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冬季自然景觀 體現人文理念進步

2021-01-20 光明時評

  作者:堂吉偉德

  往年入冬以後,枯萎的野花野草就被割除,今年卻大面積保留下來,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同時,一些草籽可以為小鳥提供食物,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據報導,北京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溫榆河公園、奧林匹克公園、京開高速兩側綠地等主要公園景區、綠化帶,全面施行野草緩除措施,保留約150萬平方米冬季自然景觀。(1月7日《北京青年報》)

  一歲一枯榮,這是自然規律,也是季節更替的必然結果。冬季天氣寒冷,大地蕭瑟一片,與其他季節的綠意相比,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具有獨特的美感。以往冬季,受整齊劃一審美觀的影響,這些枯萎的野花野草就會被割除,剩下光禿禿的一片,雖然在視野上可以達到整潔有序的效果,卻少了冬季「應有的樣子」。美的魅力在於差異性、多樣性和豐富性,如果眼前的景象都如出一轍,那自然景觀減少了吸引力,城市的魅力也會隨之下降。

  對於自然景觀的保與留,對枯萎的野花野草的除與留,折射著堅持何種人文理念,具有豐富的內涵與更高層次的意義。自然景觀形成是長期演變的結果,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包括一草一木,無論是哪種姿態,尊重自然和尊重規律,才能讓所有的美景盡收眼底,過度的人為幹預會破壞自然與和諧,也會讓美變得殘缺不全。

  枯萎的野花野草是自然景觀最原始的構成,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小鳥靠草籽作為食物,更多的爬行動物則以這些景觀帶作為生存的家園,把枯萎的野花野草割除,各種昆蟲鳥獸就失去了棲息之地,要麼選擇遠去,要麼等待死亡。一座城市沒有了豐富性的自然景觀,沒有多樣性的動物伴隨,除了人氣而缺乏生趣,也就無法構建起完整的生態系統。

  城市治理和管理過程中,很容易陷入整齊劃一的模式中。景區落葉原本是一種意境美,但在較為畸形的考核標準下,樹葉不斷地掉,環衛工人則不停地掃,「漫步於落葉中」的詩意難覓,在四季更替中留下了遺憾。於是在不少北方城市,「讓落葉多留幾天」成為很多市民的期盼。

  2018年12月,在天氣較好的情況下,湖南株洲市城管部門挑選了4條景觀路段,保持落葉5至7天不清掃,以供市民觀賞,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同年11月12日,央視《新聞1+1》播發專題報導《落葉不掃是怎樣的「美」好生活》,主持人白巖松點讚湖北宜昌的落葉不掃模式,「用自然的方式,把鄉愁和美還給我們,培育鳥語花香的城市森林」。落葉不掃與美好生活結合起來,細節之美既是對治理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實現「更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路徑。

  點讚「落葉不掃」背後是對詩意棲居的嚮往,有著現實的權利訴求和民意支撐。尊重民意才能正視一草一葉,回應關切才會「不掃落葉」。如此,居於城市中的每個人才能夠欣賞到凋零之美、枯榮之美,在落葉中漫步,在回歸自然中找到情感的寄託與慰藉。北京市在城市主要公園景區、綠化帶保留150萬平方米的冬季自然景觀,給昆蟲鳥獸以棲息之所,為北京冬季單調的色彩增加了一抹亮色,體現了治理觀念和人文理念的極大進步。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詩意生活」最終需要落腳於細節上,「美好生活嚮往」的實現更離不開治理理念的轉型和升級,傾聽民聲、順應民意、尊重民願和回應民盼,讓治理手段和方式充滿「詩意」與「人文」,則保留冬季自然景觀和落葉不掃,才會成為一種惠及民生民利的治理品質。(堂吉偉德)

[ 責編:孫曉 ]

