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碧水藍天共一色

2020-12-25 雲南日報

    本報記者 莊俊華 文/圖

    「我是真的愛洱海啊,人來是生意,人不來是生活。」大理市雙廊鎮「海之書館」創始人安南是重慶人,他說「自己最理解」洱海保護治理舉措,先後投資20多萬元改造客棧的環衛設施,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清澈的洱海。「當初為了這裡的藍天碧水、淳樸民風而來,如今這一切依然還在,我對前景充滿信心。」

    早春二月,記者驅車環洱海採訪。蒼山與洱海相映,藍天共碧水一色。記者了解到過去的一年,洱海水質全年為優,總體保持Ⅲ類、7個月達到Ⅱ類,未發生規模化藍藻水華,這是2015年以來水質最好的一年。一路上如沐春風,記者用筆記錄下一個個難忘的「鏡頭」。

    科技支撐:智慧監管提升管理效能

    一塊弧型大屏幕上,記者清晰地看見洱海環湖的汙水處理廠的運行畫面,還可以隨時調取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水量情況。兩側牆上的小屏幕,實時顯示各廠區不同角度的影像。

    「為實現『科學治湖·智慧監管』的目標,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整合資源、綜合利用、信息共享』的原則,去年11月建成大理市洱海流域生態環境智慧監管中心,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數位化、信息化監管。」年輕的工作人員趙晨陽介紹道:中心集成多功能展示大廳、弧形展示大屏、三維應用智能化管理顯示系統、基礎地理信息系統、GPS數據中心、綜合管控平臺、會議系統、後臺硬體存儲等,實現了集中展示、存儲、考評功能。

    當前,該中心制定了監管中心的數據、視頻、網絡等接入標準,出臺了《大理市洱海環湖截汙PPP項目運營考核體系》,按115項考核指標對汙水處理廠和管網進行考核。中心還整合了水環境監管、固體廢物監管、視頻監控、建築數據BIM建模、水資源調度、運營考核評價、洱海執法「七個系統」,更便於統一展示、統一推送、統一存儲。同時,大理白族自治州和大理市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在洱海流域新建了155座自動化監測站,覆蓋汙水處理廠、提升泵站、入湖河道、洱海湖灣、藻水分離站、雨量站、農灌溉泵站等,進一步完善了水環境監測體系。

    「目前,通過『1+N』扁平化綜合信息系統,智慧監管逐步顯現效果。」趙晨陽說,大理市實行了扁平化管理,10座汙水處理廠、1個垃圾焚燒廠、10座垃圾中轉站、31條河道、7座藻水處理站等全部納入監管,實時在線採集的數據對日常監管、預警研判、考核付費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為環保、洱管、水文、水務、住建等部門提供數據,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汙水處理:洱海流域建成一批新廠

    走進大理古城下沉式再生水廠,猶如置身現代化的廠房和車間。記者在這兒看到了兩杯水,一杯是「今日進水」,另一杯是「今日出水」。從外觀上可以看出,「進水」渾濁,「出水」清澈。貼近杯子聞一聞,前一杯有剌鼻的臭味,後一杯沒聞到異味。

    「我們按照『依山就勢、有縫閉合,管渠結合、分片收處,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去年在挖色、雙廊、上關、灣橋、喜洲、古城新建6座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總規模每天達5.4萬立方米。」大理洱海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運管部副經理敖彥斌介紹,在環洱海東岸、北岸、西岸鋪設汙水管(渠)234.2公裡,鋪設尾水輸水管34.82公裡;新建提升泵站17座,其中汙水提升泵站11座、尾水提升泵站6座。去年6月30日前,項目按期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並實現全閉合運行。

    來自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的項目主管肖鵬介紹說,公司提供汙水處理廠、提升泵站和調蓄池自動監測系統、進出水的水質水量自動監測系統。每天對挖色、雙廊等6座汙水處理廠的12個進、出水口水質和水量進行實時監測,對富美邑、古生村等16個提升泵站水量、水位進行實時監測。他說:「我們做到每一個數據真實有效,實時準確統計匯總分析汙水處理的水質水量。」

    「6座汙水處理廠投運以後,強化工藝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為第三方監測機構代表,廈門四方德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禮祥介紹,經化驗室、汙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大理市級監測站檢測,現在出水水質已全部達到一級A標排放,「對改善洱海的水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生態建設具有積極影響,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去年,大理州在洱海流域新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3座、村落汙水處理設施82座,新增日處理汙水能力達8.62萬噸。

    四水全收:庭院與村莊聯通了管網

    洱海之濱的大理市古生村溪水環繞,石板路乾淨得像水洗過一樣。

    「在我們的腳下,埋有好多地下管網呢。」村黨支部書記何橋坤自豪地說,全村有439戶1842人,近年來建成環湖截汙工程管網11公裡,新建化糞池367座,恢復新建溼地3000平方米,家家實現了洗滌、衛生間、廚房、圈舍「四水」全收,不讓一滴汙水進入洱海。

