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築蘇堤

2020-12-11 天眼新聞

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可稱得上是「全能文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文自然與雄放並存,其詩詞充滿著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達到了極高的造詣。除了文學家,他還有多種多樣的身份,用今天的話說,他是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書畫家、水利工程師、園林設計師、美食家……然而他一生的仕途坎坷不定,北至定州南至儋州、東至登州西至鳳翔,兜兜轉轉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在為官任上,他常有興修水利、便利民生的舉措。今天,我們看看他主持修建蘇堤的故事。

公元1089年,蘇軾擔任杭州刺史。喜愛山水的他,此時看到的杭州並不美麗。「葑合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西湖已經被水草吞噬,沼澤化日益嚴重,如果再不治理,二十年後可能將不復有西湖。

蘇軾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先後向朝廷上奏《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和《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請求開浚西湖。此舉並非只為觀景,而是涉及到百姓的種田、飲水等生產生活,攸關民生利害。

朝廷批准了這個請求。蘇軾立即發動數萬工人挖淤泥、除葑草。為了加快進度,他常常親自到施工現場,與工人一起吃飯、一同勞動。

疏浚西湖挖出大量淤泥,無處堆放,一度難住了工人們。蘇軾徵求百姓建議,決定用淤泥築一條橫穿西湖南北的長堤,一者便利百姓出行,二者省卻搬運之苦。然而,淤泥太軟,要修堤壩必須摻和硬土,於是蘇軾讓工人們挖掘慧因高麗寺旁的赤山硬土來築湖堤,但此舉遭到高麗寺僧們的強烈反對。據西湖旁邊花家山莊東坡亭的碑文記載:「寺僧謂赤山乃寺左護龍沙,力諫不可,軾遂許願以身護法。」當時,寺僧們聲稱赤山乃風水寶地,掘土將致禍患。工程被迫擱置下來,蘇軾聞訊趕到現場,道理講了再講,可寺僧們毫不退讓,理由還是:破壞風水,天降災禍誰擔當?

赤山硬土挖還是不挖,蘇軾反覆掂量著心中的天平。孰輕孰重?「天地之間,莫貴乎民;悠悠萬事,唯民為大。」他告訴僧人們:「事由我而起,上天若降災禍,就衝著我來,但築堤之事絕不能耽誤。我願雕刻自身石像,捨身為高麗寺護法。」蘇軾把竭盡全力為百姓做好事做善事視作自己的最大追求,對於風水禍兇會招致何等後果,於自己有何利害,早已置之度外。於是,湖邊便有了這尊「護法」石像,千百年來一直守望著西湖。今天,踏進花家山莊,石像碑亭旁的那副對聯墨香猶存:「垂老捨身依古寺,長留真相在西湖。」

正是蘇軾頂住壓力辦惠民之事的擔當,杭州蘇堤修成,利民造福。後人為懷念蘇軾浚湖築堤的功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每年春天,踏上蘇堤,桃紅柳綠,鳥鳴鶯啼,成就了「蘇堤春曉」的美景。

其實,蘇堤不止有一處。「東坡處處築蘇堤」,公元1901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出知潁州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並築堤。公元1094年,蘇軾被貶至惠州。在那裡,他把皇帝賞賜的金犀帶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同樣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

