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臺北故宮博物院「去中國化」惡果顯現 人氣節節下滑

2020-12-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5日報導 臺媒稱,臺當局敲定由「臺灣史」專家吳密察掌臺北故宮博物院,讓典藏和展出中華文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地位越來越尷尬。儘管吳密察強調「故宮臺灣化」是假議題,但由島內「獨派」掌中華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何去何從更令人憂,引發外界「去中化」疑慮。

據臺灣《中國時報》2月14日報導,從除夕開始,每天限制人流8萬人的北京故宮便天天爆滿。反觀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數從2016年迄今節節下滑,曾引領風騷的文創商品近年也未見亮點。此外,北京故宮透過《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讓文物及衍生商品成「網紅」,兩岸故宮發展後勁顯然此消彼長。

報導稱,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參觀人次從2016年的460萬,到2018年只剩380萬,南院參觀人次2018年更只有76萬。臺北故宮博物院內部人員感慨,前兩任院長都沒文物專業,一直在組織、定位上做文章,亂下指導棋,不論策展內容、文物研究都不及往日。

報導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存在象徵兩岸同屬中華文化淵源和圖騰,館內典藏的珍貴中華文物,不僅吸引各地對中華文化有興趣的觀光客,也讓故宮成為中華文化和兩岸文化交流重要媒介。民進黨當局應該坦然承認兩岸擁有共同文化淵源,好好保存並宣揚故宮的珍貴文化資產。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追溯歷史,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先後運送至上海、南京、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等地。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文物於1947年運回南京。
  • 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數大幅下滑 購票率年年衰退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受到陸客赴臺限制影響,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數大幅下滑。跟據「立委」蔣乃辛的統計,臺北故宮購票率年年衰退,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近4年下降了約20%,南院近3年降了12%,「今年南院等於10人中僅1人買票進場參觀」。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將改名?臺媒: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
  • 「去中國化」?臺北故宮或被「矮化」降級又改名
    本文轉自【中國臺灣網】;「去中國化」喋喋不休?傳臺北故宮或被「矮化」降級又改名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訊 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主管機構欲推動所謂「組織改造」,近日更傳出原隸屬於該機構「二級機關」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因業務上並無執行「公權力」,未來或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26日,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於臺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多位民代針對此事進行質詢。
  • 臺北故宮將面臨更名和降級 臺媒:「頭殼壞掉」
    據臺媒報導,臺灣行政機構推動所謂「組織改造」,欲將原隸屬於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臺北故宮博物院,改隸屬於臺文化事務主管部門,成為所謂「三級機關」,還將去掉「故宮」二字,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對此島內許多專業人士深感不解,但只能搖頭嘆息。
  • 新院長要把臺北故宮「臺灣化」 「藍委」轟骨子裡就是「去中國化」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昨天說,他的上任首要任務是「(臺北)故宮臺灣化」,對此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表示,陳其南有什麼想法他都尊重,但呼籲陳其南把臺北故宮博物院跟故宮南院(為帶動臺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發展,臺當局於2004年12月15
  • 「臺北故宮」改名「去中國化」?臺網友怒: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銳看臺灣報導 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機構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機構,降格改為隸屬文化機構。對此,文化機構負責人李永得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思想」。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要不先把「故宮「兩字改了吧!
    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將改名?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另據臺灣《旺報》26日報導,在傳出臺北故宮擬改隸屬於「文化部」的消息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則希望「政府要三思!」馮明珠稱,臺北故宮為二級機關的必要性,在於典藏文物實為「國家寶藏、國之重器」,「重要性不比中央銀行低」。馮明珠稱,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臺北故宮涉及的專業極廣,編制遠比臺灣「文化部」大,併入「文化部」一定縮編,將導致研究動能不足,導致國際地位下滑。
  • 臺媒:臺北故宮博物院閉館計劃引疑慮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臺媒稱,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2020年起閉館三年,並將部分館內文物南遷至臺北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據臺灣《中國時報》11月13日報導,此舉是臺北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12日臺當局立法機構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對此,博物館界人士指出,臺北故宮此舉有政治目的,是想靠館內文物來救選舉。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故宮臺灣化」言論遭批駁
    新華社臺北7月18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剛上任即拋出「故宮臺灣化」言論,引發臺灣社會輿論質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宣言,一旦成真,將迎來「故宮不故宮」的難堪局面。  陳其南16日舉行上任後首次媒體見面會,宣稱任內重要任務是「故宮臺灣化」,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他稱,遊客來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不是來了解臺灣,而是來了解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不被認為是「臺灣的故宮」,而是「北京的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不管怎麼經營,都會成為北京故宮的「飛地」。
  •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且不論主事者背後的論述及思維為何,但想法之幼稚及不專業,形同兒戲,卻馬上被人看穿。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門昨日於臺灣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並備詢,「立委」黃國書表示,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響應媒體的報導,證實改組案確實在討論中,他表示,若真要納入文化部門,應提前進行相關規劃。
  •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且不論主事者背後的論述及思維為何,但想法之幼稚及不專業,形同兒戲,卻馬上被人看穿。
  • [海峽午報]臺灣 繼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後 下一個是臺北...
    [海峽午報]臺灣 繼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後 下一個是臺北的歷史博物館? 臺灣:繼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北的歷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人氣下滑收入慘澹 臺媒:陸客流失才是最大原因
    臺媒稱,在12月13日臺灣地區立法機構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針對臺北故宮新年度計劃進行審查,其中,就發現臺北故宮預估明年門票收入又會比今年減少近1億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5元新臺幣——本網注)。臺北故宮博物院長林正儀也毫不迴避地指出,這確實是與陸客的大量減少有著很大的關係。林正儀也強調,未來將會從調整票價與加強行銷等管道來努力。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改名
    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說,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屬於臺「行政機構」。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他表示,有人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輿論鞭撻:卑劣陰謀,喪心病狂改名消息傳出後,島內輿論批評鋪天蓋地,質疑這根本是民進黨搞「去中國化」。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11月30日首次針對此議題表態,稱「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
    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