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難尋上市好聲音:燦星文化營收利潤雙降 法律訴訟纏身恐被拒門外

2020-12-20 和訊科技


  一紙招股書,卸下了燦星文化的所有「胭脂」。

  儘管曾經憑藉《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等綜藝被外界認知,但營收結構單一以及業績連年下滑等問題,勢必讓燦星文化衝刺IPO的路多一分荊棘。

  公開資料顯示,燦星文化此次擬發行數量不超過426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10%,共募集資金15億元,全部用於補充綜藝節目製作營運資金項目。

  對於燦星文化此次衝刺創業板,外界質疑聲音不斷,無論是直指財務數據不及格還是公司駛入下坡路,這背後都代表著燦星文化早已經錯過了「高光時刻」,畢竟數據不會說謊。

  燦星文化走下「神壇」

  資本市場始終是燦星文化董事長田明的一大期待。2012年,《中國好聲音》在國內爆紅,據媒體報導,《中國好聲音》前兩季廣告費收入共計14億,身為製片方的燦星文化也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巔峰」。

  兩年後,田明試圖將燦星文化送入資本市場,同母公司星空傳媒赴港上市。不過,受制於星空集團股權架構調整,燦星文化的上市計劃踩了「急剎車」。

  2017年底,燦星文化開始了Pre-IPO輪融資,在此次融資後,其估值超過200億。2018年初,燦星文化開始衝刺A股,但直到年底燦星文化才正式遞交招股書,這一年,燦星文化已經不復往昔,田明依舊沒有等到上市的好聲音。

  燦星文化最新招股書顯示,2018年,燦星文化營收為16.53億元,同比下降19.71%。關於營收下滑,燦星文化解釋稱,2018 年,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節目調整,聚焦頭部綜藝,拓展網綜市場,精簡節目導致節目播出數量較往年下降,規模受到一定影響。

  直到今年5月,燦星文化再次更新招股書,開始了新一輪的衝刺。只不過,這一次燦星文化能否如願,目前還不得而知。

  營收利潤雙降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燦星文化營收分別為20.58億元、16.53億元以及17.33億元,同比增長為-23.93%、-19.71%、4.87%。雖2019年有所上漲,但對比此前數據來看,仍微不足道。

  同期,燦星文化扣非淨利潤分別為3.90億元、4.10億元以及3.00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1.14%、5.18%以及-26.84%,而淨利潤的下滑,無疑讓燦星文化進入了比較尷尬的境地。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2017——2019年,燦星文化的應收帳款分別為8.10億元、9.91億元、11.99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9.33%、59.98%、69.18%,上升明顯。營收下降的同時,應收帳款波浪式遞增對燦星文化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燦星文化在招股書中稱,公司應收帳款主要為應收電視臺的節目分成款及視頻網站的節目授權費以及節目款。報告期末應收帳款餘額持續增長,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有所提高,但帳齡主要集中在 1 年以內。

  缺少新的增長點

  據了解,燦星文化除了《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系列,還製作了《蒙面唱將猜猜猜》、《這!就是街舞》、《新舞林大會》等音樂、舞蹈類綜藝節目,報告期內,燦星文化共製作完成了二十餘部綜藝節目。


  不過,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節目仍為公司營收主要支柱,佔比分別為32.33%、32.96%、 26.67%。毛利分別為2.20億元、2.64億元以及1.72億元,佔比分別為28.99%、35.27%以及26.99%。

  對此,燦星文化招股書中表示,根據上述收入佔比,《中國新歌聲》、《中國好聲音》系列節目對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的貢獻較大。雖然公司還有《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達人秀》等優秀的系列節目,並陸續開發了《這!就是街舞》、《即刻電音》、《這!就是原創》、《一起樂隊吧》等新的大體量綜藝節目,但《中國新歌聲》、《中國好聲音》系列節目在目前公司收入中的佔比仍較高,如果未來監管政策、市場環境等外部環境出現變化導致該系列節目無法正常製作和播出,而公司又沒有製作出可以替代其收入水平的新節目,可能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下降。

  一般來說,綜藝節目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周期的長短取決於節目自身聲量。從營收來看,下滑的背後或許側面反映出《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系列節目的熱度降溫。

  資金、人才、平臺三大「致命要素」

  燦星文化招股書中提到,資金實力是決定文化傳媒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部分國內視頻製作機構已經實現了上市融資,與之相比,發行人資金實力不強,儘管燦星文化憑藉豐富的運營經驗和製作能力在行業中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地位,但有限的資金實力仍使燦星文化在競爭中處於相對不利地位。

  據統計,2017——2019年,燦星文化公司的資產總額分別為36.96億元、38.94億元、44.87億元,公司淨資產分別為23.32億元、31.42億元及37.14億元。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經營業績波動較大。

