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親者、香港居民、港漂 這些親歷香港疫情的人們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在保持人們日常生活、儘可能不影響經濟發展和在抗擊疫情之間保持平衡的香港,曾平穩渡過前兩波新冠疫情,為什麼阻擋不住第三波疫情的來臨?

7月22日,晚上九點半,張先生帶著三位老人經過香港到深圳的關口,足足用了兩個半小時。疫情前,在深圳工作的他每周都要通過的這個口岸和在香港工作、讀書的妻兒團聚,只需要20分鐘。

這兩個半小時,需要填無數表格、刷多次二維碼,繁瑣的程序絲毫未讓他感到漫長或煩躁,每一分鐘都讓他覺得離深圳更近一點,更安全一點。

1月24日除夕,在國內武漢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刻,帶三位老人去香港過春節的他,已經滯留在香港近半年。幾個月以來,張先生一直在等待香港和內地健康碼互認,希望回內地不必隔離14天,但直至離開香港,他們也沒有等到這一天,卻等來了迄今為止香港爆發的第三波、也是最嚴重的一波疫情。

26歲的港漂女生梁書(化名),1月29號(大年初五)從上海飛回香港。7月之前,她最遺憾的事情是「半年沒有去深圳了」。在她口中,深圳是「全香港的內地人都要去度假的後花園」,是她之前每個月都要去一兩次的地方。

在深圳可以吃各種美食,玩狼人殺,去朋友家擼貓……一到深圳,她就覺得自己很「闊氣」,陽光普照,馬路寬闊,可以甩開膀子大步走,而在香港,要縮緊自己的雙臂走路,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碰到別人。

她起初和張先生一樣,希望香港和大陸互通健康碼。7月5日之前,香港兩周無新增確診病例,這一度讓她認為,不久就可以解封去深圳。但香港的第三波疫情,不僅將她自由出入深圳的夢想打碎,每天的新增病例讓她開始擔心最壞的可能:如果自己一旦染上新冠,香港的醫院人滿為患住不進,而因核酸檢測不過關,內地也回不去,自己只能「自生自滅」。

27歲的香港本地女生Zoe(化名),7月20日又搬回了她之前居住的明泉樓。這座30層,有近700戶住戶的香港公屋大樓,7月10日有11名確診病例,佔當天全港通報總病例的近三分之一。她一度避險搬出,但香港多個社區爆發確診病例的現實讓她意識到「哪裡都有病毒,其實去哪裡也有一樣」,她寧願回到確診病例眾多、但至少自己熟悉的住所。

這三位有不同背景的、短期或長期居住在香港的人,同時經歷了被疫情衝擊三次的香港。

自7月5日開始的香港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短短二十幾天,新冠確診病例已達1600餘例,超越前兩波疫情確診人數的總和。從7月22日開始,確診病例連續7日破百。

截至7月28日,香港確診人數已達2884人,遠高於2003年的SARS。確診人群已呈多點爆發,涵蓋茶餐廳工作人員、養老院、政府工作人員、醫生、教師、家庭主婦、菲傭、入境處、消防局、貨輪、地鐵工作人員、美心月餅員工等各行各業的人。

從2003年開始,香港在應對SARS、甲流、乙流方面已有成熟應對經驗,也有著一群極其遵守規則、良好衛生習慣的市民。在這次新冠疫情中,一度,香港較為寬鬆的防疫政策,曾成功的遏制住兩波疫情的傳播,被外界視為抗疫典範。

但誰也沒有想到,3個月之後,新冠疫情再次席捲香港。這一次,香港究竟怎麼了?

