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在鄉村振興中如何作為

2021-01-13 人民網

在浩如煙海的網絡小說中,不時有以農村、鄉土為背景的故事出現。這些作品大多以穿越、重生、架空歷史的二次元敘事方式,臆造一夜致富、改天換地的傳奇人生。它們固然描摹了鄉土情結、故園美好,但無論是從類型故事的創新,還是從鄉土文學的發展與農村現實題材的突破來說,都乏善可陳。優秀的網文作品往往都會成為下遊產業與資本追逐的IP。考察近年來網文IP的影視、動漫改編案例,不難發現,農村題材、鄉土概念的網絡文學與其龐大的用戶群,與這二十年來風起雲湧的鄉村變革是不匹配的。

當我們把視域放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這一更大的範圍來考察鄉土文學、農村題材小說作品,可以發現,鄉土文學與農村題材小說曾經創造過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次又一次輝煌。一些作家與作品甚至享譽國際,成為永恆的經典。魯迅的《故鄉》《社戲》《阿Q正傳》、沈從文的《邊城》、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孫犁的《白洋澱紀事》、柳青的《創業史》、周立波的《暴風驟雨》、高曉聲的《陳奐生進城》、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莫言的《紅高粱》、賈平凹的《秦腔》《帶燈》、鐵凝的《哦,香雪》、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關仁山的《九月還鄉》《農民》等,這些作品在當代中國社會的鄉村變遷史上濃墨重彩地繪製了一幅全景圖。或狀寫鄉土文化,或憂患鄉村困苦,或營造精神家園,或寄託羈旅情思,或直面城鄉二元對立的文化衝突,或揭示時代變革的風雲激蕩。可以說,這些作品整體反映了百年來鄉土中國的變遷歷程,不僅具有文學史上的重大意義,而且是當時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真實記錄與反映。其「鏡像」價值不言自明。

在這個意義上,有20年發展歷史的網絡文學作為當代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應缺席。文學不僅僅是個人化寫作,不僅僅是供娛樂休閒的工具,而且要經世致用,與家國命運、時代興衰緊密聯繫。一個時代的文學和故事,必然反映出這個時代民眾的趣味與面貌,必然要參與這個時代的社會文化議程設置,以鍛造與改變民眾的審美品質,提升國民世界觀與民族凝聚力。網絡時代之前的傳統鄉土文學與農村題材小說,繼承與發展了這一優秀文學傳統。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國農村必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以網絡文學為核心資源的網絡文藝怎樣為鄉村振興「鑄魂」?網絡文學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作為?能夠擔當什麼樣的歷史使命?

網絡文學作者應該有鄉土文學自覺,要有自覺創造鄉土文學、農村題材新經典的理想和追求。今天的網絡文學作者應當自覺繼承與發揚從《詩經》以來幾千年形成的優秀鄉土文學傳統,自覺繼承和發揚魯迅先生以來中國現當代作家關注農村、關注農民的現實主義寫作傳統,自覺以新的媒介語言和敘事策略,講好當代中國鄉村故事,為新時代農村與農民提供新的文學養分,為新時代農村與農民塑造藝術形象,反映新農民的心聲,記錄他們作為建設主體參與的偉大創造,以創造新的鄉土美學範式。儘管這個時代的「鄉村」面臨的是一個高度迭代、日新月異的世界,農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但無論如何變遷,鄉村地域文化、鄉賢鄉紳文化、鄉風家風文化、鄉土民俗文化等內涵構成國人共同的鄉愁記憶和精神家園,這都是共性的存在。守護鄉愁與建設鄉土文化家園是新一代網文作者的使命。

網絡文學各個界面要有「網絡文學+三農」的產業自覺。網絡文學以其海量內容和龐大的產業帶動作用,已經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與重視。「網絡文學 」成為網絡文藝產業的一個主流。但是「網絡文學 三農」的成熟案例目前鮮有實踐,更談不上成功。究其根本,是鄉村題材的網絡文學IP的缺失。如果從傳播渠道與營銷工具的角度來說,網絡文學依然可以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大有作為。當前,由於手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進步,有購買力的城鄉居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轉向智慧型手機。以類型故事為主體內容的網絡文學及其衍生的影視產品,成為娛樂營銷、大眾傳播的主要載體。原產地農副產品、品牌鄉村旅遊產品(如民宿)、鄉村生態保護等,都可以經由「網絡文學+創意傳播」的策略進行有效推廣。如果泛網絡文學產業的各個層面能夠以產業自覺的方式,參與到鄉村振興的時代潮流中,參與到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每一個環節,則鄉村振興如虎添翼。

