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應對疫情對湖南旅遊業的衝擊挑戰

2020-12-12 華聲在線

有效應對疫情對湖南旅遊業的衝擊挑戰

導讀

疫情漸遠,春光正好。

3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

文旅業寄託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湖南支柱產業之一。如何推進湖南文旅業全面復甦提質?《湖南日報》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鍾永德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攪動2020年全球旅遊業的最大變量,我省旅遊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也是我省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引擎,吸納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近500萬。積極有效應對疫情對我省旅遊業的衝擊,不僅關係到旅遊業復甦發展,更關係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歷史任務的完成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疫情對我省旅遊業發展帶來了四大挑戰:一是市場主體困頓。據湖南省旅遊協會日前調查顯示,我省65.08%的旅遊企業經營暫時停頓,92.70%的企業資金緊張、及時償還貸款困難,64.44%的企業預計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參照同期數據,湖南旅遊業今年上半年直接收入損失可能達4000億元;二是出行條件缺失。多國關閉國境、航班停飛、遊輪停航,全球疫情防控使得消費者旅遊出行賴於發生的條件缺失。疫情後國內旅遊出行時間也具有不確定性。教育部和多個省(市)表示可能壓縮雙休日和暑假來彌補教學時間損失,因此不能過於樂觀地期待疫情過後就會出現「旅遊井噴」;三是消費信心疲軟。人們對病毒感染的擔憂還將繼續一段時間,旅遊者也會有觀望期,遠程出遊的意願更是在相當程度上被抑制;四是公共服務不足。近年來,隨著國內旅遊快速發展,遊客「狂扎堆」、入園「排長隊」、路上「大堵車」等現象頻繁出現,也將抑制消費者的出遊意願。

有效應對疫情對湖南旅遊業的衝擊挑戰,必須直面問題、逐一破解。

精準幫扶,引導企業自救

政府施救應以保就業為主要目標,以短期內精準幫扶政策促進旅遊業生產恢復。

一是以「鏈」為要,主保核心鏈條。重點幫扶處於旅遊產業鏈核心的客源組織性企業,保障旅行社及相關OTA(在線旅遊)企業渡過難關,恢復對上下遊企業的客源、資源供給,激發產業鏈內在動力。幫扶政策要精準設計,實行屬地管理、一地一策,特別是幫扶湖南旅遊龍頭企業應一企一策、一企多策。

二是引導旅遊企業多途自救。如通過旅遊產品預售鎖定疫後消費群體;依託網際網路,以「雲帶貨」的方式銷售旅遊地季節性特色商品;考慮到我國60歲以上人口規模已達2.49億,著力開發儲備老年人旅遊產品,服務疫後第一批有閒群體。

釋放時空,創造出行條件

國際旅遊受制於全球環境,一國一省難有作為,但我國率先控制疫情後的國內旅遊大有可為。

一是開放空間。落實分區分級管理指導意見,鼓勵旅遊景區適時、適當、適度開放。同時將旅遊空間從傳統旅遊景區向自然空間、鄉村區域擴展,化疫情帶來的「危」為我省鄉村旅遊發展的「機」,助力鄉村振興。

二是釋放時間。當前我國已強力啟動以消費增長促經濟發展,應科學安排學生學習和企業生產時間,通過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和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儘量保證全社會雙休日和學生暑期時間。

激活市場,豐富湘遊產品

提振旅遊消費信心需要多維發力。

一是科普宣傳,提振出遊信心。正確傳播病毒防控知識,打消公眾的過度擔憂,鼓勵消費者科學防控、安全出行。

二是揚長避短,豐富湘遊產品。最新一項調查表明,疫情過後消費者最大的出遊意願是去熱帶濱海度假,佔到受訪者的54%。我省不具備這樣的資源條件,但與此同時願意去民宿、山地、戶外、鄉村旅遊的消費者分別佔42%、36%、19%和18%。因此,應充分發揮錦繡瀟湘的資源優勢,構建省內多主題微旅遊產品。近期應推廣「湘人湘遊」省內遊營銷活動,構建以旅遊景區、美麗鄉村、森林公園等為主體,車程在2小時左右的周末城郊微旅遊產品,重點開展鄉村休閒、森林康養、戶外運動、文化體驗等主題旅遊活動。

軟硬齊抓,完善公共服務

全域旅遊理念的核心是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而這也是提質升級我省旅遊產業亟待破解的瓶頸。