△ 2020年7月27日,香港,兩個人戴著口罩在維多利亞港旁聊天。來源:人民視覺。

極力保持平衡的香港防疫政策

7月22日,張先生離開香港住所的最後一刻,看到了電視上播放的在香港海灘上聚集的密密麻麻、不戴口罩的人群,嘆了一口氣。

實際上,有良好衛生習慣的香港市民群體,本身就有戴口罩的習慣。在疫情開始後,香港政府直到7月27日,並沒有強制要求市民在室外戴口罩,雖然有不少市民主動在室外戴口罩,但在海灘和爬山這類場景中,卻很少有人戴。

「在大陸,人們自覺的會比政策要求的多做一點;在香港,人們只執行政府的規定,不會多做規定之外的事情,政府沒有考慮到的事情,人們就按照原來的情況做。」在上海長大,香港工作多年的梁書,更能理解兩種文化的差別。

而香港的防疫思路,一直以來是根據疫情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以不破壞經濟發展和最大限度保證人們日常生活為主要原則。在抗疫專家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看來,香港的防疫政策,是將本地疫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的程度。

因此,直到第三波疫情來臨前,香港一直保持防疫政策的彈性調整,從未進行封城等最為嚴厲的政策,也一直未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過多的限制。

2020年1月下旬,梁書請了10天春節假期回家鄉上海,因內地疫情發展,她擔心香港會有臨時的防疫措施禁止入境。她提前了幾天回港,那一天,武漢封城已一周。上海的新冠確診病例101例,香港的只有從武漢的輸入性病例10例。在機場時,她沒有感覺到香港和上海有什麼不同:兩邊的機場和飛機上都很空,上海虹橋機場除了很多日韓的撤僑人士,本地的遊客特別少。

到達香港機場後,入境檢疫工作和往常沒有區別,只是新增了一項——填寫健康申請表。像往常一樣、甚至比過去還要快,梁書等了二十分鐘行李,就離開了。對此,她還在微信上和朋友吐槽:「根本沒什麼額外的措施,全靠個人自覺呀。」

一來到香港的大街上,她立馬發現和上海的不同:上海的大街空空蕩蕩,而香港滿大街都是人,5個月後的今天,她回憶起來:以大街上人群攢動的情況來看,香港的大街,2月到現在沒有任何變化。

上海與之相反,從過年之前疫情剛爆發,到春節時期疫情大爆發到慢慢穩定,梁書很多在上海的朋友,一個月都沒有出過門。

從1月底到7月初,儘管在香港經歷了兩撥疫情,梁書的生活和往常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以服務業為基礎的香港,不會將全部的商場、餐廳和娛樂場所關掉,政府制定的防疫規則,也是在有限的規則下,保證人們的日常生活。

梁書的公司讓職員們輪流在家辦公,疫情爆發時,梁書很少出門。到了6月份,在本地確診病例極少的疫情低谷期,到了周末,梁書開始去逛街、在餐廳吃飯,或者去海灘、去爬山,和朋友們聚會。唯一和往常不同是,香港政府根據疫情的不同階段,隨時調整政策,實行了有限的「限聚令」,在室內聚餐一度不能超過4人,後來放寬至8人,隨著香港3月中旬到4月中旬第二波疫情的過去,在6月份又放寬至50人。

在疫情期間餐廳也一直沒有關閉,政府只是規定餐廳只能坐一半人,人與人坐的那一半之間,需要加一個隔板,防止飛沫傳播。一些大型的商場如梁書總是去的海港城,這座集購物和餐飲與一身的大型購物中心,為了抵消遊客減少的困境,不斷給人們派發餐飲優惠券,那些周末,梁書都要去海港城吃「買一送一」的大幅度打折的美食。「餐廳前人們排著隊,跟2019年沒有區別。」

周末逛街完回家的梁書,經過中環,經過一個個天橋,還是像往常一樣看到菲傭們,這是她們一周唯一和同鄉聚會的日子。她們席地而坐,挨得很近,戴著口罩聊天,或者摘下口罩和同鄉分享自己帶來的食物。

這些場景讓梁書覺得疫情很遠,幾乎不打擾她的日常生活。只是餐廳裡的隔板,逐漸增多的聚集在戶外聊天的人……讓梁書覺得日子和往常確實有些不一樣,但這種不一樣,像好萊塢大片中一個不起眼的標示,人們很容易繞過去,卻因此繞不開巨大的風險。