頂層設計上要有構建「大網絡文學與小鄉土故事」服務鄉村振興的戰略自覺。換句話說,要以「網絡文學搭臺、農民唱戲」的方式,鼓勵、支持、引導農民作者以主體身份參與網絡文學創造和創作的自覺。目前網文圈的常態是資本推動大平臺建設,網文作者以大體量文字創收並積累粉絲打造超級IP。這種模式固然有利,但同時也為相當多的用戶和作者設置了門檻。消費升級的新農民群體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於娛樂文化與日常碎片化休閒產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與城市居民是同步的。這並不是說,農民只能閱讀農民文學,很多青年對於都市言情、玄幻仙俠同樣感興趣。但是相當多的農民對於與自己有關的、熟悉的題材和故事必然更感興趣。如何基於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的網絡消費時間與數字閱讀習慣,打造屬於他們的「網絡文學鄉土故事會」?有研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十年前網絡鄉土文學論壇發軔的同時,網路遊戲QQ農場、開心農場幾乎同步創建。今天的鄉土網絡文學,可以通過主流機制推動並發起的方式,打造由網絡文學主流大平臺、鄉土主題網絡文學平臺、客戶端、微博寫作等不同社區,互通、互動、互聯,充分發揮農民作者為主體的創造性,讓他們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設置鄉土文化、農村變革的議題,參與到大網絡文學的創新創造中來。新時代農民,不僅是被動的消費者、讀者和用戶,同時也應是故事的講述者、生產者和傳播者。

當下所處的網絡時代,是鄉村振興的時代,也是文學重新啟航的時代。有理由相信,網絡文學必將為鄉村振興鑄就文化之魂,而鄉村振興也必將為網絡文學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故事和動能。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一個文學的、媒介的、娛樂的、產業多聲部合奏的中國農村題材、鄉土文學大合唱將奏響鄉村振興的華彩樂章。

