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與飲茶十三式

2021-02-28 最陶瓷

唐代詩人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詩云:
性潔不可汙,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清代。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字畫、建築、天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餬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於飲茶的藝術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

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所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含了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新靜要真閒。茶是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真。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茶道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

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①煎茶 ②鬥茶 ③工夫茶

「茶聖」陸羽煎茶

鬥茶圖卷

趙孟頫: 鬥茶圖 (元代畫家)

而喝飲茶歷史發展到現在,人們對茶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有了新的改進,以使飲茶這一過程更加豐富細膩。現今中國功夫茶操作規程有以下十三程式,合稱為功夫茶十三程式。

圖片文字來自新浪博客作者:清竹大叔(下同)

一、行茶注點,如人飲水,各有異趣

 二、溫壺:茶欲展香必先溫壺,作為行茶前的暖身動作。熱水可在壺內停留片刻,同時可進行賞茶。

三、賞茶:從觀賞茶葉的外形,進而期待茶湯,是引導客人走入茶人預構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溫盅:壺水可直接溫盅,應專注於每一環節的注水傾湯,當做指尖運氣的練習。

 五、溫杯:夏天溫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則可分別預熱。待茶出湯前再將杯中之水傾出,有利聚香。

 六、納茶:球形或體積小的茶可直接經茶則入壺,膨鬆或條形茶則可藉助茶匙,先往後松茶再推前。若茶則太小,可把茶則當滑溜梯,邊轉動茶倉邊溜茶。唯茶則不應停靠在壺口,恐沾溼。

 七、注湯:水應煮沸再依茶類需要而降溫,燒水壺點注時可注意由低注點再直線拉高,待水滿至壺約七八分時,再壓低以斷水,如書法的提筆與按筆,點注時指尖應自然運氣。氣壓低悶時壺小不易展茶,可做淋壺追熱的動作,先循壺外圈後往內圈淋,或右手從五點鐘方向運水切入。

 八、候場:壺是茶修行的道場,一如面對結跏趺坐的行者,應避免心浮氣躁,幹擾茶湯的氣場。茶人在候湯的片刻可目視壺而作觀想,心定神閒。

九、出湯:傾壺瞬間應如跳水員騰空一躍之勢,可先放開壺蓋,到一定角度在扣緊,然後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鬆手臂,待茶湯幾近傾出,再做個回壺的動作將剩餘茶湯盡出,避免久浸苦澀。

 十、分茶:斟茶時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點微微朝內,便於控制湯流。利用拇指與中指力量運轉茶盅,使茶湯一如橄欖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傳杯:淺託能突出杯身線條,但不易將杯託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著杯身角度將茶傳送出去,並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狀,避免茶湯濺出。

十二、去渣:當茶湯高潮退去漸趨平淡時,應適時停下。觀賞葉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後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態,莊嚴感懷。

