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總能說明問題。多年來,馬來西亞華人人數逐年減少。近日馬來西亞華文報紙《南洋商報》指出,今年馬來西亞度假勝地檳城的馬來人比華人多出1.8萬。
據檳城統計局介紹,2005年檳城約有65萬華人,約佔當地總人口43%,但預計今年會降至40.9%。相比之下,馬來人數量將增至逾67萬(即從41.3%增至42%)。
華人人口減少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檳城、吉隆坡等大城市,還出現在農村地區。原因顯而易見——華人父母一般只願生一兩個孩子。因為他們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但孩子一多,教育花費肯定就不低。加之華人重視個人事業,許多年輕人為此推遲結婚。這些原因嚴重影響當地華人人口增長和家庭規模。
據稱,在馬來西亞人中,華人是離開馬來西亞移居他國的人數最多的群體,過去18個月這一數量就超過30萬。外界可能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因為他們不滿政府政策。其實,許多華人是出於經濟而非政治上的考慮。
許多華人父母之所以舉家搬遷,有時甚至在別國從事報酬較低的工作,是因為他們事前就計算過,子女在澳大利亞讀大學成本更低。這種現象並非馬來西亞華人特有,在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也是如此。甚至在中國內地,職業和經濟考慮都是移民的最大因素。
毋庸置疑,政治原因如認為受到不公正對待,也是華人決定移民的一個原因。華人工作努力,他們的創業精神幫助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他們肯定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個人納稅者群體,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貢獻。
華人想要的,其實很簡單。他們不要求政府發救濟金,只是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承認。毫無疑問,他們也心存感激,這不需要政客來提醒。大多數華人仍將待在馬來西亞,因為他們熱愛這個國家,就像其馬來人和印度人同胞一樣。
華人人口驟減無疑會帶來政治、經濟和社會後果。以華人為基礎的政黨顯然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戰略。華人商人看到馬來西亞人口變化,已開始重新評估客戶群。據說,如今超市更願意開在馬來人佔多數的地方,因為馬來人家庭比華人家庭大,更有消費潛力。
(::馬來西亞《星報》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