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三文魚廠商:這輪疫情給行業帶來損失已達上億美元

2020-12-06 環球時報評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 謝雋】北京新發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後,幾天之內,三文魚在全國多個城市的市場、商超、餐廳全面下架,這一系列配合疫情防控的措施顯然是必要的,相關行業也無奈地承受前所未有的衝擊。挪威大型三文魚加工商Hofseth大中華區總經理李路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將新發地出現的疫情完全歸因於三文魚是不公平的,這起事件給這一行業帶來的損失將達上億美元。

上下遊供應鏈損失慘重

食品安全歷來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高度重視,任何一則負面消息都可能在短時間內對購買行為造成明顯影響。儘管目前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在新發地出現的新冠病毒來自三文魚本身,但新發地相關負責人面對媒體採訪時透露的信息已造成市場對三文魚的恐慌。

「這個周末是過山車式的,甚至當周五(12日)早些時候看到相關新聞時,我還認為不會影響我們在上海的庫存,但影響迅速顯現出來」,李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過去幾日,正在猶豫的客戶直接取消訂貨計劃,還可以取消訂單的客戶全部選擇取消,貨物已在路上的客戶開始協商可否延遲交付或降價交付。

這種影響正從下遊的零售商向全行業層層傳導。據《環球時報》了解,北京的超市發、物美、家樂福等超市已經下架了三文魚,供應三文魚的北京多家日料店也遭遇顧客大量退訂的情況。類似的情況也不同程度地發生在上海等城市。

李路表示,當下壓力最大的是一線的經銷商和市場內做批發的商戶,一些規模足夠大的商家經手的三文魚數以噸計,如今這些貨物全部成為燙手山芋,並且每日都在貶值。最為尷尬的是那些已經裝機啟運的三文魚,抵達中國各口岸時可能面臨清關壓力。這些冰鮮不僅需要支付冷庫的使用費,一旦超過保質期,還會因無法銷售而令商家血本無歸。

關注三文魚漁業信息的新聞網站Salmon Business公布的數據顯示,全世界三文魚養殖戶每年都要向中國出口約10萬噸的三文魚。其中,智利、挪威、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是中國主要的三文魚進口來源國。今年1月到4月,在中國進口的所有冰鮮三文魚中,挪威佔據45%的絕對份額。據挪威海產品委員會今年年初提供的數據,今年4月中國從挪威進口的三文魚比去年同期增長97%,達3141噸。

李路認為,雖然此次風波不至於影響國內三文魚行業的長期發展,但對上下遊供應鏈而言依然損失慘重。李路給《環球時報》記者算了一筆帳:假設中國市場今年能夠進口6萬噸冰鮮三文魚,平均每個月進口5000噸,乘以每噸10萬元左右的進貨價格,停止銷售1個月的損失就已達5億元人民幣,加上冷凍三文魚以及受到連帶影響其他進口海產品,整體損失預計超過7億元人民幣,也就是上億美元。如果再考慮到受影響的日料店等餐飲企業、進口海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各種成本等,影響將更加巨大。

李路還透露,最近他熟悉的一家經營紐西蘭海產品的公司同樣受到波及,本周原計劃運往中國的兩批帝王鮭訂單也被取消。

作為挪威一家老牌三文魚加工商,Hofseth的三文魚產品年產量超過10萬噸,由於近幾年才進入中國市場,去年向中國出口三文魚產品不超過100噸。但對於中國的龐大市場,李路始終寄予厚望。「在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我期望能夠儘快恢復正常運營」,李路說,中國的三文魚消費市場遠遠沒達到飽和程度,所有海產生鮮的同行也都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由於新發地出現的疫情,進口生鮮行業預計會在短時間內受到非常大的衝擊,這是很不幸的」。李路說。

病毒來源及傳播路徑尚無定論行業不甘進口三文魚「背鍋」

除了遭受到的經營壓力,最讓李路和業內人士難以忍受的是此次新發地出現的新冠病毒被歸咎於進口三文魚。在採訪過程中,李路多次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進口三文魚攜帶有新冠病毒,更大的可能是新發地市場內發生了交叉感染。

「最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媒體報導只提及三文魚,卻忽略了發現新冠病毒的地方是『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李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是三文魚攜帶了新冠病毒,在京深海鮮市場也沒有檢測出陽性,但三文魚卻仿佛成了「罪魁禍首」,這令他和同行有種莫名「背鍋」的感受。

多位流行病學和病毒學專家近日均表示,三文魚案板上檢出新冠病毒陽性樣本不能證明三文魚本身可以感染並攜帶新冠病毒。14日,挪威海產局發布聲明稱,挪威食品安全局確認,新冠病毒不會對海產品安全構成影響,因尚無已知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受到汙染的食物或水進行傳播。根據目前掌握的新冠病毒傳播機制,不太可能因食物或水造成汙染。

李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挪威出口到中國的三文魚均接受過嚴格檢驗檢疫,但之前並未包括核酸檢測,主要檢測的是部分可能會對水體造成汙染或可傳染其他魚類的病毒,幾乎不存在人和魚類可以共同感染的病毒。在新發地出現疫情後,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地海關都已經要求到港的生鮮產品進行核酸檢測,但尚未有檢測出陽性的公開報導。

