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越來越近,雲南昌寧的村村寨寨又開始忙著準備過年了。這段時間在昌寧,山村裡聽到最多的話,大約就是那句某天到我家「吃箸醃菜」的話。其實,這是樸實的鄉村人在請人到家裡吃年豬飯呢。
殺年豬,是昌寧普通人家過年前最盛大的活動。在定好日子後,主人都會誠懇地去請寨子裡的勞動力來幫殺豬,並熱情地邀請寨鄰寨舍、親戚朋友到家吃年豬飯。
請不同的人,說話的內容除「某天要殺那個小豬一下」外,還有一些不同。請殺豬的人時,就說「勞苦你去幫收拾豬一下,一家子約起去跟我吃箸醃菜。」而請吃年豬飯的人時,就只需要說「請你們一家去跟我吃箸醃菜。」
接到不同邀請的人,就會做不同的準備,請著「收拾豬」的會帶上一些用得上的工具,而只單獨請「吃箸醃菜」的則只需帶著嘴去就行了。這些約定俗成的話,即使到了現在只需要用手機就辦了的年代,依然沒有改變。
等到殺年豬的那天,來幫忙的人齊了後,就開始殺豬了。大家七手八腳地把豬殺了,把肉給切割好,連豬頭、豬下水也弄得乾乾淨淨後,寨子裡善於做廚的主婦們就忙開了,按照主人家的打算開始準備以豬肉為主要原料的各種菜品。
這個時候,殺豬的人和陸續來的吃年豬飯的客人也不會閒著,主人早已經燒好了炭火切好了五花肉、瘦肉,三五成群圍著火盆一邊諞閒一邊燒肉吃。會喝酒的時不時來上一口啤酒或小甑酒,然後用力的咂一下嘴,那種愜意的感覺似乎賽過了神仙。
等飯熟了,各種菜品擺上來,主人客人便圍坐在桌子邊享受美食。雖然食材大同小異,但不同的村寨、不同的人家,都會有不同的吃法。其中醃菜、豬血、豬肝和粉腸、五花肉、排骨、瘦肉這些絕對少不了。
大家一邊吃著,一邊還不忘記說著各自見過的吃法。有時說者無心聽著有意,也許曾經只是吃到過的菜品,就會在下一家或下一年某家的年豬飯桌上出現,農村主婦們除了勤勞其實還很聰明很上進,因為年豬飯是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興。
在昌寧,血的名字叫「旺子」。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個「旺」字,讓豬血不僅成了殺豬飯時必須吃的菜,還吃出了不同的花樣。最常規的吃法,是用豬血與白菜或豆尖一起,煮出新鮮的「旺子湯」。有的則會用豬血與醃菜一起炒出「旺子醃菜」,用來醮煮熟的五花肉,組成「旺子醃菜白片肉」;有的,會用豬血加入糯米粉等輔料炒排骨做成「旺包骨」,有些地方還會加上一些醃菜讓「旺包骨」變得更加爽口……
殺豬飯最離不開的,當然是請客時那句話裡的主角——醃菜。這醃菜,可不是用什麼材料醃的都行,必須用山區麥子地裡每年自然生長的小油菜花來醃。小油菜花開過了的不行、沒開的也不行,得用那種剛剛有一半左右花朵開放的花朵,連帶一部分嫩葉和嫩杆,在洗淨晾乾水汽後,鬆緊適度地放入單口土罐中,然後加入事先兌清涼好的米湯水泡製。聰明的女主人總會計算好時間,讓醃菜到殺豬的那天,吃起來既沒生味又沒醃過性,酸酸脆脆剛剛可口。
醃菜除了在「旺子醃菜」「旺包骨」裡當「配角」,更是年豬飯的真正主角——「生肉醃菜」。生肉醃菜裡的肉,雖被稱之為生肉,其實肉並不生,而是將肉切碎後用熱油煎至剛熟,與醃菜各一半左右的比例混合後,加入各種調味料均勻地攪拌而成。除了常用的各種調料,有一味特殊的調料,就是生長在大山上的山胡椒樹根。為了這味調料,許多人家都會提前砍一小段晾乾放在家裡,雖然一年只用一次,但這一次卻至關重要。
「生肉醃菜」還有許多不同的拌法不同的吃法,比如有的地方有的人家會拌「紅生」、拌豬頭皮等,或者在醃菜裡加入一定的樹毛等等,但最常規最傳統的,還是醃菜剛醃熟肉剛煎熟卻又背了個生名的「生肉醃菜」。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在過去,許多地方殺年豬基本都會集中在幾天甚至一天之內。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已漸漸變成了進入臘月後根據方便定日子殺。同時變的,還有越來越豐富的菜品,和殺年豬本身的意義。
但無論怎麼變,在昌寧,「殺那點小豬」「吃箸醃菜」的說法,以及其背後一寨一味、一家一味的味道,還有味道裡質樸的鄉情,卻始終沒有改變。
圖/文 一冉 相會
責任編輯:殷明祥
本期編輯:熊潤梅
微信號:cnwtj7120146
投稿地址:cnwtj712014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