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帶動、工商資本參與
泉莊鎮探索實踐鄉村振興戰略「泉莊路徑」
初秋時節,沂水縣泉莊鎮尹家峪村有機蜜桃產業園區內,鬱鬱蔥蔥的桃園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漫山遍野的桃樹迎風舞動,令人心曠神怡。
果園裡,63歲的果農李金增望著自家管理的600餘棵桃樹,扳著手指頭算收成:「600棵桃樹約19畝地,今年雖然雨水多,產量較往年少,但果品個頭大,質量高,每畝預計產量達3000斤,好果的收購價每斤3元左右,次果的收購價0.5元左右,估計今年的收成高達15萬元。而基於今年的高收成,除去成本和人工費,我也將拿到七八萬元的分紅。」
尹家峪村有機蜜桃產業園區內,等待成熟的晚熟桃。
難以想像的是,5年前,李金增還是貧困戶。「家裡老伴兒常年生病,一直由我照顧,因為不能出去工作,就只能種地,一年的收入不過三兩千元。這些年真是多虧了合作社,讓我們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說起家裡這幾年的變化,李金增興奮不已。他告訴記者,2015年,村裡成立了金龍山農業專業合作社,讓他們家迎來了轉機。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我把家裡的2畝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並來到合作社工作,每個月工資3000元,一年僅工資一項收入就是3.6萬元,再加上土地流轉金、合作社效益分紅,我一年總收入能達到七八萬元。」多年的辛勞,李金增有了屬於自己的綠色「銀行」,言語間不經意流露出滾燙的喜悅。
尹家峪田園綜合體。
在金龍山合作社,像李金增這樣曾經是貧困戶,現已成功脫貧的村民還有很多。一顆小桃樹如何撬動尹家峪村脫貧致富路?金龍山合作社理事長、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泉告訴記者,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必由之路,而工商資本下鄉能夠為鄉村帶來新理念、新技術和新管理模式。基於此,2015年,沂水五洲房地產有限公司的投資9000萬元,吸納尹家峪村的土地流轉農戶成立了金龍山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1781畝有機晚熟蜜桃核心區域,並註冊「百桃」商標。
正是抓住了發展晚熟桃品種——金秋紅蜜這個差異化產業,尹家峪村給村民的脫貧致富路注入了「活水」。而為實現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合作社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創新思路,實行了「五分配兩保障一救助」扶貧模式(即土地流轉金分配、土地股權金分配、工資分配、績效分配、福利分配、養老保障、孝善保障和救助老弱),實現全村貧困戶51戶、78人脫貧致富,帶動130餘人增收致富,極大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目前合作社固定員工100餘人,年分紅414萬元,人均4萬餘元,真正實現了「腰包鼓起來,日子富起來」。
美麗的沂水縣泉莊鎮尹家峪村。
李金泉說,合作社實施企業精細化管理,不但讓村民脫貧致富、增產增收,還解決了對村民的教育培訓和素質提高問題,培養了新農民,建設了新農村,形成良好社會風氣。「以前村裡矛盾衝突不斷,合作社成立後,村民實現了田間變車間、農民變工人的巨大嬗變,不但促進了持續增收,還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如今,村集體有錢了,基礎建設、公益事業都有了保障。村裡有了巨大的變化,村民生活有了奔頭,人心聚了起來。我們都卯足勁,帶領大家持續增收,發家致富過上更好的日子。」提起未來,李金泉信心滿滿。
金龍山農業合作社是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典型模式,是沂水縣泉莊鎮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而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是泉莊鎮探索實踐鄉村振興「泉莊路徑」的又一典範。
「我們項目主要採用項目分紅、土地流轉、拉動就業等多重收益方式助力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山東峪泉田園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清明說,從去年9月1日至今年7月31日,項目已現實濟臨扶貧協作專項基金收益2568萬元,在項目分紅方面,2020年濟臨扶貧協作專項基金收益分配沂水縣333萬元,主要用於全縣6667名貧困人口收入補差以及1042名即時幫扶人口的幫扶;投入扶貧資金700萬元,建設泉莊鎮日光扶貧大棚,年實現收益24萬元,差異化分配給大峪村等10個村的155戶、280名貧困群眾,年人均增收857元以上。在土地流轉方面,項目流轉泉莊村、尹家峪村土地637畝,其中涉及貧困戶54戶、62畝,戶均年增收1000餘元。在拉動就業方面,項目建設以來,民宿、酒店、餐飲、場館等多業態旅遊服務快速發展,累計帶動群眾就業700餘人,其中貧困群眾20餘人,年人均增收8000元。
李清明介紹,尹家峪田園綜合體建設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待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接待遊客200萬人次,帶動項目區20個村、2.3萬群眾致富奔小康。
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 趙澤軍 通訊員 李文政 楊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