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凡是到過成都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是一座讓人來了而不想離開的城市,而到成都旅行,若是未曾到過寬窄巷子,就不算真正來過。
寬窄巷子,它是老成都的新名片,又是新蓉城的老客廳,行走於寬窄巷子,耐人取決的是恆久的寬窄文化,其中蘊含著無盡的美學想像人生智慧和辯證哲學,寬窄巷子中透射的巴蜀文化至少包含三種信息,觀歷史、寬窄文化傳達了一種比較和感知。
老成都人說寬巷子不寬,窄巷子不窄,寬窄巷子是深有歷史積澱的古巷,一寬窄巷精巧到位的表達出成都人的悠閒,賦予巷子的寬窄以全新的意義。寬巷子不寬,寬的是成都人生活的廣闊空間,窄巷子不窄,窄的是成都人生活的獨立天地。成都人的生活張弛有度,在李冰父子為他們打造的天府之國裡,悠然自得,收放自如的生活。無論時事風雲變幻,也會在麻辣小吃的世界裡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
寬窄文化貯存了一種記憶和傳統。像寬巷子裡的茶館代表的是老成都的悠閒,一個小小的茶館,就是一本濃縮的成都生活志,在這裡選擇一家茶館小坐,就可以觸摸成都人閒靜雅致的慢生活。在喝茶的同時,細品每家茶肆飯館的名字,便覺如杯中之茗,添合了寬巷子富貴大計的傳統風格,人的聽覺、嗅覺以及視覺,且聞香識女人,讓女性主題餐廳極具靈動深沉之運,令人瞬間聯想起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處世哲學。
寬窄二巷是解讀慢城成都的歷史密碼和樣本價值,它既傳承經典又弘揚時尚,因此顯得更精緻前衛,也更耐人尋味。弘揚寬窄文化,一來對寬窄巷子的景點加以包裝,在古樸建築中演繹時尚新地標,讓文化旅遊商業的元素做到三結合,盡顯時光打磨過的滄桑和歷史鍛造的底蘊。二來可通過各類商業介質傳播寬窄文化,如方寸之間寬窄自如的宣傳語,就充分展示出商品與文化的融合,能逐步為寬窄文化提升品牌價值,寬窄之道,一張一弛。
在對寬窄文化的反覆品讀中,筆者遐思起寬窄哲學是豁達的人生態度,體現出不偏不倚的儒家中庸之道,致中和天地未焉,萬物育焉,寬窄之道就是恰到好處。寬窄巷子的很多店名都以寬和窄命名,比如寬坐、窄居、寬雲、窄雨等,意味著人的位置可寬可窄,像寬坐,表達的是曠達的心態和洞悉世事的釋然。生活的路寬寬窄窄,若能以寬帶窄,未來的路也就不難走了。高門樓小市井,庭院有深淺,享受幸福終無悔。 不因庭院深深,家境殷實,官高祿厚而喜,不因宅堂小院,家無田產,只小卑微而悲。誠如劉禹錫,陋室銘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
像錦華館的一針一線一聲也好,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再思量,人不能因出生時的貧窮起點低,不易成功而卑,人不能因人生奮鬥時缺乏資金,不能投資做大生意而煩惱。為此人生的道路應該充滿著蓬勃的朝氣。作為一個充滿老莊思想的城市,成都城的一切都順其自然,有句話最能體現老莊無為思想,男人沒當英雄,英雄總歸末路,女人沒等美人,美人總要遲暮。
這句話的思想,與積極向上的政治主旋律不合拍,卻正因為這種中庸而不平庸的心態,造就了成都在全國名列前茅的城市幸福感。寬窄哲學是圓融的人生境界,體現出終極和諧的陽明心學之道。明代心學家王陽明認為,只有大擔當,方有大自在,寬與窄是最終相通的理想人生境界,心地無私,天地寬,人人都擁有寬廣的胸懷,這世界就寬了。在窄小的巷子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有緣相聚,距離近了,這世界也就小了。我們該用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去包容一切。
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邂逅更多的美好。成都人崇尚慢、生活細品味,這種生活觀正是王陽明先生所稱的大擔當。其實生活就是一次旅行,儘管每個人的人生旅程千差萬別,絕不雷同,但都註定要經歷相似或相同的人生驛站,到達共同的終點。既然如此,我們的旅行和步行走得緩慢一些,從容一些,不要一味急於向前趕路,而錯失沿途的絕佳風景和可貴機緣。
現代都市中打拼的人們其實總是在對生活的捨本逐末中抱怨著辛苦和無奈。在陀螺般高速運轉的生活節奏中,不由自主的扭曲了生活的本意,喪失了簡單的快樂,削弱了幸福的體驗。在反思我們身處的社會,不也處於一種急功近利的衝動與浮躁中嗎?而當你置身成都這優雅的寬窄巷,才發現生活原來可以如此巴適。因此成都作為中國幸福和諧指數最高的城市,可謂實至名歸。
細品之下一個寬字道出成都人的包容與大度,而一個窄字表明了成都人的知足和專注。這一寬一窄的人生哲學,不正是很多現代人在苦心尋覓的幸福生活嗎?來到成都的朋友不妨到寬窄巷子中找家爭議的店,開一瓶成都故事,寬窄人生酒,讓自己慢下來,細細的回顧下自己過往人生的寬窄,再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心境面對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