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世界的美食何其之多,然而如果說有一樣食物,能讓人天天食用而不生厭,那一定不是擁有無數讚譽的法國鵝肝,也不會是天價美食藍鰭金槍魚,而是這看似毫不起眼,實則每一粒都凝聚著晶瑩汗水的米飯。可是,雖然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食用米飯,但是作為高級吃貨的你,真的了解大米嗎?最頂級的大米,不是在日本,也不是在美國,或者是世界上其他國家,而正是在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世界上最好吃的米,疏漏之處,還望各位大神不吝賜教。
御田胭脂米
胭脂米全稱為「御田胭脂米」,是一種極為珍貴的作物,原產於河北省豐南王蘭莊,曾為清廷"貢米",因其培育難度大、產量小,幾乎近於滅絕。這一僅有100畝的稀有品種上市價每公斤4000元,這是世界上頂級大米的終結者。遠遠超過日本的各種昂貴大米。《紅樓夢》中也曾提及這種十分稀罕的稻米,專供賈母食用,金貴無比。胭脂米呈暗紅色,清香撲鼻,煮熟後色澤紅潤,細膩油亮,口感彈軟滑嫩,餘味無窮。據說經常食用,還有補氣養血、平調五臟之功效。
紅樓夢中專供賈母食用的御田胭脂米。一粒米,古今孝心綿延長。 《紅樓夢》有兩回提到十分罕見的胭脂米:第53回,莊主烏進孝進貢的紅帖上,有「御田胭脂米二石」一條;第75回,賈母問有稀飯吃些罷,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賈母接過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送給鳳姐吃些去……細讀《紅樓夢》第53回,可以品出胭脂米的另一種味道。 書中寫道,賈府的莊頭烏盡孝到賈府交租子,每年專供賈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古代常用容量單位,一石相當於100升,即59.2公斤。 「專貢」、「59.2公斤」,寥寥幾筆足見當年胭脂米產量稀少,還有賈府晚輩通透的孝心。御田胭脂米中的硒、鋅、鐵等礦物質遠超全世界的任何產地的大米。稱為全世界最頂級的自然穀物食材!就是胭脂米!
遮放貢米
「下關風,龍陵雨,芒市穀子,遮放米」,這是雲南的一句民謠,說的是滇西四大風物。遮放米可謂是雲南最出名的米,因為清香怡人、口感軟糯,一度被奉作皇家「貢米」,有「雲南第一米」之稱。最頂尖的遮放米只能在一個叫允午的村寨種植,離開這裡,味道就會有所差異。遮放貢米具有一種原始的芳香,咀嚼間滿口芬芳如穀神在舞,故又被稱為「會跳舞的米」。由於產量有限,過去這種稻種在一段時間裡曾經銷聲匿跡。
如今,雖然人們開始加大對遮放米的種植力度,但產量仍舊十分有限。物以稀為貴,遮放米在市面上價值不菲,頂級貢米毫秕、毫目細更是備受矚目。1公斤裝的極品毫秕,售價高達999元,次之的毫目細,每公斤也賣到499元。
泰國香米
說到最好吃的大米,第一時間讓人想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國香米了。泰國香米也叫茉莉香米,是秈米的一種,因為這種米在煮飯時有一種獨特的香味而得名。從外觀上看,泰國香米屬於細長型,整米粒的平均長度不小於7毫米。由於水土氣候等原因,泰國香米僅在原產地才能表現出最好的品質。泰國本土涼爽的氣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漿期間土壤中漸漸降低的溼度,對香味的產生及積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好的泰國香米主要出產於泰國東北部。
正宗的泰國香米是從199個稻穗品種中選育而來,於1959年正式定名為泰國茉莉香米(KDML105)。泰國對於香米有著嚴格的規定,標有這一稱號的大米純度必須達到92%,即由「茉莉花米」或「香米15」兩種大米與其他低級大米混合後,前者所佔比重不少於92%。