汪曦永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全國竟有三處西湖「蘇堤」?它們都是蘇軾「治水名人」的見證
    在這樣的危機時刻,作為父母官的蘇軾,發出了「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的誓言。徐州知州蘇軾帶領當地軍隊和百姓日夜奮戰,抵禦洪水。據蘇轍的《欒城集》記載:「(蘇軾)執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鍤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 西湖兩堤:蘇堤是蘇軾修的,白堤和白居易沒關係?
    到過西湖的人大都走過「白堤」和「蘇堤」,而走過這兩長堤的人大都知道它們名字的由來,那就是分別由唐宋兩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和蘇東坡在擔任杭州地方長官時主持修築。但仔細了解歷史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相比之下,位於西湖西側、南北貫穿西湖的蘇堤被認為是蘇軾所建築的是有史料支持的。首先就是蘇東坡本人的詩歌中,有關於修築這條堤岸的清楚記載:「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 杭州西湖:蘇堤春曉對聯
    北宋元祐五年,當蘇軾被任命為杭州總督時,招募民工來疏浚西湖,並在湖中用淤泥和汾草築起一條長堤,稱為「蘇公堤」。整個堤防長2.8公裡,自南,北面建有營波,所瀾,王山,皮埃迪,東浦,跨度虹六橋,故歷代稱為「六橋煙柳」「蘇堤春曉」。蘇堤的南端有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 杭州西湖楹聯:蘇堤春曉
    北宋元祐五年,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徵用民工疏浚西湖,以湖中淤泥、葑草築成長堤,人稱「蘇公堤」,以資紀念。全堤長2.8公裡,自南而北築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故歷代又有「六橋煙柳」「蘇堤春曉」之稱。蘇堤南端建有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 蘇堤春曉(上)
    蘇堤春曉俗稱蘇公堤,為西湖十景之首。宋朝蘇軾任杭州知府時,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築而成。
  • 蘇堤六吊橋:杭州橋梁知多少,城管與您聊一聊
    蘇堤是蘇軾留給西湖的一份寶貴財富。北宋元祐四年(1089),杭州大旱。次年,知州蘇軾疏浚西湖,用起出的葑泥築成長堤一條,貫通南北,並於堤上築六橋。蘇軾《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徳麟有詩見懷,次其韻》中有詩句云: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 蘇軾治水
    蘇軾不畏艱險,指揮軍民分段防守,分頭堵水,還把牆基加厚、城牆加高。期間,他白天在抗洪一線指揮調度,晚上就睡在城牆上的棚子裡,幾過家門而不入,歷時70餘天,洪水終於退去。  為防患於未然,蘇軾上奏朝廷建議改臨時修建的防洪堤為石牆,但未獲得應允,後改用木樁進行加固。此後,這道土木之堤便被稱為「蘇堤」。
  • 惠州人物:蘇軾與西湖(二)
    蘇軾隨後給時任惠州太守詹範做了一個詳盡的工程建設方案:在平湖門和西山兩端各築一段堤,堤中造橋,而造橋的木料全部改用羅浮山的堅硬如鐵的石鹽木 (柚木),橋上再「架飛閣九間,壯其勢於上」。得到詹範的首肯後,蘇軾馬上請棲禪寺僧人希固來當「包工頭」。是年十月,蘇堤和西新橋的修建工程與東新橋一起開工,整個惠州城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這是惠州城建歷史上一次盛大工程。
  • 蘇堤春曉景色秀麗,有著杭州十景之首的美稱
    蘇堤貫穿西湖南北,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所建,也叫「蘇公堤」。因春景迷人,被稱為「蘇堤春曉」,是西湖十景之首。全長近3公裡,由南向北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石橋從蘇堤遠眺雷峰塔,應該是過午之後,太陽西斜了才清晰分明,仲春早上八點的太陽並不熱烈,逆著光看出去,遠處的雷峰塔有那麼點晨鐘暮鼓的雋永。堤上的空氣甚是清新,一呼一吸,淨化了市肺。蘇堤兩岸望出去都是景,西岸的楊公堤上有花港觀魚和曲院風荷,東岸望出去有雷峰塔和小瀛洲。
  • 西湖有「四堤」:「白堤」、「蘇堤」,還有兩堤為何鮮有人提?
    蘇軾詩云:「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把西湖在晴、雨、霧中的景象描述得淋漓盡致,讓人產生美好的聯想。在西湖之中,為人們熟知的主要是兩條堤:白堤、蘇提。其實,在這西湖之中共有「四堤」: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白堤,東起「斷橋殘雪」,西止「平湖秋月」,全長約四裡。
