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義烏|阿龍: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

2020-12-24 浙報融媒體

2018-07-03 07:55 | 義烏商報

阿龍(左一)在上海參加展會。

「義烏這座城市開放包容,對外國人十分熱情。在這裡,不論是經商還是生活,都很便利。有時候兩三天的短途出差,我都會選擇晚上回到義烏住。」葉門商人阿龍感慨地說。

2002年,阿龍第一次踏上義烏的土地就被琳琅滿目的小商品和濃厚的經商氛圍深深吸引。16年光陰如梭,隨著阿龍的生意越做越大,義烏儼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與義烏的緣分與眾不同

近日,記者來到阿龍創辦的義烏世門日用品開發有限公司,這裡古色古香的中式裝修令人賞心悅目。操著一口流利中文的阿龍,就著一壺清香四溢的綠茶,講述了他與義烏與眾不同的緣分。

說起來義烏的原因,阿龍用了六個字「天時地利人和」。2002年,他參加廣交會,採購襪子。機緣巧合下,他和義烏某品牌襪子廠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在廠家的積極邀請下,阿龍前往義烏考察。

「當時,我一走進市場(原義烏針織市場),就有些眼花繚亂,感到非常震驚。這裡商品種類多樣,採購的針織用品質量和之前在廣州採購的差不多,而成本卻低很多。」阿龍說,他至今記得第一次從義烏採購的襪子很快就被銷售一空。而後,每隔幾個月,他就會來義烏採購。

隨著阿龍的生意步入正軌,越來越多的親朋好友開始通過他採購。2005年,阿龍創辦義烏世門日用品開發有限公司。當時,直接到工廠訂貨起步高,而義烏市場可以幾種甚至幾十種產品拼櫃,因而受到眾多處於起步階段的客戶青睞。

阿龍回憶,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只有2個員工,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有時候,為確保貨物第二天能準時到達上海出關,半夜起來裝櫃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憑藉誠信經營和踏實發展,阿龍的外貿生意蒸蒸日上。除了自己的生意外,他還要為來自阿聯、沙特等國的客商採購服裝、五金、日用百貨、飾品等商品。公司從最初的2個員工慢慢增加到20多個,平均每星期出口量從1個貨櫃增至20個貨櫃。2018年1月,阿龍榮獲「2017年年度十佳誠信外商」的稱號。

當好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

近年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讓阿龍非常興奮。在他看來,這將為中也合作以及中阿合作與發展帶來新機遇。古代絲綢之路,開啟了中國與古阿拉伯國家的外交之門。它不僅是貿易通道,也是人文、藝術交流的通道。譬如葉門的港口城市亞丁,就曾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

一直以來,阿龍都以擦亮義烏這張貿易「金名片」為己任,不斷向阿拉伯國家的朋友推介義烏。「我看到義烏這個市場後,就迫不及待地把這裡的商品帶回去給朋友們看,向我的家鄉同胞推薦義烏的商品和市場。」阿龍開心地說。

不僅如此,阿龍還經常邀請阿拉伯國家的朋友來義烏看看、參加展會,並把義烏的文化傳播出去。

在阿龍的牽線搭橋下,既有阿拉伯國家的朋友來義投資開餐廳,也有義烏的企業主到國外創辦服裝廠和玻璃製品廠。近年來,阿龍還接待了不少在中國留學的客戶子女,帶他們逛逛義烏,考察市場。

如今,阿龍的妻子和4個兒女都在義烏生活,他還結交了不少義烏的朋友。48歲的阿龍早已將這裡當作第二個家。16年來,阿龍和義烏一同成長,親眼見證了它的巨變。「在義烏,政府部門經常會組織外國商人座談,徵詢大家的想法和建議,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如今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規劃布局更加合理,城市生活越來越方便,在義烏經商的外國人不斷增多。我相信,未來義烏會發展得更好。」

(原標題《阿龍: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原作者黃玉潔、倪娜。編輯樓菲莉)

