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愛他,就給他自由

2020-12-15 玩兒媽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紀伯倫

在今年6月份,黑龍江某媽媽怒吼式輔導作業的視頻衝上熱搜。夜深人靜,小區裡大家都準備休息了,一位媽媽仍舊辛苦地堅持在輔導孩子的崗位上。只聽她怒吼道,「這是小a,你整個大A幹啥!」「學毛了你啊!」「你幹啥啥不行!」一人訓娃,全小區受教育。

這種「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狀態在中國大部分家庭中,如出一轍。你說你愛你的孩子,才會恨鐵不成鋼,才會打他、罵他。殊不知,在這個長期被壓抑的環境中,孩子的心智如何能健全的發展。

請問,你有沒有從內心深思過:為什麼會這樣?你是否真的愛對了孩子?《愛與自由》這本書將帶領你尋找到答案。

本書作者孫瑞雪老師,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是「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創始人;是「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教育思想的創始人;也是「兒童敏感期理論」的創始人。孫瑞雪老師的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就能促成兒童按照自我的內心發展成專注、寬容、堅強的、完整的人。世上沒有錯的孩子,只有錯的父母。

1、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不一樣」

生命的高貴就在於你的生命跟任何其他生命都不一樣,對世界萬物的感知也跟別人不一樣。

蒙特梭利提出「精神胚胎」說,兒童好像很弱小,其實他的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增加什麼新的內容,只需要給他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孫瑞雪老師在書中曾說道:「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而心理成長的核心就是感覺體驗。

我們要尊重孩子天然的成長規律,多給他們一點時間,讓他們通過觸覺、味覺、視覺、嗅覺的真實體驗去認知和感受世界。每個孩子的花期不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正確引導與等待,而不是強制「灌輸」或「殘忍」地剝奪他們的機會,要把空間和時間給予孩子,容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完成。

2、給予孩子真正的理解與尊重

對人的懲罰莫過於兩種,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尊嚴。——蒙特梭利

我在很多父母的朋友圈裡讀到過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那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種裹著精美包裝的「我要你學」,「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深夜輔導作業,周末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目的只有一個:為成全孩子將來的「自由」。

所有父母都期待培養出「有前途」的孩子,但是時間被安排、佔用、剝奪的孩子由於無法按照自然的節律連續發展,就出現了「智能被過度開採」、「潛力提前枯竭」的現象。

一旦孩子出現父母既定軌道的偏差,大部分的父母情緒就開始失控,就造成本文開頭的那種局面。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長期打著愛的幌子,一味地打罵孩子,同時又是語言暴力,這樣的家庭,孩子如何能從內心發展成獨立、自信、完整的人?

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請給予理解與寬容,同時,請尊重孩子的人格。

3、愛與自由,才能讓孩子得到實現自我的機會。

「因為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

蒙特梭利曾說:「人必須是自己的主人,這是第一點。當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時候,當你自己遵循某種生活準則的時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

說到「自由」,絕對不是放任不管。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對孩子要建立清晰的規則意識和界限感,而不是自由散漫養孩子。

給予孩子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就會反覆做,就變得專注;在長久的專注中,他逐漸感知並把握事物的規律;把握事物的規律,他就願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每次進商場之前,孩子通常第一時間就會跟我說:「媽媽,我想買什麼和什麼。」事實上也是如此,他不會因為琳琅滿目的商品而胡攪蠻纏。也許,你會說,是我不允許。其實是孩子心目中有他的想法,知道凡事有個界限,這是從他內心所遵從的規則。

4、結語

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而你成為你自己的唯一的做法,就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愛是什麼?愛是忍耐,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一個成人如果用愛的行為和態度來對待和理解孩子,這個孩子定會快樂、自信、勇敢和充滿愛意。

請給予孩子屬於「蝸牛」的自由。親愛的你們,知道該怎麼去愛了嗎?

