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與臺灣一水之隔,沿海有眾多對臺小額貿易點,航線短,貿易方式靈活,通關服務優惠便捷,進出口方便,福建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的「五緣」優勢,為臺灣水果等農產品登陸大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有力促進了臺灣水果等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
「三個第一」
2005年5月18日,首批經國務院批准的「零關稅」臺灣農產品,在福州舉行的第七屆「海交會」上亮相。馬尾口岸也由此有了「三個第一」:第一批零關稅臺灣水果、第一批臺灣直航大陸水果、第一次批量最大的臺灣水果均從馬尾口岸進境等殊榮。
據了解,以往臺灣一些農產品進入祖國大陸,空運需繞經香港,海運需繞經香港或日本,無疑增加了水果的運輸成本和保鮮損耗。因此,在祖國大陸設立集散地和中轉站,讓臺灣農產品直接進入已成當務之急。
福建局早介入、早準備,專門調研製定了《臺灣進境水果快速檢驗檢疫監管要求》和《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進境動植物及其產品檢驗檢疫監管方案》,開通了專門的熱線諮詢電話,實施網上檢疫審批,積極主動地為進口商提供政策諮詢服務,並推出優先審批、優先報檢、優先檢驗檢疫、優先出證放行的「四優先」便利措施,開通「綠色通道」,加快驗放速度,「全天候」、「無假日」預約加班服務,做到「時間零等待、貨物零滯留、溝通零距離、服務零代價」,為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營造良好的通關環境。
據統計,從去年5月大陸宣布開放臺灣18種水果進口至今年8月底止,福建各口岸累計已進口臺灣水果883.4噸,價值113.8萬美元,包括香蕉、檳榔、鮮楊桃和菠蘿等。
兩岸兄弟一家親
福州檢驗檢疫局馬尾辦動植物檢疫科科長許以龍給記者講述了一件留在他記憶深處的往事。
去年國慶節結束後的幾天,百年不遇的颱風「龍王」剛剛肆虐過境,原馬尾局也遭水淹之困,他們一邊搶險一邊保持正常工作。獲知參加「10·18」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臺灣水果將從馬尾口岸入境的時候,他們發現留給檢驗檢疫的時間很少:10月14日傍晚該批水果就得放行,10月15日下午從福州起運北京,前後時間不到20個小時。面對這一重大而敏感的工作任務,作為中轉口岸局,局領導立即安排人員收集相關資料,部署專崗專人著手準備受理報檢通關事宜。
臺灣水果到了!檢驗檢疫人員立即馬不停蹄趕往港區進行現場檢疫。時間臨近傍晚,港區光線不足,他們一邊舉著手電筒,一邊對水果進行檢疫。可是夜幕降臨,手電筒裡的電池也已耗盡,既要嚴格把關又要快速放行,怎麼辦?他們當機立斷打開局門口的廣場燈,通知港區將臺灣水果運至局廣場上進行檢疫。他們還充當起了「天氣預報員」,密切關注災後天氣情況及路況,及時為代理公司提供參考。
一幅忙碌的場景展現在參展團代表面前:檢疫人員、後勤人員、物業人員群策群力,卸貨的卸貨,搬桌椅的搬桌椅,檢疫的檢疫……一直忙到凌晨2點多。經過近10個小時連續作戰,他們以參展團想像不到的時間,順利完成了臺灣水果的檢驗檢疫監管任務,確保了臺灣水果及早運往北京。細緻貼心、高效便捷的檢驗檢疫工作,讓臺灣同胞感受到了福建檢驗檢疫人的兄弟情誼,臺灣參展團每一位臺商都被深深感動了……
2005年11月9日,受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臺灣農業參展團的委託,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常務副總裁陳俊華向福建局副局長吳紹炳轉交了一面繡有「細微之處見真情、兩岸兄弟一家親」的錦旗和一尊刻有「嘉惠農業」的珍貴禮物———臺灣傳統軟陶「交趾燒」,以及臺灣農業參展團團長曾永長等32名團員聯合籤名的感謝信。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