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存在著許多人類文明留下的不解之謎,例如秘魯南部的納斯卡線條、英格蘭威爾特郡的巨石陣、還有玻利維亞的普馬彭谷遺蹟等等。這些遺蹟的建造者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留給現代人類的只有一個個謎團:當時的人類是用什麼方法完成這些遺蹟的?創造這些遺蹟的目的又是什麼?針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猜想,但至今仍沒有確定的結論。復活節島石像也是其中之一。
這個孤懸海外的小島因為在復活節被西方世界發現,所以被隨口命名為「復活節島」。貧瘠落後的小島上沒有任何財富可以吸引當時的西方探險者,除了島上詭異的石像。原住民拉帕努伊人稱這些石像為「摩艾」。100多平方公裡的小島分布接近九百個摩艾,其中最大的高達20多米,小的也有6、7米,重達幾十噸。以當時仍然生存在島上的2000多拉帕努伊人的技術水平與生產能力以及貧瘠的島嶼資源,他們完全不可能製作出如此巨大的石像並將石像從採石場移動到島嶼邊緣。摩艾石像是什麼人製造的、製造這些石像是什麼目的、雕刻完成後又是怎麼移動的,這些謎團吸引著源源不斷的研究者。
原住民留下的朗格朗格文記載了摩艾石像的最初來源。被玻里尼西亞群島其他島嶼放逐後,七名「先行者」帶著拉帕努伊人的祖先來到了拉帕努伊島,他們帶著香蕉、甘蔗、芋頭和雞在島上定居下來。為了紀念這七位先行者,後人利用島上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巖雕刻了巨大的石像並將其面朝大海放置。後來石像逐漸出現了其它含義,在島上的人口逐漸增長的時候,石像的建造也越來越瘋狂。
後來出現的「其它含義」是研究者一直試圖解答的問題。有人認為建造石像是為了彰顯部落的實力,也有研究認為石像的作用是指明水源的具體位置。近日,由紐西蘭、智利和美國的考古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發表了全新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摩艾石像的目的是讓土壤變得更加肥沃,保護農業豐收。
位於拉諾﹒拉拉庫火山的採石場是摩艾石像石料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島上土壤最肥沃的地區之一。研究團隊對採石場土壤中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含有大量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並提高產量的化學元素,例如鈣和磷。研究人員認為開採石料時不斷翻動土壤將具有豐富營養元素的基巖帶到了表面,使土壤更加肥沃。拉帕努伊人由此認為石像可以改善土質,所以將石像分布於島嶼各處,而原本留在採石場的石像也不是沒來得及運出去,而是原本就留在那裡確保採石場的神聖性。
土壤成分分析可藉助土壤分析儀進行氮、磷、鉀以及有機質含量的快速檢測,對於專業性要求更強的檢測則需要藉助色譜儀、質譜以及色譜質譜聯用儀器等性能更強大的分析儀器。對復活島石像研究來說,土壤分析並沒有什麼技術難點,儀器也足夠滿足研究需求,缺少就是一點靈感。如果研究團隊沒有將目光放到採石場的土壤質量上,那麼這一研究成果可能永遠不會出現。
復活節島石像的謎團還沒有徹底解開,促進農業生產只是其中一個猜測,未來科學家也許還會有其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