一是讓硬體更便捷。旅遊公共服務的核心在交通。目前我省改善旅遊公共服務硬體的重點在於提高森林、溼地、鄉村的末端可進入性。應加快鄉村道路改造和鄉村停車設施建設,推進鄉村旅遊露營地建設,讓旅遊者進得來、留得住;要及時向公眾推介設施基本完善、條件良好的湖南鄉村旅遊線路。拓展自然遊憩空間,加快建設羅霄山、南嶺、武陵山、苗嶺國家森林步道。謀劃國道、省道的景觀化改造,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發展軸。

二是讓軟體更智能。政府職能部門應聯合行業協會擔當起旅遊信息實時收集、發布和旅遊流引導職能,避免遊客大規模集聚。交通、文旅部門應密切協作,完善省內自駕遊信息服務。同時鼓勵旅遊企業加快構建一站式智慧服務平臺,推出「免接觸式」旅遊服務,形成集電子「導覽」「導遊」「導購」「導停」「導廁」於一體的智慧遊覽體系。

(作者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旅遊業造成了衝擊和影響,許多企業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然而,在旅遊已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背景下,旅遊業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未曾改變。如何看待當前旅遊業所面臨的巨大衝擊?如何及時化危為機、有效降低疫情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進一步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疫情持續衝擊法國旅遊業
    來源:經濟日報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與防控領域仍存在的極大不確定性影響,法國旅遊業表現持續黯淡,復甦乏力。即使已迎來傳統旺季,旅遊行業也僅依靠國內遊客勉強支撐。同時,面對疫情二次暴發的潛在威脅,各方對假期後回城潮及商務旅行等可能帶來的風險表示擔憂。
  • 攜程攜手行業積極應對疫情挑戰 旅遊業「V」形復甦
    「疫情給全球旅遊業帶來了巨大挑戰。」攜程董事會執行主席梁建章日前在談及今年一季度業績時表示:「國內旅遊市場在2月份觸底,此後一直保持穩定復甦態勢。最近幾周,由於我們及時開展產品創新活動,高星級酒店復甦程度明顯超過其他業務。我們相信,隨著疫情影響消退,旅遊業將最終恢復並達到新的高度。」
  • 【智庫思享】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產業經濟的衝擊與應對
    新冠肺炎(以下簡稱「新冠」)疫情成為2020年衝擊世界經濟的頭號殺手,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世界經濟收縮加劇,國際貿易受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特別是在海外新冠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面對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於微觀風險的現狀,需嚴控疫情反覆引發經濟風險。
  • 三股衝擊需應對——全球抗疫大考之拉美篇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記者黨琦)拉美國家較晚受新冠疫情影響,有更多的經驗教訓可資借鑑,但仍需謹慎應對。
  • 長遠兼顧 疫情下旅遊業的分析、思考與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旅遊業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強烈衝擊。作為以人的移動和一定程度的聚集為特徵的旅遊業,則面臨近代旅遊業誕生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衝擊。就我國而言,旅遊業也面臨巨大挑戰。綜合考慮此次疫情的複雜性、世界性以及我國旅遊業的規模、體量、在GDP、就業和居民消費中的佔比和國際化程度等因素,可以認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遭受影響範圍最廣、影響程度最深的一次衝擊。
  • 疫情期間,對旅遊業的衝擊
    2020年疫情爆發,對於各行各業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對於旅遊業來說,衝擊更是尤為重大。下面就來和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都有哪些打擊吧。1、旅遊團解散。這次疫情,曾經的團體聚集性旅遊模式直接衰落,首先是武漢封城,接著是各省隔離,再到後來小區隔離,道路封鎖,所有遊客開始退房退票,旅遊團全部取消,國內景區停業,國外航班停飛,出入境旅遊幾乎全部叫停。旅遊業的打擊相當之大。
  • 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及發展建議
    ,對蓬勃發展的旅遊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本文作者從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現有旅遊企業應對舉措的借鑑反思、現有政策支持措施、進一步發展建議等方面入手,表達了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及若干發展建議。疫情發生以來,旅遊業損失巨大,但如果疫情控制得好,後續損失是可以彌補的。從行業類型上看,疫情對旅行社和住宿領域衝擊會更大,景區存在冗餘存量拓展的可能性,後續經營更容易補回來。從企業規模上看,疫情對中小企業衝擊會更大。但大企業若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技術能力和人員的現代化適應能力,優勢也可能轉為劣勢。
  • 非洲積極應對疫情挑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正呈持續蔓延態勢。面對挑戰,非洲國家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正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積極應對,加大疫情防控和核酸檢測力度,同時努力保持經濟社會秩序穩定。根據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4月23日17時,非洲地區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6萬例,死亡病例超過1200例。
  • 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旅遊業受疫情嚴重衝擊
    作為當地經濟支柱的旅遊業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這一天加拿大與美國開始對兩國邊界實施有限度「封關」,禁止旅遊和休閒目的的「非必要跨境旅行」。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來源:中新網】  當地時間3月21日,加拿大、美國交界處的著名景點尼亞加拉大瀑布群加拿大一側,觀景點遊客寥寥。作為當地經濟支柱的旅遊業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
