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媽適用:簡單5步走,4歲娃輕鬆掌握20以內加減法

2020-12-12 愫說育兒

上一次,我談了0-4歲寶寶數學思維啟蒙的5個關鍵步驟——《對0-4歲寶寶的數感啟蒙,5步打好基礎,20以內加減法不再難》,接下來,聊一聊如何幫助孩子在遊戲中掌握20以內加減法。

JUN上的公立幼兒園不教語數英,班上許多家長要麼給孩子報課外興趣班,要麼自己雞娃。作為佛系(懶)媽媽的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寫10以內的算術式,而且是自己出題列算術式,當時心裡「哇「地讚嘆一下,稍微焦慮了一天,但暫時也沒打算著手教JUN寫數字。

有一天,奶奶帶回一個小玩具,JUN玩得不亦樂乎,跑來問我:媽媽,我得了幾分?

喏,就是這個↓↓↓

我想著,與其讓他每次來問我(其實是懶得回答),不如授之以漁,一勞永逸!

於是我開始考慮教他20以內加減法。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學會10以內數字的拆分

這裡介紹兩種方法。

1、 實物法

將10個樂高積木作為一個整體,請孩子動手分一分。

很快孩子就會發現10個樂高可以分成1個和9個,3個和7個,4個和6個……

甚至分成三份:3+3+4……

分成四份:2+2+3+3……

2、分解尺法

當孩子理解10以內數字拆分的邏輯關係後,可以自制或購買一把「數字分解尺「。

讓孩子當小老師考家長(家長偶爾「出錯犯迷糊」,老師才有用武之地哦),從具象思維轉到抽象思維,進行鞏固。

9可以分解成:8+1;7+2;6+3;5+4……

第二步,理解「湊十法」、「破十法」

湊十法有首口訣,家長了解一下即可,不必強制孩子背誦。

舉例說明——

給孩子列一個算式:9+5=?

先看大數是9,問孩子誰能和9湊成10,有了前面的訓練,孩子能很快說出1;

再將小數5拆分成1和4;

10+4=14,搞定!

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破十法」是「湊十法」的逆運算:破大數,加小數。

我們只需在紙上給孩子演算幾次,孩子掌握了方法,再利用碎片時間讓孩子口算練習即可。

經常是接JUN放學的時候,他不想走路要我抱,我知道他無聊了,於是說「我們來玩遊戲吧!媽媽考你一個算式,你答對了就可以出題考媽媽,答錯了媽媽再出題考你」,JUN很樂意玩這樣的遊戲。

第三步,認識位數

到目前為止,我沒有和JUN強調過「位數」和十進位「滿十進一」的概念,但這是數量關係的底層邏輯,也是日後做豎式加減法以及百位/千位加減法需要的認知基礎,如果你願意,現在可以稍微滲透一下。

我在桌上擺了一堆散亂的樂高,問JUN:「你能告訴我桌子上有幾個樂高嗎?」

JUN數了數:「12個。」

接下來,我把10個樂高疊在一起,擺好,編起了故事:「有一個聰明的小精靈,覺得這樣數太麻煩,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把10個樂高用魔力藥水黏在一起,擺整齊,你現在看看有幾個?」

JUN很快說出了答案:「12個!」

「十個1就是10 ,12就表示10個樂高加2個樂高,左邊這個1站的位置叫十位,右邊這個2站的位置叫個位。十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表示有幾個10,個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表示有幾個1。現在小精靈又擺出了一個新圖形,你猜猜有幾塊樂高呢?」

JUN:「10、20——24!」

「對啦!是不是很方便?24的裡的2站的是十位,4站的是個位,表示2個10和4個1。」

如果覺得解釋起來麻煩(好懶)或孩子還不太理解,上小學再說不遲,畢竟那時候有老師教了——突然想到,會點進來看的都是公立幼兒園的家長吧?

第四步,在計算初期,鼓勵孩子說出計算過程

孩子常常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昨天和JUN玩,JUN出題:35+40,我故意說66,JUN算了下是75。

我想他是按照我教的35+40=30+5+40=30+40+5=70+5的方式算的。便想證實一下他是怎麼算的。

他說:「35、45、55、65、75」,原來他是把40分成4個10,從35開始逐一疊加運算。

雖然說出計算過程會導致計算速度變慢,但表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數學能力,能讓我們知道孩子的思考過程

孩子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說出計算過程,別心急,不求快,也不要求答案正確。畢竟我們要培養的不是計算器,而是數學能力,孩子思考了、理解了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確認孩子完全理解了運算的奧秘,為了提升運算速度,再考慮讓孩子背加減法口訣表。

我蠻好奇,那時候孩子是否還需要背?

第五步,學習0-9數字的書寫

你也許會問,都要學20以內加減法了,不先學寫數字嗎?

