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mind攻略大綱】
攻略從籤證、機票,到時間、景點、美食、購物安排,基本事無巨細列了下,求了個心安。
01.
出發前
準備 | 籤證 飛機票 電話卡
【機票】
飛東南亞,首選是揭陽機場,比泉州、廈門飛,便宜太多了。
我們3個人,往返機票含稅共2949元,還是包括了90元/份的境外旅遊意外險。不然就算加上泉州-潮汕的動車票(98元/人),人均也才1000出頭。
亞航便宜也是有原因的。
→ 飛機餐貴又難吃。可以備點零食,潮汕動車站和機場也是沒什麼吃的。
→ 熱水都要收費。帶個保溫杯,候機廳有飲用熱水。
→ 座位比較小,帶個U型枕。
→ 要託運行李的話,需要另外買行李費。
【籤證】
馬來的籤證分為三種:eNTRI、eVISA、貼紙籤。
我選的是電子籤eNTRI,出籤非常快,基本1~2天就搞定。飛豬上就可以幫辦理。
提供一寸彩色照片、往返飛機票單、護照照片,客服說很清楚。辦好後會以PDF的形式發到郵箱。
【過海關證件需要】
過海關的時候,護照、籤證、住宿證明、往返機票預訂單都是需要的!所以要都列印下來。
怕收行李落下,所以乾脆放在一個文件袋裡了。順便把每天的行程安排、住宿地址、房東電話、甚至大使館電話等可能用到的,都列了出來。
【電話卡】
買隨身wifi、換電話卡太麻煩了。直接在支付寶-出境-境外上網,買了流量卡,網速很OK。
02.
吉隆坡
打卡 | 茨廠街 獨立廣場 美食
【看看就好】
在吉隆坡,雙子塔、吉隆坡塔適合觀光;茨廠街、獨立廣場這一帶,宗教和殖民建築比較推薦。小印度街區據說充滿異域風情,因為時間問題,我們沒去。
周邊的黑風洞,雲頂高原、新國家皇宮和瓜拉雪蘭莪自然公園,基本往返需要1~2天。因為選擇了更吸引我的馬六甲,也放棄了。
來吉隆坡的第一個景點,是建於1897年的蘇丹-阿都沙末大廈。這個當時英國殖民政府的行政辦公地,目前是最高法院所在地,算是吉隆坡的地標吧。每年慶典都會在這裡舉行。
特別的摩爾式建築,外行人只能說拍照很好。尤其是這個街區,建築歷史都比較久遠,拍起來效果都不會太差。
對面就是獨立廣場,有紀念碑,或許在大馬的地位上,相當於我們的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
via.網絡
百度說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之一。反正我是不信。不過用來拍蘇丹-阿都沙末大廈視角倒是不錯。
再往前走點,拐個彎,就到了I LOVE KL 的網紅拍照地了。不用收費就能拍~
大馬是一個多元宗教的國家,除了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還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等。
via.網絡
比較不幸的是,我們去國家清真寺的時候,趕上維修;要去馬來西亞最大最華麗的印度寺廟,馬裡安曼印度廟的時候,碰上飯點太餓,全票放棄。
所以直接去茨廠街了。
在吉隆坡前後3天,景點基本都只是匆匆一瞥。更多的時間,花在找美食,找7-11,找馬殺雞按摩以及等車發呆,遊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吉隆坡沒有想像中那麼繁華,甚至普通得有點不像首都。雖說這座城市留有很多歷史遺蹟,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中國式住宅、穆斯林建築星羅棋布,擁有多元的文化底色,馬來村、唐人街、印度街,也有現代都市的氣派,高樓林立。
但它不像曼谷那麼濃烈,也比不上北京的厚重。但看見華人改變了當地人的飲食,影響了這個國家的文化,又覺得很有意思。
【美食打卡】
連等個馬殺雞的空閒,都可以去買杰倫代言的手抓餅和麥麥新品的我們,忘了在吉隆坡吃了多少頓了,不是在吃,就是去吃的路上。
茨廠街是吉隆坡的唐人街,像是小商品市場和菜市場的混合體,藏著很多小吃店和小破攤,基本就是逛吃逛吃逛吃。
羅漢果龍眼冰糖燉冬瓜、金蓮記、麗豐冰茶室、恭和堂龜苓膏……比較出名的我們都打卡了。
除了都偏甜,味道還行,但也沒有讓人念念不忘,有種食在廣東的錯覺。
另一個美食地,阿羅街我們也去了。一條街都是吃的,各種大排檔、燒烤、小吃、水果,單聞味道都要飽了。
到了飯點,店裡的服務員小哥哥還會出來攬客,中文菜名講得非常溜。
我們去的是黃亞華小吃店,聽名字就知道是華僑開的嘛。菜單上印了很多中國明星來這裡的照片,店員也會講中文。
我們點了招牌碳烤雞翅、魔鬼魚、肉串、桔子酸梅水……上菜有點慢,全部都是偏甜。魔鬼魚一開始吐槽,但吃著吃著就真香了,肉很嫩。
新峰肉骨茶算宵夜。去的時候,油條已經賣完了,就像沒有油條的面線糊。沒有油條的肉骨茶一樣是沒靈魂的,長得也普通,可還是好吃哭啊。
via.網絡
到了最後1天,我們已經怕了大馬美食的甜了,選的是米其林餐廳鼎泰豐。餓昏的美食編輯們連拍照都懶了,吃得舒舒服服,果然我們是中國胃T.T
via.網絡
【購物指南】
柏威年、KLCC、Pavilion幾個商圈都挺火的。我們去的是柏威年。購物推薦用支付寶,匯率最划算。
周末的時候,商圈裡的百盛會有滿減活動,付款的時候記得要抵用券!下一筆消費就能使用。但僅限百盛裡的品牌,且,比如channel等就不參與活動。
商圈實在太好逛了!!待半天感覺都不會無聊。導購基本會說中文,交流沒什麼障礙。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窮,所以想買什麼東西,要提前做好功課,不然看花眼。
本來預計在柏威年買完東西就去雙子塔,等回過神來,商圈已經要關門了。最後,趕去雙子塔在門口拍個照,打個卡,當做來過。
03.
