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郝佳 統籌/劉姝蓉】G20大阪峰會將至,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25日(今天)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內容裡引用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呼籲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平等協商、攜手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大白新聞注意到,一周前,孔鉉佑在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用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來形容中美經貿摩擦對日本乃至亞洲社會的影響。6月21日下午,孔鉉佑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記者招待會,題下「以和為貴」四個大字,表達對中日關係穩步發展的殷切希望。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在人民日報發文(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引用民族英雄名言,強調多邊主義必要性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於6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市舉行,在這一國際經濟盛事期間是否將上演「普特會」,目前備受全球關注。25日(今天),外交部副部長、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在人民日報發表一篇題為《為全球經濟治理注入正能量》的文章,闡述中國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方面做出的各項努力,並期望大阪峰會發揮引領作用,推動世界經濟在開放、公平的環境中平穩運行。
大白新聞注意到,孔大使在文中引用民族英雄林則徐的自勉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來強調多邊主義對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必要性。他寫道,面對世界經濟的風雲變幻,各國唯有平等協商、團結互助、開放包容、攜手合作才能共克時艱,實現互利共贏。希望二十國集團繼續秉持同舟共濟的夥伴精神,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特別要突出發展視角,照顧廣大發展中國家關切。
如今中美經貿摩擦引發全球經濟局勢動蕩,孔鉉佑亦敦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在當前個別國家升級經貿摩擦的情況下,尤其需要堅持協商一致,妥善處理意見分歧。
孔大使最後表達了中日兩國攜手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的願景。他寫道,中日分別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兩國有責任、也有能力與各方一道,共同做好世界經濟的「穩定錨」和「推進器」。期待在即將召開的大阪峰會上,中日與各方共同努力,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增添動力,共同致力於營造自由、開放、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環境與秩序。
用成語比喻中美貿易局勢對日本的影響
大白新聞注意到,孔鉉佑履新中國駐日本大使尚不滿一個月,已經多次在中美貿易摩擦、中日關係發展等問題上輸出明晰堅定的觀點。6月18日,孔鉉佑在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中方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
他分析道,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堅持「美國優先」,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華揮舞關稅大棒,將本國利益凌駕於他國之上。很多日本朋友告訴我,這令人想起過去的日美貿易戰,目前美國對華施壓手法就出自當年美對日貿易戰的工具箱,對美方相關高壓作法感同身受。
除了以實例列舉美方在中美談判桌上的不合理要求,以及反駁美方對中國「偷盜」技術的指控,孔大使還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來比喻中美經貿問題對於日本乃至整個亞洲社會的巨大衝擊。他指出,中國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場,中日貿易額常年維持在3000億美元高位,日本企業每年在華生產、對美出口的產品價值1萬億日元。中美經貿摩擦削弱了日本在華企業盈利能力,減少了日本對華出口。今年5月,日本內閤府自2013年1月以來首次將景氣基調判斷下調為「惡化」,中美經貿摩擦衝擊是重要因素。
文末,他表示希望日本經濟界不畏浮雲,看清大勢,把握機遇,積極搭乘中國發展快車。
實際上,孔鉉佑在5月28日首次以新任駐日本大使的身份接受媒體群訪時,就曾談及當年日美經貿摩擦的歷史經驗教訓,並表達中國在對待經貿問題上的誠意和決心。
他強調,現在的世界早就不是三十年前的世界,中美關係也不是日美關係,中國更不是當年的日本。過去的歷史也反覆地證明妥協退讓不可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有信心,有能力來抵禦任何外部風險的衝擊,要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對外開放,堅持深化改革,不斷做大做強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
6月21日下午,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記者招待會。並受記者俱樂部專務理事土生邀請題詞,寫下「以和為貴」四個大字。十分巧合的是,土生隨後展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在此處的留言,竟然也是「以和為貴」。由此可見,安倍與孔鉉佑在中日關係發展上,有著共同的期望。
孔鉉佑隨後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關係雖歷經波折起伏,但總體取得長足進展。當前中日關係總體保持積極向好勢頭,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資料來源:人民網、外交部官網、澎湃新聞、環球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