不可控的輸入性病例

形同虛設的居家隔離

3月31日,在初步控制3月初開始的香港第二波疫情時,香港大學醫學院曾發表學術文章,稱讚香港如何能在未完全封城的情況下阻擋住新冠疫情於本地大規模爆發:包括邊境出入限制、隔離和建議確診者、密切接觸人群,讓人們保持社交距離。

但第三波疫情,恰恰是在控制邊境輸入上出了問題。

7月22日回到深圳的張先生,當天看到美國終於被香港列入高風險地區的消息,馬上和香港的朋友們吐槽:「謝天謝地,美國終於被列入了。」

確診人數超過400萬人、幾個月前就是全球新冠病例最多的美國,一直未被香港列入高風險地區,這種情況直到7月22日才發生變化,此時香港第三波疫情已爆發半個多月,新冠確診人數已近2000人。

同時被香港列入高風險地區的國家有孟加拉、印度、印尼、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南非及哈薩克斯坦。來自這些地區的人,進入香港需持過往72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

香港的第一波疫情的輸入性病例來自內地,這一波疫情,也是最快被控制的一次。香港政府早在1月25日就暫停往來武漢的航班及高鐵;2月初那場醫務人員罷工後,香港政府再次封閉多個口岸,並要求所有從內地抵達香港者,必須隔離14日。

對當時疫情最嚴重的內地及時採取封閉口岸等措施,是阻斷疫情很重要的一步。但這一點,卻未被複製到隨後的兩波疫情中。

到2月底,香港第一波疫情基本上被控制。但3月份,香港卻始料未及地遭遇了第二波疫情,這次疫情主要是來自歐美的輸入性病例。自3月22日至4月11日的三周時間內,每日輸入病例不低於10人,累計輸入病例達459人。

香港的很多家庭,都有子女在歐美留學,切斷和歐美的聯繫,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在歐美疫情爆發最嚴重的時候,香港3月23日提前預告,2天後將禁止海外地區人士入境。結果在隨後的兩天,所有的國際航班上都是逃回香港的人,對這些人,香港還不進行強制隔離或居家隔離措施,反倒促進了香港第二波疫情的傳播。

讓她覺得更不解的是,當同機有人確診,除了前三排後三排,其他所有人都不會接到核酸檢測或者隔離通知。

在梁書的印象中,香港第二波疫情的傳播,在難以阻斷海外輸入性病例之外,對進入香港的病例傳播,香港也沒有採取集中隔離或核酸檢測措施,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自覺。

從海外回來的香港人,比較自覺。梁書有一個朋友在英國讀書,在第二波疫情爆發前早就訂好機票,她怕自己「千裡送毒」,所以自己一個人默默訂了酒店,在酒店裡待了半個月。那個時候沒有政府的主動隔離和檢測,她在酒店裡乖乖地每天給自己測體溫。

但梁書的一些外籍同事就是另一種風格了,公司要求居家辦公後,他們轉而出去爬山或者喝咖啡。3月中下旬回來的一波外國人,開始到娛樂場所聚會,也成為傳播很重要的原因。

一些可以入境的地區的居民(例如內地、澳門、臺灣),香港要求他們居家隔離14天。香港政府也曾想過採取過集中隔離,但在徵收賓館上,遇到了麻煩,此計劃就此擱淺,除部分群體如菲傭,政府要求集中隔離外,其餘的大部分人群,主要還是依靠居家隔離。和大陸的管理人員具體到社區、整個家庭門上貼封條的居家隔離政策不一樣的是,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的行政思路下的居家隔離政策,並非強制,而是依靠個人自覺。

張先生來到香港後,香港政府已經規定從內地來的人實行14天的居家隔離。他感到詫異的是,政府卻沒有規定他一直在香港工作的太太也隔離:她出去上班、購物是完全允許的。

香港政府發給隔離人士一個定位手環,薄薄的一層紙,和手機APP相連,手腕細的人輕輕一擼,就可以取下來。政府的檢查政策之一就是給隔離者打電話,確認其是否在家中自我隔離?梁書的一個戴手環的朋友告訴她,完全有可能做到,把手機和手環都留在家中,然後出門。

