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16 01:42: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作為中國IT界的領軍人物,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居然「不務正業」,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完善我國空域資源管理制度,提升民航準點率,推動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提案》,關注航班延誤的問題,也戳中了中國民航業發展的痛點。
像李彥宏這樣關注航班延誤的政協委員似乎不在少數。兩會期間,中國民航局相關領導遭多次「質問」。3月8日,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列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小組討論時,有政協委員想就航班往往不及時公布延誤原因「討個說法」。
馮正霖回應稱,航班正常與否涉及天氣、空管、航空公司、機場、軍事活動等諸多因素。「十三五」期間,要使全國平均航班正常率達到75%。
一年航班晚點累計183年
人在囧途,對於張明(化名)來說有著刻骨銘心的體會。2015年7月,張明購買一張某日18時從成都飛往北京的機票。提前近一個小時趕到機場後,從工作人員處得知:由於天氣原因,從北京過來的飛機尚未起飛,航班晚點。
張明和同航班的乘客一直在機場等到晚上零點,對於何時能登機仍沒有獲得準確答覆。隨後工作人員用大巴將該趟航班乘客轉移到機場周邊的城區旅館休息。張明扔下行李,洗漱完躺在旅館床上已經是凌晨2點多。然而,剛躺下還不到半個小時,就被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叫醒,飛機已落地可以登機了。
最終,原本晚上20點45分就能到北京,結果第二天早上7點多才降落首都機場,延誤近11個小時。
張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去機場候機,只要看到自己要乘坐的飛機沒有停靠在登機口,心裡就會特別緊張。
也許張明的曲折航程只是個案,但是,航班延誤的現象卻較為普遍。
中國民航局的數據顯示,全國客運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2011年77.2%,2012年74.83%,2013年72.34%,2014年68.37%,連續四年出現下滑。中國民航局發布的《201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航班平均準點率為68.37%,這意味著100趟飛機,將近32趟都會晚點。
還有一組更令人驚嘆的數據,據民航資源網發布的《中國大陸地區2014年航班準點率報告》顯示,2014年,航班晚點時間累計達96314653分鐘,約合183年。
在全國兩會期間,因飛機航班延誤問題,遭政協委員反覆詢問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民航局空管局調研員蘇玲。
她給出的答覆是,中國民用航空正點率比國外確實低得多,應該對空域資源進行精細化的研究和使用。
全國人大代表王均金更是說出了不少老百姓的心聲,空域改革一定要從國家層面考慮,這和老百姓出行需求直接相關,航班準點率高了,抱怨聲就少了。
6~8月航班準點率最低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但是,航班延誤一直是「硬傷」。
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李曉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航班延誤主要有航空公司原因、天氣原因、空管原因等造成。近年來,航班次增長很快,空域比較緊張,任何一點點的變化都可能造成航班延誤。
民航數據分析系統CADAS(Civil Aviation Data Analysis)發布《飛常準2015年全球準點率報告》顯示,全球最不準點的前五個機場都在中國;最不準點的前五個航空公司中,有兩個來自中國。
李曉津介紹,提高民航準點率的關鍵並不在民航局,比如空域的問題,乘客應該理性對待航班延誤的問題,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儘量選擇高鐵等出行。現在霧霾天氣,也導致航班延誤越來越嚴重。
除了天氣外,還有哪些可以作為是否選擇乘坐飛機的出行參考呢?
國內民航專業網站「飛常準」發布2015年1~11月份國內百條熱點航線的準點率情況,數據顯示,6~8月航班準點率最低。
此外,李曉津提出,一般延誤率比較高的航班大家都不願意買,航空公司就不得不降價,一些較低的飛機票客觀上就反映了航班延誤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