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何最早享受公費出國留學的是窮人的孩子?

2020-12-09 北宮杜若

洋務運動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道路上,各類槍炮廠、火藥廠、機器製造局如火如荼地開辦和運營著。

與此同時,國人面臨著如何與國外自由交涉,由誰來和外國人交涉等棘手問題,這催生了當時領導者們希望派遣人員到國外學習的想法。並訂立規定,即被派遣人員必須在學成之後歸國效力,以完成中國「自強」、「求富」的崛起之夢

於是在一八七二年,中國終於有了第一批公費留學派遣生,8月份被選派的三十名幼童們最終從上海渡船前往美國。雖然當時招選的條例中規定不論地位、出生,但他們中卻沒有一名是滿族的貴族子弟。

一:千年孔孟下,中國人的坎坷留學之路

李鴻章曾給自己的導師曾國藩寫過一封信,來描述洋務運動的推行之困難。信中說:「改革正遭受重重阻力,前興之而後毀之,此信之而彼疑之,今天老師你和左宗棠公尚健在,再數年,十數年後,更當何如?」而在一周後,出洋決策者之一的曾國藩卻去世了。

李鴻章、曾國藩和第一位從耶魯大學留學歸來的中國人容閎,是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推動政府派選幼童赴美留學的核心人物

蔡紹基、張仁康、鍾文耀等都是在十二歲時被挑選的第一批留學生,他們的父母需與政府籤訂長達十五年的合同,光看這年限就能讓愛子如命的中國父母望而卻步了。

1、遠在他方的生死未知

清政府在與留學幼童父母們籤訂的合同中會特意寫到:「業成後回華差遣,不得私在華洋各處另謀生路,其在洋在途,如有天災疾病不測等事,各安天命。

在鴉片戰爭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前,中國仍以泱泱大國而封閉自居,殊不知西方早已通過兩次工業革命而成為殖民霸主,他們對滿地是黃金的中國早已虎視眈眈。

終於在面對船堅利炮的攻擊,在一次次屈辱喪國的條約下,統治者們不得不承認國家正處於落後挨打的狀態。於是在輾轉反側下,終於募集了一批自願出國的留學幼童。

但「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觀念,使得許多家庭,尤其是社會上層,不願冒險讓自己還是幼年的孩子在滿國受侵的環境下孤身於外。

2、中國的教育差在哪裡

從絲綢之路到鄭和下西洋,所經之國無不感嘆中國之繁盛,朝鮮、日本等周圍小國都曾為中國文化所深深折服。而如今,源遠流長的中國教育卻要就此受到質疑,甚至顛覆。這使得許多的愛國人士、國學大家紛紛抵制。

比如理學大師倭仁,在主張洋務的奕提出設立同文館,用以學習外國語言時。倭仁便強烈反駁認為這是要以夷變夏,禍亂中華,使得輝煌的中華正統文化被粗陋的蠻夷文化所取代,從而導致亡國的風險。

而處於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由於遠離朝政中心,又最早和外國的傳教士、牧師、商人等有所接觸而思想較為開放,加上國內局勢緊張,賦稅負擔沉重而生活困難,所以許多商人、農民便只好割愛讓孩子去他鄉學習。

3、無望的國學出仕之路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影響了幾代國人的普遍看法。在古人的觀念中想要出人頭地的最主要辦法就是考取功名,為官一任,從而留名千秋。

而想要進入做官的正途,就是必須要通過學習以五經為主的經科、以律令為主的法科,還有以書法為主的書科等。

但清朝時期的科舉制度對於出身有著嚴格的規定,出身不正的人是沒有資格入學,更別說參加國家的人才選拔考試了。

比如在府衙當差做雜役的子孫後代、官府僱傭的苦力僕役、專門緝捕盜賊、逃犯的番役。就連有一定社會地位且當著差的快手和捕役都沒有資格。因此許多有見識的父母便趁機為自己出生卑微的孩子,求得一條另類的為官之路。

