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上)
穿越南太行 本篇將以本次穿越南太行的時間順序,將所歷之地理名勝、古村景點等一一羅列。 潭頭村,是輝縣寶泉水庫附近太行斷崖上的一個小山村,修(武)陵(川)公路從村中穿越,沿著公路向北穿過平甸村,即可到達山西境內的陵川縣馬圪當鄉。穿越村西頭的小水庫,步行幾裡簡易公路,就是著名的西溝村。
-
初見南太行:穿越南太行(一)
「新鄉」這個地名, 源於西漢獲嘉縣的新中鄉,東晉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在此建新樂城。然,彼時更令我神遊的南太行在哪裡呢? 入輝縣市的車隊,在路上躍進。一路向北、向西。輝縣現為縣級市,地處豫晉接壤地區,北依太行,南眺黃河。這方土地,遠古時期為共工氏部族所居。傳說共工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戰,最後共工戰敗戰,怒觸不周山。
-
行軍馬武寨:穿越南太行(三)
因該村依山傍水,界於黃圍山、王莽嶺、武家灣等三個景區的中心位置,所以成為今天山友們穿越南太行的出發地或落腳處。 對於雙底村名的由來,問及當地村民,稱村西大山有陰陽兩溝,村在兩溝之底而名。),寒武系和奧陶系沉積形成的地質遺蹟自然景觀和古生物化石(未拍到)等。
-
南太行雙底村抱犢村王莽嶺郭亮三日行(上)
經典南太行穿越路線,穿越多個景區,八裡溝、九連山、王莽嶺、萬仙山景區郭亮等。《中國國家地理》曾經說過: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位於河南安陽、新鄉、焦作、濟源境內的南太行,仿佛是上帝的鐘愛之地,得天獨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潤,好水滋潤了南太行,它給南太行帶來了豐富的植被和非常多的落差巨大的瀑布,正因為南太行有山有水,從而使得這裡既具備了北方山的雄偉,又具備了南方山水的靈秀。
-
歷險一線天:穿越南太行(四)
此處是五天穿越行程最危險的一個地方。一線天倒底有多險? 據驢友們口碑相傳,近年在這兒曾有三人失足,魂歸南太行。阿彌陀佛!其中較慘烈的,是一雙兄弟,哥哥掉進一線天的深潭中,弟弟去救,便沒有辦法上來。 行前,熟悉南太行線路的刺客老弟,多次提醒我們,走這個地方,一定要小心,如果趕上雨天,就改道。
-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本篇將以本次穿越南太行的時間順序,將所歷之地理名勝、古村景點等一一羅列。前篇詳見:八、馬武寨峽谷(一線天) 景區隸屬於新鄉南太行旅遊度假區,總面積42平方公裡,屬典型南太行風光。八裡溝也是國家地質公園、自然獼猴保護區。 關於八裡溝的遊記,詳見: 我們出抱犢村經右側山路穿越至八裡溝,下一線天、走天河瀑布。八裡溝的景點很多,10月18日,我們只走了很少幾個景點。沒有看紅石河,下天梯,是個遺憾。
-
神遊八裡溝:南太行穿越(五)
村子沒有公路,甚至於沒有馬車道,出村只有絕壁邊上的放羊小道,在崖壁上鑿出一些腳窩,還有1980年代在村南老龍口上百米高的懸崖上安裝的卷揚機。 地處險要、無公路大路可行的抱犢村,卻是景色壯美。因在八裡溝景區之外,未受人為開發之幹擾,保持著原初的地理風貌。其大美景觀福成以為有兩處,一為村西北四公裡處的七星巖(潭),一為村東南的老龍口。兩處勝境,無一不是仙都。
-
陵川馬圪當徒步三(南太行經典穿越靈巖寺—撂撂石—長山河古道)
當周三看到「大美長治·大美太行」休閒徒步群的公告時,驛動的心再也按捺不住,果斷到單位疾控所報備出行路線(疫情期間,離開長治地區就得報備)。身未動,心已行,雖然一天的行程,許久未出門,周四就開始準備上了,速乾衣褲、速幹帽、魔術巾、登山鞋、登山杖、護膝、雨披(夏天的雨說來就來,寧可帶著不用,也不能需要的時候沒有)、充電寶、手電筒、各種防暑降溫藥、針線、創可貼、手紙等等,跟走長線的裝備一樣充分。
-
翻上錫崖溝:穿越南太行(六)
)至陵川錫崖溝(王莽嶺景區) 圖為刺客在大峽谷一偶的崖壁下 但在南太行,在各景區之間,仍有一些人力不及的地方,讓我們置身其中,感念大自然的恩澤,滿懷對大自然的敬畏。屬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南太行。總面積25平方公裡,由兩條峽谷和一條紅巖絕壁組成。 九蓮山位於南太行東側的大斷裂地帶區,在漫長的地質歷程中,這裡進行著頻繁的構造運動,尤其受構造斷裂作用影響顯著。構成山體的巖石主要為二疊系紫紅色石英砂巖、頁巖,震旦系地層的石英砂巖、片巖,伴生變質巖類的雲母片巖、綠泥片巖和安山汾巖等。
-
南太行徒步大穿越,從西麻池穿越輝縣雲臺古道十八盤
縱觀南太行,叫十八盤的地方太多了,僅僅在輝縣就有兩個知名的十八盤,一個我們前面說過在輝縣北愚公隧道附近的十八盤。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位於東寨村上面的十八盤。其中十八盤古道結合陵川縣雙底村的雲臺古道路線,此十八盤極有可能是白陘古道河南段的另一出口。雲臺古道屬於太行八陘白陘古道的一段。換句話說,雲臺古道屬於白陘古道的一段。
-
雨過關山道:穿越南太行(十)
其實,這次穿越的二百華裡,在河南地界並未離開過關山的懷抱。萬仙山中的五峰山,有如仙境般地示現(見上圖)。五峰山西南的王莽嶺也與之爭媚,羞掩蛾眉百媚生。據說1998年夏天,南坪村請潛水員入潭探測水深,因潭底呈螺旋狀,無法潛到底部(因潭底呈螺旋狀,不能下潛,無法測準深度)。 在福成看來,水瀑也有其德,既有柔與善變之慧,又秉性以直,率真無偽,大氣天成,工於鐵棒磨針,鍥而不捨。倘無沒有這樣的德與慧,它怎能造出這探不見底的深潭來呢?