6月中旬以後,疫情的平息,讓香港政府和人民都放鬆了警惕。海外的一些機組人員等得到了出入境檢疫豁免權,香港的娛樂場所也逐漸放開,限聚令也開放至50人。

疫情最新的調查進展證實,豁免檢疫人士正是第三波疫情爆發的源頭。7月28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在香港電臺節目中指出,根據專家基因排序實證,已收緊船員及機組人員的等人士檢疫安排。

7月5日開始,第三波疫情的擴散,是海外輸入病例的失控,遇到了在疫情低谷期放鬆警惕的人群,造成的結果。

△ 來源:香港衛生署。

最重要的核酸檢測

可能存在採樣失誤的問題

7月19日,香港一天的新增確診人數達到歷史高點——100人,老人們的籤證馬上也要到期。張先生當機立斷,準備回深圳。

按照深圳的要求,只承認從取樣開始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結果。香港公立醫院的免費核酸檢測,根本排不上號,私人診所985港幣的優惠核酸檢測套餐,因檢測人數暴增,最快要2——3天才能拿到結果,不能保證期限。

7月20日,他們每人花1600港幣做了加急特快的核酸檢測,本該十小時之內拿到結果的「加急特快」,也因為檢測人手不足以應對暴增的檢測樣本,推遲到了24小時之後。

張先生心急如焚,在不斷的催促下,最終在72小時內拿到檢測結果。

香港昂貴的核酸檢測成本,是大陸的4—6倍,主要是香港從海外進口試紙,並未採用大陸價格低廉的試紙。

在第三波香港疫情之前,北京也曾爆發了小規模的新冠疫情。和香港不同的是,北京迅速鎖定了傳播擴散地,並通過對附近居民實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的方式,摸清感染規模,隔離感染人群。而香港昂貴的核酸檢測成本和人手不足的核酸檢測人員,阻擋了對人群大規模進行核酸檢測的可能。

準備離開香港的張先生做核酸檢測如此費勁,而因同座樓有確診患者的香港女生Zoe,做核酸檢測也並不順利。

△ 水泉澳邨明泉樓居民深喉唾液檢測通告。受訪者供圖。

27歲的香港女生Zoe住在沙田水泉澳邨明泉樓,這是一棟常見的香港公屋大樓,落成於2016年。同期建成的共有5棟大樓,樓高26至30層,共計3459個單元,也就是說,這5棟樓裡密集居住著近3500住戶。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公屋是政府或公營機構提供的低於市場價的房屋,在香港超過一半的人居住在這樣的房屋中,這類樓宇的一個特點是人口居住密度高。

7月7日,香港新增14宗確診個案,其中9宗為本地個案,編號為1294號的66歲女性和Zoe住在同一棟樓,確診前曾到訪沙田新城市廣場、沙田大圍道13號和水泉澳廣場。

Zoe有點慌張,她想知道確診的人住在哪一層,但是並沒有公開的信息。第二天,大樓貼出了一份通告,安排整棟樓的居民接受深喉唾液檢測。所謂深喉唾液檢測,即指採集深喉唾液樣本。

核酸檢測,與咽拭子採樣是同樣的原理。不同的是,咽拭子是由專業人員使用長棉籤在咽喉部位取樣,香港的深喉唾液樣本的採集方式是,檢測者自行提供深喉唾液。

當天,Zoe從大樓大堂領取了樣本瓶和一份指南,她需要在起床後,刷牙漱口、飲食前採集自己的深喉唾液。具體的流程是,填寫信息標籤,洗淨雙手後打開樣本瓶,以類似咳痰的方式清出來自咽喉的唾液,再將唾液吐入樣本瓶,如果唾液量太少,還需要重複操作,完成後把瓶蓋擰緊,將貼好個人信息標籤的樣本瓶裝入樣本袋,清洗雙手後送回大堂。

△ 深喉唾液檢測流程。受訪者供圖。

但Zoe對於自己採樣是否準確,有點懷疑。一位醫生認為,以吐唾液的方式自行採集深喉唾液,可能會存在採樣失誤的問題,一是可能操作不當,即能否採集到深喉位置的唾液;二是唾液本身可能會被汙染。