相關焦點

  • 愛他,就給他一點自由的空間
    可是慢慢地我發現我們之間溝通越來越少,見面了交談也越來越少,他不回家的次數也不見少。我慢慢地開始懷疑他說的話,不相信他去的地方和他住的地方了。於是我又開始設置手機定位,一過凌晨就開始刷他的位置,他為什麼在這個位置,就開始無限的想像直到說服自己,為什麼他說住在這裡卻在另一個地方。
  • 愛一個人,就要給他自由,給他一定的空間
    所以,女人要愛,也要懂得如何經營愛情和婚姻。很多女人對待男朋友或老公,就像對待自己的寶馬和捷達一樣,要完全地掌控在自己手上,最好全天二十四小時都可以隨時知道男人在何處、幹什麼事情,仿佛這樣能讓自己在愛中更有安全感和成就感,但這樣往往也會把男人嚇跑。慧雲這個人很強勢,她在工作中是領導,回家了也希望自己是領導。
  • 真的愛他,才會給他想要的自由
    如果真心愛上一個人,會給他一定的自由,不會將他束縛在自己的身邊。真正的愛情,不是佔有,而是讓對方舒服。電影《後會無期》有一句臺詞說的很好「喜歡是放縱,愛是克制」。大部分人覺得,如果兩個人在一起,就要黏在一起,幹什麼都應該一起。兩個人從此不分彼此。其實這只是喜歡,並不是真正的愛。
  • 愛一個人,就要給他自由
    都說愛是包容而不是放縱   愛是關懷而不是寵愛   愛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單相思   愛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 真的愛一個人,就請給他自由,寫的真好!
    錢,很重要,愛情也很重要,但如果為了自由,那麼二者都可以拋棄。真的愛一個人,就請給他自由。自由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自由自在的人才能創造更美更多的奇蹟。擁有自由的人更容易擁有成功。居裡夫人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並沒有把這個獎項當回事。
  • 我們所追求的愛、自由和美,其實背後有他的邏輯
    徐志摩與父母胡適對他的評價:「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自己所受的思想、現在從事的工作、生活狀態和你接觸的周邊人有直接的關係。自由的愛情可以是人人所追求的,也都可以得到的。但是我們不能違背道德的範疇去愛,隨意自由的去愛,特別是在個人感情方面的愛。徐志摩為了追求自己的愛,可以說不顧世俗的束縛,大膽追求,把在追求詩歌中的精神,用在了真正生活的方面,我認為是不能提倡的。
  • 愛一個人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就是給他相對的自由
    活在世間,最美好的事情,無過於體驗愛,享受愛情,愛的甜蜜,也承擔了愛的痛。兩人相處的時候,狀態並不是永恆的,是隨交往模式變化形成的,是一種動態的,不是處於靜止的。女生認為他這樣做,就是不愛她,就鬧著分手了,男生馬上就同意了。男生覺得女生粘得太緊了,想做點別的事情都沒有辦法,沒有自己的空間,分手是一種解脫。能夠看出來一些女生有了愛人,就圍著他轉,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想法,一股腦撲在他身上。其實愛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給他相對的自由,讓他有自由的活動空間。
  • 愛是克制,是放手,愛肖戰,就讓他自由飛翔吧
    倒是粉絲們對肖戰這份深沉的愛,還請埋藏在心裡,愛是克制,是放手,愛肖戰,就不要束縛他,讓他自由飛翔吧。近期肖戰獲得的榮譽很多。前有登頂2020全球最帥,近有《星光大賞》VIP之星,今天又有一項榮譽,即問鼎2020年網絡影響力榜TOP1。
  • 女人想要男人更愛自己,記得給他一些自由
    女人對男人管束的太多,男人的心裡也會出現厭煩的感覺,一個女人成天嘮嘮叨叨的沒完,同一件事情要說很多遍,他覺得你煩了,你說的話他一點也不會在意。如果女人想要更懂自己的男人,就給他自由,只要他沒有那些不良嗜好,你就可以放心他,與朋友在一起的相處模式,把一個男人看得太緊,反而他會抓狂。
  • 兒子穿女裝引緋議,伊能靜:愛他就要給他足夠的自由
    哪怕是現在聽到這句話也依舊很反感,不是對父母的反感,這是父母這種對我們的愛,讓很多孩子們接受不了,多少家長以愛之名給孩子下禁制。前段時間同學聚會,好久不見的一個學霸跑過來和我說一些,讓我這輩子都難以忘記的話。