相關焦點

  • 北京保留150萬平方米冬季自然景觀
    原標題:北京保留150萬平方米冬季自然景觀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今冬,本市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溫榆河公園、奧林匹克公園、京開高速兩側綠地等主要公園景區、綠化帶,全面施行野草緩除措施,保留約150萬平方米冬季自然景觀。   這幾天,北京迎來新一輪寒潮。北青報記者在京開高速東側馬草河旁的條狀綠地裡看到,一人多高的纖序芒雖然已經枯萎,但仍然為北京冬季單調的色彩增加了一抹亮色。
  • 陝西一座山最高海拔1135.5米,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
    陝西一座山最高海拔1135.5米,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陝西山川陝西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在這個城市中所具有的山川文化也很突出,從其山川的旅遊魅力和吸引力上看,很多山川都體現出很不一樣的旅遊趨勢,以及是在發展上也有不同的特點,像是這座山在我國名氣雖然不是很大,但在省內卻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它也是當地山川旅遊發展中很突出的要素
  • 以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為核心 展示溼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商友江在看溼地公園效果圖 商友江強調,要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統籌規劃、體現特色、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建設好白果坨國家溼地公園。要從維護溼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防止溼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發,通過適度人工幹預,保護、修復或重建溼地景觀,維護溼地生態過程,展示溼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實現溼地可持續發展;要根據溼地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等進行統籌規劃,根據溼地的地域特點和保護目標合理布局,先易後難、分步實施、分期建設;要重點突出溼地景觀,保留溼地的生態特徵,最大限度維持區域的自然風貌,體現特色,在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展示和溼地合理利用示範
  • 陝西一座山,最高海拔1135.5米,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
    陝西山川 陝西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在這個城市中所具有的山川文化也很突出,從其山川的旅遊魅力和吸引力上看,很多山川都體現出很不一樣的旅遊趨勢,以及是在發展上也有不同的特點,像是這座山在我國名氣雖然不是很大,但在省內卻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它也是當地山川旅遊發展中很突出的要素
  • 黑山大峽谷景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結合!
    位於玉女峰南側、西側的崖壁更是高達200-300米,崖面陡直,其上有高10米,寬2米的5個花崗巖洞穴如人鑿刻在巨大的巖壁上,洞中多有泉水流出,夏季成溪,冬季成冰,十分壯觀。黑山大峽谷景區是一處以自然景觀為主景,人文景觀為配景的自然風景區,它位於河北省平山縣西北部太行山腹中,平山縣營裡鄉黑山關村西北2公裡處,景區背靠山西五臺山,山高谷深,峽長一線,奇峰座座,怪石遍布。
  • 淺談溼地公園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溼地公園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溼地公園景觀時,要注意溼地的恢復和保護,注重人文和美觀,融合社會文化和藝術等,進而組建成與當地文化傳統和審美標準相匹配的溼地公園,給當地人們提供一個祥和舒適的場所。在溼地公園中,主要包含了人文、自然和生物景觀等,這些因素之間互相交融、互相影響。要構建完整的溼地公園,就要充分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
  • 2014年房地產經紀人經紀相關知識重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2014年房地產經紀人經紀相關知識重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什麼是人文景觀?  【解答】自然景觀是指未人類活動所改變的地表起伏、水域和自然植物所構成的自然地表景象及其給予人的感受。  人文景觀是指被人類活動改變過的自然景觀,即自然景觀加上人工改造所形成的景觀及印象。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 雄安總體城市設計:體現對稱、天人合一、街坊等中華營城理念
    雄安總體城市設計:體現對稱、天人合一、街坊等中華營城理念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8-04-21 21:46 來源:
  • 營造紫禁城的山水人文景觀
    近年來,伴隨著發展方式和服務理念的轉變,故宮博物院越來越關注廣大觀眾在參觀展覽時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圍,以及擁有的獨特文化體驗,為其營造一個優良的參觀環境成為服務觀眾的核心任務。基於此,故宮博物院就院內的人居環境開展了提升與改善工作,工作的重點之一則放在了院內山水人文景觀的營造之中。