-
南太行紅豆杉大峽谷之白陘古道七十拐-十八缸身心大穿越
因為,經過了2018年5月19-20日的這次錦繡山河戶外俱樂部的南太行紅豆杉大峽谷白陘古道-十八缸穿越之旅,我,真真切切地見識了並且縱深擁抱了太行山的千面之美!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山西晉城雙底溝村,那裡有戶外人最想往的秘境紅豆杉大峽谷,探秘白陘古道和十八缸。
-
行遊郭亮村:穿越南太行(九)
下午乘車趕到新鄉火車站,結束此次穿越行程。 郭亮村以絕壁長廊(原稱郭亮洞)而聞名。與抱犢村、錫崖溝等南太行村寨有相似的地理特點。村子坐落在海跋千米以上(資料稱郭亮在海跋1700米,為虛說)、一百三十米(一說二百米,為虛說)垂直的懸崖上。媒體稱其為世界上最險峻的村莊,且不去分辨。
-
鄭州青少年遊學(研學)南太行戶外經典免費線路匯集
國家地理雜誌評論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風景留在河南,說起南太行在世人眼中就是刀劈斧砍的絕壁,千百年山民遺棄的廢棄天梯南太行戶外線路風景絕佳很少與休閒線掛鈎,這是對南太行不熟悉的誤解,因為太行一號公路的火熱,目前黃崖底也成為自駕的好去處天柱溝穿越秋溝是南太行十大經典穿越線路之一
-
看掛壁公路:穿越南太行(七)
在穿越南太行之前,我們已經知道了錫崖溝,這個二百戶人家的村落,竟然在三十年時間裡,在沒有大機器的條件下,全憑一雙手,用農業文明時代的工具,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了長達十五華裡的掛壁公路。 且看錫崖溝的地理位置吧。此村坐落在王莽嶺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中。
-
問道南太行,穿越抱犢村(二)
第二天早晨,全體隊員整裝待發,領隊、教練叮囑了注意事項,隊員系好安全繩扣,拍照合影后,向山谷進發陵川縣馬圪當鄉南太行有南、北扒絕之分,北扒絕號稱南太行最長、最險的天梯。攀爬北扒絕不僅需要勇氣和毅力,更需要專業的指導和保護。
-
南太行探秘(五晚六天) ---崖上掛壁公路穿越之旅
南太行地道民俗體驗、懸崖掛壁自駕穿越 、太行雲端公路觀景、特色美味、……N多尖叫體驗讓你欲罷不能!3.傳說中的掛壁天路,多種自然風光+人文體驗一站式遊覽,一次旅行不留遺憾!】它位於輝縣市南寨鎮南太行的崇山峻岭之中,保留著最為原始的風貌。
-
焦作太行摩旅穿越磨馬古道
偶爾在網上看到磨馬古道這個詞,它是一條從磨河提水站到馬武寨上山的一段古道,現在道路荒廢,成了驢道。這段路蜿蜒曲折,一邊就是懸崖峭壁,長約4公裡,走過這段路,去馬武寨剩下的路就比較好走。和梅湘陽,雲飛商議,有機會走一趟。6月30號早六點多,我們焦作太行摩旅一行八人,早上七點半從焦作出發,沿著焦輝路,向磨馬古道進軍。快九點走寶上公路翻山,山上大霧,壞了會下雨?
-
「遊記」穿行在懸崖溝壑的南太行(1)
人們習慣上把太行山分為3段,北太行、西太行和南太行。大體上說,位於河北省境內的部分,叫做北太行,位於山西境內的,叫西太行;位於河南省境內的部分,叫南太行。實際上,南太行主要分布在新鄉、焦作、安陽、濟源,猶以新鄉最為代表,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
-
雙底村——深藏在南太行中的桃花源
一、白陘古道訪古(一)古道概況。白陘古道為「太行八陘」從南往北之第三陘。縱貫南北的八百裡太行山,在留給我們山水美景的同時,也成為山西與河北、河南交通往來的阻隔。為溝通東西,古人在太行山裡開闢了八條道路,即著名的「太行八陘」,從南往北依次為軹關陘、太行陘、白陘、釜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