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籠罩旅遊業已有半年之久,而主題樂園們也終於在7月收到了上一年的成績單。
近日,世界主題樂園研究機構國際主題娛樂協會(TEA)與美國AECOM集團聯合發布了《2019年度主題樂園和博物館指數》報告。其中2019年全球主題公園集團排行榜揭露的數據引人注目——2019年,全球前10大主題樂園公司年度遊客總量達5.21億人次,同比增長4%。中國運營商首次進入前三。
歐美樂園增速疲軟 華僑城等中國運營商崛起
總體來看,4%是一個及格的數字。不過,仔細觀察每家公司的情況,歐美樂園公司的增速顯得不盡人意。迪士尼雖保持了老大地位,然而2019年年度遊客人次下滑到了1.56億人,降幅0.8%。排名世界第二的默林娛樂年度遊客增長只有0.9%。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各地的迪士尼基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遊客人次下滑,其中上海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前者降幅5%、後者更達到15%,上海迪士尼去年「強制翻包檢查」被遊客告上法庭以及香港局勢的不穩定對兩家樂園的生意產生負面影響。
比較驚喜的是,樂園集團前三甲中首度出現中國本土樂園集團的名字——華僑城。華僑城2019年接待遊客5397萬,同比增長9.4%,擠掉了去年排第三的環球影城,其實2018年兩家的成績就很接近,在環球影城僅僅保持2.3%增速的情況下,華僑城反超得輕而易舉。
熊出沒IP的擁有者華強方特穩坐第五位,2019年遊客總數達到5039.3萬,增速達到驚人的近20%。長隆集團排名第六,旗下的長隆海洋王國闖進全球25大娛樂主題公園第八名,是中國樂園中排名最高的。
由此可見,在疫情發生之前,歐美的樂園行業已經開始出現衰退勢頭,成熟的市場似乎找不到再掘金的地方了。
反觀中國,依舊處在樂園經濟開拓的黃金時期。
華強方特屬於喜歡做大蛋糕的一類。直到2019年,華強方特旗下總計29座樂園,大部分樂園都處在二三線城市。如果把2019年的總遊客數量平均分在各家,一座樂園的年遊客量僅有173萬,並不算太多。去年新開4家樂園,又籤約濟寧、寧波、臨海、鷹潭等項目,似乎華強方特不樂意和熱門城市搶食,一心一意專做下沉市場。
華僑城則是從房地產轉型深耕文旅。華僑城A發布2019年年報中,旅遊綜合業務的營收佔比首次超過了房地產業務,為50.42%,同比增長58.96%。
歡樂谷作為華僑城的招牌,繼續向年輕化發展。在主題樂園IP聯動上,華僑城選擇和手遊「第五人格」、「夢幻西遊」等遊戲IP進行主題合作活動。此外,歡樂谷還與當下大熱的綜藝《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青春環遊記》展開合作,增加其曝光度。
疫情之下,華僑城啟動了覆蓋全國60城的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隨著疫後人們的文旅消費決策逐漸向線上轉移,華僑城文化旅遊節依託自有電商平臺「花橙旅遊」推出更多線上營銷活動。
TEA指出,中國休閒產業的增長是一個供需關係變化的故事:中國人口眾多,隨著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對旅遊的渴望越來越強烈。遼闊的土地和日益完善的交通給予中國主題樂園開發史無前例的機會。
日本、英國籌劃新樂園 對標迪士尼
疫情之下,國際旅行恢復過程漫長,布局全球業務的大型主題樂園無疑遭受了最嚴重的衝擊,首當其衝的便是迪士尼。香港樂園由於本土疫情復發,開園不滿一個月再度關閉,讓今年迪士尼樂園的業績再蒙上了一層陰影。更有預測稱,到2025年迪士尼主題樂園才可能恢復到2019年的盈利水平。
即使國際旅行恢復過程漫長,本土樂園的興建工程卻在火熱進行。
就在前幾天,日本愛知縣政府為吉卜力公園舉行了開工儀式,預計會在2022年秋天與遊客見面。吉卜力公園以吉卜力工作室動漫作品為主題,計劃建設5個區域。主題公園將復刻電影《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龍貓》等動畫中的場景。如此動漫IP+樂園的模式,和迪士尼非常相似。
英國的「迪士尼」初具雛形。近日,倫敦東郊的The London Resort正式公布了規劃細節。
這座樂園計劃在2022年開始興建,並於2024年開放,整個主題樂園預計投資約35億英鎊,將成為歐洲最大規模的主題樂園。該樂園被稱為「英國版迪士尼樂園」,不過和迪士尼無關,而是與BBC,ITV Studios和派拉蒙影業合作。眾所周知,迪士尼在歐洲只建有巴黎樂園,這個新樂園開業後想必會分流一部分巴黎迪士尼的遊客。
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相比,中國市場作為發展潛力較大的新市場,已經成為本土運營商擴大版圖的沃土,同樣受到國際集團的青睞。在迪士尼之後,稍晚入局的環球影城在北京的項目值得期待。7月1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新聞發布會透露,環球影城項目目前已實現結構封頂,力爭今年年底完工,預計明年上半年將試運行一段時間後,擇時正式開園。
小黃人主題(圖源:北京環球度假區)
跨省遊開放隨著暑期一同到來,各大樂園、水公園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甚至成為了夜遊經濟的主角。同程旅行最新發布的《2020暑期夜間旅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今年暑期夜間旅遊熱門出遊主題中,主題樂園佔比45.7%,其次是水世界,佔比16.3%。看來疫情過後,「樂園熱」並沒有消散,我國的主題樂園經濟依然機遇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