二:隆隆炮火中,國人憤然起航

1、掀起武裝推翻清王朝的資產階級

洋人密其機巧,不肯輕易受人遂無疑窺其門徑」當一些先進的洋務人物開始在中國開設學堂,以學習西方先進機器技術時卻發現處處受制於人,從而難以實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標。但當時一片戰亂的中國又必須向西方學習,以此增強抗戰競爭能力,從而恢復中國的國際地位。

而那些由於出生而沒有求學機會,但長期生活在香港、澳門等外國人集聚地區的孩子們,最早走上了國外留學之路

比如,喊出「振興中華」這一歷史最強音的孫中山,出生於廣東的一個普通家庭,其父親年輕時在澳門地區做過鞋匠,十三歲時因其長兄的資助而前往美國留學

這段留學經歷不但使孫中山開闊了眼界,學到了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並由此了解到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為其後來棄醫而從事革命運動打下了堅定的心理基礎

2、一心只願求得救國之路的芸芸學子

在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等各類傳播西方新的思想、創辦近代西式教育的潮流下。眾多具有愛國之志,面對常年生活在水火之中的中國人民的在校學生們。

在學校、政府資助機構、老師和朋友們的資助之下,紛紛踏上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等的漫漫留學之路,只為學成後為國效力,改變中國積窮積弱的面貌。

三:總結

從第一位因機緣巧合之獲得國外學習機會,並於耶魯成功留學歸來的容閎。到一八七二年,在容閎、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長期規劃,大力支持下。終於獲得清政府的批准選派了三十名赴美留學幼童

但剛開始在上海招收留學幼童時卻遭到了抵制,於是容閎只好南下廣東,最終得到當地民眾響應。因家道中落或者喪父、喪母等原因,家長們為了能讓孩子們求得一門生路,便與政府籤訂合同。

從此打開他們遠赴重洋的學習之路,相反那些貴族子弟的父母卻因儒家家庭觀念思想的影響,或是對未知的恐懼,又或是對洋人的痛恨而不願接受新式教育和西方的先進文化。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科學》

