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時代,升級培育海洋海島、主題公園、商務會展、節慶賽事四大世界級產品
●專家建議,珠海應按照景區的標準來優化城市建設,宜居和宜遊相互促進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之後,將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服務業將成為主導產業。
如果把珠三角各城發展服務業的歷史比喻成一場比賽,那麼珠海很早就開始搶跑。20多年前,當珠三角城市紛紛埋頭發展工業時,珠海就提出打造海濱花園城市的目標,重金建設情侶路、圓明新園等旅遊設施,希望成為區域旅遊、服務的標杆。
最宜居城市、可灌裝出口的空氣,一度讓珠海成為廣東的顏值擔當,但終因缺乏工業支撐、經濟規模小、人口少等原因,曾經領先的珠海在本世紀初相繼被廣州、深圳趕超。
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伴隨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帶來的利好以及自身的環境資源稟賦,珠海再度開始在服務業衝刺,海島開發、主題公園、商務會展、節慶賽事等領域全面開花,要與港澳共建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珠海這個「機遇之城」的想像空間,值得期待。
築夢
大手筆建情侶路打造城市名片
今年五一,34歲的周兵時隔6年後再次到珠海旅遊,和朋友重走情侶路。事後,他在朋友圈感慨:「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情侶路。」
6年前,老家在湖南的周兵第一次帶女友到珠海情侶路上的海濱泳場,留給周兵的卻是失望。他說,沙灘有一個噴水池,已經生鏽停用,地板磚殘缺破損,用來洗腳的水池汙濁不堪,讓人大倒胃口。
始建於1991年的情侶路,經過多年不斷擴展,全長55公裡,近乎環抱珠海城區,是世界最長的海濱觀光路。每到節假日,全國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情侶路也被視為珠海休閒旅遊和服務業的標誌。
改革開放之初,全國各地爭相招商引資,發展三來一補經濟,一批高汙染、低附加值的工廠湧入,伴隨就業、財富而來的還有環境汙染。珠海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徑:拒絕汙染的工廠進入,發展旅遊、服務業。
原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此前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回憶,最初,對於珠海的發展模式有很多爭論,其中一個思路就是珠海和澳門接近,澳門的服務業很好,珠海可以借鑑辦成旅遊區,後來經過實地調查、開座談會,最終決定以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為主,兼營農業、旅遊業等綜合發展,當時拒絕了很多汙染企業。
但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人才匱乏,珠海軟硬體設施均嚴重滯後,難以為高端工業提供配套,其結果就是,勞動密集型的低端、汙染企業進不來,高端產業又不願來。
這一時期,相比於工業的步履蹣跚,珠海的旅遊業異軍突起。1991年珠海在財力單薄的情況下,大手筆建設情侶路,當時便提出,打造珠海城市名片,吸引遊客。
至1999年,情侶南路完工時約18公裡,因風景旖旎,當時一度被譽為「中國最美道路」,平均每年有100多部影視劇在情侶路及周邊拍攝。
浮沉
兩大景區從繁盛到冷清
情侶路修建的同時,也是珠海旅遊業發展的第一波高峰。這一時期,圓明新園、亞馬遜等一批投資上億的主題景區先後開工建設。其中,仿照北京圓明園,按1:1修建的珠海圓明新園投資6億元,是我國首批4A級景區,也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清文化主題公園。
1997年2月開園之初,珠海圓明新園盛況空前,最高峰單日接待遊客4.8萬人次,年接待200萬人次,年收入1.5億元。
時任圓明新園舞臺總監的佔峻,回憶起當年開園的情景依然感到興奮。他說,遊客最多的一天,早上9點開園,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下午3點鐘表演「皇帝選妃」節目時,每條路上都塞滿了人,走路時,只能等前面的人動了,後面的人才能跟著走,真的是摩肩接踵。
但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繁榮後,珠海的旅遊業在本世紀初卻趨於沉寂。由於旅遊產品形態單一,遲遲沒有推出新項目,圓明新園的遊客不斷下滑。
為了吸引人氣,2006年,珠海圓明新園曾花10萬元,找網絡紅人芙蓉姐姐作宣傳,但終究沒能力挽狂瀾。至2012年,圓明新園年營收不到4200萬元,較開園之初的1.5億下滑大半,最終改由政府補貼,園區向遊客免費開放。
亞馬遜景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繁盛後,同樣也因遊樂設施不夠新穎,吸引力不足而趨於冷清。景區後又轉型,打造中國首座武術文化主題公園「武林源」,但此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港產片影響催生的武俠熱正迅速「退燒」,遊客們並不感興趣。
作為珠海的名片,情侶路及其沿線景點也由於沒有及時升級更新,光芒日漸黯淡。2011年,新華社曾刊發報導,批評海濱泳場破破爛爛,作為珠海的門面,有損形象。
另一方面,憑藉發展工業積累的雄厚財力,珠三角兄弟城市在這一時期大力完善景點、酒店、公園等旅遊配套產業,旅遊服務業很快迎頭趕上。
引資
龍頭項目拉動 旅遊業再爆發
不過,珠海發展旅遊產業,拉動服務業的決心並未動搖,近年來先後引入港中旅、長隆在珠海建設海泉灣度假區、橫琴長隆海洋王國兩個旗艦項目。
