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辣木籽是辣木樹的種子。辣木樹是多年生熱帶、亞熱帶落葉喬木,屬被子門辣木科辣木屬植物,起源於印度,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目前在東南亞、非洲、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均有分布。
辣木籽拉丁學名:Moringa oleifera Lam.,英文名稱:Moringa,另外還有多種別名,根據其豆莢形狀(細長、呈三角形),稱為鼓槌樹,根據其根部具有辛辣味,稱為辣根樹;根據其籽實可榨油,稱為奔油樹。辣木樹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在海拔高度0-2000米、年降雨量800-3000毫米的熱帶或亞熱帶氣候中可在室外自然生長,土壤條件較為寬泛,在沙質PH值為5-9的土壤中最為適宜。樹高10-12米,樹幹直立,直徑可達45釐米。樹枝延伸無一定規律,樹形像一把傘,十分優美。根部有辛辣味。樹齡可達20年。
辣木樹廣泛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對土壤條件和降雨量有很強的適應性。辣木可在熱帶年降雨量250 ~ 1500mm的半乾旱地區生長,在年降雨量超過3000mm的熱帶溼潤環境中能適應良好。辣木能適應砂土和粘土等各種土壤,在微鹼性土壤中也能生長。辣木喜光照,主根很長,因此能耐長期乾旱。它的適宜生長溫度是25~ 35 ℃,在有遮蔭的情況下能忍受48℃的高溫,也能耐受輕微的霜凍。
辣木樹被稱為"奇蹟之樹",其葉子、花、嫩豆莢、籽實(辣木籽)均可直接食用;用其嫩根磨成的粉,是製作咖喱粉的原料之一。辣木籽榨取的油,為食用油。辣木樹自古就為素食者提供了日常所需的營養,在非洲推廣辣木樹的種植,被聯合國作為解決非洲食品缺乏的援助項目。近年來,辣木的食療價值和醫用價值被廣泛認同。
應用價值
辣木籽廣泛用於化妝美容行業。其功效主要有,軟化表皮細胞,使皮膚平滑、柔潤、營養皮膚、補充人體胺基酸、去除黑色素、抑制酪氨酸黴生成,有殺菌,清潔皮膚功效,可祛痘,祛斑,改善皮膚暗黃,滋潤,保溼,瘦身等功效,可廣泛用於膏霜,乳液,面膜,洗髮護髮,眼部。還可用於液體淨化、提取製造保水、防曬等高檔化妝品的活性物質等。作為卸妝用品時,可以釋放植物活性肽和抗氧化物,溫和淨化肌膚內的有害濁物。
辣木籽是近年來在歐美新興的一種保健食用植物,號稱高鈣、高蛋白質、高纖維、低脂質,並且具有增強體力、治療貧血、抑制病菌、驅除寄生蟲等功效。這種神奇的天然健康植物,美國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瓜地馬拉的卡羅那所大學都有詳細的研究報告。美國華府國家科學院院士維特·梅爾於1992 年寫道,很少有人聽到辣木樹,但他認為辣木樹可能很快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一種植物。日本人也稱辣木樹為不可思議的樹。
華盛頓大學博士生奧爾森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地理學會等組織委託,專題研究辣木樹,發現辣木樹營養超級豐富,從維生素A、B、C、E、蛋白質到鈣、鉀、鐵等礦物質幾乎一應俱全,他的研究成果刊載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瓜地馬拉的聖卡洛斯大學研究發現辣木樹籽及樹根含有一種抗菌成分,治療皮膚感染很有效。