馬六甲
打卡 | 吉隆坡-馬六甲
【看看就好】
初中的時候,沉迷歷史,比地理書上更早得知「馬六甲」,情感上跟一般城市總是不同的。雖然這次時間比較緊張,但還是硬生生安排了2天留給馬六甲。
馬六甲作為重要的海峽咽喉,曾被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先後殖民過,多國風格的建築,如今成了景點。荷蘭屋、雞場街、蘇丹皇宮都在一片,步行均可到。
詭異審美的花車
來了這裡,才明白鄭和下西洋究竟多了不起,時到如今,鄭和依舊是這裡的信仰。而華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通婚的後代的峇峇娘惹文化;走在雞場街上,三不五時就能看見同鄉會館。坐在福建會館裡,我們還聽了好幾首現場版閩南歌。
這裡如今仍是他們慰藉鄉愁的聚集地。
再想到泉州的騎樓、華僑新村,會覺得很奇妙。他們漂洋過海,用中國美食、手藝在南洋扎了根,末了尋根回國,又在故土留下了南洋的記憶。
馬六甲很小,適合慢慢走。周六日遊客比較多,恍惚間像是在鼓浪嶼,不過,那些舊街巷、老建築還是可以體味出韻味的。
海峽清真寺還是比較震撼的。只有入口處與陸地接壤,整座清真寺如漂浮在馬六甲的海洋上。人不會很多,有穆斯林在虔誠的禱告,看著眼前的海天,感覺心也變成了海,很寧靜。
【美食打卡】
馬六甲福建人、廣東人、海南人居多,飲食跟著他們遠行的腳步,在這裡落地生根。
茶點、海南雞飯、雞米粒、椰漿晶露、娘惹菜……中式的做法,結合了當地的風味,成了現如今的大馬美食。
《風味人間》第二集,有講到馬六甲的雞米飯。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被司機安利的牛頓美食中心,說是當地人都去的地方,像大型的食堂。兩旁是各種攤位美食,中間則是就餐區,基本小吃都能找到。不過去的晚,油條還是沒吃到。
04.
小貼士
注意 | 出行 匯率
【住宿】
這次住宿,真的是超級超級滿意。待了4個晚上,住了3個地方,都是整套租的公寓酒店,都有無邊泳池。
前2個晚上,視野超棒,可以看見雙子塔、吉隆坡塔。到的第一天早上,頭髮沒梳,披了外套就跑上去看日出了。
馬六甲的那晚,推開窗就能看見海。陽臺上還有個躺椅,夜晚的時候,吹著涼風,就能睡著。
2. 大馬旅遊,住宿過夜都需要交旅遊稅。
3. 要找有泳池的!會多很多樂趣的!不會遊泳泡個水都比較舒服。
【出行】
1. 建議下個grab,類似滴滴,價格比計程車便宜一半,就是等待的時間飄忽不定。
2. 從吉隆坡-馬六甲,是去TBS坐大巴。2個小時左右可以到。節假日票比較不好買。記得提前買。
【匯率及語言】
1. 國內沒辦法直接換林吉特(大馬貨幣),機場匯率又最坑,建議換夠坐車就可以。
2. 在茨廠街附近換的時候,匯率還OK。馬來亞銀行(May Bank)的ATM取款不收手續費,但很多機器壞了。
3. 大馬的官方語是馬來語,基本會講英語,馬六甲很多人還會講國語。
好啦。去大馬的5天4夜大致上就是醬紫。計劃和實際有點出入,但旅遊不就這樣,找合拍的朋友,怎麼輕鬆就怎麼來。
PS。寫遊記比做攻略累多了,我想到能幫到大家的基本都寫了……吧。有其他問題的話,可以評論區問,省得我同一個問題回復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