7月9日到7月11日,這三天的早晨都可以交回樣本。而就在7月10日,集中通報了11例沙田水泉澳邨明泉樓的確診患者,在那天總共通報的38宗新增確診中,其中32宗為本土個案,明泉樓佔了1/3。

而這些信息,Zoe也只能從新聞中了解到,她還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層樓哪一戶有人確診。香港的做法是:遞交樣本後三個工作天內若無接獲通知,即表示測試結果呈陰性反應,如測試結果呈陽性反應,有關市民會接獲通知並獲安排入院接受隔離治療。

提交樣本三天之後,Zoe一直沒有得到任何音訊,她有些緊張,開始打電話到檢測中心,得到的回覆是「沒有接到通知就應該沒問題」。「對方甚至都沒有問我叫什麼,住在哪裡,就這麼回答我。」Zoe很生氣。她估計,是因為檢測中心的檢測壓力太大, 忙不過來了。

她自己就有一個朋友是在私人檢測診所工作,之前的日常工作是4小時在實驗室,4小時在辦公室做文案工作。「最近的情況是,他每天8小時都在實驗室,根本沒有時間做文案工作。」

離開的,留下的,同一天空下

7月中旬以後,香港確診人數越來越多。到了7月28日,已連續7天新增確診人數過百。

香港政府在7月中旬,抗疫政策又做了幾個有限的調整,例如因為7月初香港茶餐廳爆發疫情,政府規定餐廳早上和晚上不可堂食,只可取外賣。而考慮到香港公司的許多員工要上班,中午的堂食是放開的。梁書在中午經過餐廳,發現裡面的一半空間都坐滿了人,晚上依舊有聚集的人群在餐廳門口等待外賣。

直到7月27日,香港政府才要求市民減少外出次數,公共區域(無論室內室外)都強制戴口罩,禁止公眾場合兩人以上聚集,食肆全天禁堂食,關閉海灘等場所。

無論疫情和政策如何發展,生活還在繼續。

留在香港的Zoe開始了居家辦公。7月10日之後,明泉樓沒有再通報新增病例,Zoe倒也不是很慌張,她覺得做好防護,應該不會感染。這幾天,她都是在家做飯,乘電梯都使用餐巾紙或者筆來按樓層,進家門之前也會在門口噴灑一遍酒精進行消毒。

同樣,梁書也開始居家辦公,可以周末回深圳的夢想離她越來越遠。隨後的一段時間,她活動的範圍將局限在自己的家中,通過窗口,能看到深圳的天空。

而已回到深圳的張先生,已開始了為期14天的隔離。還記得離開香港那天,在香港遇到他最開心的人是一個計程車司機。聽說他們要去深圳灣口岸,那個司機笑著說:「1月底疫情剛開始時,最害怕去深圳口岸拉客人;現在一聽客人要到深圳口岸,就開心,你們都有核酸陰性證明啊。」