相關焦點

  • 中阿文化藝術交流 PRO ART
    國氏商務經濟顧問諮詢公司
  • 從外貿商人到坐診醫生 葉門青年阿馬爾在義烏的傳奇人生
    3月22日上午,在電影《戰狼2》中飾演總統女兒的迪安娜,因為感冒發燒,在父親的陪伴下到義烏稠州醫院找阿馬爾看病。通訊員 季廣成 攝 從事工藝品生意的姚女士前兩天到義烏稠州醫院就診,走進二樓腦外科診室一看,傻眼了———眼前這位濃眉大眼高鼻梁、臉形方正的外國人,不是自己多年前就認識的外貿公司老闆阿馬爾嗎?一個外貿公司的老闆怎麼做起了醫生?最重要的是,一個做外貿生意的外國人,當醫生是不是有點不靠譜?
  • 「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啟動 10家對口單位牽手共建
    這源於10月20日,「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的啟動。「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旨在通過浙江美術、文博、圖書、演繹、音樂等10家單位和阿克蘇對口共建,創新「我愛浙疆」文旅品牌,實施「詩畫浙疆」「書畫浙疆」「文博浙疆」「書香浙疆」「文創浙疆」「戲曲浙疆」「韻律浙疆」「舞動浙疆」「傳承浙疆」「英才浙疆」等10大項目,推動浙阿各族幹部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啟動 10家對口單位牽手共建
    這源於10月20日,「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的啟動。「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旨在通過浙江美術、文博、圖書、演繹、音樂等10家單位和阿克蘇對口共建,創新「我愛浙疆」文旅品牌,實施「詩畫浙疆」「書畫浙疆」「文博浙疆」「書香浙疆」「文創浙疆」「戲曲浙疆」「韻律浙疆」「舞動浙疆」「傳承浙疆」「英才浙疆」等10大項目,推動浙阿各族幹部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百崎回族郭氏墓群——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二至七世郭氏墓群體現了百崎郭氏相互守望的家族精神 核心提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鑑,有著悠久歷史,位於臺商區的百崎回族郭氏墓群,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證。 有600多年歷史的百崎回族郭氏墓群,是罕見的早年阿拉伯商人來華經商、生活、定居的遺存,是中阿文化的交流和我國回漢民族融合的重要見證。
  • 中阿文化交流結碩果 阿根廷國寶馬黛茶進入中國
    在湖北武漢奇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首旬的努力下,中阿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馬黛茶」也盛裝走進了中國。朱首旬是深圳籍著名的企業家,先後在廣東、湖北等地投資創業。武漢奇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他的名字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了。
  • 百崎回族郭氏墓群——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來源:泉州通客戶端二至七世郭氏墓群體現了百崎郭氏相互守望的家族精神核心提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鑑,有著悠久歷史,位於臺商區的百崎回族郭氏墓群,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證。有600多年歷史的百崎回族郭氏墓群,是罕見的早年阿拉伯商人來華經商、生活、定居的遺存,是中阿文化的交流和我國回漢民族融合的重要見證。上個月,該墓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入選單位中唯一的古墓葬類。
  • 農村阿龍,在城裡賣魚,生意正火,卻選擇回鄉
    阿龍是我隔壁村的一個村民,也我的好朋友,早就聽說阿龍兩夫妻在浙江義烏做魚生意,而且生意做的很紅火,掙錢。今天我到義烏,想起他,便打了個電話給他。下午 見到阿龍時,他正在一家大型超市裡賣魚,夫妻兩一個負責殺魚,一個收錢抓魚,忙的不可開交。等到晚上六點多,他們才停下手來,歇業打烊。
  • 譯史||民國時期中國回族穆斯林的翻譯運動與中阿文化交流
    這些翻譯運動對促進中阿文化交流,以及現代中國的回族穆斯林新文化運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正如納忠教授所言「事實上,在文化發展過程中,不同族群相互學習各自的傳統,是人類文化發展不可避免的法則。在學術界,我們人類相互學習各自的專業領域。沒有任何族群能各自獨立地發展,他們在歷史的過程中創新的同時也借鑑其他作品。」
  • 美輪美奐的銀川中阿文化廣場
    心儀的團結路中阿文化廣場位於銀川閱海灣CBD,是銀川的特色景觀,據說夜景特別漂亮,到達銀川的第一個晚上就直奔而去,可惜突遇大雨,我們在偏僻空曠的公交站中轉的時候蹲在站臺條椅上,因為飛奔而過的汽車總會不小心濺我們一身水。路過的計程車主動收留了我們,並且明確地告訴我們廣場下雨不會有燈光,帶著我們圍著半黑的廣場轉了一圈就送回了南門樓。
  • 沙衛詩:願做也中文化交流使者