  除了資本儲備不足外,2017——2019年,燦星文化的員工人數分別為611人、550人、490人,其中公司主動裁減的人數分別為19人、19人、28人,員工離職率分別為26.65%、26.96%、25.30%。目前,員工人數的下滑是業務的萎靡還是另謀高就還有待觀察,但對比之下,兩年員工出走六分之一,值得燦星文化思考。

  除此之外,燦星文化為節目製片方,缺少捆綁視頻平臺,儘管阿里、騰訊都曾經在資本市場上與燦星文化有過接觸,但最終無論是優酷還是騰訊視頻,都與之沒有更多的合作交集。

  燦星文化認為,公司每一檔節目都需要與播放平臺進行談判,在戰略部署、檔期安排、宣發協同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妥協,節目運營的效率難以做到極致。特別是對於一些新的原創節目,由於缺乏前期基礎,公司較難說服播放平臺拿出優質的時段或位置進行嘗試,導致很多優質的原創節目難以面世或者渠道不理想,進而影響到公司的創新熱情和創新能力。

  法律訴訟的重重關卡

  2019 年 12 月 11 日,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向夢響強音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夢響強音 2019 年 10 月 7 日在 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辦的「2019 中國好聲音巔峰之夜」演出變更演出節目未重新報批的行為作出罰款人民幣五萬元的行政處罰。

  燦星文化在招股書中稱,上述演出違規行為違法行為輕微、罰款數額較小,相關處罰依據未認定該行為屬於情節嚴重,不構成重大違法行為。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除上述行政處罰外,報告期內發行人生產經營合法合規,不存在其他行政處罰。

  事實上,行政處罰會對燦星文化IPO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除此之外,法律訴訟也是燦星文化未來發展的重要一擊。


  天眼查數據顯示,燦星文化涉及的法律訴訟共計21393條,其中侵害作品放映權糾紛12568條,著作權糾紛6121條。

  對於燦星文化來說,IPO之前,無論是財務數據還是商業模式,各種問題均浮出水面,在這樣的情況下,燦星文化的故事如何續寫,田明又如何創業板圓夢,和訊科技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王榮智 )