之所以叫做香米,是因為這種米聞起來有一種花香的味道,蒸出來的米飯也十分清香。泰國人在做米飯時,偶爾也會用班蘭葉裹著飯來蒸,這樣可以使得味道更佳 !不過,由於產量有限,目前市面上的泰國香米存在魚目混珠的現象。許多商摻入家在分裝過程中摻入其他大米,更惡劣的甚至直接將食用香精噴灑到普通白米上,使白米散發出濃鬱的香味,冒充香米。
印度香米
說起香米可能人們最多想到的是泰國香米,但實際上印度香米遠比泰國香米更加昂貴,品質更佳。印度香米也叫巴斯馬蒂香米,栽培歷史悠久, 主要產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處,是這兩個國家的主要出口農作物,約有40萬農民靠種植香米為生。
印度香米的主要特徵是米粒細長,外觀透明,帶有一股濃鬱的堅果般香氣;黏性低,口感蓬鬆,易於消化。在中東巴斯馬蒂香米比普通的米大概貴3-5倍,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大米。 印度香米的香味非常濃鬱,所以常會搭配孜然、咖喱等口味比較重的菜餚來食用,否則會搶了主菜的風頭。另外印度香米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米粒非常長,而且在煮熟的過程中會繼續膨脹,變得更長,煮好後像小蟲子似的,還會拐彎。由於印度香米的黏性比較差,所以很適合做炒飯,很容易達到粒粒分明的程度。
美國野米
其實,野米並不是米,而是一種水草的種子。野米主要生長在加拿大與美國交界處的蘇比利爾湖區域內。原生態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毫無汙染的純淨湖水,冬季覆蓋的厚雪,冰川形成的地質結構,這些都保證了冰湖米奇特的外形、口感,以及抗癌、抗衰老的效力。早在數百年前,當地的印第安人就把這種帶有堅果獨特味道的水生植物,作為主要的營養食品之一。
野米外殼不用打磨,色澤黑亮,形似木梭,其膳食纖維比大米高得多,是難得的保健食物,可稱之為「米」中之王。它還含有一種獨特的天然防氧化劑,具有排毒、滋潤皮膚的功效。蘇比利爾的野米是享有被美國農業部譽為「北方之星」的綠色食品。
野米不管是煮粥、燉湯均可,一般未煮熟時呈黑色,煮好後會變成深咖啡色,外殼爆開且露出「白肉」,帶有特殊的木質芳香。在烹調時,野米往往需要與帶底味的湯汁一起燒制。野米蒸開花後才能更好地吸入湯汁的滋味。酒店常常用野米與海參、鮑魚等一起燉製,是極為滋補的營養佳品。
尼泊爾巖米
巖米又稱石草,是一種稀有的野生米,主要生長在中國-尼泊爾交界的洛子峰上,常年受雨露滋潤,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呈黃綠色,清香味濃鬱,米香味略淡。因為生長位置特殊,產量極其稀少,故不被世人所知。
巖米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被稱為米中的「黃金」,煮熟的巖米煙韌、柔軟,色澤黃綠,氣味清香,別有風情。多用來配搭鮑魚、遼參等名貴食材,清香巖米吸收了高湯中的甜味,卻並沒有完全蓋過那本身與生俱來的雨露清香,反而被湯汁中海鮮和肉汁的鮮美帶動出來。巖米表層的膠質與細膩軟滑的感覺,讓人十分驚豔。
金芽米
大米被稱為成為「日本的國寶」,不管是最北邊的北海道,還是最南邊的琉球群島,日本人都以米飯為主食。雖然近代以來,受歐美飲食文化不小影響,但米飯的主食地位依然穩固,甚至也堅強地存在著信仰的成分。比如帶有西方料理元素的炸豬排、可樂餅、漢堡肉的旁邊都很自然地配有一碗米飯,有時拉麵和煎餃套餐中也會配米飯。更有甚者,在西餐廳裡,會看到有人在最後還要一盤米飯吃。
