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低收入家庭的安身之地

2020-12-18 中國法院網

2010-08-13 15:29:4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劉韜

  香港的公屋政策始於20世紀50年代,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完善。目前,香港共有約71萬套公屋住房,每套面積30至60平方米,超過200萬人租住其中,約佔香港總人口的29%。

  香港特區政府對公租房的租金收入、租賃人的資格審核等方面相對成熟的運行機制,或能為內地正在探索中的公共租賃房提供一些借鑑。

  35平方米戶型,月租1280港元,每月將減租150港元……香港西環?北苑臺公告牆上,貼著一沓文件紙,上面列明有關最新差餉(一種源於英國的稅款)寬免轉撥公屋住戶政策的實施辦法,35平方米至56平方米的各種戶型減租幅度都清清楚楚。

  香港公屋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為需要住房的香港低收入家庭提供負擔得起的安身之地。公屋價格是廉租的,但是生活絕不廉價。新式的公屋內,商場、學校、養老院等設施和綠化設施更加完善。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公屋政策幫很多香港人解決了住在哪裡的問題。

  租金:為同地區市場價的1/4

  -每年財政預算案大都會推出針對公屋租戶的減租安排

  -租金價格方面,相當於每收1元租金,政府補貼3元

  7月29日,負責公屋租賃營收的香港房屋委員會完成公屋租金討論和檢查工作,決定9月首度啟動租金可加可減機制,建議加租4.68%,同時採取一次性寬免措施,9月免租一個月,以減輕租戶負擔。全港53萬公屋住戶將迎來13年來首次加租,平均每戶加租62元港幣,九成住戶多繳的租金不多於100元。

  實際上,市道暢旺的年景要改善民生,經濟蕭條的年景要助渡難關,因此,近幾年來,香港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案大都會推出針對公屋租戶的減租安排,以扶弱濟困。

  「公屋租金的制訂,最重要的是要讓租戶可以負擔。」香港房屋署署長陳鎮源說,目前公屋平均租金約為同地區市場價的1/4,相當於每收1元租金,政府就要補貼3元。

  香港公屋的月租由220港元至3370港元不等,平均為1320港元,超過六成租戶每月租金低於1500港元。租金中已包括差餉、管理費和維修保養費用。對於暫時遇到經濟困難而無法負擔公屋租金的租戶,房委會有一個「租金援助計劃」。住戶的租金佔收入比例超過20%,或收入低於限額的60%,可獲寬減租金25%至50%,減租期為一年。有長期經濟困難的家庭,則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救濟金,即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金,政府向綜援戶提供租金津貼,數額足以支付全數租金。目前,領取綜援和接受租金援助住戶的數目,約佔公屋住戶總數的22%。

  未來,公屋租金的釐定將更加「人性化」。新的《房屋條例》為租住公屋提供了一個以收入為基礎的新租金調整機制,根據租戶家庭收入的增減而調加或調減租金。新機制下首次租金檢討目前正進行,預計大約於今年年中完成。以後每兩年調整一次。

  編配:依登記先後順序輪候

  -60歲以上人士平均輪候1.2年,其他人士平均輪候1.9年

  -過去十年間,約有18.5萬個公屋租戶因「脫貧」遷出

  3月26日,香港房委會公布新修訂的2010至2011年度公屋申請「門檻」:以4人家庭為例,家庭月收入限額由1.58萬港元調高到1.60萬港元,家庭資產限額由37.5萬港元調高到38.4萬港元。60歲以上長者戶的資產限額為一般家庭的兩倍。只有滿足收入和資產兩項限額條件的家庭才能申請公屋。在每個財政年度開始前,房委會都會依據當時的家庭收入情況對有關標準進行修訂。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在新限額下,估計約有11.9萬人符合申請公屋資格。

  房屋署設有公屋輪候冊,所有合資格的公屋申請都會依登記的先後次序排列在公屋輪候冊內,房屋署嚴格依照輪候冊上的申請書編號及申請人所選擇的地區,依次辦理審查及配房手續,不會考慮申請人所提出的理由,如健康或現住居所狀況欠佳,而作出優先配屋安排。申請人還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才可入住公屋。目前,在租住公屋輪候冊上等待入住公屋的家庭還有超過10萬個,他們的平均輪候時間約為1.9 年。

