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Hưng Nguyễn Việt on Unsplash
越南與中國接壤,近現代的百年間,兩國在文化、經濟、政治方面有諸多糾纏與恩怨。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出海的熱潮,越南經濟高速增長且政局穩定,出海越南成為一個熱點。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擁有多個熱門旅遊目的地的國家,越南結合了東南亞風情與歐美元素,在風景之外還有諸多紙醉金迷甚至蝕骨銷魂的玩樂項目,與印度這類國家相比,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我近期開始往來於北京和越南,尋找在當地開展業務的機會。在去越南之前,我讀到的國內科技財經媒體對越南的報導,或過於宏觀、著眼於各種數據分析;或過於具體、僅描寫個別人物的經歷。越南正處於高速發展和快速變化的時期,這塊土地,對於有志投身於此,分享其發展紅利的創業者,仍然是熟悉的陌生人。
在朋友引薦下,我接觸了很多國內各行業去越南淘金的先行者。在他們的帶領、分享以及自己的感悟下,我試圖為大家還原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越南。這次先從胡志明市開始。
內容較多,分次發出,本文是第一部分。
交通出行
胡志明市舊稱西貢,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後,為紀念越南共產黨的主要創立者胡志明,改名為「胡志明市」。
越南人口接近一億,而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大城市,擁有全國超過六分之一的人口。很多文章將胡志明市類比為上海,在我看來,胡志明市之於越南的地位和環境,大約相當於上海加廣州加一部分深圳,之於中國大陸的感覺。
然而,這個越南的一線城市,與北京之間的直飛航班僅有國航CA903/904一班,且到達與返航均為後半夜,十分尷尬。執飛機型為一架服役近13年的波音737-800窄體機,機上設備已現老態,座椅多有損壞,閱讀燈按鈕磨損,空調風力調節按鈕滿是油泥,十分不堪。
比起廣深飛胡志明市較多的班次,北京出發胡志明市的交通現狀,也側面說明了目前出海越南的國內企業,仍然以南方製造業為主,北方的出行需求並不強烈。航司投入少,也是在商言商,市場經濟的結果。
由於到達當地的時間較晚,我詢問了幾個朋友是否直接在機場打計程車,他們的回答一模一樣:使用Grab。
胡志明當地的計程車司機英文水平不高加上不時有宰客行為,因此不需要任何語言溝通的Grab就成了我們在當地打車出行的首選。並且,Grab除了可以打汽車、摩託車,還可滿足外賣送餐、快遞、行動支付等需求,在越南像一個滴滴+美團+順豐+支付寶的超級應用。
與東南亞很多國家一樣,越南當地人出行的主力工具是摩託車。在胡志明市,當地人嫻熟地駕駛摩託車穿梭於大街小巷,市區24小時充斥高亢的摩託車引擎聲。我驚詫於如此密集且隨性的鐵騎大軍衝刷下,竟然沒見到交通事故,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其實交通事故經常發生,場面往往比較慘烈。
胡志明市有一條地鐵線路在建,是越南當地公司與一家日本企業合作修建的。工程修修停停已經四年,開通仍然遙遙無期。這可能算是散漫隨意的越南風格與嚴謹古板的日本風格發生的化學反應。
安全
安全是出門在外最應該重視的問題。
企業選擇出海做生意,經營環境的穩定事關經營安全。泰國因政局不穩,這幾年令很多出海東南亞的製造業企業打了退堂鼓,而越南的政局比較穩定,幾個大城市周邊工業園的治安狀況也算不錯,所以比較受各國企業青睞。
對於企業出海越南,更深層次的政策、金融等安全性,今天暫不討論。個人在海外,人身和財產安全是普通人更關心的問題。
胡志明市區分為幾個郡,以數字標識。1郡是市中心,2郡和4郡北部是高檔社區,7郡是新區,這幾個區域治安相對較好;5郡是華人區,華僑華人較多,3郡6郡是舊城區,治安就一般般了。而4郡南部靠近8郡的區域以及8郡,是當地人都會繞著走的區域,有黑幫出沒,黃賭毒一應俱全。
所謂的治安較好和一般,其實也沒有嚴重的刑事犯罪,最大的區別主要是兩點:計程車是否宰客,以及飛車搶手機風險是否較高。
胡志明市的計程車計價器顯示的數字,默認是以1000越南盾為單位(一萬越南盾約等於3元人民幣)。計程車的價格低於Grab,比較實惠,但部分計程車會改動計價器,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多收費(比如當你面對一堆0的越南盾頭暈時,司機從裡邊拿大面值的鈔票冒充低面值)。在1、4、7郡打車,司機通常比較規矩,正常收費和找零,其他郡就難說。
而騎摩託搶手機也是當地特色之一,這也是我這篇文章沒什麼配圖的原因——當地朋友再三強調在街頭不要玩手機,更不要舉起手機拍照,否則突然一陣風掠過,手機就離你遠去了。
我所在的一個300多人的出海微信群裡,就有十多個在越南各個城市被搶走手機的老哥,可見這類問題在當地是多麼常見。由於街頭引擎轟鳴,你也很難確定擦身而過的摩託車是否賊人。