日本人還將大米作為品牌邁向了全世界,截止目前吉尼斯紀錄最昂貴的大米就來自日本的一種叫做「金芽米」的大米,售價高達每公斤109美元(727人民幣),一頓飯只吃白米也要吃掉上百塊了。此前,日本天價大米也曾在中國引發熱議。事實上,日本大米能賣出這樣的高價,一方面的確因為口感不錯,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人靠著一個「專」字,把營銷做的太好了!在日本,任何職業都講究一個「專」,大米也一樣。在大米行業裡,也有專門的考試,評級五顆星為最頂級。
在日本,大米的市場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幾乎被「越光米」壟斷了,日本全島1/3的農田種植「越光米」。在日本,高端大米的消費習慣則已經形成了半個多世紀,其中「越光米」幾乎壟斷了整個高端大米消費市場,後來有一個米打破了它的壟斷地位,它就是「金芽米」。
相比之下,金芽米只算是初生牛犢,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發揮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成為了在日本甚至國際知名的大米品牌:布魯塞爾國際口味與質量協會的120多名極富聲望的首席廚師、品酒大師級專家長時間裡授予它「頂級美味獎章」。
金芽米是日本東洋水稻有限公司於2004年推出的一款大米品牌。其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該米可以從外觀上看到中心金色胚芽的一部分。當米煮熟之後,米外部晶瑩剔透的澱粉層包裹著金黃的胚芽,顏色奇特,讓人驚奇。
傳統的稻米加工法,在去除稻殼的時候,也把胚芽和粉層削掉了,失去了營養物質。東洋水稻有限公司採用了獨特的「均壓精米法」和「BG無洗米加工法」,金芽的形成就是在精米加工時,通過特殊工藝殘留了0.01的亞糊粉層,並且在胚芽部分殘留了一部分。
如何恰到好處地控制每粒米都達到這種加工水準,需要通過與眾不同的加工工藝才能做到。如果殘留太多,則大米口感不佳,如果磨掉太多,就失去了營養價值,成為普通加工大米了。而金芽米推出的「無洗米加工法」在白米加工時去除表面殘留的米糠雜屑部分,但保留了表層全部的營養,煮米飯時只需將免淘米放入水中浸泡片刻,即可開始烹煮。
2016年 7月 27日,日本綜合米商東洋 Rice 推出的「世界最高米」,被吉尼斯冠以「全球最貴大米」之稱。這款精米的價格是普通米的 30倍: 每公斤 11304日元(約合人民幣 740元)。對於追求健康的日本消費者而言,傳統大米的痛點是什麼?糙米營養價值高但是不好看不好吃,精米好看好吃但是營養價值不高,而「金芽米」正好兩全其美!
日本越光大米
世界上雖然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卻沒有第二個國家像日本人那樣對它如此鍾情到骨子裡。日本人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米。有許多日本人認為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都能夠吃到大米。不過日本人對大米的愛,只給了自己本土產的大米。其他國家產的無論多出名的米,日本人都不屑一顧,也真是夠傲嬌的了。
日本最好吃的大米,毫無疑義是新澙縣魚沼產越光大米。越光米從1989年開始,每年都被評為特A級大米,簡直是霸主般的存在,這麼多年來從無第二種米能夠動搖它的地位。越光米之所以如此牛逼,除了當地特殊的土壤、氣候條件以外,農民伯伯的精心培育、種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新澙縣當地一位名叫阿部助次作的農民,他生產的大米被認為是最好的。 原因是不僅在種植時加倍精心,而且銷售時都是等客戶下單後才開始脫殼加工,以保證到客人手裡的是最新鮮的大米。