相關焦點

  • 燦星文化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靠「好聲音」5年賺40億
    《財經天下》周刊根據燦星文化披露的兩份招股書統計發現,2015年至2019年,「好聲音」累計為燦星文化貢獻了38.25億元的營收,其中又以2015年最多,實現節目收入11.43億元,佔當年總營收的比重高達46.43%。
  • 憑藉《好聲音》五年賺38億 燦星文化卻難「C位出道」
    不過綜藝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好聲音》系列之後燦星文化再無爆款,臺綜(電視臺播放綜藝節目)收視、廣告收入雙雙下滑,以《這!就是街舞》入局網綜,喜提流量卻沒有收穫與之匹敵的利潤,《好聲音》IP式微後燦星文化盈利也隨之下降……一個IP吃八年,然後呢?
  • 浙富控股:轉讓夢想強音入股燦星文化 「好聲音」曲線上市或調整
    為較快實現公司投資收益,浙富控股在轉讓夢響強音部分股權的同時,與燦星文化籤署了投資入股的框架意向協議,公司擬在盡職調查完成後,投資認購燦星文化增資完成後的6%-10%股權。這一系列調整或將讓之前流傳的「好聲音借夢響強音曲線上市」的說法生變。
  • 燦星文化核心業務營收腰斬,應收激增壞帳風險攀升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黃祐芊在節目同質化問題日趨嚴峻,業績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曾一手打造《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的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能否披荊斬棘成為綜藝第一股?7月2日,燦星文化IPO申請獲受理。
  • A股|《好聲音》步入中年,致燦星文化終將失去的青春
    2015年,時任燦星文化傳播公司製作總裁金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這句話不僅概括了當年《中國好聲音》大獲成功的部分原因,也一語成讖,變成了對燦星文化發展之路的預測。2012年7月13日,《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開播,收視率一路上揚,在2015年一度突破6%,該年就為製作方燦星文化帶來11.44億元的收入,佔燦星文化全年營收的46.43%。
  • 燦星文化:不同版本利潤差距大 巨額商譽成暗礁
    在因更新財務資料主動中止IPO不到兩個月後,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日前披露了最新的招股書(申報稿),公司一路下滑的業績何時才能迎來反轉?   憑藉著數年前一炮走紅的現象級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背後的運營公司燦星文化也聲名鵲起。但從2018年年初遞交IPO輔導資料開始,近三年時間公司上市之路仍然遙遙無期。
  • 《好聲音》創收腰斬 燦星二度闖關IPO
    4位導師、4張旋轉椅,一個有關夢想的提問,組成了不少觀眾對《中國好聲音》的經典回憶。其背後製作方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燦星」)的IPO之路也備受資本市場矚目。7月10日,燦星副總裁陳滌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中國好聲音》第九季將於今年8月播出,導師陣容目前尚未公布。
  • 鄭重看股:燦星文化再闖A股還有兩個攔路虎
    之所以提到《中國好聲音》,是因為這個節目的製作運營公司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11月初又更新了招股書,繼續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差不多兩個月前(9月15日),燦星文化主動申請中止上市審核程序,緣由是「因發行人燦星文化及保薦人更新財務資料」。公開資料顯示,燦星文化2018年初開始著手在A股IPO,2018年年底遞交招股書。
  • 燦星文化IPO:《中國好聲音》輝煌不再,版權糾紛又惹隱憂
    2020年11月,時隔兩年時間,曾製作出知名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的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第二次向深交所創業板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燦星文化是一家主營綜藝節目製作和產業鏈開發運營的文化娛樂公司,其代表產品有《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達人秀》、《這!
  • 燦星文化欲唱響「A股好聲音」 創業板會否為其「轉身」?
    5月8日,證監會官網顯示,繼2018年12月底首次披露招股書之後,燦星文化再次更新了其IPO資料,將目光鎖定在創業板,擬募資15億元,全部投向補充綜藝節目製作營運資金項目。  作為國內綜藝製作的頭部公司,燦星文化被稱為「《中國好聲音》之母」。
  • 210億,創業6年,為什麼燦星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節目製作公司
    過去幾年,有關這家公司最直觀的變化是燦星在發展道路上的一波三折。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綜藝製作公司,自2011年迎來田明、金磊等製作團隊,燦星製作推出過《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中國好歌曲》等音樂綜藝類節目,並在國內推廣了制播分離、海外模式本土化。
  • 燦星文化上市在即 引機構競相分食
    本報記者 吳俊捷 廣州報導開創國內「制播分離」先河的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上市的鐘聲還未敲起,公司的股權及董事會成員卻再生變數。據工商註冊信息顯示,燦星文化發生於2018年的股權變動達到5宗。同時,公司實際控股人田明接替被稱為「中國默多克」的黎瑞剛出任董事長,金磊等核心製作人也入選董事會。
  • 燦星衝刺節目製作第一股:失去《中國好聲音》,還有210億估值?
    很快,源自荷蘭、而後風靡全球的音樂選秀節目《The Voice of ...》引起了田明的關注,並提出與浙江衛視聯合製作《中國好聲音》。 按照以往慣例,二者之間最常用的合作模式,便是一家製作、一家購買的「制播分離」方式。
  • 《好聲音》製作方燦星文化欲IPO:15億募資投向何處?
    無論你是不是熱愛綜藝的達人,你應該都看過或聽過《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蒙面唱將猜猜猜》、《這!就是街舞》等綜藝節目。這些節目雖然在不同的衛視播出,但他們背後都有著同樣的一家公司: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
  • 數據好看但影響力不再,燦星的《中國好聲音》到頭了嗎?
    這家公司製作的文化綜藝節目超過20檔,內容涵蓋音樂、舞蹈、綜合才藝、訪談等多種類型。其中不乏《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出彩中國人》《中國好歌曲》《了不起的挑戰》《蒙面唱將猜猜猜》等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節目。可以說燦星憑藉一己之力佔據了中國綜藝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在資本市場,燦星卻並沒有他們製作的節目那麼光鮮,反而黯然神傷。
  • 唐德影視、燦星、浙江廣電等和解 《中國好聲音》或回歸
    6月25日,唐德影視(300426)與浙江衛視中國藍微信公號發布消息稱,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北京唐德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世紀麗亮(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藍巨星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和解協議書》,各方「中國好聲音」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糾紛達成和解,各方承諾在協議籤署後及時遞交撤銷法律程序的申請。
  • 留不住冠軍、《好聲音》老化嚴重 燦星拿什麼衝刺上市?
    不得不說,這和2019《好聲音》冠軍邢晗銘的待遇千差萬別。而細究發現,單依純並未如此前《好聲音》的冠軍們一樣,籤署燦星的子公司夢響強音,而是選擇了百沐娛樂。  而當年風光一時的燦星,如今卻落得連自家冠軍都留不住的下場。  11月初,燦星更新了招股書,繼續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或許從招股書中,可以發現燦星日薄西山的秘密。
  • 燦星文化上市前頻繁騰挪資本 一年內公司新增10位股東
    在2017年底就宣布要申報IPO的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燦星文化」),眼下終於披露招股書,正式推進上市日程。  業界普遍認為,在推出了《中國好聲音》這一現象級綜藝後,燦星已隱約坐上了國內綜藝節目製作商的頭把交椅。
  • 燦星文化上市前資本騰挪頻繁 近一年公司新增10位股東
    來源:證券日報在2017年底就宣布要申報IPO的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燦星文化」),眼下終於披露招股書,正式推進上市日程。 業界普遍認為,在推出了《中國好聲音》這一現象級綜藝後,燦星已隱約坐上了國內綜藝節目製作商的頭把交椅。
  • 凱悅酒店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降
    凱悅酒店集團11月3日晚間發布了三季度財報,三季度凱悅酒店集團實現營收10.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6%,利潤2500萬美元,合每股收益18美分,而去年這兩個數據分別是3200萬美元和21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