胡志明市當地朋友告訴我,騎摩託不帶頭盔的很大概率是搶手機的,不過我還是不打算去校驗了。還好,目前沒聽說直接造成人身傷害的、更惡劣的治安事件,但丟手機對當代中國人而言,已經算酷刑了。
越南盾與行動支付
有過出國經歷的朋友都知道,出國前需要去銀行兌換一些外幣,以備在當地的現金支付。不過,你無法在中國大陸任何一家銀行兌換到越南盾。有一種解釋是歸因於越南盾屬於小幣種,在國內四大國有銀行的外匯牌價系統中甚至查不到匯率。
然而,越南又是一個高度依賴現金支付的社會。在到達越南後使用本地行動網路,Grab是可以綁定包括銀聯在內的各大卡組織的信用卡/借記卡用於結算車費。打車之外的消費,我們還是需要現金的。
幸好,越南最不缺的就是各個銀行的提款機,遍布大街小巷。我們完全可以在通過海關後現場取款。網上有人推薦BIDV(越南投資發展銀行)和花旗銀行的ATM,據說銀聯借記卡取款不收手續費,我在其他ATM取款,單筆的手續費合人民幣10-18元不等。至於酒店、錢莊、金鋪之類的換匯方式均不推薦,便捷性和匯率遠不如使用ATM。而攜帶美金換匯或消費,會讓你承受兩次換匯損失,且找零不便,當然,土豪可以無視。
值得注意的是,我攜帶的多張信用卡和借記卡在不同的設備上都出現了無法刷卡、無法取現的問題,排除銀行風控策略的因素,可能與當地銀行、POS清算機構的網絡與國內通訊不暢有關,因此建議大家多帶幾張銀行卡備用。不過,東南亞一向是信用卡盜刷的重災區,不建議在小商戶刷卡消費。
前面文章也提到了,越南盾面值過大,支付時很容易出現數不清幾個0的狀況。對於早已習慣無現金社會的中國人來說,支付時面對大把越南盾,很容易出現「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的恍惚感。我也向幾個當地朋友提出了問題:越南的行動支付普及程度如何?
答案是比較悲觀的。越南國民擁有銀行借記卡的人口據說只有50%,擁有信用卡的則鳳毛麟角。另一方面,越南的金融市場類似中國2000年前後,仍處於資金短缺的高存款利率(年利率7%-9%)時期,意味著做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成本較高。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越南的銀行開設門檻不高,很多大企業一言不合就開銀行,因此銀行卡極度分散,第三方支付對接各個銀行的難度也非常大。
目前越南的第三方支付仍處於戰國時代,來自於電信運營商、移動社交應用等金融體系外的勢力,均對這個市場有所介入。根據越南國家銀行最近更新的名單,該國目前有30家持牌非銀行支付中介機構,其中約20家提供電子錢包服務,其中M_Service旗下的MoMo行動支付應用程式,估計擁有1000萬用戶。前文提到的Grab,以及後邊會提到的越南版微信Zalo,都嵌入了行動支付模塊。
分裂而總覆蓋率低的第三方支付現狀,且缺乏類似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支付擔保平臺,導致越南本土的電商、遊戲、社交娛樂類應用發展阻力較大。越南的電商還以貨到付款為主,讓我想起2000年初的中國電商市場。
在胡志明吃住
作為一個北方人,在國內南方活動時,已經會被吃飯口味困擾。在東南亞其他國家出沒時,甜、酸、辣口味加上雞肉、薄荷葉為主的烹飪習慣,令人苦不堪言。在去越南之前,對於當地飲食,我是有點忐忑的。
在當地朋友帶領下吃過幾家正宗的越南菜後,我終於可以放心地說,越南是東南亞國家裡,飲食習慣最為接近中國南方的。
因為是非宗教國家,牛肉、豬肉經常出現在越南菜裡,可以免於頓頓雞肉的煩惱。並且,越南是水稻高產國家,米飯、米粉、河粉是當地常見的主食,對於中國胃也非常友好。
此外,由於越南的華僑華人眾多,以粵菜、東北菜、川菜為代表的中國菜系比較常見。想改善夥食涮個火鍋之類,還可以從超市買到當地菜系不太出現的羊肉。我們在一家東北菜館吃飯時,烤羊肉串的羊肉出乎意料地新鮮(羊肉一旦冷凍過會有羶味),老闆娘很得意地表示他家的食材是每天有物流從國內送來的。並且,由於地處東南亞且臨海,想在胡志明砍椰子、榨甘蔗、吃水果吃海鮮,都是很簡單。
另一方面,當地的物價並不誇張,中高端的飯店人均消費,折算人民幣一般不超過200元,而去超市便利店採購,直觀感受是物價水平僅有國內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
不過出門在外,飲食安全始終是要注意的。也許是因為沒有休息好,加上上飛機前在機場休息室吃了什麼不衛生的東西,我回到北京下了飛機就開始拉肚子,一直折騰到第二天下午去醫院開藥吃。但總的來說,對國人而言,在越南吃飯不是大問題。
在胡志明市,短期旅遊或者出差,最佳的選擇是通過Airbnb訂房而非住酒店。我所居住的一間三室三衛一廳的公寓,物業管理方是著名的世邦魏理仕(CBRE),樓下門禁加保安的封閉式管理,樓頂有泳池,每天僅500元左右。而長租一間這樣的公寓,每個月也就五六千,並且是帶全套全新的家具家電。
當然,胡志明市也有很多價格低到令人髮指的旅館和青旅酒店。我了解到的價格最低的,一個床位每晚僅需人民幣9元。當然,衛生狀況也比較感人。我們出海創業確實是要奮鬥,但並不是修行,所以住的方面,還是不要太湊合了,畢竟是休息好心情好才能更好地搬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