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浩如煙海的古籍,後人往往如此分類:其一,是思想家們闡述本學派思想的書;其二,是記載歷史(包括正史和野史)的書;其三,是文人編撰的文學作品集。
在第一類中,儒家學派思想的書籍(如《孟子》)單獨分開,視為國民教育和樹立國家意識形態的經典,所以,稱之為「經」;而除了儒家學派以外的其他學派思想的書籍(如《道德經》),則稱之為「子」;
再加上,第二類的歷史書籍(如《三國志》),稱為「史」;第三類的文學作品集(如《李太白集》),稱為「集」。
於是,「經史子集」之說,由此而來。
遊記,自然也包括於內。
而且,有些遊記是某些文人文集中的傳世之作,比如,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而有些遊記則記載了一些小人物所創作的膾炙人口詩篇。
比如,題寫在杭州某旅店牆壁上的一首詩,後稱《題臨安邸》。(邸讀如底,此處指旅店)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的作者叫林升。對於此人,幾乎沒有任何書籍記載他的生平,但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知道:林升是南宋人。
因為,南宋的首都就是臨安。
(註:臨安即今浙江杭州。為統一稱呼,本期內容一律稱南宋首都為杭州)
林升在這首題壁詩中描寫首都杭州的一番美景,實則一首諷刺詩。
當然,這需要從宋王朝的遷都說起:
宋王朝的前一段時光,首都在汴州(汴讀如變);後來國家發生了靖康之亂,首都被入侵者攻陷,於是,宋王朝的最高政權放棄了首都汴州,一路難逃,逃到了杭州,重新建立新政權,定都杭州。
(註:汴州,也稱汴京,即今河南開封。為統一稱呼,本期內容一律稱北宋首都為開封)
於是,後人將前一段定都汴州的宋王朝,稱之為「北宋」;後一段定都杭州的宋王朝,稱之為「南宋」。
所以,在不少熱血的仁人志士看來:定都杭州,意味著一種妥協,一種逃避,更是一種恥辱。
比如,嶽飛。
嶽飛在他的《滿江紅》裡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公務員和老百姓都像嶽飛這麼想的,而恰恰相反,他們想的是:杭州風景好,歌舞也不錯,為什麼不在杭州享受好日子呢?
於是,遷都到杭州的南宋,風格驟變,變成了「鶯歌燕舞」和「風流俊俏」。然而,這一切,在有些文人士大夫看來,簡直就是:奢靡享樂和忘記國恥。
終於,他們忍無可忍,寫下不少的詩篇來諷刺眼前的這一切。
比如,赴京趕考的學子們,進入首都杭州之後,都買一張杭州地圖,然後帶著地圖,一邊問路一邊趕赴考場,於是,有人就在牆壁上寫了一首: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只說臨安路,不較中原有幾程。
意思是說:那些在橋邊買地圖的人熙熙攘攘,同時,出入首都杭州的人們也是絡繹不絕,但是,你們為何只問「杭州怎麼走」,卻從來不想「開封怎麼回」。
這是一種諷刺。
林升的《題臨安邸》也不例外。
林升說:在首都杭州的西湖,四周青山連綿,同時也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樓臺,這樣有山水、有歌舞的生活,幾時才能停止。暖暖的春風拂過,吹得人們如痴如醉,難道你們真的已經把杭州當作首都了嗎?
(註:上述《題壁詩》、買地圖故事及林升《題臨安邸》等相關記載,取自遊記《西湖遊覽志餘·卷二》)
【公眾號】每周
【微信號】every_week
每周每周過
可能積累得越多
然後忘得也越多