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書本去旅行——泰州的詩畫韻味》系列專題片9日起央視開播

2020-12-12 人民資訊

為有力有效地展示泰州良好的對外形象,進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讓泰州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幸福水天堂」的城市形象傳播得更遠、更廣。9月8日,泰州市委宣傳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中央電視臺攝製的8集系列專題片《跟著書本去旅行——泰州的詩畫韻味》將從9月9日起在央視科教頻道開播。

據了解,《跟著書本去旅行》是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每周一至周五18:54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節目以中小學課本和經典名著為線索,引導觀眾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裡路」,走近源遠流長的文化古蹟,身臨其境觸摸歷史、感知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系列專題片從歷史人文、傳統美食兩個層面,結合經典文本追溯泰州城市文化,展現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重點關注早茶、梅蘭宴、黃橋燒餅、宣堡餛飩、溱湖八鮮等泰州美食,介紹鳳城河風景區、溱湖風景區、黃橋古鎮、高港沿江風光帶、興化鄭板橋故居等泰州美景和名勝古蹟。」 泰州廣電臺黨委書記、臺長萬永良介紹,系列專題片包括《鄭板橋與竹》、《奇趣河鮮》、《非遺味道》、《桃花扇》上下篇、《早茶》上下篇、《鰣魚梅蘭宴》八集內容,每集約20分鐘,節目是好看又好玩。

《跟著書本去旅行泰州的詩畫韻味》是泰州市今年又一項重點外宣項目,近年來,泰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高度重視外宣工作,希望加強對外展示,擴大城市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認識泰州、喜歡泰州、嚮往泰州,吸引更多的優質要素資源向泰州聚集。(圖/文 張嘉樂)