臺灣辣木樹研究學會籌備處,在半年時間內經過500人的使用驗證,發現一半以上的使用者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包括有溼疹、富貴手、香港腳、燥熱性頭痛、骨質疏鬆症、糖尿病、神經衰弱、風溼關節痛、貧血、痛風、失眠、皮膚莫名癢、憂鬱症、安定神經、經痛、便秘、消化不良、淡化斑點、體質虛弱、提神、增強性功能等。辣木的使用功能還包括很多,有關國家和地區正在深入研究開發,以便使辣木樹作用進一步造福人類。
營養價值
辣木籽的種子和葉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但辣木籽本身含有生物鹼、辣木黃酮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孕婦及嬰兒等最好經醫師指示後酌量食用。
根據相關機構進行的檢測,辣木籽總糖含量為6.9%至9.5%,蛋白質含量為36.2%至38.7%,脂肪含量為33.8%至38.2%,鉀的含量是515.3至617.6mg/100g,鈣含量為95至135.3mg/100g,鐵含量為2.9至3.5mg/100g。其中,油酸含量為22.6%,異油酸為18.1%,反油酸為13.5%,甘油單油酸酯為9.2%,棕櫚酸為8.1%。
由此可見,辣木籽營養比例最高的成分是油酸,油酸是一種單不飽和Omega-9脂肪酸,存在於動植物體內,可以降低血液總膽固醇和有害膽固醇,因此,營養學界將油酸稱為"安全脂肪酸"。
辣木的種子和葉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晴林孫(L.S. Ching)等人於2001年發表,100克傳統野生辣木的新鮮葉片中的維他命E含量約為9毫克,乾燥葉片中的含量約為16.2毫克。根據計算,只要三湯匙(約25克)的辣木葉乾粉就含有幼兒每日所需270%的維生素A,42%的蛋白質,125%的鈣,70%的鐵及22%的維生素C。對懷孕和哺乳中的女性而言,辣木葉片和豆莢亦可幫助本人及胎兒或嬰兒維持健康,供給大量的鐵質、蛋白質、銅、硫和維他命B。(食用時請謹遵醫師囑咐)
食用價值
辣木在原產地寮國往往被當作蔬菜。辣木的嫩果莢、葉片、花以及種子在不同的區域有著多種多樣的食用和利用方式。在南亞,辣木的嫩果莢被稱為"鼓槌菜",常用來煮湯或者直接做成蔬菜沙拉,孟加拉國人把它與椰肉、芥菜一起煮咖喱食用,有時也被用於其他魚、蝦菜餚的調味;在柬埔寨,辣木的葉片被用來做成被稱為korko的蔬菜湯;在馬爾地夫,辣木的葉片被煎炸後,與馬爾地夫傳統的醃魚混合食用;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些地方,辣木的花被裹豆粉煎炸製成Pakora;在泰國和菲律賓,辣木的嫩葉更是被廣泛用於各色咖喱的烹飪……除此之外,成熟的辣木種子含油率約40%,可以榨油,也可從果莢上取下後,當作豌豆一樣煮吃,或者烤熟後當堅果食用。
辣木枝葉美麗,花黃白色,有香味,通常作為觀賞樹木。種子可榨油,供工業和工藝用。嫩葉和嫩果可食用。花和樹皮可供藥用。
作為蔬菜和食品有增進營養,食療保健的功能;也廣泛用於醫藥、保健等方面,被譽為"生命之樹","植物中的鑽石"。非洲當地居民常將其打碎成粉末衝水成為飲料食用,以攝入大量的維生素。而寮國當地人民則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辣木,鮮葉可作為蔬菜食用,嫩葉類似菠菜,可以作湯或沙拉。嫩果莢也可以食用,幹種子可以打成粉末作為調味料,幼苗的根乾燥後也可以打成粉末作為調味料,有辣味。辣木的花在略微變白之後也可以加入沙拉中食用。1997年,美國基督教世界救濟會開始與塞內加爾組織合作推動一項計劃,他們將辣木加入當地人民的飲食中,用以對抗營養失調及預防疾病,有顯著的成果。這種耐乾旱且成長快速的樹木也因此被稱為「奇蹟之樹」,漸為人所熟知。
