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7月20日,埃及議會閉門會議投票一致同意,授權埃及軍隊在境外執行戰鬥任務,以在西邊戰略方向打擊武裝分子和外國恐怖分子,保護國家安全。此消息一出,「埃及與土耳其爆發正面衝突的可能性大增」等類似解讀迅速出現。
埃及議會的一項授權,為何會被迅速與土耳其這個東地中海北岸的國家掛上鉤?關鍵就在於埃及方面所謂「西邊戰略方向」的措辭,即利比亞。
土耳其軍事幹預利比亞之前,「國民軍」(紅色控制區)與民族團結政府武裝(藍色控制區)的形勢對比。
自2011年卡扎菲政權倒臺以來,近10年間利比亞內亂不斷,現階段處於東西兩大政權割據對峙——以首都的黎波裡為中心、控制利比亞西部地區的民族團結政府及其武裝組織,以及以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為大本營、控制利比亞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國民大會和武裝組織「國民軍」。
去年4月起,「國民軍」發起攻勢,大軍一路向西挺近的黎波裡,一度將民族團結政府圍困在首都一隅,並佔據利比亞大約80%的國土。去年11月底,眼看大廈將傾的民族團結政府向土耳其求援,以籤署兩份備忘錄換取土耳其出兵利比亞。
這兩份備忘錄一是土耳其與利比亞的海事管轄權諒解備忘錄,一是兩國軍事和安全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隨后土耳其議會授權政府出兵利比亞,包括土耳其軍人、軍事顧問、武器裝備和從敘利亞招募的僱傭兵開進利比亞,今年以來與「國民軍」展開較量。
土耳其軍事幹預之後的利比亞東西兩大割據政權的形勢對比。
至今年6月,土耳其的幹預徹底扭轉了民族團結政府的頹勢,不但化解了的黎波裡之圍,還反攻到了利比亞中部重鎮、港口城市蘇爾特,意欲進一步揮師東進。在此期間,土耳其陸海空軍力全方位投入,還向利比亞輸送武器裝備,高調至極。
埃及是利比亞東部鄰國,利比亞局勢直接關係到埃及西部邊境的安全形勢,乃至埃及方面所說的國家安全利益;土耳其則與利比亞隔東地中海遙遙相望,如果說二者之間的利益關係,充其量就是所謂海事管轄權問題。
埃及可能與土耳其在利比亞爆發正面衝突,緣於兩國基於以上利益因素所採取的基本立場相互衝突。利比亞東部政權,尤其是其倚重的「國民軍」將埃及視為靠山,並獲得埃及政府支持。但民族團結政府是獲得聯合國承認的利比亞政權,土耳其為了維護自身在東地中海的能源利益,選擇支持民族團結政府。
6月20日,埃及總統塞西視察埃及西部靠近利比亞邊境的一處軍事基地。
導致埃及必須對土耳其軍事幹預利比亞做出反應的,就是蘇爾特。6月20日,埃及總統塞西視察西部軍區,宣稱已準備好應要求進行軍事幹預,並給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及其背後的土耳其劃了一條紅線,如果進攻蘇爾特一線,埃及將軍事介入。
進入7月,埃及和土耳其的隔空對峙愈演愈烈。7月8日,土耳其在地中海舉行大規模海上軍演。次日,埃及陸海空三軍在事先毫無預告的情況下,在西部邊境地區舉行持續多日的大型軍演。7月14日,利比亞東部政權國民大會以「土耳其佔領行為對我國和鄰國特別是埃及構成直接威脅」為由向埃及求援——這一幕如同去年底民族團結政府向土耳其求援的翻版。
當初土耳其出兵利比亞,一方面謀求藉此擴大地區影響力,鞏固近年來通過外交上四面出擊而塑造的地區大國形象,在國內營造恢復昔日奧斯曼帝國雄風的架勢;另一方面更實際的利益考量是東地中海能源之爭,圍繞這一問題,土耳其成了眾矢之的,與宿敵希臘、賽普勒斯、以色列和埃及等周邊國家交惡,而土耳其與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籤訂的東地中海海事管轄權備忘錄,對利比亞來說等於送了個人情,但卻使得土耳其更加強硬單幹。
利比亞「國民軍」領導人哈夫塔爾(右)還得到法國、俄羅斯、沙特等國支持。
反觀埃及,潛在的軍事幹預利比亞一方面是維護埃及國家安全利益,緩解「小夥伴」利比亞國民大會和「國民軍」面臨的軍事壓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替一眾支持「國民軍」的域內外國家出頭,包括俄羅斯、法國、希臘、沙特和阿聯等國。
土耳其大舉出兵利比亞後,前不久俄羅斯也增加了其在利比亞的軍事存在,法國則以土耳其違反利比亞武器禁運、軍艦瞄準監督執行武器禁運的法國艦船為對土耳其發出制裁警告,而法國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歐盟的態度,這一強硬立場更得到希臘和賽普勒斯這兩個歐盟成員的堅決支持。
此外,圍繞東地中海爭端,希臘不惜對土耳其以武力威脅,阿聯也因利比亞局勢對土耳其發出警告。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競爭與合作並存,分別體現在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上,因而其對土耳其在利比亞的行動保持了一定的忍讓和克制。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如果埃及此時出手,既幫了俄羅斯的忙,也會得到法國、希臘等歐盟國家的支持——畢竟近年來圍繞難民等問題歐土關係越來越差,同時沙特和阿聯這兩大金主自然不會白讓埃及出力,資金援助想必會第一時間到位。
更何況論軍事實力,埃及也並不比土耳其弱。而且,埃及總統塞西已經就利比亞問題跟美國總統川普通了電話,鑑於近年來美土關係因土耳其購入俄制S-400等問題齟齬不斷,美國對教訓土耳其的態度或許也傾向於曖昧。
埃及劃了紅線,也拉開了架勢,接下來就看土耳其如何權衡和決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