我不建議家長在孩子對數的概念認識不夠的情況下貿然讓孩子學寫數字,一方面是4歲以前的孩子手指和手腕上的精細運動肌肉發育還不夠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先讓孩子理解數字,學會用數字表達後再練習書寫,就像我們學語言文字一樣:先會說普通話了,認識漢字了,再學習寫字。

孩子3-4歲時,我們要允許孩子「畫「數字。這時候的孩子還不太會握筆,畫出來的數字可能顛三倒四,家長不必糾結握筆的姿勢是否標準,也不必心急寫出來的數字是否工整。

這裡再次強調「玩中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想一些遊戲讓孩子畫數字,如:可以請小朋友和我們一起發揮想像力,只用數字元素創造一幅作品。

我和JUN玩過」數字變變變「:我先畫一個數字,然後請他在上面添加幾筆,我來猜畫的是什麼,然後他再畫一個數字,我加幾筆請他猜。

(我把JUN的0變成「眼睛」,JUN把我的0變成「西梅」)

汽車迷JUN把0變豐田,1變本田,23變阿爾法羅密歐(顯然是錯的):

孩子4-5歲的時候,我們再準備一本描紅本,進行握筆姿勢、筆畫筆順的規範。

我很嚮往JUN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待日後我初見成效了,再分享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寫在最後:

