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2020-12-12 舒放的後花園

在廣大藏區,作為護身符圖案的,除了「十相自在圖」,還有另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圖案,這就是「九宮八卦」圖

九宮八卦圖,是藏文化和藏傳佛教重要符號之一。藏族同胞家庭多以三色合金形式製作成護身符,稱為「九宮八卦咒牌」,很多人將此視為傳家寶。在藏區現存的九宮八卦咒牌,就有很多是老物件,歷經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些傳家寶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表面光滑,乃至有了包漿,圖案也有些模糊,也正因為如此尤顯珍貴。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首先,從佛教理論方面而言,因果律是佛教的核心理論,佛教不鼓勵問卦、觀星類的佔卜行為,但並不否認這種活動在世俗層面上的作用和意義。從究竟義而言,一個人的運程、風水,最終的根本原因都是個人業力的作用。是三世(累世)因果。發菩提心是改變個人「命運」的關鍵。但是作為世俗中人,依據一定的外緣進行調整一定時間內的人生軌跡,這是利樂眾生的事情,佛家並不堅決反對。

縱觀世界範圍內的佛教,在每個國家(地區)都有相當比例的本民族、本土文化、習俗,佛教將世俗文化視為「外學」,與「內學」佛學有主次之分,有了主次,是可以學習吸收。

其次,漢藏文化交融和相互吸收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九宮八卦」中的九宮,和曆法有著密切關係。是古人觀星象之後,依據七曜與天體的轉換按龜背劃分而來。這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燒龜背觀吉兇」的佔卜有相同起源。漢藏民族生活在同一片星空下,根據觀星來制定曆法也是先民不謀而合的事情。從歷史角度而言,類似「文成公主入藏」此類漢藏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也勢必在更深層次上推動漢藏民族文化和習俗的相互融合。

藏文化中的「八卦」,完全吸收於我國道教文化。「八卦布陣」也體現在古代吐蕃的兵法上,在東漢史書中有明確記載。由吐蕃軍隊運用八卦陣的事跡,可以得知八卦要早於佛教的傳入。

由此可見,不論是九宮還是八卦,已經是藏漢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寶,不分彼此。藏傳佛教吸引這一文化瑰寶,並從佛教角度進行闡釋和歸納後「為我所用」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九宮八卦圖,根據《蓮花生大士全傳》記載,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蓮花生大士,為眾生於世間因受時空,方位不吉祥所生障難,特聚集梵,藏,漢,三地破除各種兇煞之鎮宅安居妙寶而成。

《蓮花生大士全傳》中詳細記載了藏傳九宮八卦等由來。根據書中所述,九宮八卦圖是由文殊菩薩開示、教化,蓮花生大士受命而制,所以也稱「文殊九宮八卦」

九宮八卦咒牌的形制大致是以九宮作為最核心的內層,由內往外分別是:八卦、十二生肖、金龜神獸。

其中有關九宮、八卦和十二生肖(地支)的解釋說明,和漢地完全相同。最外層的金龜神獸又名「羅睺」,和藏傳佛教輪迴圖最外層的怪獸是同一物,輪迴圖藏於羅睺腹部,象徵著世間一切皆包含於輪迴之中。在九宮八卦圖中,也可以做如此理解。

九宮八卦咒牌、天珠、天鐵、嘎烏、綠松石、琥珀、珊瑚,被稱為藏傳佛教的闢邪七寶。「九宮八卦」咒牌作為護身符,可防範因人,事,物,風水地理所產生的任何兇煞,同時還用預測氣數,觀測風水,招財納福等作用。

