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司馬懿奪權時,漏殺這一人,百年後翻身滅了司馬王朝

2021-01-11 騰訊網

夫將兵者,不戰則守,不守則走,不走則逃,不逃則死。——司馬懿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這部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群雄並爭天下的那一段風雲激蕩的歷史。

在經歷過前期的軍閥割據之後,曹操劉備與孫權三大軍閥形成了鼎足之勢,各自稱王。從整體實力上來看,北方的曹魏是最有可能一統三國的勢力。

可惜的是,歷史往往會朝著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展,曹魏內部出現了分裂,司馬懿異軍突起,奪取了曹魏的大權,司馬懿的後人建立起晉朝,滅亡了蜀國和吳國,正式統一三國。歷史總是在不斷重演,在司馬懿身上又有怎樣一個歷史偶然呢?

當年,司馬懿在奪權的時候曾經漏殺了這一個人,他在百年後翻身滅了司馬王朝。

一、忍氣吞聲奪取大權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爭,但是其實說到底都只是一些世家大族在爭奪政權而已,平民老百姓幾乎沒有參與政權的資格。

司馬懿出生在河內郡一個大族當中,這個家族在當地的勢力非常龐大,漢代的世家大族,將儒學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並以此維繫世家大族的統治特權。

儒學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對等級秩序的推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權利和地位得來不正,因此受到很多北方世家大族的抗拒。這些世家大族雖然沒有將這種抗拒放在明面,但是私底下仍然對曹操多有不服。

曹操也知道自己統治之下的這些世家大族有很大一部分是隱患,但是他沒有辦法,世家大族們的手中掌握著土地和人口,曹操要想鞏固北方的統治,必須依靠這些世家大族。

為此,曹操從這些世家大主當中選取了不少有真才實學的子弟來充實朝堂,這也算是對世家大主們的一種妥協,希望以此來減少這些人的阻力。

司馬懿正是由於具有真才實學而被曹操徵辟。在最初的時候,司馬懿並不想出來為曹操做事,但是耐不住曹操多次邀請,如果他要是再不出來的話,極有可能惹怒曹操,招致殺身之禍。

司馬懿出山之後倒是也沒給曹操以多少的幫助,曹操南徵北戰幾乎都是親徵,各種事情都要經過他手才能執行。謀士們雖然能夠說得上話,但是一般沒有決定權。

雖然司馬懿在曹操帳下沒有拿到什麼實權,可是司馬懿卻與曹操之子曹丕勾結在了一起。曹丕在曹操死後順利繼承大位,司馬懿也因此成為曹魏朝堂重要的謀臣。

在曹丕死後,司馬懿被曹丕任命為顧命三大臣,輔佐曹丕年幼的兒子。曹丕死後繼承魏明帝繼位,魏明帝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他登基之後立刻將三位顧命大臣通通支出朝堂,觀察清楚情況之後這才讓他們重新掌權,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三位顧命大臣的權利。

魏明帝死後司馬懿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掌控得了了,彼時雖然有曹爽,但是曹爽自己的屁股也沒擦乾淨。作為曹氏宗族,曹爽已然對當時年幼的皇帝構成了威脅。

為了麻痺曹爽,司馬懿稱病在家,甚至還一度裝瘋,終於趁著曹爽外出祭拜魏明帝的時機,成功地掌握了大權,從此司馬家族在曹魏政權當中一家獨大。

在司馬懿誅殺曹爽的過程當中,曾經殺掉過曹爽的一位謀臣,正是這位謀臣的後代,多年之後在東晉建立起一個政權,這位謀臣是誰呢?

二、天道好輪迴

這位謀臣名叫桓範,他曾經多次勸曹爽注意司馬懿,在曹爽奪得大權之後立刻將司馬懿殺害。

司馬懿曹爽爭權,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會落個滿門抄斬,萬劫不復。因此雙方都小心翼翼,都在盯緊對方,看看誰先露出馬腳。

魏明帝之後繼位的天子年紀尚小,幾乎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因此在處理政務方面極度依賴兩位大臣,一位是司馬懿,另外一位就是曹爽。

這樣一種安排,其實在當時也是無奈之舉,司馬懿作為世家大族,他的存在能夠對曹氏宗主覬覦王權的人起到一定的震懾。而曹爽作為曹氏宗族的成員,同樣能夠對世家大族和外戚進行一定的壓制。