越光米最近在中國聲名大噪,是因為中國臺灣《自由時報》發布了一則報導,稱「有國人不惜花近1500元人民幣來購買5公斤日本大米」。事實上日本大米雖貴,但也並未達到150元/斤的天價。 一般日本高端便利店出售的特A級越光大米4斤裝價格約為200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32元/斤。而最貴的是新澙南魚沼出產的「極上有機米」,5公斤的日元售價(含稅)是13600日元,合人民幣670元左右。
北海道產七星大米
北海道的水稻種植始於明治初期。當時,由於北海道氣候寒冷,並不適合種植水稻。雖然經過研究改良出了耐寒水稻,但種植出的大米味道卻差強人意,甚至被揶揄為是連鳥也不食的「鳥不理米」。但是日本人對吃的東西有一種超乎想像的執著,經過10多年的研究,終於研製出了口味極佳的大米。
七星米是在近幾年在日本備受歡迎的大米,過去3年連續進入特A級大米。相比越光大米產量少,價格貴,七星米相對更能滿足購買者的需求。七星米比越光米黏度稍弱,更清爽,放涼以後也美味可口,特別適合做飯糰或便當。
熊本縣產森林小熊
熊本縣這款米也在過去3年連續進入特A級大米,逐漸受到眾多消費者的歡迎。熊本縣是日本數一數二的農業縣,種植業相當繁盛,又因世界少見大型且完整破火山口的阿蘇山被世人廣知。這裡出產的大米比越光稍小,米粒具有光澤感,柔糯可口,食味上佳。
秋田小町米
日本秋田縣代表米。秋田縣內水田廣布,日照充足,山頂上終年堆滿積雪,流淌下來的雪水可灌溉稻田,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使得秋田小町米穀粒結實、養分充足,以其甜度和口感揚名,也是秋田縣的鄉土料理名物米棒的重要原料。秋田小町是越光的子品種,最初是以比越光米早熟且具有相同品質為目標,與越光米相比也毫不遜色,口感較黏,適合製作壽司、飯糰等日式食品。
小站貢米
小站稻是天津特產,原產於天津南郊小站地區,始於宋遼時期,成名於清朝末年,曾作為宮廷御膳米。天津地區種植水稻歷史悠久,其地理位置、氣候、土壤和灌溉水源等生態條件,適宜生產優質稻米。「小站貢米」的美味與這優越的自然環境有極大的關聯。小站貢米橢圓微長、晶瑩甜糯、清香爽口,素有「銀坊香稻傳千裡,水源三百是珠璣」之美譽。
響水貢米
俗話說,黑土地「一兩土,二兩油」,極為肥沃。世界上僅存三塊黑土地,響水貢米所在的松江流域便是其中之一。更為奇特的是,響水貢米所在的黑土地下方是一塊一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巖石板地,因此響水貢米也被稱為「長在石板上的大米」。 肥沃的土壤、源自北緯44度的奇特氣候、來自鏡泊湖的純淨水源,這種種大自然得天獨厚的恩寵為水稻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響水貢米成為米中精品也就毫不稀奇了。
響水貢米是中國正史中最早載入史冊的貢米,歷經唐、宋、元、明、清,世代相傳種植,傳承至今。其米粒青如玉、晶瑩剔透、質重如砂,煮粥漿汁如乳(膠原蛋白含量高),蒸飯油亮溢香(維生素E含量高)。飯味清香適口,營養價值極為豐富。
茅貢米
出產於貴州的湄潭茅壩米在明嘉慶年間作為貢品進奉朝廷而美名遠揚,故稱為「茅貢米」。竺可楨先生在湄潭期間品嘗到此米,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之為「黔中之寶」。茅貢米色澤光亮,晶瑩飽滿,具有天然的米香味,煮熟後油亮粘糯,入口蓬鬆有彈性,在各項評比中屢獲殊榮,確實是難得的佳品。
五常大米
被稱為是可以空口不就菜吃下兩大碗的米飯!因產於黑龍江省五常市而得名。自五常於清乾隆年間開始有栽培水稻的歷史記載以來,不到200年的時間裡,五常大米名聲鵲起,譽滿天下,一直是皇室獨享的御貢米。「五常米,帝王糧」的民諺在白山黑水間廣為傳唱。 那米飯是柔軟蓬鬆的,帶著一種微微的甜,誘人的香氣像是會勾人一樣,讓人恨不得把臉都埋進飯裡。。。
盤錦大米