都說育兒先育己,育兒就在你的言傳身教裡。

讓我們一起加油,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是@愫說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讚、歡迎關注。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8個超簡單DIY數學教具,讓娃輕鬆掌握加減乘除,在家就能做!
    回想起自己的苦童年,玩具只有樹葉和泥巴,所以輪到自個兒當爹當媽,娃吵著要新玩具時,總忍不住往家裡買。最後買多了才發現,無論多好的玩具,到了娃手上,不出一個星期準會被玩膩或者玩殘,而且娃只能從中收穫短暫的快樂!
  • 一年級下冊20以內加減法,掌握方法,邊學邊練,入學考試不下98分
    20以內加減法是小學一年級下冊的重點知識,它是在學生學習10以內加減法的延伸和拓展,掌握好20以內的加減法對以後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等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知識的連貫性,一脈相承的特點需要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有家長或者老師為了方便孩子儘快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通過口訣的方式把20以為所有的加法做成口訣,而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理解20以內的加法口訣,減法自然不在話下。
  • 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計算口訣,附計算練習題,提高計算能力
    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計算口訣,附計算練習題,提高計算能力一年級數學,學習難度不大,主要就是打好數學學習基礎,尤其是計算,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就要掌握好計算技巧,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大部分孩子在學前就學會了1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卻在一年級數學計算這一塊兒老是吃虧。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學前大部分孩子學習的都是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計算可以說是沒有難度,但是一年級數學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學習不會很輕鬆,這是一年級數學學習的重難點,這些稍顯複雜的算式降低了孩子的計算速度,孩子的計算能力也受到影響。
  • 3歲能從1數到100,會20以內加減法:這是數學天才還是家長誤解?
    (一)育兒案例「我家兒子3歲了,鄰居跟他同齡的男孩子都是只能數數從1數到10,而他卻能從1數到100,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題也都能說對,這該怎樣教他呢?補充一句,我們當家長的該怎樣給他鞏固數學知識呢?」
  • 3-6歲的孩子算數,掌握「湊十法」5大口訣,讓孩子告別「掰手指」
    簡單來說:就是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10+N的計算題,屬於一種由難化簡的算數方式。例如7+3=10,3+7=10的簡易版「湊10法則」;比如相對來難度高的8+5,便可以將5分為3與2,隨即8+2=10,再加3又得到了13,這樣的算數方式簡單易理解。
  • 香蕉冰棒,做法真的很簡單,懶媽首選
    這個做法真的很簡單,只要你有材料隨時可以做動作快一分鐘就搞定,冷凍個兩三個小時就完成了,簡直是懶媽首選啊。原料:香蕉、無糖酸奶、無糖無鹽穀物圈、花生醬、芝麻醬。做法步驟:第1步、香蕉對半切開,用竹籤插起來,孩子太小竹籤不要插會有危險。
  • 小學一年級數學加減法口訣表通用、加減法應用題五篇,重點掌握!
    今天朱老師分享的是,小學一年級數學加減法口訣表(通用)和加減法應用題,重點掌握!快快練習吧!10以內加法口訣表10以內減法口訣表20以內進位加法口訣表20以內退位減法口訣表小學數學一年級加減應用題1、同學們要做10個燈籠,已做好8個,還要做多少個?
  • 20以內加減法口算練習表,給孩子列印一份,暑假練會,開學拿第一
    20以內加減法口算練習表,給孩子列印一份,暑假練會,開學拿第一!小學數學的知識雖然是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許多孩子經常出現「同樣的題目多次犯錯」、「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完成」等現象。
  • 一年級數學拆分法與湊十法,10和20以內的加減法竅門匯總
    ( )+1=4 ( )-7=4 ( )+8=109-( )=4 ( )-5=14+( )=10( )+5=5 ( )-2=5 10-( )=2學習10以內數加減法的方法一、加法:大數記心裡
  • 小學低年級加減法速算:掌握方法讓你5分鐘100道題還富餘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快速學會低年級的加減法,讓計算又快又穩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加減法,很多孩子往往來不及做這類計算題,甚至有的孩子還停留在手指掰算的階段,速度慢不說,有時還做錯,今天老師來講講怎麼樣快速計算正確率還高的方法:
  • 寶寶輔食黑名單:這4種輔食不適合2歲以內的寶寶,很多寶媽都在犯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媽心中這4種營養健康的輔食,真心不適合2歲以內寶寶吃,別忽視寶媽們都是希望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發育的,但是寶寶是否能夠發育得好,不僅要吃得營養健康,更為重要的,還是需要好好呵護寶寶的腸胃,只有一個健康的腸胃,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
  • 春節宅家、延期開學,3個陪娃小遊戲,培養4-6歲孩子的數學思維
    不少寶媽開始抱怨,在家閒的玩具也玩夠了、繪本也看夠了,不能全天看電視吧,已經無聊到玩瓜子皮了!這個春節我帶著維尼把一套36本的《數學繪本》反覆看了好幾次,數學啟蒙來源於生活,最終又要歸到生活中去,我從其中的幾本數學故事中找到了遊戲靈感,帶娃利用家裡先有的材料玩了幾個數學啟蒙小遊戲,希望讓孩子在假期依舊能夠玩中學,在遊戲中了解更多的數學概念。以下幾個小遊戲適合4-6歲學齡期前兒童。
  • 朵媽吐血整理18張演示動圖,這一次徹底搞懂蒙特梭利加減乘除法!
    親,你們最愛的蒙特梭利數學教具玩法,真的又更新啦~~不要怪朵媽懶,朵媽可是一直在認真做功課的:考察了好幾家蒙氏學校,翻了幾套蒙氏教育的書,諮詢了好幾位正在給娃接受蒙氏教育的父母……所以呢,更新速度會慢一些些,朵媽會抓緊出全的。
  • 又幫家長省錢了:幼升小孩子快速掌握100以內的數字
    之前羅媽媽給大家分享了幼升小的孩子如何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有不少家長反饋,這個應該是第二步才學的,當務之急應該是讓孩子先如何快速掌握100以內的數字。只要100以內的數字掌握得好,後面的加減法相對來說沒那麼難教。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1、獨立性強有這麼一種說法: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
  • 3-7歲的孩子算數,了解「湊十法」這5大口訣,孩子算數不再難
    每當看到別人家孩子5、6歲就會心算了,自家孩子連普通的加減法都不會,家長都會感到特別著急,其實孩子學算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父母掌握「湊十法」這5大「口訣」,教會孩子算數很容易,尤其是3-7歲這個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期。
  • 4歲寶寶腸壞死,金牌月嫂:別犯懶了,有些牛奶給娃喝,簡直坑娃
    孩子輔食階段結束了,稍微大點,很多家長以為自己可以放輕鬆一點,帶娃沒那麼累了,可能會有家長否認,但是從飲食上就能看到,孩子能吃大人飯了,也就很少再給孩子精心準備食物了,殊不知,這樣一來,孩子更容易生病了。
  • 官方指南要求6歲兒童會10以內加減 被指行不通
    教育部最近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  在目前「幼兒園小學化」被熱炒的時期,一個6歲的孩子,只要求會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行嗎?為此,記者特採訪了家長、幼兒園、小學等多方面人士,得出了一個初步結論:至少目前這個要求行不通。
  • 「生4個娃也不妨礙我當辣媽」,這屆寶媽帶娃,操作太令人意外
    新手媽媽們苦於育兒和個人生活失衡,令人沮喪的不只是帶娃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疲憊。 不過,也有寶媽成功升級為辣媽,帶娃不僅累而且還樂在其中。以前總以為這只是誇張,看了她,我才知道這屆寶媽帶娃真的是太優秀了。
  • 一線城市雞娃家庭,孩子真的很牛嗎?
    前陣子有位網友特別著急的提了一個問題:「偶然的聽一線生活的老同學,提及了一線城市雞娃圈的孩子,覺得有點恐怖……據說很多孩子從小看大量英文書,聽大量的材料,兩三歲就認識好幾百字,中班大班就中英文自主閱讀,英語自由對話,發音地道,中文很多孩子已經會背誦經典,大量詩歌,四五歲就100以內加減法甚至乘除法,而且閱讀的書籍很多,知識面豐富,這些是我以前沒有想像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