    「我們村通過政府補助和農戶自籌,家家戶戶建起了化糞池、完成管網改造,實現了汙水應收盡收。」在喜洲鎮永興村委會美壩村,「金花」段品吉熱情地帶記者參觀家裡的廚房、洗衣臺、衛生間。她還拿出一張《段品吉戶汙水、雨水收集示意圖》,對應指點地下的雨水收集進口、管道、雨水出口進入雨水溝;庭院的各種汙水通過出戶管道,與村落汙水收集管網聯結起來。段品吉說:「平時,村組幹部要對村內汙水排放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巡查,一旦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做到了汙水應收盡收。」

    「為有效控制洱海流域農戶生產、生活汙水造成的環境汙染和對洱海水體的影響,我鎮像全市一樣快速推進『四水』全收及農村化糞池建設工作。」喜洲鎮副鎮長楊彥臻介紹,每家農戶按照3格2方的標準,要求做到「四水」全收、雨汙分流。去年,全鎮累計新建化糞池9219座,完善管網2092戶。他說:「全鎮轄區村落汙水收集管網已覆蓋的村落,農戶生產生活汙水得到全面有效收集,入湖汙染負荷得到有效削減,村落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提升。」

    去年,大理州新建成10萬個農戶化糞池、2629公裡汙水收集管網、45個尾水塘庫、3890畝生態溼地,實現流域截汙管網閉合運行。新建和既有工程設施併網運行後,洱海流域共有19座城鎮汙水處理廠,135座分散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日處理能力達23.75萬噸;有4461.6公裡汙水收集管網、12.1萬個化糞池、92座尾水塘庫、2.76萬畝生態溼地,初步構建起「從農戶到村鎮、收集到處理、尾水排放利用、溼地深度淨化」的截汙治汙體系,特別是農戶「四水」全收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攻堅克難:洱海保護治理絕不鬆懈

    「洱海保護治理時刻不能鬆懈,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定力,攻堅克難。」在大理州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州長楊健向大會報告工作時說,要舉全州之力打好環湖截汙、生態搬遷、礦山整治、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河道治理、環湖生態修復、水質改善提升、過度開發建設治理「八大攻堅戰」,把洱海流域建設成為雲南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示範區。

    大理州將全力抓好保水質防藍藻各項工作,加強完善和管理截汙治汙體系,切實提高生活汙水處理能力,嚴厲打擊違法排汙;以北三江為重點,全面消除27條主要入湖河道Ⅴ類及以下劣質水;實施初期雨水攔蓄工程,推動農田尾水循環利用;提高管水治水能力和水平,強化水質監測分析和應急除藻工作。

    全力實施一批保護治理重大項目。要確保洱海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項目全面開工並加快建設;高標準建設50公裡生態廊道隔離帶,加快推進「1806」小鎮規劃建設。

    全力推進流域轉型發展。要限制大肥大水種植業發展,推進「水稻+」、綠色有機蔬菜、有機菸葉、中藥材和水果等規模化綠色生態種植,增加流域群眾收入;限制低端房地產、旅遊和工業項目,推進洱海流域旅遊文化產業的產品和業態轉型,培育休閒康養、文化創意、動漫、設計、諮詢等新業態;推進洱海流域工業、乳業、大蒜、淡水養殖等產業向流域外轉移。

    全力構建健康生態系統。強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加強洱海湖泊生態系統的恢復和管理,徹底關停非煤礦山,實施湖濱帶綠線「復綠、補綠、增綠」,新建2227畝入湖口生態溼地,加強蒼山森林植被管護,實施海東面山工程造林1.1萬畝和洱海流域退耕還林5000畝,構建綠色生態屏障。