東北另一個膾炙人口的名品米種。盤錦市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地處遼河入海口,土壤中含有硫酸鹽和氯化物,是典型的鹽鹼池。此地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非常有利於水稻的生長。盤錦大米的另一獨特之處,在於當地人開創了稻田養蟹的生態循環水稻種植方法,在同一塊稻田裡既種稻、又養蟹,形成了「水稻護蟹、蟹吃蟲餌、蟹糞肥田」的天然食物鏈。由於蟹對農藥非常敏感,所以稻田是完全不打農藥的,種出的大米天然生態無汙染。真正的盤錦大米晶瑩飽滿、粒形完整、膠稠度高,米飯色澤油潤、清香濃鬱、筋道滑膩,口感極佳。
增城絲苗米
絲苗米屬增城十寶之一,現在已經與掛綠荔枝齊名,成為「最貴的米」。早在清朝末年,絲苗米就因米粒尖細、油質豐富、晶瑩潔白、飯粒柔軟、芳香可口而馳名中外,素有「米中碧玉」、「飯中佳品」的美譽。據說,剛煮熟的絲苗米飯,盛在碗裡,除了撲鼻的清香,還可看見飯粒在輕微跳動。當地的農民說,「不用菜,我們也能吃上兩大碗。」
察布查爾大米
或許察布查爾大米對許多人來說顯得十分陌生,但它的品質卻是十分出色的,說它是頂級的大米絲毫也不誇張。察布查爾大米是新疆伊犁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的特產。「察布查爾」在錫伯語中即「糧倉」之意。 由於該區域常年光照達3200小時,無霜期178天,有效積溫3600度,利用天山雪水澆灌,具有非常優厚的自然條件。種植出的大米顆粒飽滿、晶瑩透亮;做成米飯時油光發亮、鬆散清爽,入口綿潤筋道、爽口馨香;所熬之粥浮油如乳、湯如瓊漿。食之甜、軟、勁、爽,堪為極品。
桓仁大米
桓仁大米,讓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大米!又名京租米,產於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清朝時曾被列為貢品。建國後桓仁縣被國家列為名貴水稻生產基地,桓仁大米被國家指定為招待高級外賓專用米。桓仁大米是清水米,因此無論是口感和味道都比其他大米更好,但產量非常有限,所以市面上很少見到正宗的桓仁大米。
明水香米
明水香米是山東的著名特產,應產於濟南市章丘區的明水一帶而得名。《濟南府志》記有:「稻非此地常產,歷諸處稍稍有之,其美者則以章丘明水為最。」之所以稱為香米,是因為這種米油潤光亮,香味濃鬱,沁人心脾,為其他香米所不及。在田間開花時,即能香飄遠外;在蒸煮時,甜絲絲香味飄逸,民間有「一株開花幾裡香,一家煮飯香全莊」的贊語。不過明水香米的產量十分稀少,一般人無緣問津。
韓國利川大米
韓國大米盛產於中部,以京畿道利川、忠清北道青州、忠清南道舒川、全羅北道群山、全羅南道海南、江原道鐵原,這六個地方為主要的種植地區。多條河流在此匯聚成漢江,水源充沛,適合種米。不過種出來的米質素亦有高低。尤其以利川地區產的最優質,因為當地地勢較高,沒有高山遮擋,陽光充足,晚上低溫,稻米會生產更多糖分禦寒。韓國政府曾做過化驗,發現利川地區的水質是全京畿道最佳,含豐富礦物質,種出來的米格外清甜煙韌,粒粒分明,米香悠長,質素不比越光、純情等日本高級米遜色。
為了向人們宣傳利川大米,弘揚利川農耕文化,並且慶祝大米豐收,每年10月中旬,利川市都會舉行隆重喜慶的「利川米文化節」。利川米文化節期間,人們不但可以品嘗到各種大米食品,還可以觀賞到豐富精彩的表演活動,並且有機會參加各種農耕文化體驗活動。
慶典期間將會舉行盛大的街頭巡遊,再現當時向國王進貢的盛大場面。觀眾們將一起製作出世界上最長的年糕。豐收祭、巫法表演以及農樂表演等活動在給觀眾們帶來愉悅的同時,也能使人們加深對古代農耕文化的了解。
利川大米文化節可看到曾經進貢給國王的利川大米,體驗傳統農村文化的慶典活動。慶典期間,將舉行再現當時向國王進貢大米的情景演出及可以品嘗到利川大米的大型鐵鍋蒸飯品嘗會等活動。
利川米記錄在韓國歷史中,其主要是進貢朝鮮時代宮廷的頂級食材,只出現在王的御膳桌上。自古作為皇家貢品的利川大米,在韓國人心目中擁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是韓國人眼中極品。利川大米無論是口感還是品質均屬於韓國一級,多次獲得「韓國市場深受歡迎大米」的殊榮,廣受韓國政要、商賈和明星的歡迎。