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楊鵬日前表示,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15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病毒「肯定不是北京原發地發生的,是從外地引進的」,病毒「更像歐洲的」, 可能來自歐洲國家,也可能來自美洲國家,也可能來自俄羅斯。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佔秋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過往研究表明,冠狀病毒不會感染魚類等水生生物,三文魚作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他傾向於水產品或者牛羊肉、禽肉等在國外被加工過程中被病人汙染,後經冷鏈運輸被帶入中國。

跟楊佔秋的觀點類似,一些學者認為目前還不能排除三文魚等海鮮產品被汙染成為病毒傳播媒介的可能性。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此前對媒體表示:「三文魚大概率不是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而只是被新冠病毒汙染了,目前還沒有發現過人和魚共患的傳染性疾病。」「病毒從進口的渠道進入中國,這個路徑是完全可能的。」朱毅說,低溫冷鏈條件下,病毒的存活時間明顯延長,三文魚後期還需要切割,和人的接觸的時間是最長的。在養殖、捕撈、儲運、分割、售賣這些過程當中,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飛沫、痰液、糞便、尿液接觸,就存在被病毒汙染的可能。

新發地出現的病毒很可能由海外輸入,但其是否是通過三文魚被汙染而傳播尚無定論。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根據北京市13日通報的消息,新發地市場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目前還未披露除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外的其他陽性樣本是什麼。李路也認為,應當公布其餘的陽性樣本是什麼物品或什麼生物。