  • 迎接旅遊業新的轉型和挑戰
    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對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旅遊業做了專業深入的分析,為處於危機中的業界提供了思路、傳遞了信心。  戴斌說,隨著疫苗研發推進、公共衛生措施的正確應用,疫情在得到緩解的同時,早期的恐慌、焦慮和不知所措開始為理性、從容和積極應對所替代,旅遊消費信心開始穩步恢復。目前已有超過一半的國家和地區謹慎地放鬆了旅遊限制。相關數據顯示,有20個國家國內酒店的周訂單量超過了2019年。
  • 盛松成:10條建議應對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
    自2020年1月下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房地產業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本次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有多大?房地產業如何積極應對疫情才能在行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發揮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穩定經濟發展的作用?
  • 東非地區旅遊業受疫情衝擊嚴重
    原標題:東非地區旅遊業受疫情衝擊嚴重 來源: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坦主流媒體《每日新聞》4月9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快速影響東非旅遊業,預計今年東共體成員旅遊業收入將減少54億美元。東非商業理事會執行主席Mathuki表示,受疫情影響,赴東非和非洲地區的遊獵旅行人數將會下降,航空公司收入將銳減,很多酒店將停業並導致失業。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截至3月11日,自疫情爆發以下,非洲航空業營業損失已達44億美元。另據國際旅遊組織預測,今年國際旅客人數將下降20%至30%,由此將給國際旅遊業造成3000億至4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損失。
  • 應對疫情衝擊,拉丁美洲大城市結盟促進區域旅遊業
    華輿訊 據阿根廷新大陸周刊報導,布宜諾斯艾利斯,波哥大,墨西哥城,利馬,麥德林(哥倫比亞),基多,裡約熱內盧,智利聖地牙哥和聖保羅,結盟發起的拉丁美洲城市旅遊目的地網絡,以促進重啟旅遊業和吸引國際遊客,在冠狀病毒疫情下恢復區域旅遊經濟。
  • 中國旅遊業積極應對疫情
    「為了維護消費者利益,疫情暴發後,企業啟動2億元危機應急保障金,並迅速出臺了覆蓋酒店、機票、火車票、門票及度假等全平臺產品的退改保障措施。」他說。遊客在手機上通過「雲旅遊」「逛」沙漠。受訪者供圖訂單「退改潮」背後是疫情對中國乃至世界旅遊業的影響。
  • 杜拜旅遊業重新開放 機遇與挑戰並存
    來源:央視原標題:杜拜旅遊業重新開放 機遇與挑戰並存 旅遊業一直是杜拜引以為傲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當地疫情形勢有所好轉,杜拜的旅遊業也於當地時間7月7日正式對海外旅客開放。但是,從重新開放到全面復甦,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口碑聲譽良好 抗疫措施有效在杜拜政府宣布於7月7日重新對外國旅客開放後,杜拜旅遊和商業推廣局表示,杜拜擁有良好的社會治安、完備的基礎設施、優越的旅遊環境,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在國際上贏得了好感和口碑。
  • 王峻:積極有效應對疫情影響 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
    在「後疫情時代的『文旅+』新業態」分論壇,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峻發表《積極有效應對疫情影響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旅遊高質量發展課題。  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旅遊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 中國在疫情期間有效恢復旅遊業的政策值得烏茲別克斯坦借鑑
    會議邀請中國著名文旅專家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旅遊委員會、國家文化部等機構進行網絡研討會,全新角度解讀新冠疫情給中烏文旅產業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鄒統釺教授發表主旨演講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院長、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大學校長特別顧問鄒統釺教授應邀出席,並發表「中國旅遊新冠疫情後的復甦戰略(Strategies for China’s tourism recovery from COVID-19)」主旨演講。
  • 中國在疫情期間有效恢復旅遊業的政策值得烏茲別克斯坦借鑑
    會議邀請中國著名文旅專家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旅遊委員會、國家文化部等機構進行網絡研討會,全新角度解讀新冠疫情給中烏文旅產業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鄒統釺教授發表主旨演講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助理、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院長、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大學校長特別顧問鄒統釺教授應邀出席,並發表「中國旅遊新冠疫情後的復甦戰略(Strategies for China’s tourism recovery from COVID-19)」主旨演講。
  • 積極有效應對疫情挑戰 加快發展惠州「三新」經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特別對服務業造成較大衝擊。疫情中,「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簡稱)展現出發展活力和成長潛力,有望成為我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