為了提升利川米味道,當地更實施環保耕種法,在農地飼養鴨子、蝸牛,讓牠們吃掉雜草。其間不下任何農藥,全用天然肥料。每塊稻田二至三年才產一造米,中間有九至十個月時間讓土地休養生息。利川米農仍採用人手收割。
京山橋米
京山橋米,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原產於京山縣孫橋鎮而得名,其顆粒細長、光潔透明、可口不膩、噴香味美,早在明代就被御定為「貢米」。「京山橋米」 的特點是幹,整,熟,白,青梗如玉,腹白極小。並且其顆粒細長、光潔透明,是水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用橋米做的飯鬆軟略餈, 噴香撲鼻,可口不膩,營養豐富。而橋米中的極品是「洋西早」品種,但由於自然環境的限制,產量很低。
正宗的橋米產量很少,只有孫橋鎮蔣家大堰村和餘家沙坡村之間的二三十畝地,成熟季節都有人把守,常人難以吃到。聽起來覺得也很容易理解,和武夷山的大紅袍情形差不多,正宗的就山崖下的六株茶樹。說玄乎點,好地好水就那麼大一塊,想多也多不來。
相傳武當山真武大帝雲遊到此在這裡用腳板踏了踏,手指按了按形成的幾十塊田,而明朝嘉靖皇帝只吃這裡出產的米。因這幾十塊田無論風調雨順還是旱澇病蟲,總產增不過五石,減不過十石,和皇宮中添人減人的情形一致。人們覺得巧,將它取名為「巧米」,也因產地孫橋與此諧音,被叫成了「橋米」。
竹溪貢米
竹溪貢米,湖北省竹谿縣特產,竹溪大米在唐中宗李顯為帝始,就被定為朝廷「貢米」。其米質白如玉,形狀似梭,粒大個長,色澤光亮,晶瑩飽滿,漿汁如乳,香柔可口,富含人體所需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
故事發生在竹谿縣中峰鎮一個叫彭峪溝的小山村,這裡有傳說中的貢米田。公元683年,唐中宗李顯當政,可是皇帝還沒做到一年,母后武則天又收回皇位,貶為廬陵王,流放到千裡之外的房縣。李顯帶著家人,從都城長安出發,翻越秦嶺,經過竹溪關埡子到達中鋒地。此時,早有竹溪的地方官員在此迎候廬陵王李顯。當地的縣令見到這個昔日的皇帝駕到,好生榮幸,拿出當地最好的東西,熱情地招待這些皇宮中的貴客。長途顛簸的李顯,一路又渴又餓,加之沿途天氣炎熱,吃到這用彭峪溝的大米做的米飯,就念念不忘。後來女皇武則天,吃了以後讚不絕口,當即就把這米封為朝廷貢米。
後來李顯重回長安當上皇帝後,更是忘不了竹溪大米的香甜,年年食用竹溪貢米。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時任竹溪知縣王璋,見竹溪大米非同尋常,乃米中珍品。為了巴結當朝的皇帝,他便派人將這裡的大米送往京城。明神宗吃過竹溪大米,隨即下詔將竹溪大米定為「貢米」,年年納貢,歲歲不卯。據傳,清朝乾隆年間也定為「貢米」。
萬年貢米
萬年貢米產於江西省萬年縣裴梅鎮東南部山區龍港荷橋一帶,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異(該地位於懷玉山北麓的丘陵峽谷地帶,山泉湧流,水溫在15℃左右,水質富含氮、磷、鉀及銅、鐵、錳、鋅等微量元素。土壤屬偏酸性粘土,土層深,當地勻稱「冷漿田」),營養豐富,據測定,萬年貢米中蛋白質含量普通大米的數倍,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含亦高於普通大米。米色如玉,顆形如梭,口感鬆軟香醇,堪稱米中極品。因只有龍港荷橋兩村特定的山區水田種植出來才是真正的萬年貢米,因此產量稀少。
此米起源於南北朝。明正德七年(1512)進貢朝廷,皇帝食用後大加讚賞,遂傳旨「代代耕食,歲歲納貢」,貢米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