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金華市金義中央大道(G235國道金東區段)先行段建設施工現場,開闊的路基初見端倪,為全線開工打好了基礎。據了解,金義中央大道作為金義都市區的交通主軸線,按一級公路兼顧城市道路功能設計,時速為100公裡,標準路基寬56米,投資近93億元,被定義為金華—義烏城市間的「快速路」,是金義都市區交通提質、擴容的「動脈工程」。目前,工程先行段已完成投資260萬元,且今年計劃完成投資約11.4億元。
1000餘公裡「快速路」體系
國省道唱主角,縣道適當補充
打開浙中版圖,金義中央大道呈東北——西南走勢,按照規劃設計,其建成後金華到義烏的時空距離可再縮短近一半,實現二十分鐘到達。作為金華—義烏兩城之間新規劃的國道公路,其定位明確、意圖顯然,就是要在金義都市區主軸上「畫」一條高規格的「快速路」,讓金義同城發展。
事實上,打造「快速路網」,是金華市交通部門自「十二五」期間便開始謀劃的一張藍圖。金華地區目前多條城際「快速公路」已相繼建成或在建(時速80、100公裡/小時):如2017年,義烏至武義快速公路、義烏到蘭溪快速公路、東陽到義烏快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2019年初,被譽為全省首個「三提」標杆工程的351國道浦江鄭家塢至聯盟段正式試通車;同時,金華至武義快速路、金華至蘭溪快速路正在建設……
時光回溯,從金華市委、市政府確立「發展城市群,共建大金華」戰略主線,到被省委、省政府定位為我省第四大都市區,以及金義都市新區的成立,如何更好地促進浙中城市群發展,成為交通發展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除了高速公路這一閉合圈的虹吸效應之外,國省道幹線公路在城市之間的聯通服務作用不可或缺。」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張序鎖說,國省道幹線「變快」,是綜合交通一體化、高速公路網絡化、區域幹線快速化的「必由之路」。
歷經多年建設,截至2019年4月,在金華國省道公路近1700公裡的總裡程之中,有1000餘公裡將打造成了「快速路」,並初步形成了以「國省道為主、部分縣道適當補充」的快速路網體系,在服務浙中地區「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打破縣域藩籬,服務都市區經濟
共建共聯的「向心力」建設
「金武快速路建成後,金華到武義城區只需20分鐘即可,同城效應更加顯著。」經常往返於金華、武義兩城區的生意人徐先生對於金武快速路的滿懷期待。
當前,金華按照「一軸兩廊三環一連」的一級快速路網(客運功能)和「一圈一橫多連八射」的二級快速路網(貨運功能)規劃思路,提出打造富有「圈廊」地域特色,內聚外射、高快融合型的「快速路網」體系。
張序鎖告訴記者,過去一段時間,金華「快速路網」建設態勢「冷熱不均」,共建氛圍不高,思想和意識上的不同,使得快速路網發展猶如「捆著胳膊跳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連線成網」,在都市區產業布局、城市功能、經濟牽引中沒有做好「加法」。
根據相關規劃,未來的金華「快速路網」,不僅僅是輻射區塊的「氣門芯」,而且還是條狀的生態路、景觀路、產業路,在城市群組團發展中發揮「交通 」作用。
同時,在金華依託城市快速通道、圍繞生態綠心的環形城鎮密集圈內,包含了金華市區、義烏、東陽、永康、武義等中心城市共71個鄉鎮街道,集聚人口約429萬人(含外來人口),約佔全市常住人口總量的4/5,由此可以推斷,「快速路」可以牽引釋放的經濟潛力巨大。
當前,金華正謀劃以加快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用全市「一張網」的共建、共聯模式,共享都市區「快速路網」所能釋放的交通紅利。
來源:金華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關注『微金華』)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