    「『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成為留學生青睞的國家,留學經歷使我見證了中國的高速發展,我願做國家互融交流的使者。」沙衛詩說。沙衛詩的中國情結源於他的父親。20世紀70年代,沙衛詩的父親夏維希到中國同濟大學求學,4年大學生涯使夏維希對中國產生了深厚的情感。「每年春節,爸爸都會依照中國習俗在葉門的家中掛起紅燈籠。」沙衛詩說,受爸爸的影響,他對中國充滿了嚮往。
  • 「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啟動 浙阿一家親 文化潤人心
    10月20日,「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啟動儀式在新疆阿克蘇舉行,通過浙阿美術、文博、圖書、音樂、演藝等領域的10家對口單位牽手共建,打造「我愛浙疆」文旅品牌,實施「詩畫浙疆」「書畫浙疆」「文博浙疆」等十大項目,推動浙阿各族幹部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 金華新聞網:暫住義烏的外國人為外商 並非難民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25日,多家媒體報導,有數千名外國人在義烏領取暫住證。有外媒宣稱,其中一部分外國人是來自戰亂國家的難民。對此,金華新聞網今日發文回應:暫住義烏的外國人為外商,並非難民。 金華新聞網由金華日報社於2000年9月創辦,是金華新興的主流媒體,也是金華唯一一家具有新聞發布資質的門戶網站。
  • 通訊:展示當代中國藝術水準 書寫中阿文化交流華章——記上海歌劇...
    新華社杜拜9月12日電通訊:展示當代中國藝術水準 書寫中阿文化交流華章——記上海歌劇院阿聯杜拜之行新華社記者蘇小坡當巨大的紅色帷幕徐徐落下,杜拜歌劇院的演出大廳裡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歡呼聲,演員們一次又一次謝幕,現場觀眾仍久久佇立不願離去。
  • 顏文字:用符號藝術傳播中阿文化20年
    世界符號藝術大師、顏文字之父竇偉偉表示,將在符號藝術創新領域,積極推進中阿文化交流。2018動漫產業「走出去」合作論壇由文化和旅遊部批准舉辦。論壇主題聚焦中國動漫「走出去」,圍繞創意製作、翻譯配音、海外發行、本地化經營等動漫行業全產業鏈、國際合作關鍵點,邀請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專家、企業負責人參加,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論壇、政企交流、企業商洽等形式,交流和分享動漫「走出去」的產業政策、研究成果和實操經驗。
  • 外國人在義烏|馬海生:義烏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上海築夢義烏圓夢2006年,受父母朋友的影響,馬海生來到上海,在一家外貿公司實習,第一次從同事口中聽說了義烏。三個月的實習期,他幾乎每個周末都在義烏逛市場看商品,和經營戶聊天。當時,我一句中文也不會,就用計算機和肢體語言與經營戶溝通交流。」馬海生笑稱,他的中文就是在市場溝通中逐漸熟練起來的。實習期結束後,馬海生轉正並暗下決心以後要開一家自己的外貿公司。期間,他依舊頻繁到義烏市場及周邊工廠看產品,了解價格和各種貿易流程,為之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我眼中的阿龍》:它好像在控訴著阿龍,控訴著這家種種的不幸
    這個市場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天南地北的人操著不同的方言,摻雜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這些低學歷的謀生者,早上頂著月亮走,晚上頂著星星回,屬於兩頭不見日。當然,我與龍也在這些人群中。龍平常不善言語表達,我比龍大兩歲,大夥平時稱呼龍為『阿龍』。
  • 阿龍家的茶
    在發布蒲川蟲宴的那篇文章中,有人在後臺問我:「你說蒲川人多為詩人,是事實?還是誇張?」——我身邊擅長詩文的蒲川人,至少有五人,不在這裡一一例舉,而我說蒲川人有詩意,最大的原因是蒲川人有茶。這些殘酷的現實,並無半分「詩意」,我就是在這種情緒的低落中見到了阿龍。
  • 張龍翔書畫作品入選「中華文化復興踐行者、中阿文化交流大使走進...
    據了解,張龍翔向「文化復興、砥礪前行第十八屆中國當代名家名作書畫展」選送的作品順利入選「中華文化復興踐行者、中阿文化交流大使走進杜拜書畫展」。該活動由中國大眾文化學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昌禾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中國書畫報華夏之星藝術中心、中國國際集郵網主辦,阿聯杜拜「擁抱中國」計劃執委會協辦。
  • 「我愛浙疆」-浙阿文化合作走親團抵達新疆阿克蘇
    包機遊客抵達阿克蘇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武在致辭中表示,浙江-阿克蘇(以下簡稱為浙阿)均有鮮明悠久的歷史文化,今後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全力支持打造「文化潤疆」工作,全力支持打造阿克蘇「我愛浙疆」文旅品牌,不斷創新理念,豐富共建內涵,讓浙阿文化交流交融、優勢互補、兼收並蓄,共同結出浙阿文旅交流合作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