可惜的是,在這種安排之中,還需要一位賢明的君主對這雙方的力量進行一定的控制,既不能讓一方太強,也不能讓一方太弱,而新登基的曹魏君主年紀尚幼,根本沒辦法掌控這兩股勢力。

作為曹氏宗主,曹爽深得信任,再加上他手中握有軍權,由他來執行大部分的政務名正言順,因此曹爽逐漸掌握了曹魏朝的軍政大權。

司馬懿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選擇了明哲保身,他在家中不問世事,甚至還一度裝瘋來躲避迫害,試圖麻痺曹爽,為自己尋得反擊的時間。

司馬懿確實瞞住了曹爽,但是他卻瞞不住其他人,曹爽身邊有一位謀士名叫桓範,他早就已經看出了司馬懿的狼子野心,他曾經多次勸曹爽誅殺司馬懿,最起碼不能將他留在朝堂,然而曹爽卻並沒有聽他的,只想過自己手握大權的享樂生活。

高平陵事變司馬懿一舉奪得曹魏大權,他殺盡曹爽種宗族,對於桓範他也絲毫沒有手軟。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既然恆範當年也曾經想過要置自己死地,司馬懿當然不會放過他。

桓範成這位謀士早就知道曹爽不是什麼能堪大任的人,在曹爽出事之後,他立刻就安排自己的兒子桓楷逃出了京城。

桓楷逃出京城之後,為了躲避司馬懿的追殺而隱姓埋名,雖然當時晉朝內部並不安寧,但是他們依然過著非常安靜的生活。

桓楷隱姓埋名之後生下了桓顥,桓顥又生下桓彝,桓彝有5個兒子,東晉大將軍桓溫正是桓彝的長子。

桓溫掌握了東晉朝堂的軍政大權,北伐失敗之後,桓溫退回江南,此時的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開始打擊東晉朝內部對自己有威脅的人。

可惜的是,桓溫雖然曾經有過非常大的功勞,然而他活得卻不長,東晉朝堂上那些人在看見桓溫生病之後,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幫他。

最終,桓溫至死都沒能完成稱帝之前的最後一個步驟「加九錫,稱王」。這也是桓溫死前的最大一個遺憾。

不過桓溫雖然沒能完成這樣一個目標,桓溫的兒子卻幫他做到了,桓溫的幼子桓玄在公元403年的時候,挾持著桓溫留下來的威名,逼迫當時的東晉安帝退位,自己登基稱帝,建立起桓楚政權。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就是一鍋大亂燉,今日你殺我,明日我殺你,今日你登王位,明日我依葫蘆畫瓢讓你退位。或許司馬懿早就已經想到,在他奪取曹魏政權之後,將來曹氏的政權也將會被另外一個家族所奪取,只不過他沒有料到這個家族竟然是桓範的後人。

總結

司馬懿絕對是中國所有君主心中最為忌憚的人,司馬懿擁有一切篡權奪位的品質,他擁有真才實學,能夠將朝堂打壓的井井有條,他有狼子野心,一直覬覦著統治者的寶座,他還有足夠的耐心,裝瘋賣傻騙過曹爽,最終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奪取政權。