相關焦點

  • ...時期的港漂:探親者的困惑|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內地|深圳灣口岸
    出品 | 香港奇點財經香港特區政府為控制「新冠疫情」而採取的史上最嚴防疫舉措,正給港漂族帶來諸多的不便,部分家庭正面臨嚴峻的人手不足困境。港府於2月5日宣布,自2019年2月8日凌晨起,要求所有從內地返港的人士接受強制檢疫,即佩戴檢測手環在家隔離14天。此舉是香港自開埠以來針對防疫採取的最嚴厲舉措。
  • 港漂:口罩背後的生活真相?
    在一些港漂家長群裡,每次推遲的消息出來,都引發眾人哀怨。眾所周知,2019年下半年香港非常不太平。而受其影響,香港中小學被迫多次停課。許多中小學取消了第一學期的期考,改為課堂練習。長期的停課造成港漂子女正常學習進度被打亂,課業紊亂。在區議會選舉之後,社會開始趨於穩定,港漂家長們原希望隨著香港政局的穩定,能在下學期將學業趕上。卻不料,新冠疫情打亂了全香港學校的陣腳。
  • 疫情下,漂在香港的內地人日子怎麼過
    今天我選取了3位港漂,來看看這場疫情對這群漂在香港的內地人,產生了什麼影響。J女士,港漂7年、關鍵詞:深圳居住,香港工作大年三十的前兩天,J女士在譚仔三哥某分店嗦完最後一碗3小辣過橋米線,然後在同事們的一聲聲「新年快樂明年見」中,跟香港依依惜別。誰能想到,這一別,就別了好幾個月!
  • 從香港到臺灣的臺漂周華健,從臺灣到香港的港漂任賢齊
    【港漂任賢齊,臺漂周華健】2018各大衛視跨年演唱會,連央視也加入戰團,然後各有勝負。看到周華健唱了幾首歌,聲音還是那麼醇厚感性,活力四射,不過也能看到身形已發福,細細一算,華健大哥58了。然而,周華健是個地道的香港人,他在臺灣讀大學,然後就一直在臺灣發展,還在臺灣結婚生子,以致很多人以為他是臺灣人,其實他是臺漂,並且是現在最著名的一位臺漂。 【周華健】1960年生於香港西營盤(周記米店),畢業於臺灣大學。
  • 內地生不來,港漂宿舍迎退訂潮?香港房東們怕了……
    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之後,加上去年的社會事件,內地生對留港生活「望而卻步」,原本紅紅火火的香港租賃市場也大受打擊。 5-9月向來是香港住宅租務市場旺季,準備開學的內地生,大多已選定要租的房,與同屬「港漂」的同學合租,其中不少都得先手付一年的租金!(別問我為什麼,香港的包租婆們就有這麼豪橫~~)
  • 香港入境處接受香港非永久性居民因疫情而在香港以外提出的回港申請
    中新社香港12月31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入境處)12月31日公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身在香港以外地方而其逗留期限即將屆滿或已屆滿的香港非永久性居民可申請入境籤證或進入許可回港。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消息,一般而言,根據各入境政策或計劃獲準來港的人士,可在其逗留期限屆滿前四星期內申請延長逗留期限。在遞交申請和領取有關標籤當日,申請人均須身在香港。
  • 一位英籍香港居民眼中的內地與香港
    「我覺得自己講出了很多香港人的真實想法。」本特利說。這次採訪後,很多素不相識的路人會主動和他攀談、和他握手,感謝他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這讓本特利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他很高興自己當時說出了那番話。「因為我相信這能讓那些熱愛香港、熱愛中國的人們感到,他們並不孤單。」
  • 「港漂」的大陸人,「陸漂」的香港人-虎嗅網
    據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通過各種人才計劃來港的「港漂」已有約26.8萬人,過去5年裡平均每年新增2.5萬人。他們因為求學或工作的原因來到香港,大多是年輕人,是走還是留是港漂圈子裡永遠的話題,漂浮不定的工作狀態讓他們被貼上和「北漂」、「滬漂」一樣的標籤。在香港這座國際大都市工作和生活,真的都像TVB裡那樣光鮮亮麗嗎?都說香港很貴,到底有多貴?
  • 漂在香港 | 超詳細香港受養人籤證辦理攻略!【超實用乾貨】
    目前大部分的港漂是通過在香港讀書畢業留港,持有及不斷續IANG籤證獲得永居的身份,還有部分港漂是通過優才計劃來港。除這兩種外,還可以通過申請受養人籤證來港。受養人籤證,是指非香港居民作為香港居民的配偶或者其他親屬,以香港居民為保證人,來港定居所獲得的籤證。和探親籤證相比,受養人籤證具有期限長、能夠在香港不受限制地工作的特點。
  • 內地青年「港漂」7年回深圳:香港給人不思進取之感
