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4個經典的千古名句,全都來自於唐代詩人,可能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或許還是高中初中生常考的「考點」。不知你最喜歡哪一個呢?歡迎留言討論。
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於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詩長不全錄,只摘錄相關的幾句,詩曰: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這一段是交代琵琶女的出場,說她經過多次呼喚終於走出了船艙,卻還遲疑的抱著琵琶,只露出半張臉。
這兩句詩寫得十分形象,將琵琶女那種複雜的心態描摹的淋漓盡致,一方面,她不願拋頭露面,而另一方面,她又不想埋沒了自己的技藝,想要傾訴自己的身世,如此逼真而形象的描述,確實能夠打動人心。
當然現在流傳下來,其實「猶抱琵琶半遮面」已經貶意的方面了,表示一個人故作姿態、藏頭露尾的不大氣。當然,也可以形容美女的嬌羞之態。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江雪》)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
飛絕:盡,指絕跡。徑:小路。蹤:蹤跡、足印、足跡。蓑(suō):即蓑衣,一種用棕或莎草編織成的「雨衣」。笠(lì):即鬥笠。
這首詩作於永州,採用了典型的概括手法。
這首詩為我們創造了一幅沉寂、冷清、開闊的絕妙意境,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藝術境界令人心領神會,不僅巧妙地反映了作者失意後的孤寂心情,更是將那種不屈不撓的桀驁之氣表現了出來,千百年來一直能夠打動人心。
試想,大雪鋪地,放眼望去遠處的山峰,已經沒有一隻飛鳥的蹤跡;天地如銀,小路上更是看不到任何人的腳印。而就在這種天地一片潔白的景象下,卻有一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老翁,在大雪中獨駕小舟,垂釣於江水之上。
此等氣象,只用20字便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謂絕矣。
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出自於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全詩如下: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寒山:指深秋的山。徑:小路,小道。斜(xiá):意思是傾斜不直。白雲生處:意思是仿佛白雲從那裡生出來一樣。生處,也作「深處」。坐:表示因為。晚:指晚景。霜葉:被霜浸潤後的楓葉。
這首詩的意境很有味道,意思是說:一條曲曲折折向上盤旋的石路小道直通到深山,在那好像白雲升起的地方居然還有人家居住。我因為喜愛晚秋時如火的楓葉,所以不禁停車下來觀賞,要知道,被霜浸潤過的楓葉,要比二月的桃花還要光豔許多呢!
這首詩描繪的主要景象是山林中的秋景,凝練的幾筆勾勒出滿山的楓葉紅,好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極具情趣,尤其是最後一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概括力非凡,而且意境深遠,當真是神來之筆。
4.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出自於唐朝李商隱的《晚晴》,全詩曰: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憐:憐愛,愛惜。幽:靜謐,安靜。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上天最喜歡的、最憐愛的就是那些沉默不語的小草,而人們對於傍晚的美麗黃昏更加珍重。
周汝昌先生認為,李商隱這兩句詩,是他一生心境的寫照,因此屢於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葉蔥奇先生說:「三句指雨,四句說『晚晴』,暗含天意終究憐才,晚境通達最可珍惜之意,措語輕倩而饒情韻。」
李商隱的詩歌其實是很難懂的,不同的人讀,能夠讀出不同的味道,這也是李商隱詩歌的魅力之一,不知道讀者對於這兩句是怎麼理解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