  • 旅遊熱潮中的西北城市,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俱佳,號稱西北小江南
    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每年的6月,天水市都會舉辦「公祭伏羲大典」,到天水來祭拜伏羲,是天水市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同樣的,這也是他們吸引遊客的最大一張王牌。根據官方資料顯示,自1988年以來,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響,公祭活動暫停了兩年外,甘肅省已連續舉辦了二十一屆伏羲文化旅遊節。
  • 快來欣賞蒙古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漫長,全境乾旱少雨。首都島蘭巴託:首都島蘭巴託原名「庫倫」,蒙語意為「寺院」。建城於17世紀中葉,1924年改為現名,意為「紅色英雄」。人口約130萬(2014年)。原為喇嘛教話佛的夏宮,現稱博格多汗宮博物館,殿內金碧輝煌。
  • 春夏之交的北京頤和園:不僅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也很美
    北京頤和園是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在春夏之交迎來旅遊旺季,這也是頤和園最大的名片。春夏之交的北京頤和園:不僅人文景觀很美,自然景觀也很美。頤和園在春夏之交迎來旅遊的旺季,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很美,形成一道特殊的畫面。
  • 淺談冬季花境景觀營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艾尚園林,ID:gh_749dbe9e186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北方一進入冬季,萬物凋零,到處一片蕭條的景象,與其他季節相比,冬季是最沒有景觀的季節了,那麼應該如何豐富北方的冬季的花境景觀呢?
  • 南京景色秀美歷史悠久,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相得益彰
    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築遺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間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遺存所在的自然景觀未受損壞,它們足以顯示明孝陵在中國帝陵發展過程中所擁有的獨特的設計理念、制度格局、營造規模和藝術成就。雞鳴寺內有大雄寶殿、觀音樓、韋馱殿、志公臺、藏經樓、念佛 堂等建築。頗為壯觀的是新修建的藥師佛塔,該塔七層八面鬥拱重簷,塔內供著25尊藥師和一尊明代銅質藥師光如來佛。
  • 生態規劃「綠」理念 文化景觀「史」為先
    地處古都西安的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規劃景觀設計所,堅持把「生態回歸城市、文化點亮城市」的理念融入設計之中,在傳承歷史中重塑現代文明。從嘉峪關的龍文化主題公園,到世園會的陝西展園,無一不彰顯著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體現著地域特色文化的內涵,它讓人們置身其中,感受人文、體驗生活。
  • 印象北京,周邊那些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
    太行山和燕山在永定河谷交匯,共同護衛著千年古都,同時形成了豐富的自然山水風光,加上歷代的各種文化建設,又形成了一些人文景觀,使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本組圖片介紹北京周邊的一橋一洞一寺一陵一園,以及兩峽四山四水。圖為宛平城邊永定河上的盧溝橋,盧溝曉月是燕京八景之一。首都北京的地理,是西邊和北邊有山脈拱衛。
  •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輝映
    得天獨厚的溫泉讓安波聞名遐邇,可是許多奔溫泉而來的人,卻有著意外的驚喜:這裡不僅重巒疊嶂,林濤澎湃,四季如畫,令人縱情陶醉,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上至青銅器時代古遺址,下至明清的廟宇,讓人尋味無窮……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融,展示出安波的獨特魅力。  國家森林公園雞冠山  安波溫泉旅遊度假區的周邊,群山環抱。
  • 阿爾瓦·阿爾託的人文景觀
    2019年9月26號至2020年1月6號,一場名為《阿爾瓦·阿爾託建築的人文景觀》(The Cultivated Landscape of Alvar Aalto)的展覽於芬蘭建築博物館展出。它將展示一系列阿爾瓦·阿爾託各個時期的經典建築作品及對他產生深遠影響的自然、人文景觀。
  • 淺談度假酒店景觀設計的常用策略 建科園林景觀設計
    1)設計理念要融入時代特性的人文精神,通過材料運用和美學理念相融合,創造新景觀的歷史延續性。 在度假酒店中更要注重對當地文化和歷史的人文關懷,度假越來越多呈現為一種心靈的感受,在回歸自然享受生活的同時,當地傳統文化、歷史文脈、風俗習慣等方面也可以體現在景觀設計中,讓遊客全方位地融入當地生活、環境的氛圍。
  • 漫步臺灣大學:自然、人文景觀完美交融
    漫步臺灣大學:自然、人文景觀完美交融 2013年09月13日 16:1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題:在臺大漫步  臺北可堪遊玩的自然、人文景觀不少,但要說兩者完美交融,當屬臺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