風水輪流轉,天道好輪迴,司馬懿奪權不正,其後代的東晉西晉也亂成了一鍋粥,宗室之間相互攻殺,這也算是對司馬懿的一種報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謀士被司馬懿誅滅三族時,幼子僥倖逃脫,百年後其後代滅亡晉朝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家族為謀權篡位而發動宮變,在這場影響中國歷史的宮變中,掌握軍權的曹爽被司馬懿加以謀反罪的罪名而殺。起初,司馬懿掌控洛陽之時,桓範便冒著生命危險逃離,去高平陵給曹爽出謀劃策。他想讓曹爽帶魏少帝到許昌,模仿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但曹爽左耳進右耳出,連頭都不抬一下。桓範嗚咽道:「汝父曹真才華橫溢,而生此群如豕如牛之弟!不意今日為汝等族滅也!後來發生的事情前文已經提到,那就是曹爽被滅族。
  • 司馬懿誅滅桓範三族,唯獨漏殺一人,150年後其子孫滅了司馬王朝
    司馬懿出生於世族大伙兒,家裡祖先老人基本上各代從官,為國效力。來到司馬懿這兒,也不例外。但是,司馬懿是在曹操的迫使之中出去幫助他的,不得不承認,曹操確實很有眼光,司馬懿的工作能力的確不輸於別的謀臣。起先對外開放配合曹操以及子孫後代進攻天地,壓垮蜀軍,遠徵遼東;對內興修水利,整訓屯糧。
  • 司馬懿把曹家滅族時,肯定想不到短短百年後他的家族也被團滅
    司馬懿一直以來都是皇帝當中名聲不好的那一位。司馬懿憑藉著自己的長壽,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終於得到了覬覦已久的皇權。中國有句古話叫「斬草要除根」。這句話在司馬懿這裡,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在奪得魏國的實權後,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將自己的宿敵曹爽一族滅門,手段的狠辣,令人髮指。司馬懿靠狠辣的手段得來的江山並不得民心。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民心的王朝註定不能長久。果然,司馬家族的皇帝大都不思進取,沒有司馬懿的野心,他們只想著守著司馬懿打來的天下,卻沒想開拓疆土。司馬炎上位後,國內還爆發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 司馬懿子孫滅了三國,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司馬懿後代家族——德不配位,後繼無人,後宮亂政,八王之亂……讓少數民族迅速崛起,滅了西晉而且五胡十六國亂華三百年!西晉「八王之亂」——直接決定了一直伴隨著西晉滅亡,導致五胡十六國亂華三百年,西晉也被十六國的前趙所滅。
  • 司馬懿夷滅此人三族,僥倖逃脫一人,此人後代誅殺司馬家族
    大家都知道,魏明帝曹睿病危時,拜曹爽為將軍,司馬懿為託孤大臣。後來,司馬懿因密謀殺害曹爽。曹爽的同夥都是司馬懿處理的。事實上,時任曹魏高級智囊團的曹爽有機會贏得這場鬥爭。然而,曹爽不聽這位謀士的話,認為司馬懿可以救自己的命。
  • 司馬懿政變少殺一人,其後代終結了晉朝江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司馬懿政變少殺一人,其後代終結了晉朝江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縱觀三國兩晉,所有的爭鬥不過是世家之間的爭鬥,所謂的皇帝也只不過是士族們的代言人而已,造成這種原因的情況就是世家勢力過去龐大,朝廷的掌控力度不夠。
  • 此人被司馬懿下令誅三族,有一人幸運逃脫,其後裔親手終結了晉朝
    我們都知道,三國最後被司馬家族所滅,建立了晉朝。而司馬家就能夠建立大一統的王朝,時源於司馬懿發動的一場政變。在這場政變之後,司馬懿曾經殺了此人三族,但是卻不料漏掉了一人,最後他的後裔前來復仇,親手終結了晉王朝。
  • 司馬懿去世前大喊四字,司馬昭聽後,直到去世不敢稱帝
    魏晉時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曹魏皇帝曹髦對部將說的話。歷史上司馬家族自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後實際上已經取曹氏皇族的統治,只不過是因為顧及名聲沒有滅了曹氏而已。所以曹髦趁機發動政變,想要再一次奪取屬於自己的權力,但沒想到在大街上被亂兵殺死。
  • 司馬懿為何要立「無墳無樹」的遺囑?過了1769年,才發現他的高明
    這件事只在陳琳的剿賊檄文裡提到過,真實性還沒有得到證實!司馬懿臨終:子孫不準為其掃墓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因病去世。司馬懿臨終前曾立下一個奇怪的遺囑:「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司馬懿生前在首陽山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
  • 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古代經常有「誅滅九族」、「斬盡殺絕」、「斬草除根」的滅門慘案,這是掌權者或者統治者為了杜絕無窮後患,要想奪得權力以長久掌權,心狠手辣是必要條件,哪怕會被後世評為殘酷弒殺,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能夠永久安穩,沒有後顧之憂就是最好的選擇。
  • 難怪諸葛亮會敗給司馬懿,原來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龐統也很無奈
    三國諸葛亮上知天文,龐統下知地理,為何不如司馬懿?只因這一個字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漢末三國的就是一個大亂世,同時也是一個群雄並起、英雄輩出的時代。可是就是劉備身邊的這兩位有著「神鬼莫測」之能的人為何不敵一個小小的司馬懿呢?最後我們再看一下司馬懿,曹操非常賞識司馬懿,但是也一直不放心他。死前叮囑自己的兒子曹丕「司馬懿後有反骨,且鷹視狼顧之相,能用則用之,若不可用,殺之!」
