多年前沒見過這樣的星空了。
和國內比起來,這裡少了幾分喧囂,多了幾分恬靜,民風也很淳樸,都很熱情好客。在印度,我從來沒看見同學吵架,打架的事更是沒有。校外是樹林,校園裡,到處都有野猴子和松鼠的身影,它們攀爬嬉戲,蹦蹦跳跳——這裡,人和猴子相處很和諧,沒有人去逗猴子,猴子也從來不來招惹人,大家互不幹涉。
第一個春節,我想家了,撥個電話,結果更想,我忍不住地流淚。學校組織看春晚,還有學生自己包餃子,不過是有償的——我第一次發現,春晚是那麼好看,餃子是那麼好吃,雖然我只搶到兩個,但也讓我回味了一個晚上。
在印度,我第一次參加社團活動,一個人對著近百個印度人演講,說實話,我那時腿在抖。去銀行存錢,我又笑了,印度的出納員三張鈔票都要數好幾遍,是說他工作認真負責呢?還是說他性子慢呢?我覺得是後者。我又發現了,世界上最不守時的地方就是印度,說要等5分鐘一般都是要等半個小時,10分鐘就是一個小時,起初我常常怒火中燒,最後也就習慣了。
班上印度女孩子,都穿印度婦女傳統服飾紗麗(Sari),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料,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穿著方式變化繁多,都蓋住腳踝骨。印度女孩子含蓄溫婉,性格內斂。我無聊時候算了一下,3年來,我頂多見過5個女孩子露出小腿,一年和女生說話不超過10句。學校要是見到男孩和女孩拉手,保安就會吹哨子,更別說擁抱了。學校文化節組織演唱會,請了不少印度明星,我也想看看印度的明星,我買票了,我興衝衝的去了,我的媽呀,男生、女生中間拉著鐵絲網隔開來,真是好創意,佩服佩服!
半年的語言課結束後,正規課開始了。一開始,我感覺上課有點跟不上,我們在中國學的是美式英語,來印度後,聽著老師那帶印度口音的英式英語,讓我很頭大,上課就在連蒙帶猜中度過,但我很快就適應了,成績一直較好。
奧運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行。2008年8月8日,我們考試的第一天。那天,雨下得特別大,下午考完試我就早早趕到得學校禮堂,中國學生基本上都到齊了,大家都是冒雨來的,很多人身上都溼了,大家只關注奧運。到了唱國歌的時候,全場中國學生起立,一起跟著唱——我熱淚盈眶啊,活了20多年,就這次讓我感受到了國歌的偉大意義。
轉眼間,我來印度已經3年。幾多經歷,幾多感悟,耐人尋味,還是套用網絡流行語表達吧——說中國計程車不好,這裡是三輪(AUTO),我笑了;有印度同學問我,中國有20層以上的高樓沒有?就不說上海的,只要看看咱們合肥的高樓,我笑了;有人問中國火車能跑上150邁嗎,看咱們的動車,我笑了……
但是,我的確喜歡印度,喜歡我們的母校,喜歡我的專業——老師兢兢業業,同學們和和氣氣、刻苦學習。就我所學專業而言,印度軟體業真是發達。印度,是僅次於美國的軟體大國,美國矽谷每10家創業公司就有4家由印度人經營。除了美國和日本外,印度是唯一能自主生產超級電腦的國家(中國必須引進技術才能生產)。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220家請印度軟體公司做軟體。印度軟體出口規模、質量和成本三項綜合指數居世界第一,美國企業購買的軟體產品,60%是印度開發的。
還有3年,我就碩士畢業了。畢業後,我想去一家大的國外軟體公司工作……目前,雖然學習有些艱苦,但男兒當自強,我會努力的,並對未來充滿信心。來印度學習後,在繁重的功課之餘,我喜歡上了泰戈爾,自己也喜歡寫寫詩。謹以如下詩句,獻給我的親人和朋友——「離你最近的地方,路程最遠;最簡單的曲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夕陽的微笑漸漸從校舍的房頂上消失,異國燥熱的暑風啊,還在放肆地拍打我的雙頰,天邊浮雲是捎來遠方家書的郵差嗎?……」(吳一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