  • 關於表白的愛情語句:愛的時候,要讓他自由!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有點害怕,怕得到他,怕失去他。我們真的要過了很久很久,才能夠明白,自己真正懷念的,到底是怎樣的人。愛的時候,要讓他自由。愛你的鼻,愛你的眼,愛你的嘴巴愛你的臉;藉機表白別嫌煩,打開手機把簡訊看;愛你的話兒千千萬,匯成仨字表心願:我愛你!我知道,你肯定喜歡。
  •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第三版)作  者: 孫瑞雪 著 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他們引領我回到了心靈的故鄉,給了我無盡的愛和滿足感。親愛的讀者,如果這本書能使您更愛您的孩子,就請您把愛送給每個孩子。在愛的環境中長大成人,他們肯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
  • 愛一個人就得給他自由,給他一個愛情之外的空間
    經常和一個不錯的朋友在牌桌上廝混。朋友性格開朗,幾乎對人有求必應,所以常常在我們喝酒的時間段裡,手機響個不停,不是約喝酒的,就是打牌或者求助的。有時是他妻子打來的電話,告誡他少喝點酒,然後就掛了機,從來不仔細盤問他的具體地點或和什麼人在一塊兒。
  • 愛一個人就要給她自由
    自由自在愛一個人就要給她自由,我說的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和工作自由及生活自由,如果你跟他在一起沒有這兩個自由,我勸你們趁早分手。從此不管她做任何的事跟任何人接觸,她丈夫安嘉和都對她疑神疑鬼,就連跟收個快遞跟快遞員多說一句話丈夫安嘉和都要質疑她,壓抑她不讓她在跟任何一個人說話接觸,只要梅湘南一反抗丈夫安嘉和就用暴力的手段對待她,完了最後還說自己因為太愛她了才會這樣請求梅湘南的原諒,就包括平時工作,只要稍微超過了工作時間就懷疑梅湘南在外面跟男人鬼混。這樣的愛情是真正的愛情嗎?
  • 愛和自由:不是葵花寶典
    N雲上 微博上,有人讓我談談對「愛和自由」的看法。我沒有回答,因為我相信,那是很難用一兩條微博能夠說清的事兒。 「愛和自由」在國內來自孫瑞雪教育機構的倡導,而背後的理論基礎是蒙特梭利的兒童教育理論,認為「兒童早期,給予充分的愛和自由,兒童這個精神胚胎就能夠得到自然地生長」。這個理念是很好的,是對兒童十分尊重的。
  • 散文:愛與自由,都是光
    我一直喜歡一句關於愛情的話語:「愛並不是沒有你,我就活不了;而是有了你,我會活得更好。」一份好的感情,能夠成就兩個人的人生。我本來就活得很好,才能對所愛的人饋贈。如果一個連自己都活不好的人,空泛的你怎麼去照顧和關愛自己所愛的人。
  • 鄭鈞《風馬》:愛與自由的頌歌
    崔健、竇唯、汪峰、許巍……或許你已將他淡忘,但不能否認的是,在你過往的美好歲月裡,一定有他的音樂陪伴。他,就是鄭鈞。這個初夏,久不發歌的他帶來全新單曲《風馬》,將「風馬」的禪意與搖滾精神合體,唱頌對愛與自由的熱愛與崇拜,強勢回歸搖滾樂壇。  與成名曲《回到拉薩》類似,新歌《風馬》也是取意藏文化。
  • 一生所求,無非愛和自由
    不想說話這半生 何苦難為自己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眼角泛著淚總在微風吹過的瞬間心中揪著痛開始回憶以前 開始祭奠過去我也不想這樣 可我就是控制不好自己也許是最近看《我們的愛》影響到了情緒人設有人罵有人疼可我知道那有多真實 多符合當時的心情曾經發出去的消息 石沉大海沒有回應曾經攜手共行的人 從不念叨打擾是的吧 已經不再去糾結他的對 我的錯
  • 愛她/他!就給他自由,然後好好讀書吧!
    《第一次的厚愛》每一個穿西裝的人都記得他做第一套洗澡的經驗:不是買錯了料子,就是選錯了裁縫,再不然就是試樣的時候沒有注意肩寬或袖長 每一個有房產的人都記得他第一次買房子的經驗:忽略了門窗的方向,廚房的面積,忘了問鄰居的職業,沒有查一查院牆是否違章,最大的遺憾是跟賣主談判時屈居下風,多付了價款...... 第一次戀愛也是這樣:那時候機會不夠多,判斷力不夠成熟,並未能做最恰當的選擇。除了機器罕見的幸運兒,跟初戀對象結合未必會有幸福的婚姻。
  • 清平樂王凱:與其說官家愛張妼晗,不如說他愛的是渴望自由的本我
    「枝上柳綿皆芳草」,有的人說官家太「渣」,見一個愛一個,還有的人問,官家心中最愛的人是誰,其實「柳綿」與「芳草」他都愛。儘管歷史上宋仁宗的真愛是張貴妃,但在《清平樂》中四段感情在王凱的層次感演技下,一一呈現給觀眾,讓我們感受到官家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