  特區政府提倡敬老,凡合資格的60歲以上長者,無論單身、合租,還是同家人一起申請,在公屋編配上都擁有優先權。房屋署會把即將落成公屋單位或正在翻新的公屋單位提前編配給他們。目前,長者平均輪候時間為1.2年。「單身的年輕人輪候時間長,但家裡有老人的會很快,所有標準都在網上公布。房屋署也會實時公布配房和輪候進度,人們上網就能查到自己等候的位置。」房屋署負責人解釋。

  公屋租戶住滿10年後,每兩年須申報住戶收入和資產。如果住戶收入超過限額兩倍,須繳付1.5倍租金,另加差餉(相當於物業稅)。超過收入限額3倍且資產超標或不申報收入者,則須遷出其公屋單位,這些住戶可申請繼續住在公屋一年,但須繳付相等於市值的租金。在2008年底,約有2.44萬個公屋住戶繳交較高租金。過去十年間,約有18.5萬個公屋租戶因「脫貧」遷出。

  公屋的規劃、興建和管理由法定機構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特區政府房屋署是房委會的執行機關,負責具體執行政策和日常運作。

  「確保所有沒有能力負擔私人樓宇租金的人士,都有機會入住公屋。」是特區政府實施公屋政策的基本原則。從規劃用地到招標承建商,從公屋申請到編配,從租金釐定到日常管理……一整套公屋制度的成功運行,是原則成為現實的保證。

  房委會訂定了持續推行的租住公屋建設計劃,並按住屋需求和租戶的流轉情況等因素,定期調整租住公屋單位的確實建屋量。

  2010至2011年度,特區政府推行公屋政策方面的開支預算為104億港元,約佔公共開支總額的4.3%。

  管理:濫用公屋可能坐牢

  -不允許分租、轉租、長期空置、做經營用途、虛報收入及資產等行為

  -因不當行為扣16分,將收到遷出令,兩年內不得再申請

  公平善用,是特區政府管理公屋的重要原則。打擊濫用公屋,也是房屋署的一項重要職責,包括將單位分租或轉租他人、長期空置單位、將單位做經營用途、虛報收入及資產等行為。「濫用公屋,除了影響公屋資源的公平及有效分配外,更令真正需要公屋的人不能儘早入住。」房屋署發言人稱,一旦住戶被證實濫用公屋,除立即終止租約外,甚至將會被起訴,乃至坐牢。

  租住公屋後,房屋署的同事會定期「家訪」,了解住戶情況。房屋署還成立100多人的「善用公屋資源分組」,專責落戶巡查,嚴格審查公屋住戶的收入及資產申報,以及公屋使用情況,防止公屋被濫用。

  亂拋垃圾,扣5分;空調滴水,扣3分,公共地方吐痰,扣7分;高空擲物,扣15分……28項公屋住戶的不當行為都將扣分,兩年內扣分達到16分,房屋署將對其發出遷出令,終止租約。此後兩年內,被勒令遷出的租戶不得申請公屋。為改善屋?的環境衛生,以及實施更有效的屋?管理,房屋署還實施「屋?管理扣分制」。6年間,有24戶因扣滿16分遷出。

  日前,新移民雷秀金因向房屋署職員提供100元「酬勞」,被九龍裁判法院以向公職人員提供利益罪判囚3個月。她在去年獲分配公屋,但希望換一個較新及較高層的單位,於是去信房屋署職員,並隨函夾帶100港元現金答謝對方買水果。

  行賄要判監,過年發紅包也不可以。香港有過年給大廈管理員發紅包的習慣,幾十港幣一個利是封,表示一下感謝。這習慣在公共屋?卻要「止步」,所有服務人員均不允許收受住戶的利是。

