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棟旭主演的韓劇《他人即地獄》大火,大概是講述了一個壓垮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這麼一個故事。而「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於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戲劇《間隔》,這是是薩特的存在主義代表作。
薩特是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地獄是什麼樣子的?是刀山火海,冰山油鍋,石壓舂臼嗎?是,但這僅僅只是身體上的傷害,有時候,來自身體的傷害並不能徹底地摧毀一個人,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所寫,「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永遠不能夠被打敗」,毀滅的只是身體,而被打敗的則是精神與信念,拋開肉體,能夠毀滅人的精神與靈魂的,才是真正的地獄。
而薩特的《間隔》,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沒有身體傷害的地獄。沒有酷刑,沒有逼供,甚至也沒有刀山火海,有的只是一個密閉的房間,一張桌子,一盞燈,一個青銅像,和三個已身死的靈魂,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間隔》所展示的地獄是發生在三個鬼魂之間事情。生前報社男編輯加爾散是個膽小鬼,還曾做過逃兵,但是他非常想要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懦夫,他想得到別人的認可,想讓別人認為他是一個英雄;
女士艾絲黛爾沉溺於情色,還曾溺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卻假裝貞潔,在沒有鏡子的這個「地獄」裡,需要通過加爾散來證明自己魅力依舊;
女同性戀者伊奈絲對別的人有著強烈的控制欲望,從來都是「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生前的罪過是不可更改的,罪惡會一直延續,從生前延續到死後,但是他們從未反思也不願意去承認和改正。靈魂進去到地獄密室的三個人,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但卻又相互隱瞞各自的罪惡,不願坦白。
曾作為逃兵被槍斃而亡的加爾散希望得到女同性戀伊絲奈的認可,女同性戀想要把貴婦艾絲黛爾控制,而貴婦想要加爾散認可自己的魅力,三個人形成了一個怪圈,想要得到其中一個人的認可,又排斥另一個人,同時還要塑造出自己要展現給別人那一面,更不能夠暴露自己本身的罪惡,三個人就處於這樣的模式中,相互追逐,相互折磨,無窮無盡,也無法解脫。

何必去用烤架,他人就是地獄。人與人在一起的這種互相折磨,互相的勾心鬥角,本身就是活的地獄。
什麼是地獄,所謂地獄,這裡不是指刀山火海,斷指拔舌,不是身體上的無盡傷害,而是來源於思想的折磨。人們拼命塑造出善的一面去掩蓋自己的罪惡,想讓自己善的一面植入到別人的心中,這時候,我們想要表現給別人看的那個「我」,和別人眼中所看的「我」,一但產生矛盾,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那麼「他人即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