其中,海泉灣已經在建設二期項目。而一期投資200億元的長隆海洋王國也已於2014年3月開業,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洋主題公園,截至2016年,長隆海洋王國開業兩年吸引遊客2500萬人次,平均一年1250萬人次。而在2010年,珠海全市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僅601.21萬人次,長隆一個項目的遊客量是2010年珠海全市的2倍。龍頭項目對旅遊的拉動作用凸顯。
另一方面,珠海也於2012年啟動了大規模升級計劃,不僅對海濱泳場完成了現代化的改造,修復沙灘,建設超大地下停車場和地面高端休閒場所,還在情侶路沿線修復、建設多處沙灘,完善景觀帶,令情侶路重現生機。
2016年出爐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更進一步提出,將以鳳凰灣、珠海大劇院、博物館、規劃展覽館、香洲港、野狸島、香爐灣、海濱公園、海濱泳場和九洲列島為重點,全面提升情侶路核心景觀,創建情侶路5A級景區,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旅遊規劃編制,2020年底前完成創建工作。
珠海市住規建局相關人士表示,與國際上知名的海岸相比,珠海情侶路雖然擁有自身的資源特色,但是在利用方面仍未達到高效,如在活動場所方面,情侶路沿線遊覽以休閒漫步為主,與海上的活動缺乏聯繫,海陸一體的活動不足。除漁女外,情侶路沿線缺乏強有力的景點支撐,而最具價值和特色的海洋、近海島嶼資源沒有高端化、特色化地利用,近海的環島遊、城市觀光遊尚未充分開發。
盤活
海島開發升溫 無人島迎春天
提到珠海的服務業,另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是「海島」。珠海是百島之市,錯落分布著100多個大小島嶼。
但受限於市場小、資金薄弱、開發難度大等原因,珠海的海島和海上休閒旅遊發展長期步履蹣跚。在東澳島生活20年的劉苑平記得,早在1997年,海島南沙灣就迎來第一波開發,建設旅遊度假村,但時至今日,東澳島日均接待的遊客數僅為2000人左右。
萬山上一次名聲大噪,還是在3年前,《舌尖上的中國》攝製組將鏡頭對準萬山的美食。萬山海洋開發實驗區相關負責人坦言,島內實體經濟仍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高端旅遊產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未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海島的知名度有待提升。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納入國家戰略,珠海的海島開發、水上旅遊項目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有珠海旅遊界人士表示,珠海僅160多萬人口,依靠自身力量來支撐海島開發幾乎很難實現,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區域日漸融合,珠海未來將面對的是灣區超過6000多萬人口的龐大市場,有足夠的資本、客源來支持珠海的海島開發。
今年,珠海的海島開發明顯加速。3月,珠海三角島完成使用權轉讓合同籤字儀式,將由九洲港控股集團開發,預計歷時5年建成,打造成為珠海最大、項目最全的海洋海島運動休閒度假中心。
這也是目前廣東省第一個通過掛牌轉讓使用權的無居民海島。按照規劃,萬山海島將打造「世界級海洋旅遊度假勝地」。
6月9日,《珠海長隆富祥島填海工程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聽證會即將舉行的消息發布,將投資50億元,在橫琴通過填海建設一座面積35萬平米的人工島,通過橋梁與橫琴銜接,島上將打造海洋大劇院、海洋博物館、度假酒店、度假公寓等高端旅遊項目。這也是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度假區的一部分,項目預計建成後將使得橫琴長隆的遊客接待能力提升至每年5000萬人次,將比去年珠海所有景點接待的遊客總數還多出1000萬人。
成果
過去五年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提升到58%,珠海成為國家首批「旅遊休閒示範城市」,獲批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6年
珠海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420億元,同比增長18.9%,增速居珠三角首位。
目標
旅遊業 到2030年,珠海接待旅遊總人數力爭達到110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1300億元;力爭遊客人均旅遊花費增加到1200元左右,平均停留天數增加到2.5天。
體育產業 到2020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或達到2%,體育產業人均產值進入全省前三。將初步建成濱海運動休閒旅遊目的地,濱海運動休閒旅遊佔旅遊業比重將達到20%。
旅遊發展定位
珠海:與港澳共建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
香洲區:打造國際都市休閒旅遊目的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橫琴新區:國際商務服務休閒旅遊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新載體、休閒旅遊產業和高端服務業集聚區
高新區:歷史文化名鎮旅遊區、粵港澳國際休閒集聚區
鬥門區:國際知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港珠澳國際都會山水度假領航區、主題樂園娛樂區