 十三、清壺:去渣後以熱水滌蕩壺體,並借水之旋力將茶末瞬間傾出。食指扣入鋬內,以中指與拇指運轉壺身,唯壺嘴應微微朝上,避免碰撞。

飲茶十三式看起來過於繁瑣,但對真正熱愛飲茶之人而言,卻不必可少。如蘇東坡詩句所寫:「從來佳茗似佳人。」可見飲茶個中之味,餘味無窮。

來源:月印池文化  ID:yycWenhua

往期內容回顧 -

內容或品牌合作請聯繫

zuitaoci@qq.com 或主編微信 zui-taoci

更多陶瓷內容,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飲茶十三式,這才是真正的中國茶道全流程!
    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清代。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字畫、建築、天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餬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
  • 茶悅世界|飲茶十三式,這才是真正的中國茶道全流程!
    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字畫、建築、天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餬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所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含了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心靜要真閒。茶是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真。
  • 茶道|不可不知的功夫茶十三式
    茶道|不可不知的功夫茶十三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說到茶道,現今中國功夫茶操作規程有以下十三程式,合稱為功夫茶十三程式。
  • 茶道十三式,能做全套的都是泡茶高手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無幾。 茶道是我們先祖留下來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若能將其發揚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 中國茶道全流程
    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清代。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字畫、建築、天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餬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於飲茶的藝術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
  • 茶文化 | 中國茶道全流程
    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清代。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字畫、建築、天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餬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於飲茶的藝術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
  • 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道道是精華
    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道道是精華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數個,茶道是我們先祖留下來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若能將其發揚光大,也是美事一件
  • 十三道茶道全流程,難得一見!
    歡迎分享,以便利益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士微信公眾號:chanxiucn,期待您關注責任編輯:善資潔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無幾,茶道是我們先祖留下來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若能將其發揚光大,也是美事一件
  • 中國茶道全流程,你知道嗎?
    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清代。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字畫、建築、天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餬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於飲茶的藝術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在這其中,雅士茶道的誕生無疑與中國茶文化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幾代文人雅士的傳承和發揚之下,雅士茶道已經成為茶道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流派,而且成為四大茶道中最為源遠流長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文人雅士看來,喝茶不僅僅只是提神、消食和止渴,而是激發文思和得出感悟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飲茶之意在與山水、風月、詩文、名利,飲茶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寄託。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在這其中,雅士茶道的誕生無疑與中國茶文化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幾代文人雅士的傳承和發揚之下,雅士茶道已經成為茶道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流派,而且成為四大茶道中最為源遠流長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文人雅士看來,喝茶不僅僅只是提神、消食和止渴,而是激發文思和得出感悟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飲茶之意在與山水、風月、詩文、名利,飲茶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寄託。
  • 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道道是精華
    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道道是精華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能夠將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現更是寥寥數個,茶道是我們先祖留下來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若能將其發揚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
  • 日本飲茶的習俗是從中國傳入的,茶道文化由中國的寺院茶演變而來
    日本飲茶的習俗是從中國傳入的,茶道文化由中國的寺院茶演變而來中日文化交流對日本古代社會文化的形成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日本著名學者內藤湖南在《什麼是日本文化》中,曾以滷水點豆腐為喻,來形象地說明中國文化在日本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 中國茶道:茶道即人道,茶道於人,不過靜怡真
    說到咱中國的茶道,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來那麼幾句,自古大家都知道茶道裡包含了滿滿的人生道理,茶禪講究一個「靜」字,古人還講究以茶會友,茶道也是禮節的體現,懂茶道的人自然也懂什麼叫做平心靜氣、修身養性,怪不得喜歡茶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到了那個時候都是看透人生了吧,自然能品懂茶中的道理。
  • 日本的飲茶文化從中國傳入,奠定了日本茶道文化發展的基礎
    隨著文化交流不斷提升,中國的飲茶文化也在唐朝時期登上世界的舞臺。最開始茶文化流向日本是因為佛教,因為佛教講究淨化自身心性,便有了修生養息的說法。中國的茶葉正好符合佛教的想法,僧人對茶葉的熱愛非常狂熱,茶道裡面所講的是人與自然、人與茶達到和諧共處。人通過茶來感受大自然帶來的寧靜和祥和,正好符合日本佛教的追求。
  • 日本的飲茶文化從中國傳入,奠定了日本茶道文化發展的基礎
    隨著文化交流不斷提升,中國的飲茶文化也在唐朝時期登上世界的舞臺。最開始茶文化流向日本是因為佛教,因為佛教講究淨化自身心性,便有了修生養息的說法。 中國的茶葉正好符合佛教的想法,僧人對茶葉的熱愛非常狂熱,茶道裡面所講的是人與自然、人與茶達到和諧共處。
  • 日本飲茶的習俗是從中國傳入的,茶道文化由中國的寺院茶演變而來
    日本飲茶的習俗是從中國傳入的,茶道文化由中國的寺院茶演變而來中日文化交流對日本古代社會文化的形成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日本著名學者內藤湖南在《什麼是日本文化》中,曾以滷水點豆腐為喻,來形象地說明中國文化在日本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 從茶室到飲茶,這樣的茶道文化,你懂嗎
    日本茶道源遠流長,大約在8世紀的上半葉,日本仰慕中國文化,派特使來中國學習,特使見到中國地大物博,各類民間習俗吸引眼球,上層統治者們的活動也是頗為雅興,中國高官請特使喝茶,邊喝邊聊,饒有興趣,特使便把喝茶這一套藝術學會帶到了日本,當時還是照搬照抄,完全模仿中國貴族人的茶道方式。
  • 中國茶道知識 - 百度經驗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 茶具 、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 中國茶道:茶道即人道,茶道於人,不過靜怡真
    說到咱中國的茶道,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來那麼幾句,自古大家都知道茶道裡包含了滿滿的人生道理,茶禪講究一個「靜」字,古人還講究以茶會友,茶道也是禮節的體現,懂茶道的人自然也懂什麼叫做平心靜氣、修身養性,怪不得喜歡茶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到了那個時候都是看透人生了吧,自然能品懂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