相關焦點

  • 香港公屋制度緣何運作良好
    這些制度包括:細緻的公屋立法,公開、透明、高效、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制度以及違規懲戒措施等等,以竭力保障公屋福利政策的公平實現,努力達到「協助有需要的家庭入住合適而能力可負擔的居所」的理想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香港特區建立起了僅次於新加坡的亞洲最健全的保障性住房體系。香港公屋制度縮小,緩和了貧富分化對立,提高了普通市民的生活水準,為普通家庭提供了基本保障,增強了社會階層流動性。
  • 透視香港公屋制度:一半人口安居的"政府樓"(圖)
    激勵港人先住公屋再買商品房  有了「公屋」這個起點,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的住房制度經歷了初期的「應急」階段,1972年起開始進入住房條件改善階段,再到1978年起的「居者有其屋」階段。「逐漸地,政府鼓勵家庭結構轉變的有進行『階梯上升』」,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說自己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 回顧50年公屋史 香港推出「公屋展」(圖)
    回顧50年公屋史 香港推出「公屋展」(圖)   人民網香港6月2日電 從今天起至10月11日,香港文化博物館將舉行「人、物、情-香港公共房屋發展50年」展覽,全面介紹這個影響香港民生重要住屋形式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展覽通過不同年代的歷史圖片、重構的徙置大廈、家居陳設和不同時期公屋住戶(公屋為由政府出資興建、低價租給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居民樓)的訪問片段,與市民重溫不同年代公屋居民的生活點滴。
  • 住房創新|香港公屋:一場大火帶來的住房改變
    作者繪製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香港公屋也出現了新的問題,一些新市鎮發展成了公屋聚集區,聚集了大量低收入人群,卻沒有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從而導致社會問題的發生。比如,被媒體稱為悲情城市的天水圍。寸土寸金香港聞名於其自由的經濟。
  • 香港人住什麼房子 解讀公屋、居屋和夾屋的由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施政報告,宣布復建「居屋」,一時成為關注焦點。據最新數據,香港目前約有260萬套房子,為全城逾700萬人口提供棲身之所,其中約有48%的人以不同形式受惠於政府的資助補貼。
  • 香港「90後」為住公屋不要事業 學者:可悲
    香港的低收入人群可以申請公屋,這讓一些年輕人看到了另類的「機會」。一名香港「90後」的小年輕,在網上傳授自己輪候公屋的經驗:滿18歲開始部署,副學士畢業後只做散工確保收入不超標,3年達成上樓大計。此舉惹來網民炮轟。
  • 鄭汝樺:香港公屋「小小一塊瓦 大大一片天」
    在現代社會,衣食住行之中,「住」是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給低收入人群提供必要的住房保障更成為一個急迫的挑戰。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尺金之地,卻在全世界成為有效解決社會住房保障問題的典範,「奧秘」何在?  「現在我們有一個特定的政策目標:不能負擔私人市場租金的香港居民,我們承諾他們申請公共房屋,平均三年就可以上樓(香港稱入住公屋為「上樓」)。」談到此,鄭女士的自豪溢於言表。  輪候制度高度透明、人性化  申請公屋,首先須有香港永久居民資格,其一半家庭成員也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其次是月收入限額、資產限額。
  • 香港公屋vs外國公屋,香港被完爆!
    二十二萬港漂都在這兒提起住房問題,簡直是香港人的痛!私樓太貴,買不起;公屋是便宜,但輪候時間又超長!
  • 上下鋪是香港家庭的標配
    香港公屋中的11歲小女孩(Via Michael Wolf)大量的普通家庭,一家幾代人擠在40平米左右的房間裡。因此,香港家庭在自家的房子裡擺放上下鋪是很常見的現象。公共屋邨,就是政府出錢修建單位密集的大廈,然後以低廉的價格出租給無房的低收入人士因為浩南哥這種爛仔層出不窮,政府和慈善機構乾脆在大廈的天台上開設小學加強教育,史稱「天台小學」,其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
  • 香港放寬申請公屋家庭收入及資產限額要求
    香港房屋委員會14日表示,在2013/14年度,公屋輪候申請人收入及資產限額將分別平均增加6.0%及4.2%,當新限額於4月1日生效後,估計有12.52萬個私人樓宇非業主戶會符合資格申請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14日就2013/14年度公屋輪候者收入及資產限額進行檢討,通過了各類公屋申請人數組別家庭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並於4月1日起生效。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整體上,2013/14年度公屋輪候者收入及資產限額將分別平均增加6.0%及4.2%。