    微信公眾號「港股那點事」20日發布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做了7年港漂的青年,卻在能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時刻放棄了申請,回到深圳追逐夢想。對於香港,從開始的喜愛和嚮往,到現在悵惘和失落中離開,作者的感情是複雜的。也讓關心香港未來的每一個人深思: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如果人民幣開始國際化,深圳上海金融業開始騰飛,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 疫情未過,香港這些景點已經擠滿人了……
    作者:張超帥 來源:港漂圈據不完全統計,今天已經是本帥回港後宅在家的第5個周末了…..雖然疫情未過,但本帥發現香港不少人早已蠢蠢欲動了。最近,就有大批市民選擇到以往人少的郊外景點放飛自我,結果……這份不約而同的默契,反而令這些景點人流突然變多......(圖片來源:FB)接下來,請看疫情下香港人擠人的戶外景點大賞。
  • 香港政府:延長非香港居民從外地到港的入境限制
    ----------------針對海外疫情加劇,香港已於3月25日0時起實施針對海外抵達香港人士的入境限制措施,有效期14天,相關情況我們也曾推送()。當時新政一出,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乘飛機從海外至香港的非香港居民,以及希望在香港轉機的乘客。
  • 港漂7年,香港永居身份拿還是不拿?這些新福利會給你答案!
    自2019年香港爆發動亂以來,大家都十分關心香港的安全問題;近期香港再現不明源頭本地病例,第四波疫情又起,所以很多人對拿香港身份存在猶豫,「香港身份現在還吃香嗎?」
  • 「港鬧」+疫情:香港保險業迎至暗時刻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近年來,香港保險越來越受到內地人的喜愛,不少香港保險從業者也因此賺得本滿缽滿,許多「港漂」也加入到香港保險銷售大軍裡,保險經紀人成為了「躺著賺錢」的好職業。然而,近期香港保監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收入重挫近三成,四季度更是下滑明顯。  雪上加霜的是,在去年的香港政治風波下,香港保險來自內地客戶的保險大幅減少後,今年開年又遇上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香港已暫停了內地遊客自由行,並要要求從內地入境的人士強制接受檢疫14天,因此,對大陸依賴較強的香港保險業再次受到衝擊。
  • 內地青年港漂7年回深圳:香港給人不思進取之感
    據香港文匯網報導:微信公眾號「港股那點事」發表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一位做了7年港漂的青年,剛回到深圳追逐夢想。對於香港,從開始的喜愛和嚮往,到現在悵惘和失落中離開,作者的感情是複雜的。也讓關心香港未來的每一個人深思: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如果人民幣開始國際化,深圳上海金融業開始騰飛,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 「港漂」歸鄉:盼行李不限重 滿載香港手信
    中新網1月2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1月28日,香港西九龍站候車廳人潮湧動,但秩序井然。即將邁入農曆新年,許多居港工作生活的「港漂」盼望著從香港搭乘高鐵,回鄉探親過年。有成功買到高鐵票的港人盛讚高鐵省錢又省時、準時零延誤,感覺離家的路更近了,在香港也更有歸屬感。
  • 疫情下的香港五一黃金周:0內地團訪港,LV、Prada倒閉…
    via.明報(上)、東網(下)且不說香港目前疫情還沒完全得到控制,就說香港超級嚴格的入境措施——內地來港一律隔離14天,就足以讓遊客卻步了。而且在4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宣布,根據省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部署,自4月28日8時起,經深圳口岸入境人員,均需在深圳市就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
  • 現在廣東香港居民回港需要隔離嗎?
    現在廣東香港居民回港需要隔離嗎?  11月11日上午港府公布將於11月23日推出「回港易」計劃,11月18日就可開始申請,從廣東省或澳門回港的香港居民,如符合所有指明條件,在回港後可獲豁免14天強制檢疫的安排。
  • 疫情下的香港五一黃金周:0內地團訪港,LV、Prada倒閉…
    via.明報(上)、東網(下) 且不說香港目前疫情還沒完全得到控制,就說香港超級嚴格的入境措施——內地來港一律隔離14天>是本地居民出來逛街消費。
  • 香港機場「打工人」:記錄示威、疫情、港龍停航全過程!
    ,邁入時間長河的新篇章,再回頭看,這些記憶變得深刻又珍貴。獨角獸學姐—— 4年港漂,自稱機場「打工人」,親歷在示威運動、疫情肆虐、航空業大裁員下的機場,見證國泰港龍從繁榮到落幕的過程,以她的視角,記錄下了香港最美、最深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