2、《麗水師專學報》

3、《安徽工業大學學報》

相關焦點

  • 出國留學so easy!美國公費留學項目落戶鹽中
    中國江蘇網3月29日訊 昨天記者獲悉,3月25日,江蘇省鹽城中學(教育集團)與全球最大的非盈利教育基金會ASSE籤訂了美國政府公費留學項目GoCampus計劃的合作協議。截至目前,該校已形成了兩大類、6個項目的出國留學途徑。
  • 自費、公費出國留學條件匯總,看看哪個國家適合你?
    出國留學,日漸成為年輕人的的一個發展方向,並且日益被廣泛接受。出國留學,從費用的出處可以分為,公費和自費兩種。那麼這兩種留學方式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 4.健康條件 各類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健康狀況,必須符合出國留學的規定標準,必須經過省、市一級醫院檢查並得到健康合格證明書(證書有效期為1年)。 凡符合上述規定的中國公民,均可提出申請。
  • 為什麼現在富人孩子不高考去留學,而窮人的孩子只能選擇高考
    現在一個窮人的孩子或許沒有時間沒有財力去考大學,但是有毅力的是可以自學成才的,但這不是每個人這樣;而富人的孩子不讀大學,可以國外留學,外面鍍金回來,回來後就是海歸,可能在家族企業任職或某公司擔任高級管理,反之,窮人的孩子是不可能的。
  • 中國公民出國留學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中國公民出國留學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是指,根據國家建設需要,得到國家以及有關部門、地方、單位全部資助,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有計劃派出的留學生。公派留學生的種類有國家公派和單位公派。自費出國留學是指境內公民提供可靠的本人、親友或其他渠道的經費保證,自行聯繫到國外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學習或進修。國家對以上不同形式的出國留學實行不同的管理辦法。
  • 為什麼:贊成出國留學,但不贊成小孩子出國留學?兩者本質不同
    近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發布公告,考慮到有一些留學人員、特別是未成年的小留學生面臨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進行摸底調查留學生們需要搭乘臨時包機返回國內的意願。這次摸底調查沒有提到訪問學者和公費留學生,而是提到優先安排小留學生乘機回國。
  • 普通家庭條件怎麼出國留學?這些方法記好了收藏吧
    最早以前國內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都差不多,我們是吃飯都成問題。只有公費才能出國。 改革開放後,國家取得了發展,尤其是中美關係取得了緩和和發展。除了公費的學生,還有一部分是拿著全額獎學金的,或者是半獎的去美國留學。
  • 為何很多家長都喜歡大學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一點是重中之重
    為何很多家長都喜歡大學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一點是重中之重送孩子出國留學在近幾年很流行,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出國學習,如果大家細心觀察就會發展,家長大多都是在大學送孩子出國,這是為何呢?其中有何內情呢?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有了獨立的能力,不像小孩子一樣,出國讓人很不放心,還需要專人照顧,孩子上大學已經成年了,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時候家長更放心,而且可以將來留在國外,發展相對會好一些,還有人認為是單純為了鍍金。
  • 每年清華大學有多少人會出國留學,出國留學自費還是公費?
    很多人都知道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然而在世界上也是很有聲譽的,就在清華北大每年的畢業生中,有多少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其中嗯理工科有多少人,本科的學生畢業之後都去幹嘛了?還有這麼多的出國留學生學成之後又有多少錢才回國呢?然而根據這幾年相關的有關資料,我們可以享受過來敘說一下。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這也是很多人努力學習,考研究生、博士生甚至出國深造,想著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未來。我國對於學識上的人才都會有一定的扶持項目,這也是為了避免「閉門造車」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所以會鼓勵有學識的人才出國留學,希望他們能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資助他們公費出國留學。
  • 為何要出國留學,真的只為了教育嗎?這幾點原因讓人深思
    為何要出國留學,真的只為了教育嗎?這幾點原因讓人深思自從小留學生家長要求政府包機接學生回國開始,留學生也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中,特別是許可馨事件,讓人們對留學生產生了不好的看法。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有著不良言論,這就讓人們懷疑是否在教育上出了問題。為何要出國留學,真的只是為了教育嗎?這幾點原因值得大家思考。1. 方便就業和移民很多學生會選擇出國,就是不滿足自己的本科學校或者專業,想通過留學深造為自己某得未來更好的發展機會,多個選擇多條路,這些留學生可能在畢業後在當地工作和獲取移民的機會。