(作者:李安,系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如何藉助鄉村旅遊實現鄉村振興?
    不管何種方式的鄉村旅遊,一方面使得越來越多的傳統村落得到開發,鄉村經濟得到明顯改善;另一方面作為鄉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外來客」,也頻頻出現「水土不服」。如何藉助鄉村旅遊來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成了各地政府和旅遊相關產業的重要課題。
  • 鄉村振興|日本鄉村驛站,如何成為活化鄉村的綜合平臺
    此外,還提供「故鄉納稅」的相關信息服務,增強外部人群對鄉村的認同,為鄉村發展籌集資金。中心型鄉村驛站作為鄉村的核心,主要支持鄉村中心地建設。其主要功能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利用鄉村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和實現經濟振興。包括利用鄉村物產進行產品開發和鄉村品牌創建,增加區域內農產品採購率和就業等。第二,提供醫療、養老、行政等相關公共服務,為偏遠地區村民整備交通網絡等。
  • 讓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新作為
    讓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新作為 ——關於桐城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若干思考 2020年12月15日 13: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方瑜 字號 2020年12月15日 13: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方瑜
  • 「弘揚金翼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文學採風創作活動在古田縣黃田鎮舉行
    「弘揚金翼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文學採風創作活動在古田縣黃田鎮舉行 2020-07-28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戰略中民宿該如何發展
    強調「民的生活,宿的空間」是要充分發揮鄉村性在民宿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突出鄉村文化、鄉村特色、鄉村關係在民宿發展中的意義和價值,讓民宿真正成為獨具特色的住宿體驗形式。「宿的形式,民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民宿這種住宿體驗,不僅帶動民宿主人的發展,而且要帶動鄉村就業、鄉村經濟、鄉村社會、鄉村能力的發展。作為依託於鄉村的住宿體驗形式,要對鄉村的發展有客觀的認識。
  • 鄉村旅遊 寧波鄉村振興中有新作為、大作為
    近年來,我市從鄉村旅遊全域化發展、「千村景區化」建設、民宿品質提升、休閒業態培育、旅遊公共服務完善等方面著手,不斷推進鄉村旅遊提升發展,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用旅遊+的方式,讓鄉村環境美起來、產業強起來、村民富起來、資源活起來、風氣好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大豐收』。」
  • 鄉村振興:如何運用好鄉村文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文化振興取得明顯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對鄉村文化振興不夠重視。
  • 雷山:群山之心「民宿+文學」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
    近日,一場「詩,在世界的皺褶與搖晃之間」的研討會在這座民宿開展,同時舉辦扇面書法展、籤名、詩歌創作等活動,吸引了貴州、廣東等地的數名詩人、作家、學者及文學愛好者參與。開展扇面書法展「在這裡,真的可以尋找到詩和遠方。」
  • 義烏網絡辦公賦能鄉村振興
    本報電 (海外網  孫默融)在浙江省義烏市城西街道的何斯路村等地,網絡辦公成為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有效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 旅遊如何激活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我們國內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現代鄉村文化振興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兩個誤區。認為只要多搞文化活動就是文化振興了許多地方村鎮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建設鄉村大禮堂,搞文化下鄉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
  • 如何做好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到《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針對如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本期中經論壇特邀參加兩會的三位政協委員進行深入討論。
  • 為鄉村振興建言把脈!東莞召開鄉村振興專家諮詢會
    「研以致用」推動我市鄉村振興工作更上新臺階當前東莞鄉村振興正處於向前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一些深層次的實踐性問題逐漸顯露出來。比如,如何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如何做大做強荔枝等特色產業,打好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如何盤活鄉村文化旅遊等資源,實現一二三產業高效融合等等。會上專家們的研究課題選題精準、內容詳實,分析透徹,提出的意見建議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下來,市鄉村振興促進中心將把課題研究成果印發給市有關單位和各鎮街學習,推動我市鄉村振興工作更上新臺階。
  • 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振興」
    9月26日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明確,要科學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 深刻理解「五個振興」內涵,把握「五個振興」之間的關係,對於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通過主題提煉,活化鄉村?
    前言在鄉村振興戰略上,習近平主席做出了重要指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並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五個具體路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五大振興。
  • 丘陵地區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專家論劍榮縣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秦勇 文/圖)4月21日,由四川省社科院、省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智庫主辦,榮縣縣委、縣政府承辦的丘區鄉村振興學術峰會在自貢市榮縣舉行,來自省內外的「三農」專家齊聚一堂,就丘陵地區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開熱烈討論,建言獻策。
  • 《求是》發表習近平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文章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我們要加深對這一重大戰略的理解,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明確思路,深化認識,切實把工作做好,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從青蛙之旅,看桃米村如何玩轉鄉村振興
    2018年最新中央一號文件出臺,「鄉村振興」成為旅遊規劃圈最火的熱詞。歸派首先提了一個終極問題:鄉村振興到底要振興的是什麼?在這裡,歸派通過一場青蛙之旅,剖析臺灣桃米村的鄉村發展之路,最終尋找我們的終極答案。
  • 共謀鄉村振興,「千島湖夢想大講堂」揭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鮑亞飛 記者 楊一凡 通訊員 汪蘇潔 方俊勇 10月15日,「千島湖夢想大講堂」揭牌儀式暨鄉村振興系列特色課開講活動在杭州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舉行。
  • 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研討會在衡水市安平縣召開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打造堅強堡壘,推動鄉村振興」,由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中共衡水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研討會暨紅色文化旗幟傳遞活動啟動儀式於近日在衡水市安平縣舉行。全國黨史黨建、紅色文化研究學者、紅色旅遊及文旅產業專家、衡水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安平縣主要領導、紅色片區各村黨支部書記、中央和省、市各級新聞媒體等2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傳承弘揚「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 陳文勝:在決勝全面小康中推進鄉村振興
    我們一直致力於湖南「三農」研究,以對縣域的調研為基礎,持續多年跟蹤觀察全省鄉村發展狀況,在2018年以前每年出版發布《湖南城鄉一體化發展報告》藍皮書,自2018年開始出版發布《湖南鄉村振興報告》藍皮書。今年出版的藍皮書《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19-2020)》,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負責組織,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支撐機構,共同合作研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