  • 漫話詩詞|蘇軾與西湖的「一目ぼ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北宋著名詩人蘇軾,是文壇領袖,也是傑出的政治家。在杭州任副知事時,蘇軾以西湖為題材創作了無數詩歌,傳頌千古。說到蘇軾與杭州的不解之緣,不得不提的還有「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蘇軾任杭州副知事時,發現西湖長久不治,湖泥淤塞。於是他便召人將雜草打撈乾淨,並以這草與淤泥築起一道長堤,構成了跨湖連通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也是觀賞全湖景觀的最佳地帶。杭州人民為紀念蘇軾治理西湖的功績,便將其命名為「蘇堤」。
  • 蘇東坡和蘇堤的故事
    他在杭州寫了有三百多首詩,其中一百六十多首寫的是西湖,當然就包括那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裡不說他的詩今天的故事1蘇軾17000貫錢,又發起募捐,並將自己的字畫拍賣,湊齊了所有需要準備的從夏到秋,歷時半年,僱傭20萬人工,終於疏浚好了西湖這可是900多年前,絕對屬於拯救西湖的希望工程面對疏浚西湖挖出來的淤泥葑草蘇東坡用詩人那天馬行空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想法,在西湖中築起了這條橫貫南北的蘇公堤
  • 蘇堤白堤誰更配"桃紅柳綠"?聽說這事爭了900年,你怎麼看
    「白堤」、「蘇堤」兩位加起來超過2000歲的老人一直在為誰更適合「桃紅柳綠」爭論不休。白堤說蘇堤上的綠植太多,桃柳並不那麼顯眼。蘇堤說它在宋朝剛築成那會兒,蘇東坡在它身上種滿了紅桃和綠柳,才有了「西湖景致六吊橋,間株楊柳間株桃」的民諺。
  • 「桃紅柳綠」 這個詞蘇堤和白堤誰更配?900年前的杭州人有不同看法
    不過,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恢復「西湖十景」那會兒,這個「第一」是有定論的——蘇堤春曉。說起蘇堤春曉,杭州人更習慣於使用「六吊橋」這個名字,翻六吊橋幾乎算得上是杭州人遊賞西湖的一種經典方式。這條功能性極強又充滿詩情畫意的長堤,令多少遊人流連忘返,而她的「身世」,遠不只是和蘇軾有關這麼簡單。我們來聊一聊蘇堤春曉的故事。
  • 走讀蘇堤-蘇東坡紀念館
    蘇東坡紀念館,裡面看到了蘇軾的好友黃庭堅的書法作品,很養眼。在紀念館的後院,孩子們朗誦了蘇軾的詩詞作品。聽著孩子們的朗誦,欣賞了蘇軾的文學,也感覺聽了蘇軾跌宕起伏的人生。宋朝不殺文官,諫官可以噴著唾沫直諫。文化、科技和經濟在宋朝達到了一個頂峰。蘇軾雖然幾遭貶謫,都無傷性命。
  • 蘇堤春曉
    思索著他築起的長堤,我常想到蘇堤上去尋找詩人沉思時留下的行蹤。終於有機會遊西湖,步蘇堤,佇立堤上,我仿佛聽見蘇東坡吟詩的聲音在西湖上空迴響。    漫步蘇堤,最能觀賞湖光山色。放眼望去,六橋臥波,碧水蕩漾,畫橋煙柳,如詩如畫。蘇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嶽王廟,全長2.8公裡,像彩虹橫貫西湖中。堤上建有六座雄奇高聳的石欄杆虹形拱橋,人行其上,如步凌虛,移步換影。
  • 文人之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卻驚豔了古今,溫柔了歲月
    蘇軾,算得上是其中翹楚。他的一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舉動,也沒有一本通俗的小說或傳記去描述他的經歷、生活。《蘇東坡傳》雖然寫的美,但畢竟沒有像四大名著一般流傳開來,所以蘇軾的形象在民間是多有模糊的。那麼,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蘇軾,這個經驗古今的奇才。
  • 蘇堤春曉,這一條三公裡長的春日美景邀請你來欣賞遊玩
    所以蘇堤的美景又被人稱為「蘇堤春曉」或者「蘇堤報春」。蘇堤上由南自北有六座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三橋和壓堤、東浦、跨紅三橋。這六座橋的橋拱較高,遠望去就像在整個平臥的蘇堤上有六處被一根無形的線給吊了起來,因此老底子的杭州人將這六座橋稱為「六吊橋」,而蘇堤美景也有一個更文藝的名字「六橋煙柳」。映波橋是蘇堤六橋自南向北的第一站。
  • 十裡湖光共一涯 | 杭州走筆·蘇堤
    重回杭州,蘇軾無比欣喜和激動。 然而此時的西湖,已非原先的風景如畫,變得淤塞嚴重,葑田已佔湖面的大半,春來驟雨成災,入夏又遇大旱,早稻無法下種,晚稻收成無望。水旱災害又引起疫病流行。蘇東坡見狀,十分痛心,在全力對付饑荒和疾疫兩大災害的同時,又將疏浚西湖作為任內的首要任務。他連上幾道奏章,申述民意,「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
  • 信步西湖二堤之——蘇堤
    蘇堤與白堤,無疑是西湖里承載記憶最多的地方。如果是休閒遊,建議從蘇堤南口開始逛,由南往北,再由西往東,花一個上午時間,可以逛完二堤,而且從白堤出來後離市區還更近。蘇堤全長2.6公裡,是一條橫跨西湖南北的步行道。聽這名字你可能會想到大文豪蘇軾,沒錯,蘇堤就是蘇軾在杭州當太守的時候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