美國Discovery頻道曾在"另類醫學指南"系列報導中,指出辣木含有豐富營養素,被廣泛應用在改善各種疾病,並且成效顯著,科學家更將辣木視為現代醫學的救星。
辣木樹苗有點像鳳凰樹苗,其嫩枝葉可摘來煲湯當菜吃。說來奇怪,用這種葉枝煲湯的肉類和魚卻不會過火,肉質不韌,湯色鮮綠,味道奇佳。
其可供食用的嫩葉,味道有點像菠菜;豆夾外形類似菜豆,味道像蘆筍,滾水燙熟加佐料涼拌或煮湯皆宜。
辣木豆莢裡面是嫩的,味道像秋葵或蘆筍,外面的皮纖維化得厲害,像木屑,基本不能吃。裡面的籽實像粽子模樣,四角的,味道像豌豆,很嫩。成熟的籽實炒熟吃,味道像烤堅果,含有高量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和膳食礦物質。
世界各國都用辣木烹製食物:在孟加拉國和斯裡蘭卡等國,辣木與椰子、 罌粟種子和芥末混合,製成各種各樣的咖喱菜餚或添加到珍珠雞等食物中。樹葉切細了,用作蔬菜和沙拉裝飾,也用於代替香菜。在東爪哇,辣木用於做酸湯或混合蔬菜湯。在馬爾地夫,樹葉加洋蔥和幹辣椒與金槍魚片混合油炸;在巴基斯坦,把辣木花水煮後,加在土豆泥中煮熟,是一種特殊的味道菜;辣木的綠色豆莢、 樹葉和花朵用於各種各樣的泰國菜,比如咖喱菜、 炒菜、 湯水、 蛋卷和沙拉等。
多數品種的辣木生物鹼含量很高,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出現中毒症狀,所以辣木籽不要隨便食用,最好諮詢醫生後食用。
藥用價值據國外傳統醫學記載,辣木有降低血糖、改善睡眠、清腸及促進新陳代謝功能。辣木花蒸熟後,涼拌即可食用,加適量的糖用來治療感冒,花汁也可以減輕咽喉發炎,但孕婦不宜。辣木種子油可以加工成高級烹調油和高級潤滑油,也可以開發附加值更高的日用化妝品。在臺灣,以新鮮的辣木葉、裸麥粉、脫脂奶粉以及高鈣脫脂牛奶等低脂食物為材料而製成的辣木麵包已經上市,化妝品市場也出現了含辣木油成分的潔面乳等系列產品。
辣木油是一種溫和的帶淺黃色的非幹性油,有典型的堅果味。在辣木種仁中含有質量分數大約40% 的油份。可以採用壓榨法或亞臨界低溫萃取技術生產。其中油酸的含量可在62% - 78% 之間,總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就遠高於80%。其中,給辣木油的命名帶來影響的二十二碳酸即山嵛酸的含量也比較高,在4% - 8% 左右。由於辣木油的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很相近,特別是油酸的含量與之相近,因此常被寶潔公司、聯合利華等作為化妝品的原料使用。
辣木籽最初是聯合國衛生組織作為非洲針對饑荒以及營養匱乏的藥用物質出現的,其根苗幹莖以及樹葉都體現出了優秀的營養提供能力。在2012年被列為中國國內的新能源食材,並且被兩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古巴革命家卡斯楚。
因為富含辣木油,辣木籽在排毒、加速新陳代謝方面有一些比較好的表現,總體來說,辣木籽在降低血脂、血壓,減肥瘦身,調節腸胃,護肝戒酒,增強人體免疫力方面具有顯著療效。尚無證據表明,辣木籽具有市場上商家宣稱的提高男性生殖能力的功能。
另外,其在殺菌、瘦身、降脂、降血壓、調節腸胃功能、護肝、抗紫外線、潤膚、營養頭髮、保溼等許多方面也表現出很多特色。
食用方法
辣木籽要剝殼吃,殼可以泡水,每天吃5-8粒,每次吃完喝300-500毫升的溫開水,因為其營養豐富,需要水來分解,否則會口乾。
特別注意三種人不能吃:1、孕婦;2、6個月以下嬰兒;3、哮喘病人。
(服用請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