除了「九宮八卦」咒牌之外,九宮八卦圖也被繪製為唐卡,在藏傳佛教密宗的的重大儀式上,常常作舉場開道之用,被視為是降妖伏魔、驅邪除惡的神物。

相關焦點

  • 九宮八卦牌
    蓮師九宮八卦咒牌與天珠、天鐵、嘎烏、綠松石、琥珀及珊瑚一起,為藏傳佛教密宗的「闢邪七寶」。
  • 密宗「闢邪七寶」之九宮八卦咒輪牌
    其中,天珠、綠松石等物件,咱們都比較熟悉,那九宮八卦咒輪牌是什麼呢?想要了解它,我們肯定要先知道它的由來。其實,九宮八卦咒輪牌並不是九宮八卦咒輪圖的全部,藏傳九宮八卦咒輪牌源自密宗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士的文殊九宮八卦唐卡,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聚集了梵、藏、漢三地的精華。九宮八卦咒輪唐卡
  • 最強護身符--九宮八卦牌
    最受藏民親睞的護身符,九宮八卦牌因為比較普遍,價格是天鐵咒牌裡面性價比最高的,故此被很多藏傳愛好者所追捧。近些年九宮八卦牌的價格也一路飆升,從幾年前的幾百,一路飆升到幾千甚至到幾萬不等。藏族人的腰間都掛著這種九宮牌護身符。
  • 九宮八卦牌--藏傳七寶之一
    九宮八卦牌是源於九宮八卦咒輪圖形,是文殊菩薩九宮八卦的一部分,九宮八卦圖中聚梵、藏、漢三地文化,能破除各種兇煞、鎮宅安居的妙寶。佩戴此咒牌,可防範因人、事、物、風水、地理所產生的任何兇煞,趨吉避兇;不論你求財、婚姻、子嗣、權勢、智慧、延壽等,皆能增善緣,解惡緣的強大作用。
  • 奇門遁甲九宮八卦是基礎
    《周易·繫辭下》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是由三組陰陽組成的一種哲學符號,包括,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分為先天八卦跟後天八卦,在奇門遁甲中,我們常用的是後天八卦。
  • 簡潔明了談周易,八卦與九宮圖之間是如何搭配的?
    「八卦」是易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八卦的字面上的含義,在唐朝的易經學家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疏》裡較為貼切的議論:「卦者掛也,是掛物象以示人,故謂之卦」。意思是說通過八種具體代表性的符號來象徵宇宙萬物中的變化、運行。
  • 藏傳佛教中的十相自在圖
    在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裡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圖案。常見的有吉祥八寶、六長壽圖、吉祥四瑞,印度人牽象、蒙古人馭虎等。除此之外,在藏傳佛教裡還有一個非常殊勝的圖案,叫十相自在圖。「十相自在圖」和上面提到的吉祥圖案不同,而是類似我們內地傳統文化中將「招財進寶」合成為一個「字」的組合圖案。由於十相自在圖來源於時輪金剛法,具有非凡加持力,所以在藏區,藏族同胞除了將十相自在圖用於佛塔、房門口、正堂、經書封面等之外,更多的是製成可隨身佩戴的護身符掛在胸前。
  • 奇門遁甲實戰入門之七:九宮八卦
    九宮八卦是奇門遁甲起局必不可缺的知識點之一,對一般人而言,應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事物。人們口中常說「八卦」一詞,但能夠數出來是哪八個卦的人並不多;而九宮格也是人們經常看到和用到的,卻少有人知道九宮是哪九個宮。想學習奇門遁甲,就要先熟悉九宮八卦。那麼什麼是九宮八卦呢?先來看看八卦。
  • 藏密傳世 九宮八卦咒牌鑑賞
    尺寸:高約68毫米 寬約58毫米 重約52.4克描述: 在西藏,藏族人出門可以不帶天珠,但是不能不帶九宮八卦咒牌!!可見它是何等的重要!!藏密九宮八卦咒牌屬於唐卡斯巴霍的精髓結集,而佛牌中:豬鼻、蛙嘴、朝天吼、雄霸和蓮花等款式較為經典,本件就屬於雄霸中的高等級。此件紋絡極深,非常清晰,模板舒展大方,皮殼精美熟潤!最中間為九宮格,依次向外為漢地八卦、十二生肖和朝天吼,雕工細膩,圖案紋路十分清晰,朝天吼的刻畫更是栩栩如生,十分罕見!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下面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 珍藏於臺北圖書館的諸葛亮九宮八卦諏吉寶鏡圖