  • 戴爾老師說留學2——什麼樣的家庭可以考慮送孩子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享受國際化的教育已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時尚,而出國留學不單只看孩子的素質和學習能力等,還需要衡量家庭是否有條件能夠支持孩子留學。那該是什麼樣的家庭和條件呢?要孩子出國留學,家長首先必須有開放的視野和思維,能夠接受新鮮事物,能夠與孩子共同成長。出國留學學習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國外的新觀點和視野,必然接觸到不同的人文化、思維和視野,影響到孩子的世界觀和思維模式。如果一個孩子在外面學習的新理論、新思維、新觀點,回國後家長無法接受或非常排斥,這無異於否定孩子的留學付出成果和留學成績。
  • 哪些孩子適合選擇出國留學?
    近幾年,申請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有些學生在出國後如魚得水,不但開闊了視野,學習能力和就業競爭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有些學生,則非常不適應,不但無法正常學習,甚至出現了各種生理心理上的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出國留學,貿然跟風出國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那麼,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留學?針對這個問題,育路留學小編為大家進行簡要介紹。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留學?
  • 「哪有窮人送孩子留學的,但這是現實」
    像所有在京借讀的外來學生家長一樣,章冬翠認為讓孩子在北京參加高考是個夢。 攝影:強曉玲     「出國讀大學是我們迫不得已的選擇。聽說富人把孩子送海外留學,哪有窮人也送孩子出去的,但這就是現實。」章冬翠說,即便將來女兒真的出國留學了,幫助外地孩子爭取平等入學考試等權利,她會一直做下去。「都是要出國留學,只是我們更窮」章冬翠位於東城區辛安裡胡同租住的「家」中狹小陰暗,剛剛屋外刺眼的陽光讓人定睛半天才能看清屋裡大概,摞滿了幾個破舊簡易架子的書是最多的家什,已看不清本來面目的舊書桌邊,一人多高的託福和SAT考試(相當於美國的高考)用書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很扎眼。
  • 什麼樣家庭的孩子適合出國留學?留學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之前在看《虎媽貓爸》時候,裡面的孩子的姑姑就一直在建議孩子出國深造。明明媽媽有時候也在考慮,今年明明也該升初中了,之前明明的小姨就一直在媽媽的面前一直再提孩子上國際學校。受到的教育都是會各不相同的,這樣孩子可以適應了國際學校,那麼你在將來送孩子到國外留學,也可以讓孩子得到一個環境的適應。
  • 家境不好如何申請出國留學?
    隨著留學熱潮來襲,留學已經不是有錢人才會做的事情,對於家境一般的學生,也開始申請出國留學,希望通過留學來改變命運,那麼,家境不好如何申請出國留學?今天華通留學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現如今,留學越來越平民化了。
  • 中國送她出國留學,她卻入了美籍,賺錢後捐6億給美國,理由簡單
    現如今的社會,也會有很多家長選擇送孩子出國學習。在政策的影響下,留學生除了自費留學的情況,還有公費留學的方式可以選擇。「公費留學」顧名思義,便是國家提供一部分資金和政策上的幫助,以便這些出國留學的學生在異國他鄉也可以感受到祖國的溫暖。
  • 科德學院國際班|出國留學不是享受而是感受
    「為什麼要出國留學?」聽過最驚豔的理由——「留學不是享受,而是感受。」當英語不再是列印在書本上的冰冷字母,而是成為在異國他鄉架起不同膚色溝通的橋梁。也許我們在網絡上、書本裡可以找到一切關於其他過國度的信息,但是我們無法身臨其境地感知,就像我們沒去到英國就無法親耳聽到當地人民操著英格蘭和蘇格蘭的不同口音感受當地氣息,無法體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接受異域文化的薰陶......留學其實在人生旅途中為你增添了一筆無形的財富。
  • 別借訪問學者項目公費出國遊
    有名有利還有閒 哪來心思做科研 別借訪問學者項目公費出國遊     編輯老師:    我是一名普通的留學生,去年才從英國研究生畢業。    國家公派訪問學者項目,指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在高校、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科研單位中選拔人才,將其送往國外大學進修,並負擔其往返機票及在國外的生活費用,通常為期一年,而且出國期間按正常上班對待,工資照發。國家希望通過加強我國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以加快本土人才「國際化」,培養國家建設所需的拔尖創新型人才。
  • 疫情折射出的問題:怎樣看待年齡小的孩子出國留學?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麼多年齡這麼小的孩子出國留學,也沒有考慮過這麼小的孩子出國留學有什麼利與弊。送一個孩子出國讀書,每年大約花費幾十萬人民幣,這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夠承受的。既然能夠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在國內非富即貴,想必能力和眼界也在普通人之上。那麼送孩子出國留學有什麼好處呢?
  • 孩子出國接受教育,留學與移民身份有什麼區別?
    孩子的教育在家長心中一直是首要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出國接受海外的教育。 讓孩子出國接受更好的教育方法無非是兩種方法:一是出國留學;二是移民,先取得身份,以便可以直接享受當地福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