  • 李克強探訪香港尋常百姓家 詢問公屋租金(圖)
    8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前往香港居民家庭,親切看望香港市民。這是在九龍藍田麗港城,李克強與居民郭桂明(右二)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李濤新華網香港8月16日電 題:祝願你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李克強副總理走入香港尋常百姓家夏日的港島,天藍海闊,枝繁葉茂。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抵港首日即走進尋常百姓家,傾聽市民心聲,送上對廣大香港同胞的真誠祝福。「很高興來你們家做客!」
  • 「垃圾公屋都想要」?香港市民為了有個家,瘋狂到什麼地步?
    從2018年11月28日起,香港房屋署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一人申請開始選樓,當中部分單位曾涉及不愉快事件,又或層數、坐向以至單位設計等較遜色。房署評估今年有21萬名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將獲邀參加計劃。那什麼是特快公屋呢?
  • 深圳效仿香港公屋 保障房供應持平商品房
    記者從深圳住建部門及相關專家處獲悉,深圳正在探索一個類似香港公屋和居屋體系的住房保障計劃,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按照計劃,「十三五」期間,這些政策性住房的數量或將超過商品房。這像極了香港的住房供應模式,在香港,一半以上的人住在居屋或公屋中,另一半在商品房市場買房。而香港也是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
  • 香港房委會收緊公屋富戶政策
    人民網香港12月9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表示將收緊公屋富戶政策,由現時家庭收入及資產超過上限才需要遷出公屋的「雙軌制」,改為只要其中1項滿足就要搬出公屋的「單軌制」,明年10月起正式執行。
  • 林鄭月娥稱綠置居基本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10月12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  在回答來自議員對綠置居可能會影響市民公屋輪候時間時稱,綠置居除了需要6個星期收回公屋單位並裝修翻新外,基本上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 香港頂級地產商無償捐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45000市民將受益,公屋...
    香港房屋供應不足,樓價高企一直廣受詬病。25日,香港地產「四大家族」之一新世界發展宣布將捐出300萬平方呎(約27.87萬平方米)農地來發展公屋。新世界發展無償捐地300萬平方呎9月25日,新世界發展在香港舉行的2019年財年業績發布會上宣布,將與非盈利機構「要有光」合作,以象徵式的1港幣租金,捐出28000平方呎(約合2602平方米)地皮興建社會房屋,幫助低收入家庭。
  • 蝸居|香港公屋的生活巧思
    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超過1/3的人居住在廉價出租公屋。公屋關聯的是最普通、平凡的香港人,有友鄰和善的溫暖,有孩童成長的平實,有香港人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承載著幾代香港人的回憶。香港公屋各具特色,第一代的厚重雙塔式大廈、第二代的工字型大廈,Y型,第三代的和諧式大廈、新十字型大廈,種類繁多。
  • 石硤尾:香港公屋政策的起源
    文/王殘陽攝影家傑森·蘭利鏡頭下的石硤尾公屋香港「古惑仔」系列電影的片首有這樣一段話:「1956年(應為1953年),石硤尾大火,港英政府為安置貧民,大量興建徙置區。隨著戰後一代迅速成長,數以萬計家庭生活在狹小單位中,加上父母為口奔馳,填鴨式制度又不完善,很多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徙置區球場是他們發揮精力的英雄地,也是培養古惑仔的溫床。」
  • 香港人住得很慘嗎?真相是:45%人住公屋,人均收入是深圳6倍!
    香港低收入者一輩子住劏房?逼仄無光、廚衛一體、床即是桌、寸步難行……這是許多人對香港擁擠居住環境的印象。被分割成一間又一間的劏房,仿佛成了香港低收入群體住房的主流,甚至有小報稱住每月2000租金的劏房,不如去坐牢。
  • 香港試水老人免租金居住計劃:近30萬人等公屋,無房者如何安家?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覓地建新房耗時較久且困難重重,而在現有公屋社區內的公共設施用地中,通過騰挪建設組合型小型長者專屬公屋所需克服的障礙較少。作為公屋住房資源的新增量,該「探路」項目的背景,是落實香港特區政府在2018年時的施政報告中所建議的,「讓所有家庭成員均年滿70歲或以上的公屋寬敞戶,可選擇調遷至面積較小的單位,並獲全免租金,以騰出大單位予正輪候公屋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