責編:張陽

相關焦點

  • 賞高潔之竹,探奇趣河鮮,品非遺美味,跟著書本在詩畫泰州盡興暢遊
    這次,《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組來到了雅致秀美的江蘇泰州,讓我們領略文人風骨,體驗非遺美味,跟著書本去旅行,現在出發!青竹不畏環境險惡,虛心且有節的君子品格,深得鄭板橋的喜愛,他畫過的竹、題過的詩不計其數,那麼你知道他畫竹是自學成才的嗎?
  • 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攝製組走進運城 系列節目10月15日起在央視...
    運城日報訊(記者 雷登攀)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攝製組走進運城系列節目將於10月15日起在央視科教頻道陸續播出。為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遊山西運城 讀華夏歷史」在全國的影響力,市文旅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從今年6月開始,與央視科教頻道積極聯繫「古中國」文化拍攝事宜。同時,聯合市教育局、市《古中國文化》地方教材編寫組、古中國文化研究會全程參與。
  • 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繼續在泰州取景!一起探尋書中的泰州故事...
    16日,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組繼續在泰州取景拍攝,講述書本中的泰州故事。
  • 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攝製組走進運城
    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攝製組走進運城系列節目將於10月15日起在央視科教頻道陸續播出。為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遊山西運城 讀華夏歷史」在全國的影響力,市文旅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從今年6月開始,與央視科教頻道積極聯繫「古中國」文化拍攝事宜。
  • 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運城專題系列節目開播
    11月23日至27日,央視十套《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再次播出「行走河東」運城專題系列節目,展示運城市豐富厚重的文旅資源。  《跟著書本去旅行》是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主持人帶領孩子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裡路」,走近文化古蹟、實地實景聽故事、身臨其境受教育,觸摸歷史、感知文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 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運城專題系列節目開播
    11月23日至27日,央視十套《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再次播出「行走河東」運城專題系列節目,展示運城市豐富厚重的文旅資源。《跟著書本去旅行》是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此輪播出的「行走河東」運城專題系列節目共5期,播出時間定在每天的18:54(具體播出時間以實際為準),由運城市文旅局、運城市教育局、運城市古中國文化研究會聯合協助拍攝。據悉,10月15日至23日,《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便播出了總計7期的「行走河東」專題節目。截至目前,上一輪播出內容僅央視頻的瀏覽量已超過80萬人次。
  • 今天起,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走進南潯!
    今天起,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走進南潯!《跟著書本去旅行》節目,將帶著大家跟著書本走進南潯!據了解,《跟著書本去旅行》節目之《湖州之遠》系列,目前,已排定的播出順序為第一集《絲之源》;第二集《尋夢百間樓》;第三集《湖州茶食》;第四集《安吉大竹海》;第五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其中,第一、二、五集播出南潯文化。
  • 觀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行走河東》古中國文化徵稿通知
    今年8月,央視科教頻道攝製組先後來運城拍攝了《跟著書本去旅行·行走河東》系列節目 。該節目已在央視(2020年10月15日——10月23日)、央視網、央視頻全網播出七期,預計在11月25日起在央視科教頻道再播六期。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為了從中汲取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增強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自信。
  • 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來閩東探秘啦!
    12月15日晚,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節目播出閩東探秘系列第一集《古韻悠長的西浦村(上)》,探秘了有著「狀元故裡」美譽的壽寧縣犀溪鎮西浦村。在接下來的幾天,該欄目還將播出探秘福鼎、蕉城的系列節目。
  • 《跟著書本去旅行》| 這個暑假,央視用了10集節目「探秘嶺南」走進...
    《跟著書本去旅行》| 這個暑假,央視用了10集節目「探秘嶺南」走進茂名 2020-08-31 0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帶你揭開奉節的神秘面紗
    央視科教頻道CCTV-10《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走進奉節播出節目:《白帝城傳奇——杜甫的登高詩情》《白帝城傳奇——諸葛亮的功與憾》播出時間:6月29日晚  18:546月30日晚  18:54
  • 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帶你漫步三福之城
    《跟著書本去旅行》是一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的行進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者經典名著為線索,在文學、歷史著作中選取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作品。「山自永福裡,水自清源裡」,承載著最圓滿的祝福,福清的名字由此而來。
  • 凱裡學生參與央視節目《跟著書本去旅行》錄製
    近日,凱裡市兩位學生逯忠霖和盧依晨參與了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的錄製。該節目是一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的行進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裡路」,走近文化古蹟和自然風景、實地實景講故事、身臨其境愛教育,觸摸歷史、感知文化。  據悉,本次錄製的《跟著書本去旅行》將於8月10日到14日每天下午16:49播出。
  • 《跟著書本去旅行》在CCTV科教頻道播出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10日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的行進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 《跟著書本去旅行》 ,已於12月9日每周一至周五18:54在科教頻道播出。作為一檔原創的節目,《跟著書本去旅行》突破傳統模式,創新表達方式。旨在讓經典文學、歷史名著「新」起來,讓書本「厚」起來,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 CCTV-10《跟著書本去旅行》,看天馬行空,自在武威
    CCTV-10《跟著書本去旅行》,看天馬行空,自在武威 2019-12-15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跟著書本去旅行》探秘福鼎 央視科教頻道12月17日、18日晚間播出...
    福鼎新聞網訊(通訊員)12月17日晚,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閩東探秘)播出閩東探秘系列第3集《竹間風吹遇白茶》,18日晚18:54將播出第4集《尋根太姥山》。這2集均在我市拍攝,分別以福鼎白茶和太姥山為主題。
  • 《跟著書本去旅行》:這個夏天跟著書本「雲旅行」?先來聽聽「體驗者」們怎麼說
    6月22日起,《跟著書本去旅行》開啟了「雲逛」千山萬水的旅程,如同打開了一扇任意門,讓屏幕前的觀眾「大開眼界」!節目播出後,熱心觀眾上傳了自己和《跟著書本去旅行》節目合影的精彩照片。這個夏天,《跟著書本去旅行》依然在路上。2020年7月20日起至9月30日,每周一至周五16點49分。讓我們繼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央視推出《跟著書本去旅行》,真實觸摸滄桑遺蹟,感悟詩詞的魅力
    從2019年12月9日起,每周一到周五18點54分,一檔新的文化類節目《跟著書本去旅行》在央視科教頻道重磅播出。詩中的玉門關歷經千年,現在到底是什麼樣子呢?玉門關,位於敦煌市區西北九十多公裡的戈壁中,最早建於漢武帝開通西域,設置河西四郡的時候。它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漢唐時期西域通往中原各地的門戶。可以說,玉門關成了當時極為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文化的樞紐。
  • 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介紹了電白荔枝文化
    茂名晚報訊通訊員詩衍17日16:49分,中央廣播電視臺的原創節目《跟著書本去旅行》探秘嶺南系列在央視10套科教頻道播出。在第一集的《荔枝熟了》中,介紹了嶺南的荔枝文化,通過鏡頭向全國觀眾介紹電白的文化魅力、人文精神和自然風光。
  • 5集專題片《美食泰州》登陸央視
    1月20日上午,泰州市委宣傳部、泰州廣播電視臺聯合中央電視臺《美食中國》欄目舉行新聞發布會。CCTV4《美食中國》欄目將從20日晚起,連續五天播出《美食泰州》系列專題片,彰顯「祥泰之州、健康名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