金灣區:國際航空主題生態休閒區
高欄港:珠海溫泉休閒度假勝地、特色小鎮旅遊示範片區
萬山區:世界級群島旅遊度假勝地。打造「一島一品」的群島度假天堂,結合海洋科普教育打造海洋生態和保育腹地,依託各海島資源稟賦,統籌全區各海島差異化開發。
新引擎
會展業、體育賽事起飛
在2014年,珠海的會展業、體育賽事也開始起飛,成為拉動旅遊、服務業的重要引擎。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專家給珠海提建議,認為珠海應通過舉辦大型展會、體育賽事,提升城市吸引力,拉動服務業。但在2014年之前,由於硬體落後,管理機制未理順,除了兩年一屆的航展,珠海幾乎沒有大型展會。在大型體育賽事方面,珠海更幾乎是空白。
2014年,珠海成立了會議展覽局,理順了管理,並出臺一攬子扶持措施,通過補貼鼓勵企業來珠海開會、辦展覽。在硬體方面,高規格建設的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網球場相繼建成。長期被壓抑的會展、體育產業得以釋放。
繼航展之後,珠海列印耗材展、國際遊艇展、國際海洋高新科技展、國際人力資源展等大型展會相繼落戶,推動會展業迅速發展。
據統計,至2016年,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珠海會展業總體經濟效應達134.04億元,佔全市G D P的6 .02%,共舉辦各類展覽32場,觀眾總數達93.37萬人次;舉辦大型會議2982場,數量較上年同比增長108.82%;參會總人數達47.5萬人次,同比增長25.18%。
珠海的體育賽事更迎來井噴。W T A超級精英賽、A T P國際男子網球挑戰賽、IT F國際女子網球巡迴賽等多項國際網球賽事、全國帆船錦標賽、馬戲節、公路自行車賽、國際賽車、半程馬拉松等賽事接踵而至,其中一些賽事具有國際影響力,不僅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繁榮,大量湧來的選手、觀眾也為珠海的餐飲、住宿、旅遊帶來商機。
近期出爐的《珠海市體育發展「十三五」系列規劃》明確,珠海將重點發展網球、自行車和高爾夫等三大運動項目產業。到2020年,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或達到2%,體育產業人均產值進入全省前三。將初步建成濱海運動休閒旅遊目的地,濱海運動休閒旅遊佔旅遊業比重將達到20%。
未來
與港澳共建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
從景區一條腿走路,到主題公園、海島開發、會展、體育賽事全面開花,珠海以旅遊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
據統計,2016年,珠海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420億元,同比增長18.9%,增速居珠三角首位。珠海市統計局相關人士表示,服務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趨明顯,為珠海經濟平穩增長、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珠海旅遊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旅遊是開放型產業,在粵港澳大灣區時代,旅遊市場區域競合聯動更加頻密,用開放的理念和思路去擁抱世界級客源,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珠海旅遊業有望再次煥發新生。早前公示的《珠海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修編》提出了更雄偉的目標:珠海要升級培育海洋海島、主題公園、商務會展、節慶賽事等四大世界級產品,與港澳共建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
中國旅遊研究院政策所所長、研究員宋子千表示,過去這些年來,珠海旅遊業發展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和全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相比,和珠海本身的經濟快速發展相比,珠海旅遊發展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特別是近年來珠海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升反降,旅遊總收入佔本地G D P的比例最高時超過20%,但2015年該比例不到13%,落後於國內不少城市。
宋子千認為,珠海應從景點旅遊,進一步轉向全域旅遊,按照景區的標準來優化城市建設,宜居和宜遊相互促進,將珠海建設成為全國最適宜休閒度假的城市之一。
宋子千還表示,珠海所在的珠三角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這為珠海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豐富的產業資源。珠海的支柱產業如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製造等,都可以和旅遊業結合,設計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既可以豐富旅遊活動的內容,也能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信息中樞,南都智庫產品
02-03專題統籌:南都記者 吳蔚詩
採寫:南都記者 楊亮 數據整理:南都記者 楊亮 吳蔚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