相關焦點

  • 50年代碧水藍天漁舟唱晚的恬靜洱海 如今已再難重現
    提起大理,吸引人們的除了大理古城就是他邊上的蒼山與洱海,其中洱海就如同一顆明珠照耀著大理。如果沒有了洱海,很難想像大理是否還能成為國務院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洱海千百年來一直靜靜的守護著大理這座滇西重鎮。
  • 碧水藍天,漁舟唱晚,洱海之美總也看不厭
    一朵木槿花在藍天綠葉的映襯下豔麗無比。南詔風情島就在對面不遠,島上被森林覆蓋,鬱鬱蔥蔥。海風陣陣,海面波濤洶湧,有吞噬一切的氣魄。從這個角度看洱海沒有盡頭。遊船正劈波斬浪,上面的遊人看盡洱海風光。洱海胸懷如此寬廣,海之名名副其實。海浪一波接一波,衝擊著海岸石頭,湧起浪花。
  • 蒼茫碧水洱海之影
    洱海水深清澈,宛若無瑕的美玉,是中國著名的高原湖泊,「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我們排隊上船,乘坐的是嶄新的「洱海一號」大遊輪,共五層,表演廳、休息廳、娛樂廳、高檔包間、觀景臺等齊備,遠山重重,迤邐如帶;藍天與湖水間,水鳥點點,盤旋飛翔;遊輪迎風而行,船頭激起雪白的浪花,船尾鋪就一條長長的水紋。
  • 大理:碧水藍天,漁舟唱晚,銀蒼玉洱,風花雪月,享受靜止慢時光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境內以蝴蝶泉、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大理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16平方公裡。由蒼山洱海風景區、巍寶山風景區、石寶山風景區、雞足山風景區、茈碧湖風景區組成。
  • 碧水保衛戰「洱海經驗」:治理汙染與開發水源如何一舉兩得?
    目前,我國正在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到2020年,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要達到70%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則要控制在5%以內。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增加「好水」,減少「壞水」是關鍵措施之一。在全國水環境容量普遍超載的情況下,對水環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贏碧水保衛戰還有艱難的一段路要走,還需要不斷地創新思路和方法。
  • 南京天空之鏡石臼湖 這才是碧水共長天一色
    南京天空之鏡石臼湖 這才是碧水共長天一色時間:2020-08-05 09: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京天空之鏡石臼湖 這才是碧水共長天一色 南京石臼湖的夏天是美麗的,這座南京最大的湖泊,水質乾淨,物產豐富,魚蝦螃蟹,更有一座海上小火車s9號城際列車。
  • 臨漳:藍天共碧水 綠樹映紅花
    長城網邯鄲訊(記者霍文龍 通訊員王俊平)藍天白雲、碧樹紅花、小橋流水……走進臨漳,一派「綠樹映紅花,藍天共碧水」的園林城市景象。該縣緊密圍繞「創建森林城市」工作,重點實施「城區綠化、環城林建設、村莊綠化、廊道綠化、河渠綠化、經濟林建設」六大工程,建設綠美新臨漳。
  • 映在洱海的藍天白雲,印在心上的大理之行
    第一次到大理,我避過了五一才過來,租了一輛電車,在烈日下環洱海。到洱海拍照的人不少,即使淡季,也不用擔心錯過美景,沿著環海西路順時針走,看到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是拍照的好地方。原本還擔心天氣不太好,因為來大理的第一天就下了點下雨,環洱海當天的白雲也帶著一些銀灰色,不過是我多慮了,藍天白雲映在洱海上很美。
  • 碧水映藍天
    一汪碧水(原標題《碧水映藍天》。編輯宋彬彬)1605737105000
  • 新疆天池:碧水藍天山巒翠 水天一色葉始紅
    新疆天池:碧水藍天天山巒翠 水天一色葉始紅  9月,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的天山天池景區,正是賞秋的好時節:碧空如洗,與幽靜的湖面交相輝映,偶有船隻划過,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曲線。
  • 賀州市全力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
    隨著藍天、碧水保衛戰的不斷深入,賀州漸漸展露出眉清目秀的嬌美容顏。2020年,賀州市生態環境治理的步伐更加堅定,並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良好成績,壽城賀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了。
  • 河長護巴水 碧水映藍天
    管護河湖制度先行河長制工作推進以來,黃岡市相繼研究制定了《黃岡市開展碧水保衛戰「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民間河湖長」管理辦法(試行)》《黃岡市2019-2020年巴水流域生態補償考核工作方案》《巴水「一河一策」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建立了黨政同責的雙河長制和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形成了「河長+警長」「河長+信息員+保潔員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 | 四級河湖庫長共守碧水藍天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 | 四級河湖庫長共守碧水藍天 2020-12-18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休養生息"政策護洱海
    走近洱海,感受到的卻是清澈的碧波。 根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環保局在洱海全湖設置的24個監測點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洱海水質已連續半年達到了II類標準,平均透明度超過2米。在持續大旱、入湖水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洱海透明度依然回升,總磷和藻類細胞總數逐步降低。 大理州環保局洱海保護辦公室的李寧波感慨地說:「守住一湖清水,實屬不易,是責任更是信仰。」
  • 江蘇淮安楚秀園:藍天共碧水 綠樹映紅花
    「藍天共碧水,綠樹映紅花」,楚秀園以嶄新的風貌呈現在廣大遊客面前。
  • 2019「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解讀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的藍天保衛戰將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繼續實施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積極穩妥推進散煤治理,深入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散亂汙」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工業爐窯綜合整治、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實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做好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管理。
  • 藍天碧水映春城
    近年來,昆明著力打造藍天永駐、碧水長流、綠潤昆明、花香滿城的世界春城花都,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示範城市、「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作為長江上遊生態安全格局重要組成部分的滇池,其保護治理備受世界關注。在「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的工作思路指引下,如今滇池保護治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水質逐年向好。
  • 藍天🔹白雲🔹青山🔹碧水
    藍天▪白雲▪青山▪碧水《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山谷裡格外清新,傍晚的天氣特別涼,像晚來的秋天。皎皎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 朝陽:守護藍天碧水 擦亮生態底色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堅持「生態立市」發展戰略,統籌兼顧,整體施策,以汙染防治攻堅戰為重要載體,持續實施「藍天、碧水、青山、淨土、農村環境整治」五大工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五年來,朝陽市通過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的美麗圖景逐步變為現實。
  • 中國發力保衛藍天碧水淨土
    日前,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許多省(區、市)的地方版三年計劃制定也提上了日程。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淨土保衛戰,各地推出諸多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