相關焦點

  • 三文魚大規模下架致行業損失或達上億美元,海鮮市場如何做到高效...
    (圖片來自中新社)中新社·華輿訊 北京新發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後,在這一非常時期,三文魚被意外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幾天之內,三文魚在全國多個城市的市場、商超、餐廳全面下架,這一系列配合疫情防控的措施顯然是必要的,相關行業也無奈地承受前所未有的衝擊。
  • 三文魚不能被禁?8000億日料店靠它盈利,挪威每年血賺500億歐
    而當地時間15日,各個挪威三文魚養殖公司股價全部下跌。進口挪威三文魚價格也暴跌!在上周五,平均三文魚每公斤7.80美元(約55.27元人民幣)的價格,現在平均每公斤6.21美元(約44元人民幣)。有人測算,如果中國市場今年能夠進口6萬噸冰鮮三文魚,平均每個月進口5000噸,乘以每噸10萬元左右的進貨價格,停止銷售1個月的損失就已達5億元人民幣,也就是上億美元。該國官方17日趕忙撇清關係,稱「疫情與挪威的三文魚無關」。
  • 【埃及旅遊業每月損失或達10億美元】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埃及旅遊業每月損失或達10億美元】 【埃及旅遊業每月損失或達10億美元】 global_Insight 09-20 21:55 【埃及旅遊業每月損失或達10億美元】受疫情影響,埃及旅遊業遭遇嚴重打擊。
  • IATA:全球航空業損失將升至2520億美元
    全球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愈演愈烈,北京時間3月24日晚間,國際航協再次更新調整了對行業今年損失的預測評估。國際航協現在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以RPK,收入客公裡計算)將減少38%,客運收入損失將達到2520億美元,同比下降44%。
  • 疫情「重創」美國航空業!乘客減少67%,行業直接損失350億美元?
    據旅遊數據和分析機構Cirium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幾個月,疫情和所引發的結果已抹去全球航空載客流量21年來的成長,2020年,美國航空載客量降至1999年後從未見過的水平
  • 疫情衝擊全球海運:每周損失3.5億美元,貨船被迫漂浮隔離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以及世界各國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而採取的措施,高度依賴中國的全球航運行業正面臨著業務縮水等困境造成的嚴重危機。據美國CNN新聞報導,全球貨物貿易80%的體量都是通過海洋運輸,而在全球十大貨櫃港口中,中國佔據了7個。
  • 價值106億美元!挪威航空宣布取消97架波音飛機訂單 還要索賠停飛損失
    價值106億美元!【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總部位於奧斯陸的挪威航空已取消了訂購
  • 全球酒店品牌價值排行榜:受疫情影響共損失140億美元
    最具價值酒店品牌10強* 酒店業受疫情重創,Top 50品牌的總價值可能會損失20%,相當於140億美元* 在今年的品牌價值榜單上,美居酒店被列為成長最快的品牌,增速達到57%* 休閒旅遊業同樣遭重創,旅遊品牌總價值損失達
  • 日本體育產業將損失26億美元
    日本知名體育經濟學家宮本勝浩日前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給日本體育產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大約是26億美元。據《日本時報》報導,宮本勝浩在一份報告中說,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中46%(11.9億美元)來自日本職業比賽無法正常進行,其他的損失來自體育用品製造商和銷售商以及餐飲等行業。這份報告覆蓋了日本主要的職業比賽,包括足球J聯賽、棒球職業聯賽、籃球聯賽和相撲等,但沒有包括賽馬、摩託艇和自行車等有博彩業支撐的比賽。
  • 航空運輸不確定增加,2021年智利三文魚出口或下降15%
    周四,據報導,貿易協會航空運輸協會(IATA)代表全球機場行業發言,表示預計智利三文魚業明年可能會有相當大的航空貨運空間不足帶來的出口壓力。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估計,這一下降可能意味著智利鮭魚和鱒魚出口在2021年或減少約15.4%。
  • 挪威三文魚「十問十答」!您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關於挪威三文魚養殖產業種種不實消息的流傳,已經給行業造成了重大傷害,挪威海產局再次進行官方科普,關於挪威三文魚養殖的真相,都在這裡!我們準備了不可不知的「十問十答」,便於您對我們的三文魚和整個行業的實際情況獲得一個清晰而全面的認識。我們將回答10個您所關心的問題:一問:我們能否確信,市場上銷售的挪威三文魚是安全且健康的?是的,挪威三文魚由專門的獸醫負責照管,三文魚養殖場也處於嚴格的管控之下。挪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遵循歐盟法規,同時對魚和魚飼料進行監控。
  • 實至名歸,全球最受歡迎的魚類——挪威三文魚!
    根據挪威海產局2020開展的海產消費研究報告,當被問及人們在工作日,周末和餐廳喜歡吃哪種魚和海鮮時,除少數地區,三文魚在各個市場中均排名前三。不僅如此,在20個受訪市場中有7個表示三文魚是一日三餐的首選食材。有13個受訪國家和地區表示,三文魚是至少一種餐食類別中的第一選擇。沒有其他海鮮或魚類品種能與之匹敵,這使得三文魚成為所有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海鮮。
  • 疫情期間蒙古國旅遊業損失超過4億美元
    自然環境與旅遊部長達·薩仁格日勒在會上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今日蒙古國旅遊業損失超過4億美元。雖然造成不小損失,但是我們正在採取將危機轉化為機遇的措施。例如,在無法接待外國遊客的這段時間,我們做好準備工作,改善基礎設施,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 三文魚事件下,中國日料店營業額暴跌80%,短時間內或難翻身?
    近日,切割三文魚的案板被檢測出病毒後,各界對三文魚的關注高漲,即便被證"清白",對三文魚相關行業造成的損失已不可避免,三文魚此次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中,以三文魚作為主要菜品的日料店更是損失慘重。營業額暴跌80%,中國8000億規模日料市場難翻身?
  • 從過度捕撈到可持續發展,「三文魚強國」挪威的漁業轉型之路
    不過,就在他履新前後,專門報導全球水產新聞的暗流新聞(Undercurrent News)9月援引市場數據報導稱,挪威水產養殖的三文魚價格已連續40周下跌。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網站介紹,挪威商業水產養殖的發展開始於約1970年,如今已是世界最主要的三文魚生產和出口國之一。
  • 投資者增持股份,全球最大RAS三文魚企業市值超10億美元
    投資者增持股份,全球最大RAS三文魚企業市值超10億美元2019-12-16 09:14:00  水產養殖網Atlantic&nbspSapphire公司在挪威奧斯陸證交所的股價漲至NOK&nbsp130/股,總市值達到92.7億挪威克朗,按當時的匯率計算,公司的總市值超過10億美元。
  • 2.5萬噸三文魚「漂洋過海」,挪威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在去年,挪威海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量達到了16.8萬噸(其中三文魚就有2.5萬噸),出口總額更是達到了52億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41.4億元),這個出口額在2018年的基礎上足足增長了40%。在整個2019年,中國是挪威海產品的最大消費市場。對挪威水產業來說,中國市場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這正是挪威水產品一直執著於中國市場的原因。
  • 挪威三文魚遭曝光,香港食用三文魚又出問題,這魚還能吃嗎?
    德法公共電視臺14日的調查報告稱:為弄清楚2018年全世界養殖三文魚死亡數量達到5000萬條之多的原因,該臺記者深入三文魚故鄉--挪威進行了實地調查。要知道挪威的三文魚年均銷售額達500億歐元,都是銷售到全世界各地的,挪威三文魚在中國的銷售市場龐大,是所有三文魚中銷售最好的。很顯然挪威銷售的三文魚,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的,更為關鍵的是,三文魚基本上都是生吃的呀!相信了解到三文魚生存的真實現狀後,大家都會有一種嘔吐感的。
  • 損失7000億!這個行業遭遇最冷「寒流」!
    核心提示:中國疫情得到了控制,歐美又開始大爆發。歐美很多國家,現在出門都成了一種奢侈,更別說去購買奢侈品了!今年一季度,奢侈品市場遭遇重創,2020年損失或達7000億元,行業迎來最冷寒流! 中國疫情得到了控制,歐美又開始大爆發。
  • 海洋與你的故事,就從挪威三文魚開始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環球時報》曾赴挪威展開了一場關於富饒資源和高質量海產的探索之旅。讓我們跟隨《環球時報》新聞記者的角度,一起發現挪威的魅力吧。在挪威北部小城特羅姆瑟,大廚Junnar Jensen正在當地魚坊處理三文魚。每天,當地漁民捕撈到三文魚後,便立即將新鮮的三文魚運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