  • 司馬懿偷了了曹家的江山,曹操生前的一個安排,滅了整個晉朝
    而曹操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魏國,怎麼也沒有想到最後居然會被司馬懿篡權奪位。而且當年曹操為人特別的多疑,對於稍微有一點威脅的人都會盡數的殺戮,但是沒想到卻完美的錯過了待在自己身邊最危險的分子司馬懿。雖然司馬懿沒有直接廢掉曹魏的皇帝,但是司馬懿的後代卻廢掉了曹家的皇位,並且建立了晉朝。總歸的來說,最後天下的江山被司馬懿偷到手了,不過曹操曾經的一個安排卻成功的滅了司馬家族的晉朝。
  •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
    司馬家族雖滅了曹家,但曹操生前留下一策,把司馬懿的子孫害苦了導語:曹操號稱奸雄,他辛辛苦苦統一北方,不曾想卻為司馬家做了嫁衣。司馬家雖然成為三國最大的贏家,可是他們建立的晉朝政權並沒有維持太久。究其原因,與司馬家後人的腐敗統治有關係,但也和曹操當年的一個政策有關。估計就連曹操都沒想到,當年的無心之舉,竟然為司馬家埋下了如此大的隱患,還可以替曹家報仇。曹操勢小,但是心不小,他在眾位謀士武將的幫助下,滅了袁紹,成為北方勢力最大的集團。曹操滅了袁紹之後,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馬吃草,這夢讓他懷疑曹家會被馬家吞併。
  • 司馬懿犯下1次不可饒恕的歷史罪行,300年後隋煬帝成了最大受害者
    因此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繼續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一度成為三國後半期的主導人物,對三國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司馬懿的才能不遜於諸葛亮,但從道德品質而言,司馬懿卻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諸葛亮一生為蜀漢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心全意為國為民,絲毫不考慮個人得失與家族利益。
  • 司馬懿下令誅殺此人三族,不料卻逃脫了一人,其子孫親手滅掉晉朝
    這是一個極高極高的評價了。而司馬懿的一生可以說是成功的,在當時三國相爭的大環境背景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大半輩子的天下,在一場「高平陵之變」中,被司馬家給撿了漏。這可以說是有運氣,有機遇,但更多的,是實力。可諷刺的是,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誅殺曹爽三族而獲得的天下,區區不過兩代就滅亡了。並且滅亡的結果也與高平陵之變息息相關。
  • 司馬懿的人生智慧:揮劍一次,磨劍十年,年輕人要耐得住寂寞!
    誅殺曹爽時,曹爽垂頭喪氣地對司馬懿說:「司馬懿, 你贏了, 你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奪走了我們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司馬懿告訴曹爽:「我揮劍只有一次,可我磨劍磨了十幾年,這都是你的先祖曹操教我的本領!」司馬懿,熟悉三國的人肯定都不陌生,就憑他能和諸葛亮相抗多年,就能看出他的能力。其實司馬懿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生智慧,比如隱忍、等待時機,不出招則已,出招必致命。縱觀司馬懿一生,自曹操時代開始出謀劃策嶄露頭角,這是他積攢自己資歷的時期。
  • 司馬懿立遺囑:子孫後代不能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發現他有多聰明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裡的全程,為魏國稱霸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司馬懿字仲達,是當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司馬懿自幼聰明好學,因為漢室被曹氏控制,司馬懿曾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後來因為支持曹操稱帝獲得了曹操的信任。
  • 百年前,他說只要孫氏還有一人在,就必滅清;百年後,一個個應驗
    縱觀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能真正做到這句話的人卻寥寥無幾,不過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卻是其中一員,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定天下,即使告老還鄉後,仍然被皇帝請回戰場,立下汗馬功勞。
  • 司馬懿誅殺曹氏三族7000餘人,為什麼曹操老部下無人挺身而出?
    當桓範得知這一情況,瞬間感覺大事不好,於是趕緊出逃報信於曹爽,並且建議曹爽不要輕易認輸,反倒要採取手段對抗司馬懿,利用手上掌控著天子的優勢,足以號召天下群雄討伐司馬懿。
  • 王者榮耀司馬懿為什麼要殺蔡文姬
    王者榮耀司馬懿為什麼要殺蔡文姬?王者榮耀新英雄瀾的完整版CG《目標》已經發布,很多玩家對於劇情很感興趣,為什麼曹操和司馬懿還要殺蔡文姬呢?小編為玩家帶來了詳細的介紹王者榮耀司馬懿為什麼要殺蔡文姬有大神根據幾人之間的背景故事推斷:精通魔道機關術的蔡邕一族不願為曹老闆效力,於是曹老闆設計引誘蔡邕義子典韋魔化殺了蔡文姬全家,清醒之後的典韋出於後悔決定做蔡文姬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