    這是館藏於臺北圖書館的諸葛亮所著增補諏吉寶鏡圖,由清代俞榮寬編輯,清代朱墨精鈔本,主要是九宮八卦擇吉。八卦陣是由太極圖像衍生出來的一個更精妙的陣法。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
  • 堪輿學九宮八卦與九星
    為九星中第一吉星。在星盤上,居中宮、乾宮、兌宮為生旺。在一年四季中,秋冬為旺。在其餘各宮位和季節,則為衰死。旺則有財祿,衰則有病傷,酒色破家,身體易患耳病、腎衰以及膀胱、睪丸、疝氣、子宮、痔瘡等疾病。二黑土星:先天在巽,後天在坤,別名巨門,又號病符星。在星盤上,居中宮、乾宮、兌宮為生旺。在一年四季中,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生旺。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文殊」
    四臂文殊是藏傳佛教「五部文殊」之一。相對於「四臂觀音」而言,這種造型的文殊菩薩像不是很常見。五部文殊是指文殊菩薩的五種化相法身,分別為黃文殊、四臂文殊、白文殊、黑文殊、紅黃文殊。藏傳佛教尤其重視文殊菩薩的法門。五部文殊造型即出自藏傳佛教。藏傳佛教認為,修持文殊菩薩法門可以快速得到加持,而擁有世間及出世間的智慧。「智慧」也就是般若,擁有般若智慧,是佛教所有修行人的追求。也就此可見文殊菩薩在佛門中的地位。
  • 藏傳佛教中的「象鼻財神」
    在藏傳佛教中,除了之前介紹過的「五姓財神」和「多寶天王」以及兼有掌管財務的「白拉姆」之外,還有一尊女性財神,這就是象鼻財神。象鼻財神源自印度教,據說在佛教創立之前,就被印度民眾廣泛崇拜,同時也是印度教的歡樂神。
  • 藏傳佛教小故宮 青海瞿曇寺(圖)
    瞿曇寺全景(圖片來源:資料圖)瞿曇寺壁畫(圖片來源:資料圖)位於青海省樂都縣境內的藏傳佛教寺院瞿曇寺,和北京故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被學者稱為「袖珍故宮」。在這樣一個藏傳佛教寺院裡,有著仿明故宮的漢式建築、壯麗的明清壁畫以及精美、尊貴的稀世珍品。
  • 【精美圖文】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下面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有碰鈴、金剛鈴等,其材質大多是銅質,造型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部鏤刻著各種圖案。在藏密中,法鈴具有深刻的內涵意義。
  • 青藏高原崇馬習俗:藏傳佛教信仰"馬頭觀音"(圖)
    藏傳佛教中的「馬頭觀音」信仰  從藏傳佛教信仰的層面看,自佛教傳入吐蕃的那一時刻起,仿佛就註定了藏族人與馬有著深厚的歷史因緣,而這一深厚的法脈便是藏傳佛教中的——「馬頭觀音」信仰。  馬頭觀音,也叫馬頭明王、馬頭金剛或馬頭觀自在。音譯為,「阿耶揭唎婆」。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在藏傳佛教中,最為廣泛的信仰當屬觀音菩薩。在整個藏區,男女老幼無人不會誦念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除此之外,在藏族人民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藏族先民,是神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當神猴猶豫不決的時候,正是觀音菩薩明確指示,在雪域繁衍人類是莫大的功德。
  • 揭密藏傳佛教常見圖案及其喻意(圖)
    佛教在線5月31日訊  據網易科技報導:藏傳佛教常見圖案及其喻意:白海螺佛經載,釋迦牟尼說法時聲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會之際常吹鳴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視為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也即象徵著達摩迴蕩不息的聲音。
  • 探訪藏傳佛教尼姑寺——塔巴林寺
    行至白馬雪山腳下的書松村,一座藏傳佛教尼姑寺——塔巴林寺映入眼帘。圖為塔巴林寺壁畫局部 翻拍:李元梅圖為塔巴林寺壁畫局部 翻拍:李元梅  主殿二層南北兩山牆內壁繪有清代佛教壁畫,由北到南依次繪有二十一度母、綠度母壇城、長壽三尊、三怙主、宗喀巴師徒三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